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勞模人物事跡簡短
勞模人物事跡簡短
勞模人物事跡簡短,勞模人物存在與我們的生活當中,對於勞模人物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應該是大部分的人都有所了解的,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以下了解勞模人物事跡簡短。
1、鄭月蘭,2000年全國勞動模範,蒼南縣公路段養路工人,浙江省第九屆、十屆人大代表。1979年以來一直堅守公路養路一線,先後在平陽麻步、蒼南靈溪、南水頭、河西、溪頭埠道班(公路站)、馬站公路站養護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她工作的真實寫照。
1992年她擔任河西公路站站長,成為溫州市公路系統首位也是唯一的女站長。2006年8月10日下午,超強台風「桑美」登陸馬站鎮,公路設施遭受重大損失,幾十處公路塌方,行道樹颳倒無數,站房破壞嚴重,凌晨2時許,
她不畏險情立即組織艱難的搶通。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女職工、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十行百佳婦女、省先進女職工、省勞動模範、省交通行業十佳文明標兵、改革開放30年浙江交通創業創新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2、葉朋,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天信儀表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流量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第十屆人大代表。1998年開始歷任天信儀表集團副總工、總工、副總裁,先後主持研製了智能氣體流量計、電子體積修正儀、自動化系統等二十多個系列產品,
產品技術處於國內外先進水平,多個項目列入「國家級新產品」、「國家火炬計劃」、「國家創新基金」項目,1項列入「國家863計劃」項目,多次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主導起草了1項國家標准和1項浙江製造標准,參與編制8項國家和行業標准及規程,擁有3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及軟體著作權,
發表了13篇論文,參與編寫3本專業書籍。在本人及所帶領團隊的努力與創新下,天信儀表一直領先於國內同行,公司業績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同行首位,為蒼南經濟發展,為我國自動化儀表技術發展作出較大貢獻。
3、林輝,2011年全國農業先進工作者,蒼南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他先後參與和主持農業科技豐收計劃項目30多項,獲技術成果獎18項,其中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成果獎一等獎2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溫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他認真總結技術經驗,撰寫技術論文與調查報告30餘篇,其中20多篇在《中國農學通報》、《中國稻米》、《浙江農業科學》等國家農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在工作中,他愛崗敬業,始終紮根「三農」第一線,20多次獲國家、省、市、縣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曾獲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科技人員、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獎、
溫州市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溫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蒼南縣傑出人才、蒼南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為蒼南農業生產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4、李芳雪,200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蒼南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三十多年來她一直堅持在臨床第一線,用她的知識和技術診治了千千萬萬的病人。2006年8月10日,超級台風「桑美」登陸馬站,十幾萬人民陷入災難之中,在停電、停水、通訊交通中斷的困境中,
面對從四面八方涌進醫院的受災群眾,她在陝小的搶救室、簡陋設備的條件下,憑借從醫30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急中生智下達了「按同一類型同一處方」的緊急治療方案,用手電筒、應急燈及一切可利用條件開展了有序的搶救工作,使當晚32例重傷員和49名手術患者無一例發生傷勢惡化和病危,
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了奇跡。曾榮獲2006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省抗台救災先進個人、市「三八紅旗手」、市衛生系統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縣首屆十佳女性等榮譽稱號。
5、殷興景,2013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蒼南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曾榮獲浙江省勞動模範、溫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溫州市電子信息行業名師名家、蒼南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主持開發的新產品通過科技等部門評定,有多項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並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和優先主題項目、省高新技術產品等,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實現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加強營銷市場開拓,促進企業經濟指標快速增長,使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城市燃氣計量儀表供應商、全國模範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全國雙愛雙評先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溫州市中小企業三十強和蒼南縣模範工業企業。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1
兩彈元勛」鄧稼先,為我國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長期甘當無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進了中國核防禦力量的「鐵脊樑」之中。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帶著當時最先進的物理學知識,涉洋歸來報效祖國。50年代末,鄧稼先從物理學講壇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閃現在核武器研製的基層第一線: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參加研究所的興建,在羅布泊國家試驗場的土路上顛簸,在雲遮霧罩的山區指揮著、的研製。
鄧稼先為我國的核武器研製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鬥了28年,從、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第一顆和第一顆試驗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1986年,積勞成疾的'鄧稼先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28年的秘密經歷才得以披露,「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2
「高標准、嚴要求、行動快、工作實、搶困難、送方便」,這就是30多年來激勵一代又一代紡織工人的「夢桃精神」。
1951年,16歲的趙夢桃進入陝西西北國棉一廠。1952年5月,在學習「郝建秀工作法」活動中,趙夢桃以異的成績第一個戴上了「郝建秀紅圍腰」。在擋車時,別人巡迴一次需要3—5分鍾,可她只用2分50秒。她進廠不到兩年,就創造了千錠小時斷頭只有55根、皮輥花率1.89%的好成績,她第一個響應廠黨委「擴台擴錠」的號召,看車能力從200錠擴大到600錠,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
趙夢桃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不讓一個夥伴兒掉隊!」在她的影響下,「人人當先進,個個爭勞模」蔚然成風。從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創造了月月完成國家計劃的先進紀錄,還幫助12名同志成為企業的先進工作者。1959年,她和她的「趙夢桃小組」雙雙出席了全國群英會,成為紡織戰線一面旗幟。
1963年,趙夢桃又創造了一套先進的清潔檢查操作法,這一操作法在陝西省全面推廣。同年,這位全國勞動模範因患肺癌病逝,年僅28歲。
「趙夢桃小組」這面旗幟至今仍放射著耀眼的光輝。1980年,這個小組被國家經委授予「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
先進勞動模範人物事跡簡介(勞動模範人物事跡簡介)
1、50年代勞模代表——「鐵人」王進喜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1938年,15歲的王進喜進入玉門石油公司當工人,建國後歷任玉門石油管理局鑽井隊長、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隊長、大慶油田鑽井指揮部副指揮。
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中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上一面火紅的旗幟。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被譽為油田鐵人。
2、50年代到70年代的勞模代表——張秉貴
20世紀70年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所以,在這個年代中,能成為全國勞模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值得驕傲的。1957年,「一抓准」張秉貴已是北京市的勞動模範了,但1979年國務院授予他的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才是讓他這一輩子感到最驕傲的事情。
物資匱乏的年代,買什麼都要排隊,張師傅所在的糖果櫃台也不例外。一次,有兩個女顧客悄悄評價他「服務態度還行,就是動作太慢」。於是,他下決心苦練售貨技術和心演算法,終於練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過硬本領。
3、90年代的勞動模範:一心為乘客——李素麗
李素麗,北京市人,1981年參加工作,1984年加入我黨,先後在第一客運分公司60路、21路任售票員,1998年到總公司及「李素麗熱線」工作。
200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李素麗同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崗位作奉獻,真情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與乘客相互理解的橋梁,把微笑送給四面八方,被廣大群眾譽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導,病人的護士,群眾的貼心人」。
㈡ 著名的勞動模範的事例有哪些
1、孟廣彬
他注冊「雷鋒號」小鞋攤,幾十年如一日,用一針一線穿寫出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以一個平凡勞動者的堅守,詮釋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會價值。
孟廣彬出身貧寒,因小時候得到過很多鄉親的幫助,便立志用自己的雙手回報社會。孟廣彬把雷鋒當作自己的榜樣,1988年起,他開始在哈爾濱師范大學校園外擺攤修鞋。
他的鞋攤旁有塊小黑板,上面寫著:「鞋子穿壞請別愁,廣彬為您解憂愁;生活之中互幫助,雷鋒精神記心頭。
他還製作2000多張優惠卡分發到學生手中,凡是貧困學生、老人和殘疾人來修鞋,一概分文不取。幾十年來,他義務修鞋十餘萬雙。無論刮風還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學生們放學把鞋取走再收攤,他認為這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
1995年8月24日,家人發來電報,在山東的母親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攤上還有五雙修好的鞋沒人來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學生們把鞋取走,才匆忙趕到火車站。
1992年春天,孟廣彬在收拾修鞋攤時,撿到一個棕色皮包,裡面有1萬元錢。孟廣彬一直等到失主前來尋找,把皮包交還失主。
29年來,生活並不富裕的他拾到並交還的現金、支票等錢物近20餘萬元。每逢節假日,他總是騎著自行車,帶著修鞋箱,到福利院、孤兒院和社區,為特困戶、殘疾人、烈士家屬、抗美援朝老功臣義務修鞋。他還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資助對象達百餘人。
2、侯鳳改
女,十七歲入黨,十八歲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曾任縣棉織廠副廠長,1991年調任縣城監大隊副隊長兼環衛隊隊長,現任清河縣環境衛生管理處主任,黨支部書記,清河縣政協常委。
她從事環衛工作十七年來,帶領三百多人的職工隊伍,風里來雨里去,每天把清河縣城的大街小巷打掃得乾乾凈凈,為城區居民營造出一個舒適、整潔、美好的生活環境,「寧臟我一個,換來萬人潔」已成為她的團隊的共同心聲。
由於長年超負荷工作,侯鳳改先後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和乳腺癌,長時間的化療給她造成了巨大的傷痛,但她沒有因病而影響工作,她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的精神鼓舞激勵了全處的環衛員工,城區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3、楊進京
1983年畢業於遼寧阜新煤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楊進京,同年分配到准能公司露天礦從事電氣維修工作,先後獲准煤公司「十大青年標兵」、「內蒙古自治區青年崗位能手」、「神華集團優秀共產黨員」、國資委「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隨著楊進京名氣的增大,不少國內外知名的同行企業來找他。平朔煤礦、德國西門子公司、美國PH公司等單位先後以十分優厚的條件想挖走楊進京這個工人電氣專家。工友們也說:辛辛苦苦幹了20多年,再有本領你也只是個工人,還不如跳槽到外企做個白領掙大錢!
面對種種誘惑,楊進京也動過離開准能的念頭。他在矛盾中一次次捫心自問:我的技術難道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組織的信任,,沒有工友的支持,讓我挑起技術大梁,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嗎?不,是各級黨組織給了我膽識和榮譽,我絕不能在公司最需要我的時候離開。
最終,楊進京義無返顧地留在了他奮鬥了20多年的黑岱溝維修現場,投身到准能公司的」二次創業「的偉業中。
他說:「每個人都有他最適合的崗位和環境。但是,有的人窮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不明白自己的潛力所在。我很幸運找到最愛乾的活,找到了最適合發揮潛力的環境,只有在排除電氣故障中我才能發現自己的價值。」
4、盧憲發
1991年籌建包裝公司,在無資金、無廠房、無設備、無技術力量的困難條件下,帶領百餘名員工,硬是靠紅嘴人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經過六年的艱苦拼搏,創建了全省唯一一家集包裝、印刷、印鐵、注塑於一體的綜合性包裝集團公司產品共有四大系列,上百個品種。
固定資產由1991年的47萬元,增加到1996年的2,500萬元,累計增長53倍;工業總產值由1991年的210萬元,增長到1996年的3,800萬元,累計增長18倍;利潤由1991年的6萬元,增長到1996年的350萬元,累計增長58倍。
十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圭省同行業列第一位,綜合實力在全國同行業列第五位,成為紅嘴集團總公司的第三大支柱企業。公司先後被評為吉林省鄉鎮企業明星、吉林省百強鄉村企業、吉林省最佳效益企業、吉林省質量可信企業、吉林省質量管理獎,吉林省用戶滿意產品企業、全國優秀行業。
盧憲發先後被評為四平中鄉鎮企業家、吉林省鄉鎮企業家、吉林省十佳廠長(經理)和全國包裝優秀企業家。
5、王彥慶
王彥慶一直以一名優秀年輕企業家所特有的膽識和魄力,帶領惠達集團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以創中國名牌為目標,改革創新,拼搏進取。
他積極更新企業經營理念,加快營銷改革步伐,全方位開拓國內外兩大市場。產銷量、企業效益、出口創匯等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惠達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惠達牌衛生陶瓷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目前,惠達品牌價值已達90億元,繼續在同行業中拔頭籌。王彥慶的突出貢獻,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他先後被評為唐山市勞動模範、河北省勞動模範、全國建材行業勞動模範,榮獲「河北省傑出企業家」稱號。
㈢ 勞模感人的小故事
勞模感人的小故事
勞模感人的小故事,在大家平時的工作或生活中,肯定對勞模小故事一點都不陌生,勞模小故事的作用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勞動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表揚文章。下面是勞模感人的小故事。
全國勞動模範——劉成文
27年,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對金牛區金泉生活垃圾壓縮站站長劉成文而言,27年是一場和毅力的賽跑。
1994年加入城市管理大家庭的他,帶著從部隊練就的一身過硬修車本領,從一名普通的汽修工干起,歷經駕駛、維修、場管工等多崗位歷練,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壓縮站站長。
「不管什麼工作,都要盡力做好,軍人的傳統就是能吃苦,不怕累!」劉成文說。
1994年,在部隊練就過硬修車本領的劉成文分配到成都市環衛局汽車隊當了一名普通的汽修工。「當時的條件真的很苦,每天凌晨3、4點鍾就起床開始工作,最長的時候連續6天沒有休息過。」
在工作的前兩年,年輕的劉成文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面對艱巨任務,他總是兩個字——「我來」。
1995年,劉成文所在的維修車間油盆起火,他沒有絲毫猶豫,端起火盆朝空地沖去,留下手臂上幾十年未消的傷疤;1996年,清運車壞在填埋場引起擁堵,他站在齊腰深的.淤泥中,奮戰一夜順利完成車輛故障排除。
積水堵住了出入壓縮站的所有通道,他跳入水中一鏟一鏟將水排干;忍著三十幾度的盛夏高溫,他穿著防護服為壓縮站所有車輛進行消毒……回憶過往,劉成文說,「我爺爺和爸爸都是軍人,從小我就被教育不能退縮,前面就是一座高山,也得翻過去!」
明年5月,劉成文就退休了。即使只剩一年工作時間,他也從未想過懈怠。「壓縮站的工作24小時不間斷,每天早上4點半到崗,忙到深夜,20多年來手機從不關機,24小時隨時待命。」
現在,金泉生活垃圾壓縮站每天要處理從周圍社區、菜市場、路面等收集來的130-140噸的生活垃圾,劉成文每天都會和同事一起,做好常態化消殺,登記好各種數據。
「今年五一,我自願申請5天都在崗,在職的最後一個勞動節,我希望在工作中度過,過得更有意義!」
擇一事而終一生,正是源於一絲不苟的態度,劉成文才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責任在肩,職責裝心,致敬為環衛事業奉獻一生的人,劉成文。
勞模感人事跡素材範文
在我心中,我最崇敬的人不是人氣十足的明星,不是什麼統制國家的國家、主席,也不是什麼科學巨人,特理天才,而是我們家的勞模——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非常善良,她的心靈比水更純凈,比鑽石更透明。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天街買東西時,我和媽媽看到了一個沒有胳膊,只有一隻腳的小少年。見他用嘴叼著飯碗,老媽說:「林睿你快去吃點兒東西吧!」我聽完之後就走了,我走在半路回頭看見您在飯碗里放了整整五百元呀!這時大街頭上的人和我的心都被震撼了!掌聲比炸彈爆炸還要響!還有許多人用手機拍您,但您卻拒絕了許多采訪。媽媽您的心真的很美!
媽媽平時特別的忙碌。每天天不亮都要早早的起床,當我在睡夢中的時候,隱約地聽到了翻炒的聲音,這聲音讓我好奇的下了床,我看到了媽媽正為我們做蛋炒飯呢!過了一會一股美味的香氣把我引誘了過來,媽媽見到我面帶微笑地說:「林睿呀,早飯已經做好了,快來吃吧。」我現才知道媽媽多不容易呀!天天要忙家務還要照顧我們。
媽媽是一位護士,記得有一次一位病人發燒燒到400,媽媽給他扎完針時,就一直在照顧他,到了中午時,媽媽頭特別的燙,昏倒在地。媽媽醒來的時候,依然用虛弱的聲音對院長說:「院長!讓我去照顧那個病人吧!」院長心疼地說:「你已經發燒了!不能去了!要好好休息!」但媽媽的心沒有死,她好一點的時候,她依然去照顧那個病人,許多護士醫生感動的哭了!
媽媽,您在家裡是我們的好媽媽,在醫院是一位好護士,在公共場所是一名好公民。媽媽您最棒的!您在我的心中最偉大!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1
兩彈元勛」鄧稼先,為我國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長期甘當無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進了中國核防禦力量的「鐵脊樑」之中。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帶著當時最先進的物理學知識,涉洋歸來報效祖國。50年代末,鄧稼先從物理學講壇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閃現在核武器研製的基層第一線: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參加研究所的興建,在羅布泊國家試驗場的土路上顛簸,在雲遮霧罩的山區指揮著、的研製。
鄧稼先為我國的核武器研製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鬥了28年,從、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第一顆和第一顆試驗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1986年,積勞成疾的鄧稼先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28年的秘密經歷才得以披露,「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2
「高標准、嚴要求、行動快、工作實、搶困難、送方便」,這就是30多年來激勵一代又一代紡織工人的「夢桃精神」。
1951年,16歲的趙夢桃進入陝西西北國棉一廠。1952年5月,在學習「郝建秀工作法」活動中,趙夢桃以異的成績第一個戴上了「郝建秀紅圍腰」。
在擋車時,別人巡迴一次需要3—5分鍾,可她只用2分50秒。她進廠不到兩年,就創造了千錠小時斷頭只有55根、皮輥花率1.89%的好成績,她第一個響應廠黨委「擴台擴錠」的號召,看車能力從200錠擴大到600錠,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
趙夢桃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不讓一個夥伴兒掉隊!」在她的影響下,「人人當先進,個個爭勞模」蔚然成風。從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創造了月月完成國家計劃的先進紀錄,還幫助12名同志成為企業的先進工作者。1959年,她和她的「趙夢桃小組」雙雙出席了全國群英會,成為紡織戰線一面旗幟。
1963年,趙夢桃又創造了一套先進的清潔檢查操作法,這一操作法在陝西省全面推廣。同年,這位全國勞動模範因患肺癌病逝,年僅28歲。
「趙夢桃小組」這面旗幟至今仍放射著耀眼的光輝。1980年,這個小組被國家經委授予「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
㈣ 勞模感人小故事
勞模感人小故事30字
勞模感人小故事30字,勞動無處不在,而這種小故事也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通過這些簡短的經典勞動小故事,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人生的大道理。下面是勞模感人小故事30字。
朱德的扁擔
1928年秋天,國民(min)黨反動派加緊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為了保衛井岡山根據地,黨中央向根據地軍民發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斗爭」的號召。朱德積極響應,他和戰士們一樣,腳穿草鞋,身背斗笠,翻山越嶺去挑糧。
當時,朱德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白天挑糧上山,夜裡還要批閱文件。戰士們生怕他累壞了,怎麼辦呢?有一回,一位小戰士想出了這樣一個主意,他對大夥說:「我們把朱軍長的扁擔藏起來。「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好。
可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新削好的扁擔出現在挑糧隊伍中。戰士們又藏了朱德的扁擔,朱德馬上找了一根上好的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擔,還在扁擔上刻了「朱德記」三個字。戰士們見朱德態度這樣堅決,也就不好意思在藏了。
從此,「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這首歌謠和「朱德的扁擔」的故事就在井岡山傳開了。只有經過勞作、經過奮斗得來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毛澤東學打草鞋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帶著隊伍上了井岡山。由於國民(min)黨反動派的封鎖,井岡山生活十分困難。面對困難,毛澤東向紅軍指戰員發出號召:沒有糧,我們種;沒有菜,我們栽;沒有布,我們織;沒有鞋,我們自己動手編!
一天,毛澤東看見半山坡的一間小茅屋前坐著一位白發老漢。走近一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澤東高興地走上前去,笑著說:「老人家,我拜你為師來啦!」毛澤東坐在一旁仔細地向老人學習打草鞋,每個步驟、每個動作都默默地記在心裡。
不一會兒,一隻草鞋打好了。毛澤東學會了打草鞋,又一招一式地教給戰士們,給大家樹立了一個勤勞儉朴的好榜樣。
少不勤勞,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在陝甘寧邊區周圍修築了五道封鎖線,隔斷了邊區和外界的交通,使邊區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困難。為了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經濟封鎖,黨中央發出了「自力更生」的號召,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陝甘寧邊區開展起來了。
這天,警衛班的戰士們正在楊家嶺毛澤東住的窯洞附近召開生產動員會。會上,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場,爭當生產模範。這熱烈的氣氛驚動了毛澤東,只見他快步從窯洞里走了出來。
「你們在開生產動員會,這很好嘛!」毛澤東來到了戰士中間,滿面笑容地說,「黨中央號召我們開展生產運動,克服眼前的經濟困難,減輕人民的負擔,我們可要帶好這個頭!」
毛澤東雙手叉著腰,環顧著兩旁的山坡,充滿信心地說:「楊家嶺上的土地足夠我們種植瓜果蔬菜了。我們還可以養豬,解決自己的吃肉問題。假如再能搞一個合作社,那我們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發愁了。」說到這兒,毛澤東爽朗地笑了。
戰士們被毛澤東這么一說,彷彿看到了滿山滿坡菜綠瓜黃的豐收景象,於是群情更加激奮。大家圍在一起,出謀劃策,商量怎樣開荒種地,怎樣引水澆田,並決定幾天以後正式開工。
到了開工那天,天剛蒙蒙亮,戰士們就扛著钁頭下地了。戰士們經過毛澤東住的窯洞門口,看到裡面燈光仍然亮著,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誰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躡手躡腳地從門口走過,生怕打攪了主席,不料還是被毛澤東聽到了。沒一會兒工夫,只見毛澤東扛著钁頭找來了,他邊走邊說道:「不是說好了給我一塊地嗎?我的一份在哪兒呢?」
「主席,您考慮革命大事,非常勞累,這開荒種地的小事就不用參加了。您的活,我們加把勁就都完成了。」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說。
「不行!不行!開荒種地是黨的號召,我也不應該例外。」
在毛澤東的一再堅持下,大家只好在臨河不遠處給他劃出了一畝來地。
毛澤東分到責任田後,對這一「爭」來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來,他就去挖地。戰士們發現後,一齊趕來幫忙,毛澤東總是堅持自己完成。他說:「你們有你們的生產計劃,我有我的生產任務,這塊地,你們挖了叫我挖什麼呢?別看我的年紀比你們大,我還敢與你們比一比,看誰的田種得好!」
此後,毛澤東硬是忙裡偷閑,一钁頭一钁頭地把地挖好,又壘了一個小水壩,將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黃瓜、辣椒和西紅柿。毛澤東又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施肥、鋤草,蔬菜越長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獲。夏天到了,毛澤東田裡的西紅柿結得又紅又大,辣椒又尖又長,黃瓜沉甸甸地低垂著頭,個個頂花戴刺的,真是誘人極了。人們每走過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腳步稱贊一番。
毛澤東親手開荒種田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延河兩岸,軍民大生產的勁頭更足了。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1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
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靠人拉肩扛,把鑽井設備運到工地,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苦幹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在隨後的10個月里,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和1202鑽井隊,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跡。
在那些日子裡,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得到醫院去看;鑽井砸傷了腳,他拄著雙拐指揮;油井發生井噴,他奮不顧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重晶石粉,被人們譽為「鐵人」。
在大慶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進喜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曾獲「全國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中國名人勞動模範事跡2
孟泰是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動模範。
1898年他生於河北豐潤縣一個貧農家庭。18歲那年,家鄉大旱,他隻身闖關東,到撫順栗子溝當工人,後來到鞍山,進了日本人開的制鋼所。
1948年2月,黨派孟泰參加通化鐵廠高爐的修復工作,他帶領著夥伴,只用35天就修復了原定80天修復的兩座高爐。
1948年底,孟泰回到鞍鋼。為了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中央要求鞍鋼迅速恢復生產。當時配件奇缺,孟泰領著工人刨開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廢鐵堆里的各類器材一件件收集起來。
幾個月後,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種、上萬件。這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孟泰倉庫」。到1949年6月7日,鞍鋼煉出第一爐鐵水,煉鐵廠修復的3座高爐用的材料,沒花國家一分錢。孟泰成為鞍鋼人的旗幟,他的名字傳遍全國。
1950年8月的一天,4號高爐發生爆炸;孟泰置生死於度外,摸索到爐台上,關上冷卻水開關,避免了一起爐毀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號爐爐皮被燒穿,孟泰冒著烈火用幾條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險為夷。孟泰被大家稱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鑽研科學技術的模範。他對高爐上密如蛛網的1000多根冷卻水管了如指掌,總結出一套高爐循環水系統維護操作法,被稱為「孟泰操作法」。他親手建立了「孟泰儲焦槽」,每年可以節約上千噸焦炭。他為配礦槽研製了防暑降溫設施,改善了作業環境,同行管他叫「高爐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執行委員。
1957年,他擔任煉鐵廠副廠長;1961年,擔任鞍鋼工會副主席。1966年「_開始後,鞍鋼陷於混亂,他在被誣陷、被__的逆境中堅持工作,並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況。
1967年6月,中央著手解決鞍鋼問題,周總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終年69歲。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孟泰恢復了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