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和我的父輩簡介
《我和我的父輩》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單元組成,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斗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拚搏的時代記憶。
該片是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聯合執導的劇情片,是繼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後,「國慶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於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我和我的父輩》第一個單元《乘風》,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冀中騎兵團,為保護群眾撤離與日軍戰斗,塑造了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危難關頭,騎兵團的英雄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彰顯出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青紗帳、大刀隊、騎兵等特殊的冀中抗日元素也得到真實、鮮活的表現,給觀眾帶來豐富獨特的觀賞感受。
第二單元《詩》用女性細膩的情感,再現航天工作者的堅韌和溫柔。電影中的女兒長大後成為航天員遨遊太空,其中如泣如歌的敘述,深深打動了觀眾,使他們對航天工作者甘於奉獻和敢於犧牲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
如果說前兩個故事更多的是英雄敘事的話,那麼後兩個故事《鴨先知》和《少年行》則主要講述平凡人的故事。《鴨先知》取材於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背後的故事,寫了一個普通人家的父親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不服輸精神。導演一下子把創作筆觸伸進了上海的弄堂生活中,以這個弄堂為背景,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求新求變的改革精神,傳達改革是適應了時代呼喚的理念。
相比來說,《少年行》這部帶有極強科幻韻味的作品,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現實的感觸,也有對未來的想像。作品以機器人「星一浩」肩負特殊使命從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堅定了追求科學夢想的決心,將給當下的青少年群體帶來別樣的人生啟示。
Ⅱ 我和我的父輩一共幾個故事
《我和我的父輩》四個故事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以及《少年行》,分別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自導自演,但導演水平不一樣,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
若說四個故事要在心中做個排名,那麼章子怡的《詩》將會排在第一位。
《詩》這一篇章講述的是長征一號的故事,也是章子怡首次當導演的「處女作」,既當演員又當導演,章子怡大膽地做了嘗試,沒想到效果很不錯,這個單元很巧思。
若說這個單元最打動人的是什麼?那就是最後念詩的地方。飽含深情的台詞出來,那一刻你感受到了父親和母親知道會死為什麼還會義無反顧地去做這件事,你會知道父輩們的選擇,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一開始很多人不太明白,為什麼爸爸犧牲了要如此刻意隱瞞,哪怕是犧牲的場景都沒有拍攝出來,沒有去營造悲壯的犧牲情節。但當看完整個部分,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表現手法,在後面給觀眾強烈的情感沖擊。
《我和我的父輩》的四個短片各有亮點。吳京導演的《乘風》,冀中騎兵團從青紗帳中沖出匯集的場景,調度得當,氣勢十足,結尾部分騎兵在日軍後方包抄的戰術,頗有冷兵器時代沙場作戰的震撼;
章子怡導演的《詩》,有著小巧的結構,利用故事裡的迴旋設計,把角色的奉獻與犧牲,表現得含蓄婉約;
徐崢導演的《鴨先知》,時代還原感強,人物形象立體,把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的誕生過程,拍成了一個饒有趣味的小品;
沈騰導演的《少年行》,集齊了開心麻花的演員,笑點設計密集,總是用各種出其不意的機靈包袱把觀眾逗樂,是一部典型的「騰式喜劇」。
因為這些亮點的存在,所以盡管片長達157分鍾,《我和我的父輩》仍然能夠讓觀眾耐心坐下把故事看完。
Ⅲ 我與我的父輩
《我與我的父輩》是國慶檔上的又一部力作,也是《我與我的祖國》《我與我的家鄉》的姊妹篇,豆瓣評分高達9.5分。
這部片子結構上也與前兩部作品一樣,由4個故事組成,按時間順序排列,分別是:革命戰爭年代、新中國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新時代。
4個故事由吳京、章子怡、徐崢和沈騰導演,他們同時也在劇中擔任主演。
第1個故事《乘風》,說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對父子兵在行軍打仗中會偶起沖突,為了掩護百姓轉移,父親忍痛讓兒子乘風當誘餌,兒子壯烈犧牲,父親鑽進高梁地里失聲痛哭。沒過多久,他帶著全團將士浴血奮戰,飛騎斬殺日軍將領。看完後,用兩個字概括這個故事: 悲壯 。吳京在劇中扮演的是硬漢,又具有鐵血柔情的一面。
第2個故事《詩》,片名就透著女性的溫柔。劇中章子怡和黃軒演的是一對科研工作者,有兩個孩子,他們從事的是衛星用固體燃料研究。因為涉密,他們給孩子的解釋是跡梁櫻,他們的工作是在天上寫詩。男主人公在試驗中失去生命,妻子設法瞞住孩子,一邊繼續做科學試驗,最終被兒子識破,母子倆作了一場嚴肅的談話,兒子瞬間長大。很多年過去,女兒當了一名宇航員,兒子也做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建築設計師,母親欣慰地離開人世。
如果用兩個字概括這個故事,我想用「堅韌」兩個字。而章子怡在劇中演兩個孩子的母親,也很到位,渾身散發著母性的光輝。
第3個故事《鴨先知》,說的是改革開放年代,徐崢演的中葯廠推銷科姿叢科長具備可貴的預知能力,也敢於嘗試,號稱「鴨先知」。為了推渣模銷廠里的中葯補酒,他和兒子一起扮演雙簧失敗,又突發奇想,決定拍廣告,在家裡完成了中國第一條廣告攝制,為中葯酒做推廣,銷售業績大為改善。
如果用兩個字概括這部劇: 歡快 。導演兼演員徐崢與虎頭虎腦的童星搭檔,一路逗比,讓人捧腹。
第4個故事《少年行》,由沈騰扮演的機器人從2050年來到2021年,完成他的時光穿越試驗。在2021年,他遇到了一個酷愛玩太空梭模型的小朋友,並應他之邀,給他當爸爸,去學校參加活動。「父子」倆大出風頭,但機器人最終還是要回到未來,而他恰是小朋友長大後,親手創造的他。誰是誰的父親,還真的不一定。
用兩個字概括此劇:希望。
4個故事排序自然而然,按時間先後排列,如果按個人喜好程度重新排,我選擇保留原來的順序不變。你們呢?
Ⅳ 《我和我的父輩》有幾個故事
我和我的父輩4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改革開放期間父輩們艱苦奮斗的故事。
該片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單元組成,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 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斗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拚搏的時代記憶 。
四個故事,四種風格,以家寫國,家國同構,電影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時間坐標中,鋪展開父輩的奮斗畫卷。電影為我們推開了時光的旋轉門,父輩,不再是模糊的「背影」,而是如山偉岸、如水溫柔的群像。
相關信息
《我和我的父輩》的邏輯主線不再僅僅是時空的歷史閃回或空間的地理分區,而是在人物情感邏輯中,找到了充滿詩意與浪漫的中國式表達。那是親情中的互相信任與彼此成就,也是代際間的價值認同與精神傳承,是我們的國家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接續奮斗。
取材於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的背後故事。生長於上海的徐崢再次聚焦上海的弄堂生活,以此致敬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敢為人先的父母一輩。徐崢飾演的趙平洋(鴨先知)將和韓昊霖飾演的兒子「冬冬」一起成為這場創新浪潮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