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關於牛的故事還有什麼

關於牛的故事還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3-11-27 10:11:29

1. 關於牛的小故事有哪些

1、牛是麒麟變的

很早以前,牛本是玉帝女兒乘騎的麒麟。它常到凡間偷吃人們的莊稼。有一次把大片的莊稼吃完了,農民打它時,它還抵人、咬人。它的牙齒鋒利,把人咬爛了,嘗著人的肉鮮美,就不吃莊稼了,專門吃人。

有一天,一個農民正在挖地,麒麟駕雲從天上下來,嘴裡噴出大霧,籠罩大地,大聲吼著來吃這個農民。這個農民膽量很大,拿著一把鐵叉,一面抵擋,一面大喊:「救命!」周圍挖地的農民聽見了都來相助,它吃不了農民,氣得吼聲更大,震動了天宮。

天兵報告玉帝,玉帝帶著天兵天將前來查看,見它張著大嘴要吃農民,玉帝喝令一聲:「大膽畜生,竟敢吃人!」麒麟急忙跪下請罪,玉帝一腳踢掉它的上牙,罰它一生不能吃肉,並命天將用刀砍破它的蹄子,把筷子削尖從鼻孔穿個窟窿,給鎖了個鼻圈,叫農民牽上去拉犁。

它有了鼻圈,一拉就疼,蹄子割成兩半了一冊也疼,從此就乖乖地成為給人拉犁的牛了。

2、十二生肖故事之牛的故事

古時,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時常往返於天宮和大地之間。有一天,農夫托牛給玉帝傳個口信,說是人間寸草不生,太難看,請玉帝帶點母草籽給人間,把人間打扮得好看些。玉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問殿下眾神誰願去人間撒草種。

「玉帝,我願去人間撒草種。」牛自告奮勇地說。

「你是個粗心大意的傢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說。

「玉帝放心,這點小事我都辦不好,甘願受罰。」牛堅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請求,叮囑牛到人間後,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帶著草籽,走出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不小心跌了一跤,頭腦暈乎乎的,誤以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於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叢生,農夫根本無法種莊稼了。

他們托灶神告訴玉帝,野草太多,莊稼無法生長。玉帝知道壞事了,召來牛一問才知道粗心的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辦壞了。

「你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間遍地里草,當初你怎麼保證的?從今以後,你和你的子子孫孫都只准吃草,幫助農夫除草,同時,祖祖輩輩是幫助農夫幹活兒。」

玉帝說完,怒氣未消,飛起一腳踢向老牛,牛王一個筋斗從天上落到人間,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於是,牛從此便一輩子給農夫當苦力,並且人未停止啃青草。直到今天,它的那排上牙也還沒有長出來。

但是,牛是個知過即改的好動物,它任勞任怨,勤懇踏實,拉車犁田從不松套,為農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們的好評。在排生肖的時候,人們一至推舉他為生肖。如果不是投機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搶先得了頭名,牛肯定還會當上生肖首領呢。

3、很久以前,全國老黎民都歸玉皇大帝管。玉皇大帝自己燈紅酒綠,卻只許老黎民每日吃一頓粗茶淡飯,多餘的糧食都要上交天宮。把守南天門的牛臉神知道了這事很生氣。

有一年,全國大旱,老黎民打下的糧食極少,連吃都不夠,哪有上交天倉的。玉皇大帝派牛臉神下凡傳旨,下令老黎民三天吃一頓,把多餘的糧食全部上交天倉。

牛臉神諒解民情,傳旨時把「三天吃一頓飯」改成「一天吃三頓飯」,把「多餘的糧食上交天倉」,改成了「多餘的糧食人世收藏」。

聖旨傳出後等了很久,玉皇大帝收不到糧食,讓凶煞神下凡追究,才知道是牛臉神改傳旨令。玉皇大帝發火了,一腳踢掉牛臉神的上門牙。又把牛瞼神貶下人世受苦。臨行時,牛臉神問玉皇大帝說:「我到人世後,鋪什麼蓋什麼?吃什麼?」玉皇大帝冷冷地說:「鋪氈蓋被子、吃草么!」

牛臉神下到人世,看到黎民少鋪無蓋,就把氈和被子送給老黎民,自己卧在光地上。它沒有上牙,每當卧下時,總要長出一口吻,表示對玉皇大帝的怨恨。

玉皇大帝把牛打下塵世,但又同情牛的敦樸勤奮,便給人們傳令,要每年大年三十晌午給牛吃一領飽飯,這就是常說的「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晌午一頓飯」。直到此刻養牛人家每年臘月三十,都要給牛做一鍋飯,再泡上白生生的蒸摸讓牛飽餐一頓。

4、傳說,很早很早以前,玉皇大帝手下有好多文武大臣,牛也是其中的一個,它們在天宮里每天清閑自在,無所事事。

有一天,玉皇大帝就派牛到人間傳旨,囑咐它說:人間個個成雙配對,生兒育女,一代一代傳下去越來越多,天天要吃飯,往後就成了大事了,你要很快告訴人間,要一吃飯,三打扮。」

牛領了聖旨挺不高興,心裡想,好多大臣都不派,偏偏讓我干這等差事,心裡雖這么想,但又不敢違抗聖旨。回到住處,一頭倒在炕上就睡著了。

睡夢中玉皇大帝狠狠指責它:「你在天宮待懶啦,到人間去一趟就不高興,站殿衛兵聽著,拉下去重打四十大板。」 牛被惡夢驚醒,心裡很是不安,慌慌張張地乘了一陣清風來到人間,找到土地。土地一看是玉皇大帝派來的大臣,必定有要緊的事,趕緊把它接入小小的土地廟,笑臉滿面地款待。

牛一肚子怨氣,正好在土地頭上發作。 它一不吃酒,二不用飯,擺出副欽差大臣的架子,氣勢洶洶地喝道:「小小土地聽著,玉帝有旨:「人間傳宗接代,人丁興旺,人人要吃飯,從今往後要一天三吃飯,一打扮。」命你很快傳下去,不得有誤。」

說完後就返回了天庭,滿以為旨也傳啦,看你玉帝還有啥說的。 牛直闖入宮殿,跪在玉帝寶座下回報:「玉帝啊!聖旨已經傳到了人間。」不料玉帝眯著眼睛問道:「你是怎麼傳的?」牛便把告給土地的話一字不漏地說了一遍。 玉帝一聽,馬上火冒三丈。

照牛的嘴上一腳踢去。牛被踢了個仰面朝天,上門牙全部踢掉,口吐鮮血。最後玉帝怒斥道:「混帳東西,只讓你辦一件事,卻給傳錯了話,這回你就到人間耕地養活人們去吧。 為牛自知理虧,乖乖兒地下到人間耕地、拉車、乾重活。

每當主人看見它受累了,就讓它歇一歇。 歇歇時,它就想起在天宮里的生活,想起錯傳聖旨落到這般地步,又想到不知要受到何年何日…… 越想越傷心,不由得眼淚汪汪。它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默默地為人類貢獻著自己的一切。

5、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2. 有關牛的故事 關於牛的故事精選

1、牛的故事一

古時,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時常往返於天宮和大地之間。有一天,農夫托牛給玉帝傳個口信,說是人間寸草不生,太難看,請玉帝帶點母草籽給人間,把人間打扮得好看些。玉帝聽了,覺得有道理,便問殿下眾神誰願去人間撒草種。

「玉帝,我願去人間撒草種。」牛自告奮勇地說。

「你是個粗心大意的傢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說。

「玉帝放心,這點小事我都辦不好,甘願受罰。」牛堅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請求,叮囑牛到人間後,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帶著草籽,走出天宮,在跨出南天門時,不留意跌了一跤,頭腦暈乎乎的,誤以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於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叢生,農夫根本無法種莊稼了。

他們托灶神告訴玉帝,野草太多,莊稼無法生長。玉帝明白壞事了,召來牛一問才明白粗心的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辦壞了。

「你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間遍地里草,當初你怎樣保證的?從今以後,你和你的子子孫孫都只准吃草,幫忙農夫除草,同時,祖祖輩輩是幫忙農夫幹活兒。」玉帝說完,怒氣未消,飛起一腳踢向老牛,牛王一個筋斗從天上落到人間,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於是,牛從此便一輩子給農夫當苦力,並且人未停止啃青草。直到這天,它的那排上牙也還沒有長出來。

但是,牛是個知過即改的好動物,它任勞任怨,勤懇踏實,拉車犁田從不松套,為農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們的好評。在排生肖的時候,人們一至推舉他為生肖。如果不是投機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搶先得了頭名,牛肯定還會當上生肖首領呢。

牛憑自我對人類的貢獻當上了人類的生肖。凌晨1--3時(即「丑時」)。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最舒適,所以丑時同牛搭配。

2、牛的故事二

從前,有一個叫丁的廚師,個性善於宰牛。梁惠王明白後,便請他為自我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時,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腳踩到的地方,膝蓋頂著的地方,都發出淅瀝瀝、嘩啦啦和諧的響聲。只見他揮刀一刺,嘩的一聲,骨肉更分開了。一切聲響,都和音樂的節奏一樣,姿勢優美,猶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動聽的聲音,彷彿是古樂《咸池》的旋律。

看到那裡,梁惠王拍手稱贊說:「啊,太好了!太好了!技術怎樣能到達如此神奇的境地呢!」

廚師丁放下刀子回答說:「我明白宰牛的規律,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術更進一步。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眼中所見的是一頭完整的牛,不知從什麼地方才能夠進刀。三年以後,我對牛體結構已完全了解,呈此刻眼前的,已不再是一頭完整的牛了,我明白該怎樣剖開牛體。到了此刻,我宰牛的時候,不用眼睛去看,而是憑精神去接觸牛體,感覺器官的功能都不用了,精神的作用活躍起來了。」

說到這兒,廚師丁見梁惠王大惑不解的樣貌,又之後解釋道:「在肢解牛體時,要順著牛體的自然生理結構,把刀子插進筋骨間縫隙,透過骨節間的孔道,一切動作都完全順著牛體結構本來的樣貌進行。刀子所經過的地方,連經絡、筋腱都沒有碰過,更何況那些大骨頭呢。好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這是因為他們要用刀割肉;那些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這是因為他們在肢解牛體時,要用刀子去砍骨頭。」說到這兒,廚師丁拿起自我的刀,掂了掂說道:「我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幾千頭了,然而刀鋒還像剛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鋒利。要明白,牛的骨節之間是有空隙的,刀鋒卻薄得幾乎沒有厚度,把這樣的刀鋒插入有空隙的骨縫中去是寬寬綽綽的,舞動刀子也有迴旋的餘地。十九年過去了,我的刀子還是這樣的鋒利。盡管如此,我也從不掉以輕心,每當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便把動作放慢,下刀也很輕。當牛體嘩地一下分開,像泥土一樣散落在地上時,我便提刀站立,環顧四周,從容自得,心滿意足,把刀子插拭。干凈,好好地收藏起來。」

聽到那裡,梁惠王說:「太妙了!有幸聽您的這番話,我從中悟出了養生的大道理啊!」

3、牛的故事三

有一次,齊宣王坐在大廳上,看見有一個僕人牽著一頭牛走過廳前的長廊,齊宣王就問僕人:

「你要把牛牽到那裡去啊?」

「回稟大王,我要牽這一頭祭祀的牛去宰殺,然後將它的血塗在鍾上。」僕人恭敬地回答。

齊宣王聽了,看了看那頭牛,就說:

「將它放了吧!看它害怕得發抖成那個樣貌,我實在不忍心,就好像無辜的人要受刑似的!」

「那就不要用動物的血塗在鍾上了嗎?」

「這個禮怎樣能隨便廢棄呢!你就捉一隻羊去殺好了,將它的血塗在鍾上不也是一樣!」齊宣王說。

孟子聽說了這件事,就跑來勸諫齊宣王說:

「大王,您的這種惻隱之心,就是仁術啊!只是大王您只看到牛很可憐,而沒看見羊也很可憐的。您要是能把這種愛護動物的心推廣到愛護人民上,那麼大王就能夠成為天下的君王了!」

4、牛的故事四

有一個農民想把家裡養的一頭牛賣到屠宰場,他怕牛不去,就哄騙牛說,我帶你進城逛逛,城裡熱鬧得很。牛十分高興,便隨主人走出村莊。

飄過一片農田時,這頭牛看到它的朋友正在耕地,老遠就打招呼:「你還在忙啊,真辛苦!」

耕地的牛問它:「你幹啥去?好自在!」

它放大嗓門得意地說:「我去進城!」

耕地的牛十分羨慕,為自我整天忙碌在地里暗自叫苦,腳步不由放慢了速度,結果被主人抽了一鞭子,驅趕它快走。

它嘟囔說:「別的牛都被主人領到城裡玩呢,你不但不給我這個機會,還打我,我的命真苦!」

主人告訴它:「你就應感到幸運,因為你挨的只是鞭子,而不是刀子!」

3. 有關牛的故事(簡短的)有哪些

1、對牛彈琴寓言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於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後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於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並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並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

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麼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後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2、牧人和丟失的牛

牧人在樹林中放牛,不幸丟失了一頭離群的小牛犢。他在樹林中到處尋找,一無所獲。他發誓,只要能發現偷小牛犢的賊,他願意供奉樹林守護神一隻羊。

過了一會兒,當他走上小山丘時,忽然看見山下有隻獅子正在吃他的小牛犢。他嚇得舉起雙手,仰望著天空。

向天祈求說:「我剛發誓,如果捉到偷牛犢的賊,我願供奉一隻羊給樹林守護神。現在那賊已發現,我願意失去那隻小牛犢,並再添上一隻大牛,只要我自己能安全逃離獅子。」

3、獅子與公牛

獅子准備殺害一頭大公牛,他打算施展狡計來智取。於是,獅子對公牛說:「朋友,你若願意,我殺一頭羊,設宴招待你。」他想趁公牛想趁公牛躺下來吃的時候把他殺死。

公牛走到獅子那兒,只見有許多的銅盆和許多大鐵叉,根本沒看見羊,他一聲不吭地走了。獅子責問他,為什麼無緣無故一聲不響地走了。

他回答說:「我這么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看出那些所准備的器具,並不是為了吃羊,而是為了吃牛的。」

4、跳蚤和公牛

有一天,跳蚤問牛:「你這般高大強壯而且勇敢,為什麼還終日去為人們耕作?而我這只區區的小蟲,卻能毫無顧忌地去叮咬人,大口地,大口地吸他們的鮮血!」

公牛回答說:「我一定要報答人類的恩德,因為他們都喜歡我,經常替我擦洗身體,並撫摸我的額角,我從他們那裡得到了愛。」

跳蚤說:「你喜歡的這些方式,我都受不了。人們一旦抓住我,用對付你的方法,將會要我的命。」

5、公牛和小牛犢

一頭公牛竭盡全力要擠過一條小路,到牛欄里去。這時,一頭小牛犢走了過來,爭著要先走,並告訴公牛如何才能通過這條小路。公牛說。公牛說:「不用勞駕你了,你還沒出世前,我就早已知道那辦法了。」

4. 有關牛的典故精選

每一個 成語 背後,都有一個引人人勝、寓意深遠的 故事 ,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有關牛的 成語故事 ,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牛的 典故 1:

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羊,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有一天,齊國都城裡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裡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鍾。」齊宣王聽了後,看了看那頭牛,然後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這怎麼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這篇 寓言故事 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隻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

牛的典故2:

飯牛而歌

寧戚在喂牛時 唱歌 ,引起春秋霸主之一齊桓公的注意,因此受到重用的故事,一向以佳話流傳。屈原在《離騷》中歌而詠之:「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漢代王逸注曰:「寧戚,衛人;該,備也。寧戚修德不用。退而商賈,宿齊之東門外。桓公夜出,寧戚方飯(喂)牛,叩角而商歌: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適至干。從昏放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桓公聞之,知其賢,舉用為客卿,備輔佐也。」後人常用此故事為賢才落魄或君臣遇合之典,如李白詩「寧戚未匡齊,陳平終佐漢」;李咸用詩「誰聽寧戚敲牛角,月落星稀一曲歌」等。

牛的典故3:

劉寬讓牛

東漢劉寬,以仁厚謙和著稱。「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故而「海內稱為長者」。累官至大尉,勤於職守。他的最有名的故事是「讓牛」,被范曄寫進《後漢書》。說的是一次劉寬乘牛車外出,走在路上,有人丟了牛,認定眼前拉車的牛就是自己的。劉寬並不爭辯,下車步行而歸。過了些時候,丟牛者得到了自己的牛,便把劉寬的牛送了回來,叩頭謝罪說:「真是對不起您這位長者,請責罰我吧!」劉寬說:「物有相似,事會出錯,虧你能把牛送還,為什麼要謝罪呢?」此事一經傳開,州里都佩服劉寬的寬厚仁慈。

牛的典故4:

吳牛喘月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有這樣一則故事:晉人滿奮,字武秋,官至尚書令。一次他在晉武帝身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實際上很嚴實,但看起來卻像透風似的。見此情景,滿奮面現難色。晉武帝笑著問他為什麼犯難,滿奮回答說:「臣好比吳地的牛,一看見月亮就喘起來了。」原來吳地(今江淮一帶)的牛,多為水牛,最為怕熱,太陽一曬它就發喘。久而久之,一旦看見月亮,便誤以為是太陽,也喘息不停。對於這一典故,詩人們極感興趣,時有吟詠。如李嶠詩「在吳頻喘月,奔楚屢驚風」,李白詩「六月南風吹白沙,吳牛喘月氣成霞」等。

牛的典故5:

騎牛過關

道教學派的創始人老子,騎著青牛過函谷關,被尹喜發現,行弟子禮,拜其為師。後來老子離開函谷關入秦,遍游秦國各地的名山大川,最後隱居於扶風一帶講學,傳播道教思想,他寫的《道德經》,成為了道教的經典。老子死後葬槐里,就是現在陝西周至縣東南的終南山麓。

閱讀全文

與關於牛的故事還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寫贊美女工的文章 瀏覽:585
事業編35年工齡退休金多少 瀏覽:583
富士康幸福鵲橋怎麼找回密碼 瀏覽:652
什麼是正愛情 瀏覽:700
山陰縣右玉縣哪裡有美女 瀏覽:665
為什麼愛情價值越高 瀏覽:907
軍人的故事向哪裡投稿 瀏覽:49
沒有家教怎麼辦婚姻 瀏覽:741
幸福寶什麼時候吃 瀏覽:678
智能模式如何轉換成國民經濟收入 瀏覽:277
美女你現在在哪裡好久都沒見到你了 瀏覽:227
抖音同城哪裡的美女多 瀏覽:361
男人為什麼不願意挽回婚姻 瀏覽:438
愛情方面不順利怎麼辦呢 瀏覽:917
現在林下經濟包括哪些 瀏覽:436
社區福利事業管理就業工資多少 瀏覽:122
幸福里城哪個房源最好 瀏覽:242
崇左的事業單位考試是在哪裡 瀏覽:878
怎麼是幸福作文 瀏覽:97
想你的愛情在哪裡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