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誤解的文言文故事
1、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2、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齋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於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乎拆子貢自井望觀之,不悅,以為竊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孔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雲,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原文釋義: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鍵野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孔子中年之後,曾周遊列國,聚眾講學。
顏回為了學習老師高尚的品德和淵博的知識,也跟著孔子輾轉千里,游學四方。一次,他們自衛赴陳,途經匡城,被匡人錯認為仇人陰虎,四處圍捕。
孔子師徒只好東躲西藏,才倖免於難。但是,躲藏之際,糧吃完了,錢花光了,孔子和顏回已幾天幾夜粒米未進,餓得渾身沒有一點力氣。
在這種困難情況,孔子只好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睡覺,藉以忍耐飢餓。顏回平時十分敬愛老師,現在眼看老師遭受飢餓的折磨,真是憂心如焚。
他想;我還年輕,也許能忍耐些日子,老師已這么大年紀,怎麼受得了這種折磨?萬一老師在這里有個三長兩短,如何是好?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向人行乞,萬萬不能讓老師再忍飢挨餓。 這天,顏回拖著虛弱的身體出去乞討,恰好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這位老婆婆見顏回餓成這個樣子,非常同情,就送給他兩碗白米。 顏回高高興興拿回了白米,忙忙劈柴點火,快手快腳煮起飯來。
他真想一眨眼就把飯煮好,端給敬愛的老師。當飯鍋里透出誘人的香味時,顏回立即掀開鍋蓋,動手盛飯。
然稿頃喊而,匆忙之中,卻不慎將手上的炭灰落在飯鍋里。顏回望著這來之不易的米飯,心中又急又氣。
他想老師這些天已粒米未進,萬萬不能因此飯已臟,讓老師吃得不痛快。於是,便將已弄臟的那團米飯盛出來,匆匆忙忙吞了下去。
恰在這時,孔子一覺醒來,聞到撲鼻的飯香後,心中十分高興,便到外屋看個究竟。誰料剛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在大口吞飯,孔子見狀,不禁十分生氣,氣的是平日諄諄教誨的顏回,不該這么無禮,在老師沒吃之前就先吞吃起來。
想到這里,孔子又悄悄地退回到裡屋睡下。 過了片刻,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白米飯,輕輕地對孔子說:「先生,今天我遇到一位好心的婆婆,送給我們一點白米,現在飯做好了,請您老人家起來吃飯吧!」 孔子滿腹怒氣,但不動聲色,慢慢地說:「顏回呀,我剛才熟睡之中,做了一夢,夢見了你去世的父親。
讓我先用這碗來之不易的米飯祭奠一下他老人家吧!」 顏回一聽,連忙上前阻攔,急切地說:「先生,不可不可。我做飯時不小心掉進鍋里一塊炭灰,弄臟了米飯。
我怕老師看到吃得不舒服,便吃掉了這團污飯,然而此飯確已污染,不可用來祭奠先人。」 孔子聽到這里,方才恍然大悟。
他激動地拉著顏回兩手說:「顏回呀顏回,你待師如父,真是個難得的賢人啊!」。
上學時學文言文,我的同桌在睡覺,老師讓他起來翻譯「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麼值得推辭的)。」
只見那哥們兒端起書,開口道:「我喝死都不怕!」在全班的暴笑聲中,他接著翻譯:「一杯怎麼能夠呢?」眾人被雷倒。偷肉 某甲去京城賣肉,在路旁一廁所前停下來解手,把肉掛在外面。
某乙見此,忙把肉偷 去。還沒來得及走遠,甲已經走出廁所,抓住乙,問乙是否看見有人從廁所旁拿走了他的 肉。
乙恐甲識破,早把肉銜在嘴裡,不耐煩地說:「你真是個笨蛋!把肉掛在門外,哪能不 丟?如果像我這樣,把肉銜在嘴裡,豈有丟失之理?」 ——魏·邯鄲淳《笑林》姓名游戲 北齊的西陽王徐之才極有口才,尤善於文字游戲。在他未封王時,嘗與尚書王元景戲 耍。
王元景嘲笑徐之才的名字,說:「你的名字叫『之才』,這又有什麼講法?依我看來,叫『乏才』還差不多。」徐之才聽了,不惱不怒,立即嘲弄王元景的姓:「『王』這個字,左邊加上言為『ㄍ擺俊保拷慍閃恕瘛由暇弊閌歉觥懟恚 出角、尾就變成『羊』。」
王元景聽了,張口結舌,尷尬萬分。又有一次,徐之才宴請客人,盧元明也在座。
席間,盧元明戲弄徐之才的姓說:「『徐』字也就是未入人(「未」字加上「彳」和「入」)。」徐之才當即嘲弄元明的姓— —「盧」(繁體為「盧」)字:「『盧』這個字,安『啊印稹悺 生男成『虜』(虜)',配『馬』(馬)成『驢』(驢)。」
直說得盧元明面紅耳赤,無言 以對,滿座人笑得前仰後合。——舊題隋·侯白《啟顏錄》燕窩與牛犢 侯白後來做了唐朝的官員,經常跟人們在一塊猜謎語,侯白先對眾人約法三章:「所猜 之物,一、必須是能看見的實物;二、不能虛作解釋,迷惑眾人;三、如果解釋完了,卻見 不到此物,就應受罰。」
接著他先出謎面:「背與屋一樣大,肚與枕(車後橫木)一樣大,口與杯子一樣大。」大家猜了半天,誰也沒猜中,都說:「天下哪裡有口和杯子一樣大而背 卻和屋一樣大的物件?定無此物,你必須跟我們大家打個賭。」
侯白跟眾人打完賭,解釋 說:「這是燕子窩。」眾人恍然大笑。
又有一次,侯白出席一個大型宴會。席間,大家都讓他作個謎語助興。
所猜之物,既不 能怪僻難識,又不能抽象不實。侯白應聲而道:「有物大如狗,面貌極似牛。
這是何物?」 眾人競相猜個不停,有的說是獐子,有的說是鹿,但都被大家否定了。便讓侯白說出謎底。
侯白哈哈大笑道:「這是個牛犢。」 ——舊題隋·侯白《啟顏錄》賀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寶初年,文名頗著的秘書監賀知章,上書朝廷,欲告老致仕歸故鄉吳中。
玄宗 李隆基,對他非常敬重,諸事待遇異於眾人。賀知章臨行,與唐玄宗辭別,不由得老淚縱橫。
唐玄宗問他還有什麼要求。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
玄宗說:「信乃道之 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
知章拜謝受命。時間長了,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
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 『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宋·高懌《群居解頤》不知詩為何物 艾子喜歡作詩。
一天,艾子漫遊到齊魏之間,下榻在一個旅館。夜間,他聽到鄰屋裡有 人說話:「一首。」
不一會兒又說:「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無,一夜無眠。
躺到拂曉,共聽到鄰屋那人大約說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為鄰屋那人一定是個詩 人,在靜靜月夜裡專心吟詩,心裡油然產生敬意,又愛那人文思敏捷,便決定結識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帶,站在門口迎候。不一會兒,鄰屋裡走出一個商販 模樣的人來,身材瘦弱,一臉病相。
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憑這副尊容,哪像個詩人?也許,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問道:「聽說先生詩篇甚多,能否讓學生我 看一下。」
那人說:「我是一個做生意的,從來不曉得詩是什麼玩意兒。」始終拒絕拿出詩 來。
艾子固執地說:「昨天夜裡聽到您在屋裡說『一首』,不一會兒又說『一首』,難道那 不是詩嗎?」 那人聽了,不覺啞然失笑:「您誤會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瀉一次,夜裡找不到手 紙,於是就用手揩。
一夜腹瀉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說的『手』,不是詩篇之 『首』。」
艾子聽了,羞慚不已。——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文字游戲 蘇東坡聽說王荊公的《字說》剛完成,前去荊公處祝賀,並戲言道:「大作中說:以 『竹』鞭『馬』為『篤』。
但我還有個疑問:「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麼可『笑』 的?」荊公笑而不答,卻反問道:「『鳩』字以『九』從『鳥』,難道也有什麼證據嗎?」 東坡立即作答:「《詩經》上說:『屍鳩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們的爹娘,恰好是 九個。」 王荊公聽了,欣然點頭應允。
時間長了,才知道蘇東坡又跟他開了個大玩笑。——宋·蘇軾語明·王世貞次《調謔編》三分詩,七分讀 秦少章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詩人郭祥正有一次路過杭州,把自己寫的一卷詩送給蘇東坡鑒賞。
未等東坡看詩,他自 己先有聲有色地吟詠起來,直讀得感情四溢,聲。
[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牆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吁吁,還是進不了城。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你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這一大把年紀,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怎麼不請教請教我呢?」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鬍子說:「這事兒簡單。你把毛竹鋸為兩段,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那總比你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提示]
如果說賣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話,那麼,那個喜歡擺老資格、教訓人的白鬍子老頭兒更加蠢笨。有些「老資格」總是喜歡按老經驗、老規矩辦事,他們不善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考慮極簡單的、甚至是一般常識范圍內的問題,結果,出了很多餿主意。
相關資料:1、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焚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 2、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齋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於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觀之,不悅,以為竊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孔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雲,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語》卷五「困厄」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