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揚民族精神的有關小故事
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因此,宏揚愛國主義,即宏揚民族精神。關於民族精神的小故事有:
1.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2.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
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5.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② 中國愛國精神故事
王二小:小英雄雨來的故事雨來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雖年紀不大,但非常熱愛中國共主黨、熱愛八路軍,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動,積極支持八路軍抗戰,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無限熱愛黨,積極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為和愛國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楊靖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連隊負責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據說,在沖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鎖。董存瑞便抱起炸葯包,准備進行爆破。沖至橋下後,發現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葯包,拉燃導火索,與暗堡同歸於盡。董存瑞的行為,使得他成了中國共產黨宣傳的著名戰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著朱德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③ 中國歷史上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事例有哪些
1、長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2、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3、南泥灣大生產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了作為陝甘寧邊區南大門的南泥灣,一邊練兵,一邊屯田墾荒。正是在開荒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核心的南泥灣精神。
三五九旅剛開進南泥灣的時候,南泥灣還是一個梢林滿山,荊棘遍野,野獸出沒,人煙稀少的地方。
戰士們描繪那時的南泥灣是:「南泥灣啊爛泥灣,方圓百里山連山。雉雞成伙滿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竄。猛獸當家百年多,一片荒涼沒人煙。」
條件艱苦可想而知,但廣大指戰員說:「幹革命需要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才能幹好革命。」廣大指戰員積極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難,創造輝煌。
沒有房子住,戰士們先是露營,在用樹枝搭起的簡陋帳篷里住,遇到雨天衣服被子被淋濕,就燒火取暖,後搭草棚、打窯洞,解決了住的問題。
糧食不夠吃,就在飯里摻黑豆和榆樹錢,旅團首長帶頭,冒著風雪嚴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長等地去背糧;沒有菜吃,戰士們到山裡挖野菜(如苦菜、地皮菜等),找榆樹皮,收野雞蛋,打獵(野豬、野雞等),下河摸魚。
沒有燒的,戰士們就打柴燒木炭;穿的很困難,每個戰士一年只發一套軍衣,平時就縫縫補補,夏天光著膀子開荒、種地、打場,長褲改短褲,短褲改褲衩,磨破褲衩的布條打成草鞋,絕不浪費。
沒有生產工具,他們自己製造;沒有耕牛,就用钁頭;沒有燈油,就用松樹明子,或者把樺樹皮捲成筒當燈點;缺少學慣用具,就用樺樹皮當紙,用炭當筆;沒有擦槍油,就採集野杏仁榨油代替。
[2]部隊在困難的時候,節衣縮食;在生產自給有餘的時候,仍然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旅首長曾向全旅發出號召:「生產要多,消費要省。」
1942年以後,部隊已經達到了糧食自給,還是將瓜菜、紅薯、山葯蛋等摻和在糧食里做「八寶飯」吃,而且每天仍然堅持吃兩干一稀。
從1941年起,部隊基本上沒有向上級領過被子。戰士們被子里的棉絮,早就滾成一團團的疙瘩了,可是發下新被子時,戰士們誰也不肯要,說:「哪天不打敗日本鬼子,哪天就不換被子。」
總之,在短短的三年內,三五九旅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南泥灣由此成為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
4、修建紅旗渠
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十萬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 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5、抗洪
1998年夏,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及北方局部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特大洪水。江西省九江市防洪牆九八年入汛以來經受四十多天高水位浸泡,後在城區以西四公里處發生基礎漏水。
隨之一段混凝土防洪牆突然陷塌決口,江水湧入郊區。在洪水即將吞噬九江城區的緊要關頭,2.4萬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以及我市廣大抗洪干群。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指揮下,發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捨生忘死,浴血奮戰,終於成功將決口堵 住,創造了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在超歷史高洪水位情況下堵口成功的人間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