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如何把故事寫三折

如何把故事寫三折

發布時間:2023-11-30 22:45:29

A. 記敘文一波三折的方法有哪些

記敘文的故事應「一波三折」----敘事技巧之二
古人說:「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曲折,有波瀾。無論側重寫人的記敘文,還是側重寫事的記敘文,都少不了寫故事。故事情節平淡無奇,敘述直來直去,讀來沒有情趣;故事情節曲折迴旋,波瀾起伏,才會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美國一家雜志懸獎文字簡短、情節曲折的文章,結果題為《獵獅》的文章獲首獎。全文如下:
伊麗薇娜的弟弟佛來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爾去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裡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爾獵獅身死――佛來特」。伊麗薇娜蜚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屍回家。」三周後從非洲運回一個大包裹,裡面是一具獅屍。她又趕發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寄巴布爾屍。」很快,又收到非洲回電:「無誤。巴布爾在獅腹內。」這篇短文以電報為線索,綴連出獵非洲、獵獅身死、運獅回家、屍在獅腹等情節,寫得一波三折,搖曳多姿,而且情節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
要寫好情節曲折的記敘文,須在認識、思路,技巧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一切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系並具有內在規律的。因此,我們在寫事時要注意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以及此事與他事的聯系。《獵獅》正是基於對「獵獅身死」後「身死獅腹」的認識,而把情節寫得曲折變化的。
其次,情節的曲折生動還取決於作者思路的清晰和嚴密。《獵獅》作者思路清晰嚴密,他將「獵獅――身死獅腹――運獅――屍在獅腹」的奇特情節敘寫得明明白白。
再次,情節曲折同寫作技巧有很大關系。組織材料是使情節曲折的關鍵。《獵獅》一文的故事本來是很尋常的,但作者卻能化平淡為奇特,原因是作者把來回電報內容及誤解、釋誤等情節加以巧妙組合的結果。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不平」,使所敘故事「一波三折」呢?辦法很多,如「巧合法」、「誤會法」、「懸念法」、「曲直法」、「張馳法」、「虛實法」、「開會法」、「烘托法」等,其中「懸念法」和「誤會法」值得同學們借鑒。
先說「懸念法」。懸念就是設置懸而未決的矛盾,引起讀者的關注。巧設懸念,能使文章曲折生動,起伏跌宕,引人入勝。《驛駱梨花》採用了懸念法。課文開始寫「我」和老余到何處投宿?茅屋的主人是誰?從瑤族老人口中得知是梨花姑娘。可梨花姑娘又是誰;她在哪兒?後來又通過梨花妹妹的解釋,才知道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解放軍同志。至此,懸念似乎解開,但似乎仍存在,因為梨花姑娘仍未出面,然而答案盡在不言中。這種先設置縣念,然後逐層推進、釋疑,這種構思法,既可以使文章顯得緊湊,又可以提高閱讀興趣。
再說「誤會法」。這是通過偶然反映必然性的一種構思方法。《醉人的春夜》寫道,陳靜自行車出了毛病,恰遇一個小夥子一掠而過,然後小夥子又回來。陳靜以為他是流氓,要加害自己。由於沒有工具,小夥子告訴她修車地點,陳靜以為他是在玩手段,誘她上當。修好車子,小夥子要「5元錢」,陳靜以為是「敲詐」。其實小夥子並沒有反常動作,也不打算要錢。這一連串的「誤會」,就把簡單的情節敘述得跌宕生姿,一波三折。
同學們寫記敘文,在敘事過程中普遍存在平鋪直敘的毛病,避免這個毛病,除巧設懸念,巧用「誤會法」之外,還可以抓住敘述對象的心理變化,可使文章的敘事具體、曲折。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作者寫菲利普夫婦就是抓住他們心理的變化來敘事的。先寫菲利普夫婦非常盼望於勒回來,接著寫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贊頌,再寫遊船上遇到於勒時由恐懼而至詛咒的心理變化。正是抓住了這種心理變化,才把故事的過程敘述得有聲有色。
下面請看一名同學的習作:
寒假中的一件事
從前,我總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然而有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農歷十二月二十八這一天,我在集市上閑逛。因為馬上就要過春節了,所以今天買東西的人特別多。我轉來轉去轉到了賣鯉魚的地方。今天賣鯉魚的人買賣可真紅火!買魚的人多,賣魚的人少。許多人都圍著一位老大爺轉。在人群的最外邊,有一個手拿一把零錢的小男孩和一個紳士模樣的中年人。看小男孩的樣子很是著急,卻又苦於擠不進去。而那個中年人卻並不著急,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對那擁擠的人群顯出鄙夷的神色。
那位老大爺的生意真不錯,才一會兒,他那滿滿的兩筐魚就剩下一條了。此時,也僅剩下兩個人要買魚了:小男孩和那個中年人。兩人幾乎同時遞出錢又同時說了一句:「我買魚!」面對這種情景,我有了興致,想看看究竟誰能買到這條魚。
「這魚多少錢一斤?」中年人問。
「3塊錢!」老大爺答道。
「幾斤呀?」中年人又問。
「3斤!」大爺答道。
「我這兒正好有9塊錢,我買了!」一個稚嫩的童音帶著嘶啞。
「老張,怎麼還在這兒呢?你那寶貝兒子吵著要吃鯉魚呢!」從旁邊走過一個人來對中年人說。
「給你10塊錢,我買了!」中年人邊說邊拿魚。
「大爺,俺們劉老師得了種怪病,聽說只有吃鯉魚才能把病治好。這點兒錢是全班同學湊的,求您把魚賣給我吧!」小男孩懇求道。
中年人不耐煩了,嚷道:「20塊,20塊錢總夠了吧?你們老師有毛病也用不著你們管!」邊說邊扔錢,伸手去拿魚。
老大爺一把從中年人手中搶過魚,遞給小男孩。小男孩激動地說:「老大爺,謝……謝謝!」邊說邊把手裡的一把零錢遞給老大爺,老大爺用粗大的手把小男孩的手擋了回去。中年人憤憤地說:「老頭兒,你……」老大爺白了他一眼,對小男孩說:「孩子,記住,大爺姓李(理)不姓錢!」
簡評:這篇記事的文章將「賣鯉魚」這個中心事件寫得一波三折,作者先運用「懸念法」要看看老大爺剩下的最後一條魚究竟誰能買到。然後又抓住小男孩的心理和語言的描寫,由希望「正好有9元錢」到失望――中年人給10元,小男孩說出買鯉魚是為給老師治病,似乎又有希望,可中年人緊接著又拿出20元硬要拿魚,小男孩又一次失望了。就在這時,出人意料的結局出現了老大爺一把從中年人手中搶過魚,遞給小男孩。這不僅使情節一波三折,而且通過最後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突現了文章的主旨,文章最後由老大爺那句擲地有聲的話語:「孩子,記住,大爺姓李(理)不姓錢!」將老大爺的高貴人格充分表現出來。
最後,請同學們記住,作文敘事貴曲折,太平直的作文往往寫不具體;寫不具體,內容就同樣寫不曲折,內容就不生動感人。巧設懸念,就會使文章曲折生動,引人入勝。

B. 如何寫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

前幾天好報請了張嘉佳來做了一個《如何寫好一個故事》的分享,昨天才有時間聽了回放。他說所謂的好故事,就是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用各種文學技巧結合自己的感覺及生動的細節,調動讀者的胃口,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最後再揭露真相、表達感悟、講述一個道理,這樣一個好的故事就誕生了,其實它就是經驗的總結。不過要注意關鍵是需要有真實的細節。

故事分兩類,一種是散文類的,就是情節類;一種是小說,情節曲折離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有懸念。生活中的同事朋友他們講自己的某些經歷時,講得繪聲繪色很有趣,如果其中他還設置了一些懸念,那你就會很好奇,接下來情節是如何發展的,你會渴望知道真相或最終結果。

寫故事和講故事差不多,為了講清楚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是如何構思的,張嘉佳拿自己以前寫的一個故事為例,講解了一個精彩故事是如何寫出來的。

一年前,一個中國男孩與一個芬蘭女孩在網上相識了,聊來聊去逐漸發展出感情,不久這個芬蘭女孩答應這個中國男孩來中國探望他,然後兩個人見面。見面之後,他們走在馬路上的時候,那個女孩突然發生了車禍,然後倒在了馬路邊上,頭部還流出了血。這時候讀者肯定會猜這個女孩會不會死,如果馬上就寫出答案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你要按住它,然後切換,跳躍到多年以後,那個男孩又交了一個新的女朋友,重新跟他相處戀愛,但是讀者一直會惦記著前面那個懸念,想知道那個芬蘭女孩到底怎麼樣了?

在第一個懸念懸而未決之時,接著又出現了第二個懸念,有一天這個新女朋友向這個男孩提出了分手。然後讀者就會很吃驚,為什麼他們要分手(暗示前面的情節),這就是第二個懸念。

接著又拋出第三個問題,這個中國男孩與新的女友真的分手了,他做了一件事,就是買機票去芬蘭,去到當地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回憶他經歷的這兩段感情,然後開始解答第一個懸念。原來當年那個芬蘭女孩遭遇車禍,倒在地上還流出了血,這個男孩很恐懼,他抱住那個女孩,就在這個男孩傷心欲絕之時,那個芬蘭女孩突然睜開眼還哈哈大笑,原來她是在和他開玩笑,她會變魔術。芬蘭是一個很富裕的國家,他們國家的孩子沒有什麼生活壓力,但是他們內心很空虛,為了追求刺激,對,這就是那個謎底。這個芬蘭女孩她沒有死,她是變了一個魔術,她說她是來旅遊的,是抱著一種游戲的心態。然後他們分手了,最終那個女孩回芬蘭去了,但是這個芬蘭女孩給這個中國男孩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個中國男孩一直忘不了那個芬蘭女孩,但是他必須繼續生活,所以就認識了第二個女朋友,可是他始終忘不了他的初戀,這個中國男孩腦海里一直不能忘懷前面那個芬蘭女孩,他掩飾的比較好,但是他的新女朋友,還是憑著直覺知道了。他雖然身體與現在這個女孩在一起,但是他的心卻從來沒有與這個女孩貼近過,這個新的女朋的直覺感覺這個男孩心裡一直藏著一個人,他並不真正的愛她,他們兩個分手了。這就解答了第二個懸念。

然後來到了故事的最後。這個中國男孩兩段感情都失敗了,他很難過,很郁悶,所以他想出國去散散心,同時為了緬懷他的初戀,於是去了芬蘭。這時候故事並沒有結束,還有一個終極懸念,這個男孩到了芬蘭後,他來到了一個風景名勝的地方,在一個大橋上,那個橋邊上站著很多人,然後這個男孩突然從橋上一躍而下,跳下了河。這個男孩為什麼要跳河呢?這個就是終極懸念。

然後接著解答疑問,這個男孩他把完整的愛給了芬蘭那個女孩,卻對後來那個真正愛她的女孩,沒有付出真心。他陷入回憶,他一直沉浸在初戀的回憶里,沒有完全體會當下的感情,沒有珍惜眼前人。為了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這個中國男孩參加了一個極限運動,就是蹦極。受到初戀的影響,他也想讓自己死一回,感受那種終極體驗,告別自己的過去,反思自己的人生態度,從新學習如何去戀愛,如何真正地去愛一個人,珍惜當下所愛的人。

在閱讀這種故事時就會被極大地挑戰我們的想像力,帶來不斷的驚喜,體驗這個故事的魅力,感動的同時又有所領悟並記住這個故事。想到自己的愛情可能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可以從中參考找到答案。這就是作者創造這個故事的意義及價值。

張嘉佳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有一部分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有部分是借鑒了身邊人的一些經歷,把自己的經歷與他人的經歷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再加上一些情節的設置和細節的描述,創作出了這樣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

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至少需要三個懸念;長篇小說的話,也是一脈相承,懸念翻倍,大懸念與各種小懸念互相交錯,就像《甄嬛傳》里,各種懸念高潮起伏不定,極大地調動了讀者的想像力。

故事的素材除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還可以去報紙中的社會新聞、《法制日報》的真實案件、《小小說選刊》里去尋找靈感。

C. 一波三折,寫出曲折情節

      作文敘事貴在一波三折。太平直的作文,往往寫不具體;寫不具體,內容就不會曲折;沒有曲折,文章當然味同嚼蠟,缺少感染力量。怎麼辦?那就試試「一波三折法」吧。

      先舉個唐伯虎的例子。一位老太太做壽,他的子孫請來唐伯虎為她題詩。全家大小及親朋好友爭著來看。唐伯虎揮筆寫下:

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皆驚)

九天仙女下凡塵(喝彩)

兒孫個個都是賊(驚怒)

偷得壽桃獻至親(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這就叫做——事件的波瀾。寫出事情的波瀾,就是寫出事件的曲折變化,寫出一波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靜的湖面,固然能給人以美感,而水面的盪漾、荷花的搖曳,則會給人更多的聯想和感受。一篇記敘文,如果看了開頭,就知道文章的結尾,那就提不起讀者的閱讀興致。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在文中加一點波折,使情節波瀾迭起,迴旋推進,於是,便能夠不斷地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鮮感、新奇感,從而增進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這樣的才會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不平,使所敘故事一波三折呢?前提條件:要麼選擇本身就曲折復雜的事件來寫,要麼運用使敘事曲折的技巧。比如「情節突轉法」、「設置懸念法」、「鋪陳誤會法」、「抑揚交錯法」、「巧合法」、「虛實法」、「烘托法」等等,其中「情節突轉法」、「設置懸念法」和「鋪陳誤會法」值得同學們借鑒。

      「情節突轉法」:是記敘事件時,順著一個方向鋪陳渲染,把讀者的注意力和情感願望,吸引到這個方向發展的一種可能性上去,層層推向高潮;達到頂點時,筆鋒陡然一轉,通過另一種結局的突然揭曉,掀起波瀾。

      舉例:某地期中考之後,數學老師要公布成績,他說:「九十分以上和80分以上的人數一樣多,80分以上和70分以上的人數也一樣多。」話一說完,全班一陣歡呼,一位同學追問道:「那麼不及格的人數呢???」老師老師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數和全班的人數一樣多。」

    「設置懸念法」:懸念就是設置懸而未決的矛盾,引起讀者的關注。巧設懸念能使文章曲折生動,起伏跌宕,引人入勝。

      舉例:《驛路梨花》一文中採用了「設置懸念法」,課文開始寫「我」和老余到何處投宿?茅屋的主人是誰?從瑤族老人口中得知是梨花姑娘,可梨花姑娘又是誰?她在哪兒?後來又通過梨花姑娘的解釋,才知道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解放軍。至此,懸念似乎解開,但似乎仍存在,因為梨花姑娘仍未出面,然而答案盡在不言中。這種構思法先設置懸念,然後逐層推進、釋疑,既可以文章顯得緊湊,又可以提高閱讀興趣。

    「鋪陳誤會法」:「誤會」源於人與人之間的錯誤理解;這種錯誤、理解,使得人物之間的對話、行動、感情等等都朝著意外的方向發展,從而掀起事件的世界的波瀾,這是通過偶然反映必然性的一種構思方法。

      舉例:新學期伊始,我們高年級學生去車站迎接新同學,我見一小女生站在一個大箱子旁不知所措,便主動上前幫她提起箱子,不料箱子似乎重逾千斤,我又不好意思放下箱子,只好勉勵支撐。才走了幾步,那女生便對我說:「背不動就滾吧。」我一聽此言,頓時怒從心頭起,放下箱子,怒視著她。弄著那女生愣了幾秒鍾才滿臉通紅地指著箱子的底部對我說:「我指的是輪子。」(誤會)

      比如:《醉人的春夜》寫道,陳靜自行車出了毛病,恰遇一個小夥子一掠而過,然後小夥子又回來,陳靜以為他是流氓,要加害自己。由於沒有工具,小夥子告訴他修車地點,陳靜以為他是在玩手段,誘她上當。修好車子,小夥子要「5元錢」,陳靜以為是「敲詐」,其實小夥子並沒有反常動作,也不打算要錢。這一連串的「誤會」,就把簡單的情節敘述得跌宕生姿,一波三折。(誤會)

    「誤會」源於人與人之間的錯誤理解。這種錯誤理解使得人物之間的對話、行動、感情等等都朝著意外的方向發展,從而掀起事件的波瀾。

      一波三折的「三」,並非實指數字「三」,是取其「多」的意思。到底一波幾折好,這要根據事物發展和作者表達意圖的實際需要來決定,不一定僅僅局限於「三」。關鍵在於讓文章出現跌宕起伏的變化,能讓情節更加吸引人,故意讓事情的發展一次次出現各種波折,隨著情節的變化,文中人物和讀者的心情起伏且富有變化,這才是古人所說的——「文似看山不喜平。」當然,「折」,要折得合情合理,不能硬折,要順其自然,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在使用「一波三折法」時,應注意避免:1、將事件故意描寫的繁復曲折,與突出中心的關系不大,使文字顯得冗長拖沓;2、情節的構思老套,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達不到引人入勝的效果;3、為了敘事曲折而穿鑿附會,破綻百出。

D. 寫作教育心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技巧

古人常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是的,作文敘事貴在一波三折。太平直的作文,往往寫不具體,內容沒有曲折,讀這樣的文章味同嚼蠟,缺少感染力。怎麼辦?那就試試 「一波三折法」吧!

何謂「折?」能讓文章出現跌宕起伏,這就是 「折」。寫作時在文中加一點波折,使情節波瀾迭起,迴旋推進。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鮮感、新奇感,從而增進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讀性,這樣的作文才會扣人心弦。

1. 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

如《西遊記》的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三氣周瑜;《水滸傳》里的三打祝家莊等,都屬於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也許有人會問:為何不一借芭蕉扇?一打白骨精?因為那樣的故事過於平淡,不能引人入勝。只有「三借,三打,三顧,三氣」才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美國寫作研究者傑里.克利弗發現:故事是任何一個敘述的基本元素,沒有故事就沒有敘事,寫作敘事性作品的關鍵在於能夠寫好故事,而好故事只有一個核心要素:沖突。是沖突推動了故事的發生,讓故事發生了種種變化,沖突使得故事產生了各類效果。因此,同學們寫記敘文時,一定要設計好沖突,讓故事情節一波三折。

2.人物情感的一波三折。

人們常說:「寫作文時要記真事,說真話,敘真情」。是的,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並不是每件事都是一波三折的。「折」要折得合情合理,不能硬折,要順其自然,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雖然每件事情的經過可能不全是一波三折的,但是人物的心情或情感是可以隨著事情的發展而變化的.,我們可以尋找人物內心的曲折點來寫。如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桃花心木》中,「我」的情感變化線索是:奇怪——越來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動。這樣的情感變化既真實(符合常理),又達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多從情感變化的角度來構思寫作。

祝同學們都能較好的掌握一波三折的寫作技巧!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故事寫三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寫贊美女工的文章 瀏覽:585
事業編35年工齡退休金多少 瀏覽:583
富士康幸福鵲橋怎麼找回密碼 瀏覽:652
什麼是正愛情 瀏覽:700
山陰縣右玉縣哪裡有美女 瀏覽:665
為什麼愛情價值越高 瀏覽:907
軍人的故事向哪裡投稿 瀏覽:49
沒有家教怎麼辦婚姻 瀏覽:741
幸福寶什麼時候吃 瀏覽:678
智能模式如何轉換成國民經濟收入 瀏覽:277
美女你現在在哪裡好久都沒見到你了 瀏覽:227
抖音同城哪裡的美女多 瀏覽:361
男人為什麼不願意挽回婚姻 瀏覽:438
愛情方面不順利怎麼辦呢 瀏覽:917
現在林下經濟包括哪些 瀏覽:436
社區福利事業管理就業工資多少 瀏覽:122
幸福里城哪個房源最好 瀏覽:242
崇左的事業單位考試是在哪裡 瀏覽:878
怎麼是幸福作文 瀏覽:97
想你的愛情在哪裡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