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的名人或民間傳說小故事
1、菠蘿廟
據說與南海神廟門口的兩棵菠蘿樹有關。 傳說很久以前,菠蘿國使者達奚司空隨一外國商船來到扶胥江口,上岸拜祭,並在廟前栽下兩棵菠蘿樹,但他貪戀此處美景,誤了回船時間,孤零零地留在當地,久立廟前,化為石人,鄉民同情他,把他供奉在廟里,故南海神廟也被稱為「菠蘿廟」。
2、五羊雕像
傳說在二千多年前周夷王時,廣州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蕪,人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一天,天空仙樂繚繞,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口含六束谷穗的五隻羊飛臨廣州,把谷穗留給廣州人,並祝願這里年年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然後駕雲騰空而去,羊化為石。
從此,廣州成了富饒的地方,這動人的傳說世代相傳,廣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
3、何仙姑
何仙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她苦修積善才修練成仙,是世傳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原型為一個容貌非凡的女性,經常手持荷花。
她的身世有多種說法,其中在流傳比較多的故事中,廣東增城說何泰之女到野外遊玩,遇見了雲游的鐵拐李、呂洞賓和張果老,三位神仙給她吃了仙桃、仙棗和雲母片,從此她再也不覺飢餓,並能預卜未來,知人禍福。
4、沙琪瑪
相傳從前有個做了幾十年點心的老伯,某天在蛋散中得到啟發,創作出一款新的點心,老伯一拿出去賣便大受歡迎。有一天老伯又擔著這種點心出去賣,由於以前的馬路崎嶇不平又窄小難走,老伯擔著兩筐美食,便走在路中央。
此時有個人騎著快馬飛奔而來,老伯躲閃不及,兩筐點心都被撞飛了,血本無歸。騎馬的人揚塵而去,老伯只能吃啞巴虧。後來老伯的點心越做越有名氣,某天食客問起這老伯又香又甜又脆的點心叫啥名字,老伯靈光一閃,答了「殺騎馬」。後來人們便將「殺騎馬」雅化成沙琪瑪。
5、華林寺高僧——鐵肚笑和尚
清末,西關華林寺有一個鐵肚笑和尚,人稱廣源禪師,據說是從羅浮山下來的一個武僧。大約在宣統二年初的某一天,笑和尚與十二三個皈依弟子在堂中吃茶論佛,講授禪機。其中一個弟子忽然講到少林禪派,說少林寺傳達摩遺風,禪拳醫一體。
廣源和尚點頭稱善,然後拍拍自己的肚腩,呵呵一笑說:「禪在此也!」一個弟子好奇地問道:「師父,你肚腩這么大,好似彌勒佛,如果被人打一槌,頂得住么?」廣源和尚笑著說:「若不能頂,灑家還能在這里說禪么。」這一說,眾人更加好奇,立刻有人提出試一下。廣源禪師點頭答應。
開始,弟子們隨意擊打他的肚子,尚不敢出力,每拳打去,都聽見「嘭」一聲,有如手擊氣囊。廣源禪師便叫眾人使勁打。說完離座走到堂中,一開四平馬,任人捶擊。眾人於是你一拳、我一拳,猛打一氣,累得精疲力竭,笑和尚卻若無其事。
此後,有不少武師都因無法擊倒他,而先後拜到華林寺門下。
❷ 廣州歷史故事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位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北部,瀕臨南海,為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是中國南方最大城市。
其實,羊城這個稱謂,這里有一個家喻戶曉美麗的神話,即流傳甚廣的「五羊銜谷,萃於楚庭」的傳說。
大約在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口銜稻穗的仙羊,降臨廣州。
仙人把優良的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這一地區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廣州山坡。從此,承仙之願,稻穗飄香,年年豐收,廣州便成為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穗城」、「羊城」名稱的由來。
關於五仙降臨的年代,有各種各類的說法。有人說發生於周夷王八年(即公元前887年),有人說五仙降臨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候,是為戰國時期。還有一說是,晉朝吳修為廣州刺史,有五仙騎五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為祥瑞和紀念。
據說今廣州惠福西路的五仙觀就是五仙降臨之地,廣州人在此為紀念五仙人專門修建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在今五仙觀東側,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石,被稱為「仙人拇跡」(拇跡指腳印)。
廣州歷史悠久,周朝時,楚國派大臣來到這一"百越"人聚居的地方,"百越"歸服於楚時稱楚庭。周赧王時,在南海之濱築城,稱南武城。秦始皇三十三年,派任囂率兵統一嶺南,設立南海都,廣州當時稱番禹。任囂任南海郡尉,築番禹城,俗稱"任囂城"。
這是一座小城,在今廣州倉邊路舊倉巷一帶。漢初,趙倫接管南海郡,並吞附近地區,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其王朝歷經五世93年。趙倫以番禹為首邑,將番禹城向東西東、廣西省區大部,這是廣州名稱之始。
唐為嶺南道治。五代梁貞明三年,南海王劉襲在此稱帝,改元乾亨,國號大越。翌年改稱漢,史稱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作為都邑。三國至唐末五代時期,廣州城曾向南擴大,因臨近江邊,常為洪水所淹,南海王劉隱鑿禹山,取土墊高,拓展城垣,名為新南城。
宋代為廣東東路治。明代為廣州府。1645年,朱聿鉤曾在廣州建立了為期44天的南明小王朝,改元紹武。清沿明治。1921年廣州市政廳成立,為廣州正式建市之始。宋代時廣州城垣修建多達十數次。北宋時先後修築了中、東、西三城。
明代廣州是當時嶺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洪武和嘉靖年間,曾兩次擴建城牆。第一次擴建時,把宋代三城合而為一,稱老城,周長10.5公里。明後期,又在老城南增築新城,今萬福路、泰康路和一德路為新城的南界。
清順治三年(1646年),在外城南面加築了較小的東西兩翼城。辛亥革命後開始拆除改作馬路,至1922年全部拆除,現僅殘留越秀山上五層樓附近一段城垣,供人觀瞻。
2000多年來,廣州一直是中國華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