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列子湯問中的寓言故事是什麼
具體如下:
1、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湯問》
大意:北山愚公長嘆一聲,回答說:「你太頑固了,頑固的一竅不通,你簡直還不如那個寡婦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呀!兒子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但是山不會再增加了,還怕挖不平它嗎?」
2、誇父逐日
原文: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列子·湯問》
大意:誇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落下的隅谷旁邊,他口渴極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飲黃河、渭河的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丟棄掉的手杖,為屍體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潤,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樹林,名叫鄧林。鄧林覆蓋面積方圓達幾千里。
3、兩小兒辯日
原文: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列子·湯問》
大意:孔子到東方游歷,看見路旁有兩個小孩在爭辯,孔子問他們爭論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最近,到了中午離人最遠。」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早上離人最遠,中午離人最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升的時候有車蓋那樣大,到了中午,卻只有盤子那樣大,這不是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時,天氣還是涼絲絲的,中午就熱得像手伸到熱水裡,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無法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4、餘音繞梁
原文: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列子·湯問》
大意:從前韓娥東去齊國,路上糧食吃完了,經過雍門時,就靠賣唱來換取食物。她走了以後,歌聲的餘音還在棟樑上久久縈繞,三天不斷,附近的居民還以為她沒有離開。
5、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列子·湯問》
大意: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彈琴。伯牙彈琴,內心嚮往登臨高山。鍾子期贊嘆道:「好極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樣!」伯牙又轉而心向滔滔流水,鍾子期又喝彩道:「絕妙啊!浩浩盪盪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鍾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