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育兒分享之原生家庭
主播:馬學紅
理稿:張鈺
能夠來到心理咨詢問題的人,在世間人們眼中都是成功人士,不是企業領導就是當老闆的,或者具有很高的文憑;他們大多數都功成名就。由此看出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也可以看到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的靈魂是不完整的。每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我們的原生家庭都會多多少少給心靈造成心理傷痕。
這些心理傷痕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可深可淺,可嚴重可輕松,有的這些傷痕並不會影響到一個人完全沒有辦法擁有幸福,也不會使得一個人活在痛苦當中;可是有些卻不是,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工作,很好的生活。所以,每天都會活在窒息的狀態下;而這種狀態就是由於曾經向上天承諾要把生命撫養長大的那些人。
求助信息:兒子在學校因為換橡皮的事情,剛開始同意交換,後來把我兒子橡皮用變形後又不願意交換了,反悔了,要要回去,我兒子不同意;被同學咬了胳膊,那個同學學過跆拳道咬的很厲害,他不但打我兒子還欺負別的同學。這種事情以後應該還會發生,我該怎麼辦?
首先:心理強大,勇敢的給孩子樹立一個「反抗「信息;
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
其次要明白由人類構成的社會群體中,一定有部分強的也有一部分弱的。
遇到霸凌不要」一味「的教育別人的家長和孩子,找對方問題,找對方麻煩,因為在你的內心會自認為自己的孩子沒問題,從社會道德和規則層面是沒問題;但從養育孩子的媽媽角色來講一定有需要成長的地方。這樣在孩子內心根植下一個我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會讓孩子自己認為他很弱。
可以邀請對方家長見面,也可以極其嚴重的警告對方,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你為他解決這個問題了;但以上一切你都不可以寄希望於對方有任何改變,會去調整他的孩子。
因為當你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意味著你依然沒有想過去改變你的孩子,如果對方家長沒有按照你的想法去調教他的孩子的話,你可能會對這個家長,這個學校甚至對這個社會失望;因而會把這種失望帶給你的孩子。
不能一味的找對方家長去理論,不能把期望把理論架構在對方家長身上,不要期望對方家長孩子因此有所改變。
「過分的」同情會拿走孩子的心裡力量。
不能向孩子傳達社會的負面情緒和信息。
要讓孩子知道發生這種事情是正常現象,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這種無常的事件總會來,怎樣去面對這種事情才是最主要的。如果你把負面信息傳達給你的孩子,比如:你的班裡怎麼會有這么討厭的人存在呢?你的老師難道管不住他嗎?難道你們班的同學就不會反抗他嗎?這種孩子真的應該、、、、、、這些就是把負面信息帶給了你的孩子。
相反這句話要被置換成:噢,媽媽小的時候班級里也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媽媽告訴你,媽媽是怎樣做的。
小學的時候由於陳老師嫉妒馬老師媽媽,而辱罵虐待馬老師;被老師欺凌和村裡小夥伴經常的戲弄(揪頭發、藏她的東西、放學路上堵她等)。當馬老師把這些事情告訴媽媽時,媽媽教她反抗。
媽媽遇到類似問題時,亦是勇敢的反抗。媽媽智斗加勇斗挑釁男生的故事,證明:
「 當總是以弱勢的方式示人時,會更加的吸引人來欺負你。
適時的以智慧的方式去收拾對方,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最好做法。」
人可以擁有善良,但你的善良不架構在勇敢之上,那就是愚蠢/懦弱。你可以保有善良,也請你不要忘記勇敢。
當你孩子遇到霸凌時,首先思考為什麼是你的孩子。
我們從小到大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孩子,而不是所有孩子都會被欺凌;有的孩子根本不是他欺凌的對象,什麼的孩子會成為長期被霸凌的對象?
有的家長錯誤的做法就是找老師麻煩,找校長理論;校方也是比較的為難。因為總有一個時刻是老師看不住的時候,比如上廁所時、、、、
不要把孩子的保護架構在別人之上,只有教會自己孩子保護自己。
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不敢欺負你。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和弱國無外交同一個道理。
一、溝通 :
1、和孩子溝通:孩子遇到了校園霸凌說明你的孩子可能受到了強刺激,這個過程把憤怒放下,把後續解決問題先放下;給孩子心理上做個包紮。心病還需心葯醫,我們眼睛能夠看到的傷口只是物理身體上的,抹上葯過一段時間自己就會自然癒合;而心理上的卻未必。
例:媽媽看見你胳膊上青了,是發生什麼問題了呢?
就事論事,不夾雜任何情緒的詢問,不加以自我評判: 因為一旦加上你的情感,接下來孩子所有的回答都會以你的方向發展。因為會受到你情感的渲染,會一路跑偏。就像記者一樣,你從對方那裡得到的答案,未必都是真實的。
孩子:**要和我交換橡皮,交換後反悔了,又想換回來;我發現和原來不一樣了;我不同意,然後他就咬了我。
不打斷的傾聽 ,一是一個受了心靈傷害的孩子特別需要,在某一個時刻對他信任的人用溝通的方式把傷痕疏導出來。看似孩子是很平靜的表達;其實他是一個排毒的過程。就像一個孩子在哭泣排毒的時候,你說,別哭了,憋回去。二是太過於急切的想要替孩子沖上去處理這個問題,這樣容易暴露你的真實感受,這種情緒會帶給你孩子錯誤的理解。
媽媽:嗯,媽媽能夠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放在我媽媽身上我也會很憤怒、很傷心、很難過的。
真切的共情 :這件事情真的就像發生在你自己的身上一樣,你能夠感同身受,能夠感覺到你孩子的難過。
媽媽:雖然媽媽心裡有點難過,媽媽認為他不應該做那樣的事情;但即便你知道你面對的是一個比較強的人,你仍然遵從了你內心的情況,你堅持了這個橡皮跟我交換了就要遵循交換規則;他竟然都用變形了和原來不一樣了還要給你換回來,你有權力拒絕他這樣的理由。你敢相信嗎?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媽媽身上,媽媽會跟你做同樣的選擇。
認可 :媽媽和爸爸是孩子心中的天和地,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無比強大的力量,無比至上的高地。得到父母的認可,是給孩子輸入了一針強大的心裡力量注入了他精神的血液里。
越是在弱者的角色,越需要認可;增強他的心裡力量。
正能量啟迪 :讓孩子知道這種事情不可避免,是很正常的現象。勇於面對,學會有效解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甚至「編」一個出來。
媽媽:媽媽聽到你遇見這件事情後好難過,媽媽也很想知道你想不想媽媽做些什麼,比如媽媽可以去找學校的老師,可以去找對方家長理論這件事情。你覺得可以嗎?你希不希望媽媽這樣做?你希望媽媽怎樣做?哪怕孩子會說:我可以自己解決,你千萬別去找老師,別去找他的家長;我也不會擔心。因為上面說的那些話會讓孩子知道,我超級愛他。
共同尋找解決方法 :如果家長直接按照自己方式找到學校或對方家長,曾經有個例子一個女孩學校里一個同學老喊她豬,她媽媽知道後大鬧學校,在校長辦公室出言不遜甚至彪臟話,完全一潑婦形象;當時是勝利了,給孩子出氣了。但這件事情以後,女孩班裡的同學們都遠離她,不願和她交往還嘲諷到:可別給她玩,她媽媽會罵人,會找家長的、、、、、、
這女孩給她媽媽說:你真丟臉。
所以,你不要一味的只是拿著你的情緒沖上去替你的孩子去解決問題。透由上面案例解決完問題以後,怎麼會想到看似贏了對方家長的同時,竟輸了你孩子在班級里的人緣和活下來的自尊。因此她成了全班小朋友嘲笑的對象,這是你想看到的嗎?在你沒有解決這件事情之前,只有一個小朋友欺負她,但是等你解決完這件事情以後是一群小朋友在孤立她,一群小朋友把她當怪物一樣看待,這是你想看到的嗎?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所以,勸你一定要冷靜。
媽媽:媽媽決定這樣做。
孩子答應了,你相信媽媽會處理好這件事。
下次再遇見類似情況,怎樣解決:
a、正當防衛,注意哪裡可以還擊哪裡不可以,切記不要防衛過當;
b、學跆拳道,強大保護自己
c、、、、、、
只要孩子動腦筋能夠想出來的方法都是好辦法,而不是由你直接否決,沒有對錯;最終正確合適的方法是經過你們的梳理而得出的。
所有的愛都是為了靠近,唯有父母的愛是為了他遠離你以後能夠生活的更好。
2、和老師溝通:徵求老師意見和建議,通過這件事怎樣讓打人和被打的孩子都能夠得到成長呢?怎樣讓打人的同學付出代價?針對此事以後怎麼防範怎麼做?
3、和對方家長溝通:不要帶著孩子,因為你不知道你面對的這個人是什麼品質的人,高品質還是人渣;一旦遇到不好的人萬一有個暴風雨場面比如推搡、吵罵等,讓孩子看到內心會產生內疚感;以後再發生類似事情他會選擇不告訴你,不讓你去幫他解決問題。他會想如果不是因為我,我媽媽也不會被人推,不會被罵、、、、、
盡管我們不能奢望別人改變什麼,但遇見這種事情該出面還是要出面解決的;我們最起碼的態度和立場要有。
怎樣給孩子提供好的原生家庭
不要讓你的不理性,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產生二次傷害;這種二次傷害往往是拿走孩子最核心的因素,而咬了孩子一口可能幾天以後就恢復了,傷心了幾天就好了。
李躍兒老師寫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在這個世界上能真正拿走孩子幸福的還真不是別人,還真是每天和他生活在一起養育他的那些親人。
父母是一個不能辭職的職業,因為老天爺沒有給辭職的機會;一旦選擇必須一往無前。只有前進,前進的辦法,只有學習。
周總理說:為中華人民崛起而學習。
我們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原生家庭而學習,為了給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