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今中外的名人小故事(100-150字)
一、司馬光勤學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
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二、牛頓痴心實驗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
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三、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四、屈原讀書
《屈原洞中苦讀》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五、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② 小故事大道理,150字左右
篇一:夜鶯的悲哀
有一次,夜鶯發現了一處開滿鮮花的矮樹叢,於是決定蹲在上面等待果實成熟。
夜鶯等了幾個月,從不讓其他的鳥靠近,怕它們跟自己爭食。
那些花終於結出了一個個小桃子,小桃子裂開了,雪白的棉絮從裡面飛了出來,原來這是一株棉花。
一隻布穀鳥飛過來,對沮喪的夜鶯說:「你看,你從來不讓我們靠近,不然我們早就告訴你哪兒有可以食用的果實了。」
篇二:狼和馬
一隻狼穿過一個農場,看見一片燕麥田。狼對燕麥不感興趣,搖搖頭繼續往前走。後來他遇見一匹馬,狼討好地對馬說:「喂,朋友,讓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吧。那邊有一大片麥地,顆顆麥粒都碩大飽滿。我特意為你留著呢,一顆都沒嘗過。快去吧,讓我再聽聽你那像音樂般悅耳的咀嚼聲吧。」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麥的話,你一定不肯餓著肚子聽我嚼東西吧!」
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別人,對方未必會感激你。
篇三:貓和空罐
一隻貓爬到隔板上去搜尋食物。先瞧見了一個沒有蓋兒蓋著的罐子,一見裡面是空的,就說:「這其實是不必看的,當然什麼也不會有。」接著它又把目光轉向另一個有蓋兒蓋著的罐子,目不轉睛地望了很久,越望越耐不住貪食的心,於是就大著膽子把那蓋子揭開了,不料裡面也是空的。
貓於是很失望,慨然說道:「全是空的!不過,有的人沒有東西就說沒有東西,倒也坦白;有的人卻故弄玄虛,好像高深莫測,害得人家研究了又研究,白費心思!」
篇四:將詩投入烈火
一位詩人作詩作得十分蹩腳,但他卻孤芳自賞,自我感覺十分良好。
一次,他滿懷熱情地去詢問一位讀者對他詩的看法:「您是否認為,我應該在我的詩中投人更多的激情的火焰?」
讀者說:「不,我認為您應當把您更多的詩,投入到熊熊烈火之中。」
大道理:讀者把詩人「在詩中投入熊熊烈火」的句子顛倒為「把詩投入烈火中」,它隱含了讀者對詩人的蹩腳詩的強烈不滿,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來自彧軒青少年成長中心,感情專家李玉偉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