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和尚喜歡聽什麼故事

和尚喜歡聽什麼故事

發布時間:2023-12-12 09:45:50

1. 《禪說》20個故事,誰能告訴我

1、泥濘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與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條泥濘小路上,此時,天正下著大雨。
他倆在一個拐彎處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為身著綢布衣裳和絲質衣帶而無法跨過那條泥路。
「來吧,姑娘,」坦山說道,然後就把那位姑娘抱過了泥路,放下後又繼續趕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悶聲不響,最後終於按捺不住,向坦山發問:「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別是年輕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險的,你為什麼要那樣做?」
「什麼?那個女人嗎?」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嗎?」

2、四個老婆
釋迦牟尼在一次法會上說:「某地有個富商共討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伶俐可愛,整天作陪,寸步不離;第二個老婆是搶來的,是個大美人;第三個老婆,沉溺於生活瑣事,讓他過著安定的生活;第四個老婆工作勤奮,東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記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遠門,為免除長途旅行的寂寞,他決定在四個老婆中選一個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說:『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個老婆說:『我是被你搶來的,本來就不心甘情願地當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個老婆說:『盡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願受風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個老婆說:『既然我是你的老婆,無論你到哪裡我都跟著你。』
「於是商人帶著第四個老婆開始了旅行!」
最後,釋迦牟尼說:「各位,這個商人是誰呢?就是你們自己。」
在這則故事裡,第一個老婆是指肉體,死後還是要與自己分開的;第二個老婆是指財產,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三個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時兩個相依為命,死後還是要分道揚鑣;第四個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們時常忘記它的存在,但它卻永遠陪伴著自己。

3、一切皆空
山岡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
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道:「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筒將山岡打了一下,使得這位年輕的禪者甚為憤怒。
「一切皆空,」獨園問道,「哪兒來這么大的脾氣?」

4、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
幾叩首後,這人突然發現身邊一人也在參拜,且模樣與供台上的觀音菩薩一模一樣。
此人大惑不解,輕聲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問:「那您自己為什麼還要參拜呢?」
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5、輸與贏
一位武士手裡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的房間。
他說道:「我們打個賭,禪師說我手中的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松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於是,一休說:「是死的。」
武士馬上把手鬆開,笑道:「哈哈,禪師你輸了,你看這魚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說道:「是的,我輸了。」
一休輸了,但是他卻贏得了一條實實在在的魚。

6、你且看他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7、一杯茶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的一位禪師。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來向他問禪,他只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子,直到杯滿,而後又繼續注入。
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於說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南隱答道,「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8、悟性如光
讀佛經。
一個人問佛祖:「您所說的極樂世界,我看不見,怎麼能夠相信呢?」
佛祖把那個人帶進一間漆黑的屋子,告訴他:「牆角有一把錘子。」
那個人不管是瞪大眼睛,還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見五指,只好說我看不見。
佛祖點燃了一支蠟燭,牆角果然有一把錘子。
你看不見的,就不存在嗎?

9、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飯後,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個。
大和尚立馬跑向老和尚的禪房打小報告:「師傅,師弟剛剛打破了一個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破碗!」

10、送一輪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夜裡,趁著皎潔的月光,他在林間的小路上散完步後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碰上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門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裡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11、一滴水
佛祖釋迦牟尼考問他的徒弟們:「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
徒弟們都回答不出。
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12、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
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傅說:「師傅,快撒點種子吧!」
師傅曰:「不著急,隨時。」
種子到手了,師傅對小和尚說:「去種吧。」不料,一陣風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著急地對師傅說:「師傅,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師傅說:「沒關系,吹走的凈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隨性。」
剛撒完種子,這時飛來幾只小鳥,在土裡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後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
師傅說:「急什麼,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
半夜,一陣狂風暴雨。小和尚來到師傅房間帶著哭腔對師傅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
師傅答:「沖就沖吧,沖到哪兒都是發芽,隨緣。」
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小和尚高興地說:「師傅,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
師傅卻依然平靜如昔地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

13、禪者的祝福
唐朝的龍潭禪師,他少年未出家時很貧窮,靠賣餅為生,無處棲身,所以道悟禪師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給他住。
為了表示謝意,他每天送十個餅給道悟禪師,而道悟總是回贈一個給龍潭,並祝福他說:「這是給你的,祝你子孫繁昌!」
他實在不解,有一天他問何故,道悟卻說:「你送來的,我送給你有什麼不對?」
龍潭聽後從此開悟出家,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取之於人要回報於人,得之於社會要回饋社會;要我好你也好,我贏你也贏。這偉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14、死期到了
一休禪師自幼就很聰明。他的老師有一隻非常寶貴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寶。一天,他無意中將它打破了,內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這時候,他聽到了老師的腳步聲,連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後。當他的老師走到他面前時,他忽然開口問道:「人為什麼一定要死呢?」
「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師答道,「世間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這時,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著說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說完一休將茶杯碎片交出,轉身而去……

15、天堂與地獄
有一位武士向白隱禪師問道。
武士問:「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區別?」
白隱反問:「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隱聽後笑道:「就憑你這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
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佩劍,朝白隱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劍就要落在白隱頭上,白隱卻不慌不忙輕聲說道:「此乃地獄。」
武士猛然一驚,然後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合十,低頭跪拜:「多謝師傅指點,請原諒我剛才的魯莽。」
白隱又微微說道:「此乃天堂。」

16、惹塵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
慧能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7、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廟找禪師問道。
禪師問:「你到這兒來是干什麼的?」
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
禪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修自己。」

18、心境
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禪師處與佛印禪師聊天,兩人均盤腿而坐。
聊到高興時,蘇東坡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東坡笑著對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禪師笑笑,沒有說什麼。
蘇東坡以為他勝利了,回家後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蘇小妹談起了這件事。
他妹妹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是佛一樣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態像一堆牛屎一樣,看禪師當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蘇東坡聽後頓時面紅耳赤。

19、禮物
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污衊他。
最後,禪師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
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禪師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20、快樂之道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院子里鋤草,迎面走過來三位信徒,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們說:「想快樂並不難,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著。」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料到無德禪師會向他們提出問題。
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
乙說:「我現在拚命地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活呢?」
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不是理想、信念和責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生活當然是很疲勞、很累的了。」
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任,說說倒是很容易,但總不能當飯吃吧!」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
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
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
丙說:「有了金錢,就能快樂。」
無德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信徒們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說:「理想、信念和責任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務於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於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布施於窮人,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

2. 佛教智慧小故事

佛教是充滿智慧的,真正參透佛家智慧的人其實並不多。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佛教智慧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1:老人與孩子的故事

過去,在東北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子裡居住著一群人,這些人相互扶持過著艱難的生活,後來聽說日本人要來了,為了活活命,他們決定逃到一個很遠的村莊。

他們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們也不知道那麼遠的路,等待每一個人的是什麼,他們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夠堅持到目的地。但是他們知道,必須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艱難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時候,他們已經又累又餓,他們都沒有多少力氣了。很多人支撐不了已經慢慢地倒下了,還有一些人趁著自己還沒倒下,就悄悄地離開了,因為他不忍心讓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樣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時候,隊伍中的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這時候有一個老人,因為又累又餓,加上年紀太大,他實在是走不動了,就對其他的人說,我實在是走不動了,你們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們誰都活不了。大夥都捨不得丟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現在每一個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如果再抬著一個人的話,所有的人都會死在路上。

最後大家只好留下老人,當大家正要走的時候,一個婦女把懷里的孩子遞給老人,說:“這個孩子由你來帶了。”說完,頭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時候,大家終於來到了目的地,整個隊伍都歡呼起來,但只有那位母親一個人跑到村口,朝來時的路上張望。

第六天中午的時候,那位母親終於看到老人抱著孩子一步步地捱了過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責任能夠讓一個人變得堅強而勇敢,當我們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的時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麼叫害怕,因為他知道他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戰勝它,因為在他身上還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2:不見世間過

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寺院里新來了一位義工,一開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幫忙,做了幾天,她一會兒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會兒又嫌一起工作的義工偷懶,要求換工作。後來安排她到圖書館里幫忙,她做了沒幾天,又開始嫌一起做事的阿姨太慢,或是嫌來借書的人沒有素質,總是亂放圖書。於是又安排她到偏殿門口負責衛生,沒想到,她的抱怨更多了,嫌遊客亂扔煙頭,嫌孩子亂丟食品袋……最後,她帶著一腔怨氣找到方丈,要求重換工作。

方丈聽完了她的一番抱怨之後,問她:“你為什麼要到寺院來做義工?”她答:“我想學習佛法。”方丈又問:“學習佛法為了什麼?”她想了一想,答:“學習佛法是為了做一個佛那樣的人。”方丈微微一笑,然後寫了幾個字送給她,讓她悟了之後再來。

方丈寫的字,義工拿給朋友看,原來是一句偈語:“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義工請教偈語的意思,於是朋友告訴她這是六祖惠能《壇經》里的句子,其大意是說一個真心想學佛修道的人,心地是清凈的,是看不到世間的是非人我的。義工辯解說:“我的心很清凈啊,所以我才會看到他們的很多不對。”朋友只好又解釋說:“這個‘不見世間過’是讓你不要執著於別人的過失,不要把那些放在自己的心裡、口裡,不起怨惱,不四處傳播,而是先要自己做個好樣子,然後再以悲憫的心和智慧善巧的方便來幫助別人改過。”

聽到此,我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則民間故事

有一個染布的師傅,同時收了兩位學徒。不過他為學徒立下了一個奇特的規矩:每個月底,學徒都要對他說兩個字。

第一個月月底,師傅問這兩個學徒:“你們心裡最想說什麼?”學徒甲說:“飯香。”學徒乙說:“食劣。”

第二個月月底,師傅依然問這兩個學徒:“你們心裡最想說什麼?”學徒甲說:“覺穩。”學徒乙說:“床硬。”

第三個月月底,師傅又問這兩個學徒:“你們心裡最想說什麼?”學徒甲說:“活輕。”學徒乙說:“事多。”

第四個月月底,當師傅再問同樣的問題時,學徒甲回答:“想學。”學徒乙卻說:“告辭。”

看著學徒乙揚長而去的身影,師傅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心中有魔,難成正果。”

結果,不出師傅所料,學徒乙此後又學過不同的技藝,但都未成功。而學徒甲卻繼承了師傅的染技,最終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染布人。

顯而易見,染布師傅所收的兩個弟子,學徒乙心中之魔就是“世間過”,由於這個心的作用,他所行所見所感,都是生活中那些消極和不良的方面,所以,他就只能收獲那些怨懟,最終不得不辭別而去。而學徒甲則是個樂觀的人,在他眼裡,世間是沒有什麼欠缺的,飯食粗糙一些沒關系,只要吃得香;床硬一些也沒關系,只要睡得安穩;活計再多再忙,只要想學習都不會成為負累一

“不見世間過”,“不見”,不是看不見,也不是聽不見,而是看到聽見,但是由於心是清凈的,所以不執著、不計較、不放在心上。“世間”,不單單是指人世間,還包括動植物、社會、物理世界等。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有種種不凈,即是所謂的世間過,而佛視此世界如凈土,所以佛不見世間過。可以說不是大路不夠寬廣’而是你的思想不夠包容;不是鮮花不夠鮮艷,而是你的眼睛只看到了黯然;不是陽光不夠明媚,而是你的心靈太陰霾。

正如藕益大師在《示曇生方丈》中所雲: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達境本空,便能素位而行,不願乎外。以所歷位,無非無外之法界也。知皆即法界,自無人而不自得。稍或未然,則富貴能淫之,貧賤能移,夷狄患難能屈之矣。孟子論素位而行,則日,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其在吾門,則日,人如來室,坐如來座,著如來衣。要之皆不為物轉,方能轉物也。

所謂“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就是指見或不見世間過,其根源都是我們的這顆心,如果心是清凈的,是善的,那麼我們所見的就都是好的;如果心是不凈的,是惡的,那麼我們所見的就都是丑的。所以一切人_切物的是非差別都是緣於心的意識,而非外在的境緣。《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其中的“觀”,就是強調要向內察看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向外去看他人的過失。查看我們自己的心,檢點自己的所作所為,即使看到別人的不善處,我們也要回過來反省—下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在生活中,“不見世間過”其實就是要我們學會以寬容和大度來包容一切,對於不如法、不如意的人和事,以慈悲之心,放下恩怨,放下計較,放下取捨。當代著名高僧星雲大師的《星雲禪話》中有這樣一個事例:

佛光禪師對徒眾一向慈悲有加,尤其有關疾病醫葯、參學旅遊、教育留學,乃至日用所需等福祉設施,無不考慮周詳,督促常駐執法者要供應大眾弟子衣食無缺,達到僧團利和同均的理想生活。

一日,掌管會計的師父拿來一疊請款收據,皺著眉頭對禪師說:“師父!最近住眾們患牙病的人特別多,牙疼雖然不是大病,痛起來的確很難受。常住盡量給大家方便,偏偏牙病的醫葯費非常昂貴,一個人補幾顆牙,動輒萬千金額,實非常住所能負擔。”

“不能負擔,也要設法負擔。”禪師堅持他的意見。

會計又說道:“這些人受了常住恩澤,不但不知回報,說些好話,反而批評常住,不滿常住,依我看犯不著為他們出這筆冤枉錢。”

佛光禪師自言自語般地說道:“這些人口中雖然說不出什麼好話,但是卻不能不為他們裝一口好牙!”

以常理來說,佛光禪師這種做法可以被稱贊為以德報怨,但是從修行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不見世間過”,佛光普照,既照在好人頭上,也照在壞人頭上,所以禪師才會這樣無差別地對待一切眾生。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既是惠能大師悲心切願的真實教誨,也是引導我們契人佛菩薩境界的真知灼見。期待大家都能如實觀照,如實受用。

佛教智慧小故事篇3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一個又一個小故事,小和尚覺得這些故事都很精彩,也朝你招招手,讓你坐下一塊兒聽聽……

有座寺廟,因留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廟里的老住持和七個弟子知道。七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覺得將來把衣缽傳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了。

老住持問七個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弟子們都搖頭。

七天過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說:“只要承認了,念珠就歸誰。”但又過去了七天,還是沒人承認。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們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六個弟子收拾好東西,長長地舒了口氣,離開了。只有一個弟子留了下來。

老住持問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說:“我沒拿。”老住持問:“那為何要背個偷竊之名?”弟子說:“這幾天我們幾個相互猜疑,有人站出來,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脫。再說,念珠不見了,佛還在呀。”

老住持笑了,從懷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了這名弟子手上。

很久以前,有一個性格粗暴的農夫,他家中只有一位老母親,但他對母親毫不關心,甚至到了不聞不問的程度。

有一天,農夫聽說觀音菩薩經常會現身於普陀山,他便決定和朋友們去看菩薩。

可是好不容易到了那兒,很多人都說看到了菩薩,卻只有那個農夫沒有看到。

他平日里倒是很恭敬菩薩的,因此很失望,氣急敗壞地問廟里的出家人:“喂!老和尚,為什麼我看不到菩薩呀!”老和尚慈悲地笑了笑說:“你知道嗎?剛才菩薩來了,很想跟你說話,但是這里人又多,所以菩薩讓我告訴你他上你家等著呢。你現在回家,就能看到菩薩了!”農夫聽後很驚訝,也轉怒為喜了,連聲說:“真的嗎?我現在回去就能見到菩薩嗎?但是,我沒見過菩薩,菩薩長什麼樣子?”

老和尚語重心長地回答:“要說菩薩的長相,我不會形容,我只能告訴你他的穿著打扮。當你回家的時候,看見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就是菩薩了!”農夫聽了,連夜就趕回了家。

“兒行千里母擔憂”,農夫的母親為兒子出遠門徹夜難眠。當農夫到家的時候已經半夜三更了,他急切地敲著門。老母親聽到兒子那麼晚回來,還那麼緊張地大聲敲門,擔心出了什麼事,因此很慌亂地披上衣服,不小心把衣服都穿反了,連鞋子也倒穿了,踉踉蹌蹌走到門前把門打開……

當門被打開的瞬間,農夫恍然大悟:原來菩薩一直都在家裡。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頭驢,每天都在磨房裡辛苦拉磨,天長日久,驢漸漸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想:要是能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該有多好啊!

不久,機會終於來了,有個僧人帶著驢下山去馱東西,驢興奮不已。來到山下,僧人把東西放在驢背上,然後返回寺院。沒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驢時,都虔誠地跪在兩旁,對它頂禮膜拜。

一開始,驢大惑不解,還慌忙躲閃,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驢不禁飄飄然起來:原來人們如此崇拜我。當它再看見有人路過時,就會趾高氣揚地停在路中間,心安理得地接受人們的跪拜。

回到寺院里,驢認為自己身份高貴,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僧人無奈,只好放它下山。

驢剛下山,就遠遠看見一夥人敲鑼打鼓迎面而來,心想,一定是人們前來歡迎我,於是大搖大擺地站在馬路中間。那是一隊迎親的隊伍,卻被一頭驢攔住了去路,人們憤怒不已,棍棒交加……

驢倉皇逃回寺里,已經奄奄一息,臨死前,它憤憤地告訴僧人:“原來人心險惡啊,第一次下山時,人們對我頂禮膜拜,可是今天他們竟對我狠下毒手。”

僧人嘆息一聲:“果真是一頭蠢驢!那天,人們跪拜的,是你背上馱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輩子不認識自己。

流量少年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少年流浪到寺廟。每到用餐時,他就惆悵地盯著菩薩,像在祈盼什麼。大師見他可憐,便催促弟子快些給他送去食物。

漸漸地,少年與弟子們熟絡起來,再到餓時,便直接讓弟子去找大師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師,可大師卻總想出各種理由,推遲片刻後才讓弟子備好食物,還吩咐慢些給他送去。

如此這般次數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問大師:“為何您以前急著要給少年送食物,如今卻總在故意延遲呢?”

大師微微一笑,說:“以前我們給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讓我們送食物給他,我們則成了遷就。成全是幫他,所以要快;遷就是害他,所以要慢呀!”

大熱天,禪院里的花被曬枯萎了。小和尚趕緊去提了一桶水來准備澆水。“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上再澆水。”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霉乾菜”的樣子。小和尚見了,嘟囔道:“不早點澆……現在怎麼澆也活不了了。”沒想到老和尚卻指示:“少唆!澆!”

等小和尚把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緩了過來,而且生氣勃勃。

“天哪!”小和尚喊道,“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撐著不死。”

“胡說!”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而是好好活著。”

小和尚問:“這有何不同?”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歲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

小和尚低著頭,半天答不上來。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說:“笨啊!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只有好好活著,才有希望。”

不被接受的禮物

在旅途中,佛陀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好長的一段路,那人用盡各種方法誣蔑、詆毀佛陀。

最後,佛陀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那人答:“當然還是屬於送禮的那個人。”

佛陀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不就是在罵自己了嗎?”

於是,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有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十分厭倦戰爭,也厭倦了世間的你爭我斗。於是,他特地來找一位有名的禪師,誠懇地告訴禪師自己已看破紅塵,願出家為僧。

禪師回答:“你心性火氣太重,還不能出家,再等等吧。”

將軍急忙說:“我現在什麼都能放下,請您立即為我剃度吧。”

然而禪師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將軍無奈,只能暫時作罷。

一天,將軍起了個大早,趕來寺里拜佛。老禪師一看他就說:“將軍為什麼這么早就來拜佛呢?”

將軍回答:“為了除去心頭火。”

禪師當場就做了一首偈語給他,大致的意思是:“起得這么早,不怕妻子偷人嗎?”

將軍一聽,大怒:“你這個老和尚,怎麼信口開河,言語傷人?”

禪師長嘆一聲道:“輕輕一撩撥,心火就燃燒,你這樣暴躁的脾氣,還談什麼除去心頭火呢?”

五個『放』的故事

寺院里新來了一個小和尚,對什麼都好奇。秋天,寺院里紅葉飛舞,小和尚跑去問師父:“紅葉這么美,為什麼會掉呢?”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麼多葉子,只好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來了,小和尚看見師兄們把院子里的水缸扣過來,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麼要倒掉呢?”

師父笑笑:“因為冬天冷,水結冰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倒干凈。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紛飛,厚厚的,一層又一層,積在幾棵盆栽的龍柏上。師父吩咐徒弟們合力把盆搬倒,讓樹躺下來。

小和尚又不解了,急著問:“龍柏好好的,為什麼要弄倒?”

師父正色道:“誰說好好的?沒見雪把樹枝都壓塌了嗎?再壓就斷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

天寒人稀,香火收入少多了,小和尚便問師父怎麼辦。

師父說:“數數,櫃子里還掛了多少衣服?柴房裡還堆了多少柴?倉庫里還積了多少土豆?別想沒有的,想想還有的。苦日子總會過去的,春天總會來,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頓。”

不久,春天果然來了,也許因為冬天的雪水特別多,春花爛漫,勝於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漸漸恢復往日的盛況。師父要出遠門了,小和尚追到山門:“師父您走了,我們怎麼辦?”

師父笑著揮揮手:“你們能懂得‘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還有什麼不能放手的呢?”

3. 佛教故事

一、泥濘路上某日,坦山和尚與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條泥濘小路上,此時,天正下著大雨。他兩在一個拐彎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為身著綢布衣裳和絲質衣帶而無法跨過那條泥路。

來吧,姑娘,然後就把那位姑娘抱過了泥路,放下後又繼續趕路。一路上,道友一直悶聲不響,最後終於按捺不住,向坦山發問,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別是年輕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險,你為什麼要那樣做?什麼?那個女人嗎?坦山答道,我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嗎?

二、四個老婆

釋迦牟尼在一次法會上說:「某地有個富商共討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伶俐可愛,整天作陪,寸步不離,第二個老婆是搶來的,是個大美人,第三個老婆,沉溺於生活瑣事,讓他過著安定的生活,第四個老婆工作勤奮,東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記了她的存在。有一次,商人要出門,為免除長途旅行的寂寞,他決定在四個老婆中選一個陪伴自己的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說:「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個老婆說:「我是被你搶來的本來就不甘情願地當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個老婆說:「盡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願受風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成郊!第四個老婆說:「既然我是你的老婆,無論你走到哪裡我都跟著你。於是商人帶著第四個老婆開始了旅行!

最後釋伽牟尼說:「各位,這個商人是誰呢?就是你們自己。在這則故事裡,第一個老婆是指肉體,死後還是要與自己分開的,第二個老婆是指財產,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三個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時兩個相依為命,死後還是要分道揚鑣,第四個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們時常忘記它的存在,但它卻永遠陪伴著自己。

三、一切皆空山岡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道:「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想像的真性是空。無語,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筒將山岡打了一下,使得這位年輕的禪者甚為憤怒。

一切皆空,獨園問道:「哪兒來這么大的脾氣?

四、求人不如求已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幾叩首後,這人突然發現身邊一人也在參拜,且模樣與供台上的觀音菩薩一模一樣。此人大惑不解,輕生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問:「那您自己為什麼還要參拜呢?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五、輸與贏  一位武士手裡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的房間。他說道:「我們打個賭,禪師說我手中的這條魚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松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於是,一休說:「是死的。武士馬上把手鬆開,笑道,哈哈,禪師你輸了,你看這魚是活的。一休淡淡一笑,說道:「是的,我輸了。一休輸了,但是他卻贏了一條實實在在的魚。

六、你且看他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曰: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拾得曰:「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七、一杯茶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的一位禪師。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特來向他問禪,他只以茶相待。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子,直到杯滿,而後又繼續注入。

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終於知道,已經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南隱答道,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八、悟性如光讀佛經

某某某問佛祖:您說得極樂世界,我看不見,怎麼能夠相信呢?佛主把某某某帶進一間漆黑的屋子,告訴他,牆角有一把錘子。某某某不管是瞪大眼睛,還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見五指,只好說我看不見。佛主點燃了一支蠟燭,牆角果然有一把錘子。你看不見的,就不存在嗎?

九、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飯後,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個。大和尚立馬跑向老和尚禪房打小報告:師傅,師弟剛剛打破了一個碗。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不會打破碗!

十、送一輪明月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有一天夜裡,趁著皎潔的月光,他在林間的小路上散完步後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正碰上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門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看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裡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第二天,溫暖的陽光融融地灑照著茅屋,禪師推開門,睜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的說道:我終於送了他一輪明月。

十一、一滴水  佛主釋伽牟尼考問他的某某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某某某們都回答不出。釋伽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十二、平常心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黃了一片,很難看。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傅說,師傅,快撒點種子吧!師傅曰:「不著急,隨時。種子到手了,師傅對小和尚說:「去種吧。不料,一陣風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了不少。小和尚著急地對師傅說:「師傅,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師傅說:「沒關系,吹走的凈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隨性。剛撒完種子,這時飛來幾只小鳥,在土裡一陣刨食。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後向師傅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師傅說:「急什麼,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半夜,一陣狂風暴雨。小和尚來到師傅房間帶著哭腔對師傅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師傅答:「沖就沖吧,沖到哪兒都是發芽,隨緣。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小和尚高高興興地說:「師傅,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師傅卻依然平靜如昔的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

十三、禪者的祝福

唐朝的龍潭禪師,他少年未出家時很貧窮,靠賣餅為主,無處棲身,所以道悟禪師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給他住。為了表示謝意,他每天送十個餅給道悟禪師,而道悟總是回贈一個給龍潭,並祝福他說:「這是給你的,祝你子孫繁昌!他實在不解,有一天他問何故,道悟卻說:「你送來的,我送給你有什麼不對?龍潭聽後從此開悟出家,後來成為一代宗師。取之於人要回報於人,得知於社會要回饋社會,要我好你也好,我贏你也贏,這偉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十四、死期到了

一休禪師自幼就很聰明。他的老師有一隻非常寶貴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寶。一天,他無意中將它打破了,內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這時候,他聽到老師地腳步聲,連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後。當他的老師走到他面前時,他忽然開口問道:「人為什麼一定要死呢?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師答道,世間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這時,一休拿出破的茶杯接著說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說完一休將茶杯碎片交出,轉身而去…

十五、天堂與地獄

有一位武士向白隱禪師問道。武士問:「天堂和地獄有什麼區別?白隱問:「你乃何人?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白隱聽後笑道:「就憑你這粗魯之人也配向我問道?武士勃然大怒,隨手抽出佩劍,朝白隱砍去:「看我宰了你!眼看佩劍就要落在白隱頭上,白隱卻不慌不忙輕聲說道:「此乃地獄。武士猛然一驚,然後若有所悟,連忙丟棄佩劍,雙手合十,低頭跪拜:「多謝師傅指點,請原諒我剛才的魯莽。白隱禪師又微微說道:「此乃天堂。

十六、惹塵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佛拭,莫教惹塵埃。慧能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十七、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廟找禪師問道。禪師問:「你到這兒來是干什麼?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禪師答:「佛沒壞,不用修,先修自己。

十八、心境

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禪師處與佛印禪師聊天,兩人均盤而坐。聊到高興時,蘇東坡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東坡笑著對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禪師笑笑,沒有說什麼。蘇東坡以為他勝利了,回家後沾沾自喜的和他妹妹蘇小妹談起了這件事。

他妹妹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是佛一樣的境界,所以看你像是一尊佛,而你的心態像一堆牛屎一樣,看禪師當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蘇東坡聽後頓時面紅耳赤。

十九、禮物

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種辦法污衊他。最後,禪師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禪師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二十、快樂之道

某日,無德禪師正在院子里鋤草,迎面走過來三個信徒,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們說:「想快樂並不難,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著。三位信徒你看著我,我看看你,都沒料到無德禪師會向他們提出問題。

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乙說:「我現在拚命的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生活。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一家老小靠誰養活呢?無德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您們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不是理想,信念和責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生活當然是疲勞,很累的了。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任,說說倒是容易,但總不能當飯吃吧!

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丙說:「有了金錢,就能快樂。

無德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信徒們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說:「理想,信念和責任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生活的觀念,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名譽要服從於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奉獻於他人,才有意義,金錢要布施與窮人,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是真正快樂的生活。筆耕生活柯靈文字生涯,冷暖甜酸,體咎得失,際遇萬千。象牙塔,十字街,青雲路,地獄門,文字生涯,冷暖甜酸,體咎得失,際遇萬千。象牙塔,十字街,青雲路,地獄門,相隔一層紙。我最嚮往這樣的境界,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清湛似水,不動如山,相隔一層紙。我最嚮往這樣的境界,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清湛似水,不動如山,什麼疾風驟雨,嬉笑怒罵,桂冠榮街,一律處之泰然,但這需要大智慧大學問,風驟雨,嬉笑怒罵,桂冠榮街,一律處之泰然,但這需要大智慧大學問,不是隨便是么人能夠企及的。

4.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 廟里有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 講的是什麼故事呢

講的故事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講著一個故事......

出自《和尚歌》。《和尚笑閉歌》是佟妍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2011年發行的專輯《南國》中。

歌詞: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講著一個故事,故事內渣升備容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講著一個故事,故事內容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講著一個故事......

(4)和尚喜歡聽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另外一個版本: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里有個缸,缸里有個盆,盆里有個碗,碗里有個豆,我吃如毀了,你饞了,我的故事講完了。

5. 三個和尚的睡前故事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擾激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緩手太吃虧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隻水桶,而且水桶必須放 在扁擔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

後來,又來了個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鉛正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閱讀全文

與和尚喜歡聽什麼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崇左的事業單位考試是在哪裡 瀏覽:878
怎麼是幸福作文 瀏覽:97
想你的愛情在哪裡 瀏覽:983
黑龍江縣級事業編工資多少 瀏覽:902
如何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 瀏覽:638
不知道吃什麼就想吃點愛情的苦 瀏覽:700
滁州女性健康調理養生有哪些 瀏覽:530
抽簽婚姻晚成什麼意思 瀏覽:169
浙江乍浦美女在哪裡 瀏覽:445
愛情和革命哪個重要 瀏覽:31
事業單位的副科怎麼晉升副處 瀏覽:925
漢字的故事寫話怎麼寫 瀏覽:878
哪些星座是用分居來保護婚姻的 瀏覽:540
孩子喜歡講恐怖故事怎麼辦 瀏覽:334
然後呢怎麼了我們的故事你 瀏覽:727
美女做菜叫什麼 瀏覽:936
都有什麼戰斗故事片 瀏覽:807
長江經濟帶一軸被稱為什麼 瀏覽:71
楊紫親過哪個美女明星 瀏覽:475
桂林哪個健身房美女多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