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兩小兒辯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道理:
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同時也告訴我們問題要分多角度來看待,事事沒有標准答案,每個人都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個世界上,你可以擁有你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
(1)讀了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明白什麼擴展閱讀:
《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斗》原文
先秦:孔子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有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一個車蓋,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 的看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
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貳』 讀了兩小兒辯日你明白了什麼
通過閱讀,我們發現兩個小孩有著善於觀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則實事求是、謙虛謹慎——這說明了治學要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原文 ——選自《列子·湯問》: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叄』 兩小兒辯日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能為力。兩小兒辯日的道理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1、透過兩小兒辨日使孔子不能決定誰是誰非,說明了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對錯,所以即使是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也無法決定。也說明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從而體現孔子謙虛謹慎的教育與學習態度,就連孔子也有不明白的事,所以我們要學無止境。
2、二個小兒能夠從日常的現象中仔細觀察,並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身就是具有一種鑽研的精神。
3、他們能夠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不輕易的動搖自己的觀點,是一種堅持己見的行為。
4、就問題本身而言,從不同的方面能夠得到不同的結論,就是說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話,就務必認知其中的規律,這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必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