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傳唱至今的知音故事有哪些
1、滿漢友誼之絕唱。
納蘭性德最看重的知音毫無疑問是顧貞觀。
康熙年間,顧貞觀的好友詩人吳兆騫曾被清初冤案牽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納蘭性德得知此事後,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誠歷盡艱難營救了吳兆騫回京,不僅維護了正義,也為摯友顧貞觀完成了極力想實現但無力實現的心願,一時傳為美談。
《金縷曲·贈梁汾》中寫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然諾重,君須記。」,詞中率真地表露了納蘭性德對榮華利祿的冷眼蔑視、對黑暗現實的清醒認識的和對高尚情操的執著追求,同時披肝瀝膽地表達了對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摯友情。
2、詩僧茶聖忘年之交
知音的最高境界,生相知、死相隨,生死不諭。
陸羽與皎然的「緇素忘年之交」,就達到了的這個高度。在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途徑湖州,借宿於妙喜寺,有緣結識皎然,兩人相見恨晚。當時皎然已四十多歲,茶道頂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他將年輕的陸羽引見給江南名士,帶他實地考察各地茶葉,後來還幫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經》。
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他請回湖州;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不顧自己已70高齡,親自到上饒邀請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圓寂了,後來陸羽病逝後也葬於此,其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長敘友情。
3、不平則鳴,感慨悲歌
孟郊一生窮困潦倒,早年曾經在嵩山游學,學成後游歷京城為韓愈所賞識。孟郊四十歲後進入仕途,到江蘇任職,韓愈作詩相送,寫下了「物不平則鳴」的詩句,在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的時候,韓愈寫詩安慰他,充分表達了對孟郊的理解和關心,孟郊有許多詩都表示對韓愈知遇之情的感激與敬意。孟郊亡故後,韓愈為他撰寫了墓誌銘。
4、「蛤蟆」與「蛇」
蘇軾和黃庭堅在京城當官的時候就經常詩酒唱和,蘇軾寫《送楊孟容》一詩時,自稱仿效黃庭堅,黃庭堅用原韻和詩一首,在詩的末尾幽默地開起了玩笑,說自己的才華不及蘇軾,如果自己的小兒子能到蘇家當女婿實在是件幸事。黃庭堅老家盛產雙井名茶,他得到後馬上分送給蘇東坡,並寫詩相贈。蘇東坡作畫黃庭堅也有題畫詩贈送,蘇軾病逝後黃庭堅十分懷念,寫了悼念蘇軾的詩。
蘇軾的《寒食貼》為天下行書第三,而《寒食貼》的後序就是黃庭堅寫的
5、天造地設,金石奇緣
李清照和趙明誠,一個是吏部員外郎的女兒,一個是吏部侍郎的兒子,稱得上天造地設的一對。夫妻倆也「志趣相投」,都好讀書,詩詞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題簽,趙明誠編著的《金石錄》,便是由兩人長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證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