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禮儀的故事
古人禮儀故事:廉藺交歡
藺相如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很有見識和才能。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兩次外交斗爭中,捍衛了趙國的尊嚴,地位在名將廉頗之上。這使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巴,說說而已,有什麼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頭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藺相如聽說後,盡量不跟廉頗會面,每次出門,避開廉頗,有時甚至裝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連忙叫車夫繞小路而行。
藺相如手下的人對他這樣卑躬讓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紛紛要求告辭還鄉。藺相如執意挽留,並耐心地向他們解釋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個厲害?」眾人都說:「當然廉將軍不及秦王了。」藺相如說:「對啦,天下的諸候個個都怕秦王,可是為了趙國,我敢在秦國的朝廷上斥責他,怎麼會見到廉將軍倒反而害怕了呢?你們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的緣故。如果兩虎相鬥,勢必兩敗俱傷。我不計個人恩怨,處處讓著廉將軍,是從國家的利益著想啊。」聽了這番話,大家都消了氣,打消了告辭還鄉的念頭,反而更加尊敬藺相如了。
後來,有人把藺相如的話告訴了廉頗,廉頗大受感動,慚愧萬分,覺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狹窄,實在對不起藺相如,決心當面請罪。一天,他脫下戰袍,赤身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府第,「撲」地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地對藺相如說:「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見識淺薄,氣量短小,沒想到您對我竟這么寬容大量,我實在無臉見您,請您用力責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願。」藺相如見到這情景,急忙扶起廉頗,兩人緊抱在一起。從此兩人消除了隔閡,加強了團結,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強大的秦國更加不敢輕易地侵犯趙國了。
禮儀的故事: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名人禮儀故事: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想一想:這是一個動人的傳說,張良拜師,第三次才見到老師,如果是你,你會去第三次嗎?為什麼?
禮儀故事: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禮儀故事:楊香扼虎救親
楊香扼虎救親是一個中華傳統禮儀故事。
楊香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有一天,她跟著父親楊豐到田間去收割莊稼。兩人剛走到半路上,突然躍出一隻大老虎,咬住楊香的父親便往回跑。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她臨危不懼,一心只想著被老虎拖走的父親,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拚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撲,可楊香硬不鬆手,老虎漸漸元氣大泄,磨著牙齒,終於斷了氣。楊香的父親終於脫離了險境,免於老虎的傷害。
後人為贊揚楊香寫文記曰:楊香,年十四歲。隨父豐往田中獲粟,父為虎曳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於害。
家庭禮儀故事
懂禮貌的小華
「叮鈴鈴」,清脆的鈴聲打破了黎明的寂靜。小華一骨碌起了床,拉開窗簾一看,啊,好一個明亮的世界呀!小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他迅速穿好衣服,看見媽媽在做早飯,爸爸在洗臉,小華向爸爸媽媽問了聲「早上好!」洗漱完畢,吃過早飯,對爸爸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
小華在學校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上午。中午放學回到家,小華按按門鈴,奇怪,怎麼沒人開門呢?他用鑰匙開了門,發現爸爸、媽媽不在家,桌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小華,奶奶得了重感冒,我們陪她去醫院了,一會兒就回來。不一會兒,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叔叔,他問:「您找誰?」那人說:「我找你爸爸有事。」小華說:「我爸爸不在家,請您晚上再來吧!」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帶著奶奶回來了,小華趕快過去攙扶奶奶,關切地問道:「奶奶,您好點兒嗎?您先在床上躺一會兒,我去給您倒杯水。」奶奶微笑著誇獎小華:「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吃中飯了,小華主動地幫著盛飯,端菜,啊!今天有糖醋排骨,這可是小華最愛吃的菜了,他把這盤菜端到了爸爸跟前,爸爸說:「這是專門為你做的」。小華說:「您是長輩,該您先吃」,爸爸高興地笑了。媽媽不停地往小華碗中夾排骨,小華說:「媽媽,老師說,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吃了有利於健康,而且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媽媽聽了,對爸爸說:「咱家的小華懂的真是越來越多了。」
下午放學後,小華在認真地做作業,這時,電話鈴響了,小華拿起話筒說:「您好,請問您找誰?」原來是中午來過的那位叔叔來電話找爸爸,小華對他說:「爸爸今晚7點鍾回來,到時候,您再和爸爸聯系吧!」吃過晚飯,爸爸在看新聞聯播,這時小華想起今天有《神奇寶貝》看,等爸爸看完新聞聯播後,小華徵得爸爸的同意調換了頻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他看見爸爸在打電腦,就把音量調小了點,這時門鈴響了,小華打開門一看,原來是那位叔叔,小華熱情地給叔叔開了門,給叔叔倒了一杯熱茶,叔叔送給小華一輛小賽車,小華高興極了,雙手接過賽車,說:「謝謝叔叔!」爸爸和叔叔談話時,小華輕輕地把房間門關上了。過了一會兒,叔叔要走了,小華和爸爸一起把叔叔送到門口,對他說:「叔叔再見,歡迎您下次再來。」叔叔摸摸小華的頭,對爸爸說:「你的兒子真有禮貌。」
第二天是雙休日,上午,媽媽帶著小華去姑姑家玩,小華和表姐表弟在一起開心地做游戲。小華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去同學王文文家玩。」媽媽說:「別回來晚了。」 小華高興地答應了媽媽。晚上,小華和爸爸媽媽道了晚安,躺在床上,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一、下列的做法,你認為做得對的打「√」,錯的打「×」。
1、家裡的電話響了,你拿起話筒問:「喂!找誰的?」( )
2、吃飯時先請長輩、客人就座,主動為長輩、客人裝湯盛飯。( )
3、阿姨送給你一份小禮物,你馬上說:「這禮物我不喜歡,不用送了。」丟下禮物就走了。( )
4、小明在家唱卡拉OK時,只顧自己大聲地唱完一首又一首,卻不肯讓給別人唱一會兒,直唱到深夜。( )
三、社會禮儀故事
「今天過得真有意思」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明吃完早飯,又像往常一樣在穿衣鏡前整了整衣領,系好紅領巾,還檢查一下拉鏈是否拉好。媽媽在一旁笑著說:「又不是去參加演出,何必這么認真?」小明回答:「媽媽,良好的儀表是對別人的尊重,到公共場所穿著就應該整潔、大方!」說完,他對媽媽說了聲「再見」,就去上學了。
不多久,小明就走到了公交車站點,在站台上等車的還有好些人。不知誰喊了一聲:「看,車來了!」人群一擁而上,把車門都堵住了。售票員阿姨連忙請大家排隊上車,小明自覺地排到隊伍的最後面。車剛要開時,又上來了一位老奶奶,此時車上已經沒有空的座位了。小明看到這個情景,連忙站起身說:「老奶奶,請您坐我的位置吧!」說著,上前扶老奶奶坐下。老奶奶感激地說:「謝謝你,小朋友!」小明微笑著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不知怎麼回事,司機猛一剎車,小明重心不穩,不小心踩到了旁邊一位阿姨的腳。他不好意思地打招呼:「對不起,阿姨,把您踩疼了吧!」阿姨笑了:「沒關系,小朋友,你也不是故意的。」
車終於到了站點,再走幾分鍾就到學校了,前面忽然傳來一陣鬨笑,小明一看,原來是幾個小朋友圍著一位盲人叔叔,有的給他亂指方向,有的還朝他扔東西,小明連忙上前制止了這些不懂事的小朋友的行為,他扶著盲人叔叔,熱情地把他送過了馬路。
中午放學,小明和同學興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來了幾個外國友人,看樣子是來旅遊的。同學興奮地抓著小明的肩說:「嗨,那兒有老外,我們上去打個招呼吧!」小明說:「好啊,見到外賓就應該主動問好。」他們用剛學會的英語熱情地向這些外國友人問好,其中兩名外賓向小明打聽天目湖怎麼走,小明仔細地指點他們乘車路線,還向他們介紹了天目湖的主要景點。幾位外國友人不住地豎起大拇指說:「中國小朋友,真棒!」說著,還贈送了他們一人一份精緻的小禮物。小明微笑著雙手接過,又向他們回贈一套明信片。
回到家後,媽媽責備小明:「怎麼這么晚才回來?」小明正想解釋,忽然發覺媽媽今天好像很不高興的樣子,就問她怎麼回事。原來早晨媽媽洗衣服後來不及脫水,直接把衣服晾在外面,把樓下阿姨家曬的被單淋濕了,她剛剛上門來和媽媽評理,難怪媽媽憋了一肚子氣。小明想了一會兒,笑著對媽媽說:「好了,媽媽,犯不著為這點小事生氣,待會兒我下樓給阿姨道個歉。」「什麼?」媽媽睜大了眼睛,「為什麼要給他們家道歉?早晨我曬衣服時,他們家又沒曬被單。」小明耐心地對媽媽說:「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我們家住在樓上,要多為樓下鄰居想想。您忘了,上次我們家衣服掉下去,還是那位阿姨送上來的!」爸爸在一旁笑著說:「還是我們家小明懂事!」
晚上放學回家,媽媽興沖沖地說:「今天我們不用燒晚飯了,你爸爸的同學請咱們吃晚飯。」「是那個楊叔叔嗎?」小明問。「對,是他。」媽媽提醒小明,「他們一家可都是回族人,去作客時可要注意啊!」小明說:「我知道了,在楊叔叔家我保證不談與豬肉有關的內容。」媽媽笑了,叫小明趕緊去把作業完成。
到了5:30分,爸爸下班回家了,小明一家三口興致勃勃地來到楊叔叔家。小明在門上輕輕地敲了三下,「誰呀?」屋裡傳出了楊叔叔的聲音。「我是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的!」小明高聲答到。門開了,楊叔叔微笑著站在門口,「歡迎你們來作客,快請進!」小明把媽媽准備好的禮物遞給楊叔叔,和爸爸媽媽換好拖鞋,這才走進客廳。
晚餐豐盛極了,媽媽直誇女主人手藝好,楊叔叔也不住地給小明夾菜,小明總是笑著表示感謝。晚餐後,楊叔叔說:「小明,聽說你很喜歡唱歌,對嗎?我這里剛好有幾張音樂會的入場券,待會兒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吧!」小明高興地接過票,連聲說:「謝謝叔叔!」
從楊叔叔家出來,小明一家三口就打的去了體育場。這場音樂會真是精彩極了,小明聽得如痴如醉,每場演出結束,他們都抱以最熱烈的掌聲。
回到家裡,小明興奮地說:「今天過得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