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莫言發表的演講《講故事的人》結尾講的三個故事,有什麼隱喻或背後的意思表達嗎
作者:曲凱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643230/answer/157234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個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里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
「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這個故事看上去最好理解,因為後面已經把悟到的道理寫出,就是要保護人們的自由意志(Free Will),即人們的意志最後都是取決於自己,旁人不要也不應去干涉和盲目判決其對錯。很多人會聯想到政府對自由意志的強加行為,但莫言其實一向是凌駕於政府之上,而站在哲學的角度思考,政府不應強加意志於想要改革的人,而想要改革的人也不要盲目的抨擊想要保護政府的人才對。
第二個故事
「我再講一個故事。三十多年前,我還在部隊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辦公室看書,有一位老長官推門進來,看了一眼我對面的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有人?』我隨即站了起來,高聲說『難道我不是人嗎?』那位老長官被我頂得面紅耳赤,尷尬而退。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許久,以為自己是個英勇的鬥士,但事過多年後,我卻為此深感內疚。」
這個是比較難理解的一個。我個人覺得這里是說很多年輕人都會年輕氣盛的頂撞一些不管是在年齡還是閱歷上比我們長的人,並且在讓對方受挫後覺得沾沾自喜。但很多時候都是事出無因,是一種無意義的自我證明行為而已。在獲得個人的成就感的同時造成他人的不快,也是對他人生活及情感的侵入,這里和第一個故事一條線,就是不要與人為難。
第三個故事
「請允許我講最後一個故事。這是許多年前我爺爺講給我聽過的,有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避一場暴雨,躲進了一座破廟。外邊的雷聲一陣緊似一陣,一個個的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似乎還有吱吱的龍叫聲。眾人都膽戰心驚,面如土色。有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一個人干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干過壞事,就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自然沒有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幹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
最後一個故事似乎是第一個的延續。只不過不只是在行為上,更是在結果的善惡上,很多人總喜歡給一個人的一生定性,卻沒有想過再「壞」的人也可以是好的父母,再可惡的人也會是別人的孩子。不要隨意評判他人,更不要強加罪名於他人,不然最後有「罪」的或許反而是自己。
『貳』 莫言發表得獎感言時講的七個小故事
1、小學三年級看苦難展覽
上世紀六十年代,莫言上小學三年級,學校組織參觀一個苦難展覽,學生在老師引領下放聲大哭。莫言為了能讓老師看到他的表現,不擦臉上的淚水。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裡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
他睜著大眼看著,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莫言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
多年之後,當莫言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莫言悟到一個道理,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2、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
莫言跟隨母親去集體的地里撿麥穗,看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逃跑了,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母親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他們的麥穗,揚長而去。
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神情絕望,多年後,那個看守麥田的人變成一個老人,莫言在集市上碰見他,莫言想沖上去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他,對他說:那個打她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3、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
一個中秋節的中午,家裡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吃餃子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家門口,莫言端起半碗紅薯干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干,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
莫言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干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莫言,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里。
4、最後悔的一件事
莫言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莫言就去了學校。當莫言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有罵他,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5、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
莫言提著家裡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莫言嚇得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時聽到母親喚他的乳名,從草垛里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也沒有罵他,只是摸著他的頭,發出嘆息。
6、頂撞老首長
莫言在部隊工作,一天晚上,在辦公室看書,一位老長官推門進來,看了一眼他對面的位置,自言自語道:「噢,沒有人?」莫言隨即站起來高聲說:「難道我不是人嗎?」老長官被頂得面紅耳赤,尷尬而退。為此事,莫言得意了許久,覺得自己是個英勇的鬥士,多年後,卻為此深感內疚。
7、八個泥瓦匠
有八個外出打工的泥瓦匠,為避一場暴風雨,躲進了一座破廟,外邊雷聲陣陣,眾人都膽戰心驚,有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一個人干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干過壞事,自己走出廟接受懲罰,免得讓好人受到牽連。」
沒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們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吧,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幹了壞事,那就請他出去接受懲罰。」
於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拋,七個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廟內,只有一個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催這個人出去受罰,他不願出去,眾人便將他扔出了廟門,結果哪個人剛被扔出廟門,破廟轟然坍塌。
『叄』 莫言的最後一個故事是什麼意思
開始那個人下結論說:我們8個人必定有一個人有罪。這句話就是捏造的。它的主要寓意是這樣的:有些罪是由於人的迷信或者其他原因捏造的,在這樣一個罪被捏造出來以後,會形成一定的判定機制,這樣會使一些無辜的人在這樣一個機制下被冤枉。 而結尾以廟的轟然倒塌來說明這個他認為的罪是不存在的,他認為有罪的人反而獲得了生機。造罪者和幫凶受到了懲罰,說明造罪和幫凶才是真正的罪!
也就是說給別人定性為有罪的可能他這件事就是罪。
『肆』 莫言在諾貝爾獎的演講中的三個故事分別是什麼含義
1、故事1的含義:社會中偽道德的盛行,會殃及淳樸正直的人;社會要允許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和個人生活方式。要提高社會的包容性,如果一個國家民族,什麼事情都只有一種聲音,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險的。
歷史上不缺乏這樣的禍患和教訓。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需要保持多樣性,那樣才是百花齊放的美好生態環境。
2、故事2的含義:在官僚主義的社會,社會上層或者領導階層,有許多把底層人物不當人看的人,很難想像這樣目中無人的人會為廣大的人民大眾謀福利,他們只會把大眾作為忽視、漁肉和玩弄的對象,xx富之流。那個頂嘴的士兵就是象徵一個真正的「鬥士」。
之所以頂嘴後又要道歉,意思是這種不是有意針對個人,而是針對現象。這種道歉,應該是莫言對可能因為他的小說及獲獎前後言論受到一定刺激而耿耿於懷的一批人的禮節性的道歉,我懷疑這道歉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因為本來就不需要道歉,要道歉的是那個「老長官」。
3、故事3的含義:廟可以解為社稷國家的。在一個社會中,如果充斥著自私自利的人,他們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或利益,不惜手段(扔草帽占卜)把自己的同類「扔出廟門」接受災難。
而不管那個被扔出的人是否無辜,其實作孽而要受懲罰的恰恰是那心狠手辣的七個人,破廟沒有塌掉之前,他們之所以歷風雨雷電而暫且生存,正是因為那個有陰德的人和他們在一起,上天怕殃及無辜而不好下手。
但當那個不該死的人被扔出廟門後,上天一雷就把破廟劈倒了,讓那罪惡之徒「死得其所」。
(4)8個泥瓦匠的故事悟出了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特色
尋根文學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演講《福克納大叔,你好嗎?》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納的啟示,莫言將「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莫言表示:「我也下決心要寫我的故鄉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於是從1985年《白狗鞦韆架》開始,莫言高舉起了『高密東北鄉』的大旗,如同一個草莽英雄現世,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王國。
正如托馬斯·哈代筆下的英格蘭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亞·馬爾克斯所描寫的南美鄉鎮馬孔多。通過對自己故鄉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狀況的描寫,傳達了某種帶普遍性的人性內容和人類生存狀況,將一般的鄉情描寫轉化為對人的「生存」的領悟和發現。
這樣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鄉土文學」的狹隘性和局限性,而達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