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四大愛情故事解讀
愛情是什麼樣的東西,有甜蜜、有苦澀,世人常為愛所困,苦苦追尋,又決然放手,如果說凡夫俗子還不能參透愛情的真諦,那在佛教思想中,得道高僧的愛情又是怎樣的呢?會是一帆風順,奪目絢麗;還是朴實無華,平淡柔情。佛教四大高僧,所經歷的愛情皆是刻骨銘心,並用事實結果,告訴了世人愛情真實的模樣。
一、弘一法師:愛是什麼,愛就是慈悲!
弘一法師作為中國近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盛名遠揚,而在遁入空門之前,弘一法師卻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書法、繪畫、作詩、填詞、篆刻、歌唱、演戲,可以說弘一法師在每一行皆有著不俗的成就。在日本留學之後,弘一法師與誠子相戀,結為夫婦,可當弘一法師毅然決然的走上出家之路時,世間再無多情才子李叔同,唯有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與誠子最終的訣別只停留在一句「叔同,什麼是愛情。」和「請叫我弘一,愛,就是慈悲。」此後的弘一法師就斷然離別了誠子,沒有才子的佳人只得是望著弘一法師漸漸遠去的小船失聲痛哭。就像張愛玲評價到的是:「我從不認為我是一個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原來在弘一法師的愛里,愛情只是一場慈悲的大愛。
二、宗薩仁波切:盡管投入愛河吧!
宗薩仁波切,一個風趣幽默的靈魂,在他20多歲的時候,遇到了令他倍感溫柔的愛情,在倫敦求學時,那個性格自由奔放的荷蘭女孩,以她迷人的外表給宗薩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只管去投入愛河吧,談戀愛一定是一件很棒的事,宗薩仁波切視她為上師之一的愛情來的激烈又熱切,這個如陽光一般的女孩用她的方式,讓宗薩仁波切體會到了那苦澀愛情的滋味。「這個女孩是無時無刻不歡喜快活著的,她給予我珍貴的教導,我必須視她為使我覺醒的上師之一。」這是宗薩最真切的表達,原來愛情還可以這樣浪漫。
三、大迦葉尊者:我若尋到心之歸所,必來接你!
大迦葉尊者在遭到家人的逼婚後,被迫與素未謀面的妙賢結婚,可婚後兩人都一心向佛修道,便並未發生夫妻之實,只是存有夫妻之名。大迦葉尊者欲離家修行,便許諾妙賢:「我若尋到,必來接你。」在大迦葉遇到佛陀之後,便毅然決然的將妙賢接來了身邊,並如約照顧妙賢的生活。原來一心修道也能修成正果,原來愛情的承諾也能有始有終。
四、一行禪師:深愛而又不困於情!
我遇見她的時候,她只有二十歲,那個時候我二十四歲,我們在徹悟寺院里,我還是一個充滿創造活力的藝術家和詩人,她是漂亮的比丘尼,但只是當她靜靜地站在那兒時,我便深深的愛上了她,是一見鍾情的感覺,是清風拂過面頰的感覺。一行禪師的愛情始於一段妙不可言的一見鍾情,作為現代著名的佛教禪宗、詩人、學者,一行禪師的愛情堅定,又精美到沒有一絲破壞,即使深愛,也能不擾心、不困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只要彼此安好。原來一見鍾情也可以這樣堅定,沉穩到逐漸成熟。
愛情是美好的,可以晶瑩剔透,而太過痴迷的愛情又是痛苦的,是執著與痴迷的痛苦,過痛的愛情就沒有原本美好的模樣,四位高僧的愛情無不告訴世人,摯愛的種子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
2. 在佛教對愛情的說法是什麼
1 .有愛就有痛苦 有一次,佛陀在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舍衛城裡有一位婆羅門居士,他所鍾愛的獨子死了,使他深受打擊,因而丟下工作,茶不思飯不想,常常到他兒子的墳前思念悲泣,幾乎就要崩潰了。
這天,這位婆羅門居士漫無目標地走著,正好來到祇樹給孤獨園,就進去拜見佛陀。
佛陀見他精神萎靡,魂不守舍的樣子,便問他原因。
婆羅門居士將他失去愛子的事,悲傷地向佛陀訴說了。
佛陀聽了,回答婆羅門居士說:
「正是這樣啊,居士!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
「瞿曇!怎幺這樣說呢?瞿曇!你應當知道,如果有了愛,就有快樂啊!」
佛陀再三地說,婆羅門居士再三地反對,然後不滿地離開了。
婆羅門居士走出祇樹給孤獨園,看到一群人正在路旁賭博,心想:賭博人大多比較聰明,我來請他們評評理。
結果,那群賭博的人都同意婆羅門居士的看法,認為如果有了愛,就有快樂。婆羅門居士聽了很滿意,點頭離去。
這件事,在市井小民的茶餘飯後里傳開了,還傳進王宮,到了波斯匿王的耳里。
波斯匿王也質疑佛陀的教說,就去問末利皇後。
末利皇後是虔誠的佛弟子,深知佛法,所以回答大王說:
「是啊,大王!正是這樣啊,大王!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
「末利!當弟子的,一聽到傳言中老師怎幺說,就附和了。沙門瞿曇是你的老師,所以你就跟著附和。」
「大王!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自己去問世尊啊,派人去也可以。」
於是,波斯匿王派一位名叫「那利鴦伽」的婆羅門,去問佛陀。
佛陀告訴那利鴦伽婆羅門說:
「那利鴦伽!我問你,如果有一個人,他的母親去世了,或者父、兄、姊、妹去世了,是不是會哀傷崩潰呢?所以,可見得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
從前,這舍衛城裡有一對恩愛的新婚夫妻,只是不久後,夫家家道中落,為娘家所嫌棄。有一次,妻子回娘家,娘家的人逼她改嫁,丈夫知道了,不願意妻子被奪,結果,丈夫殺了妻子,然後自殺殉情。那利鴦伽!從這件事也可以知道,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
那利鴦伽婆羅門將佛陀所說的,帶回去稟報波斯匿王,證實了末利皇後的說法。
這時,末利皇後更進一步地為國王作了解說:
「大王!你愛你的兒將毘琉璃嗎?」
「愛啊!」
「大王!如果毘琉璃有個三長兩短,那你會怎樣呢?」
「末利!如果毘琉璃有個三長兩短,我會愁戚、哭泣、憂苦、煩惱、懊悔。」
「大王!所以,有知有見、全然正覺的世尊會說:『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
大王,同樣的,你的愛臣屍利阿荼、愛女婆夷利、愛妃雨日蓋,或者領土迦屍與憍薩羅有了無常變化,你也會愁戚、哭泣、憂苦、煩惱、懊悔的,由此更可以證明:『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
大王!你愛我嗎?」
「愛啊!」
「一旦我有個三長兩短的,大王會怎樣?」
「末利!那我一定會愁戚、哭泣、憂苦、煩惱、懊悔。」
「大王!想想這些情況,就不難知道確實是『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了。」
「太精彩了,末利!太不可思議了,末利!世尊智能的洞察與所見,是多幺地深徹啊!
來吧!末利!幫我把禮敬前凈身用的水拿來。」
於是,波斯匿王起身,漱口、洗手腳,整理衣服,露出右肩,向佛陀所在的方向合掌行禮,然後三稱「禮敬世尊」。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二一六愛生經》、《中部第八七愛生經》、《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三經》。
二、愛,依所愛的對象,可分為對自己的「自體愛」,以及對自身之外的「境界愛」。其中,「自體愛」是由「自我感」的我見、我執所推動,而「境界愛」則是「自我感」所延伸的「我所」類。一般所說的愛,如故事中所舉的例子,都屬於「境界愛」的「我所愛」,相對於「自體愛」的深潛難察,這是比較粗顯易覺的。
三、不論是對「自體」的「我愛」,亦或對「境界」的「我所愛」,兩者都與「自我」緊密關連著,不離「主宰」、「控制」的特性,所以,一旦所愛的對象發生變化,痛苦就跟著來了。
四、佛陀未出家前,有著宮廷優渥的生活,不會沒有愛的暫時滿足之愉悅經驗,但是,佛陀更深徹地洞察了愛的主宰本質,以及諸行無常的真理,而說有愛就有痛苦。
五、故事末後,《中阿含第二一六愛生經》說,波斯匿王歸依了佛、法、僧伽,這與《中部第八七愛生經》、《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三經》所說不同。若從印順法師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的舉證,了解到波斯匿王對佛法「其實是信心微薄」的(第七○頁),因而對波斯匿王的歸依三寶之說保留,而採用了《中部第八七愛生經》的說法。
六、在佛化家庭中,夫妻間不妨可以像末利皇後一樣,互相提醒「萬一我有個三長兩短時」,也是一種不錯的關照與心理准備。
3. 佛家表達愛情經典禪語
佛家表達愛情經典禪語
佛家表達愛情的經典禪語有哪些?禪語主要指從佛門中傳出的精華語句,話語平朴,含意深遠,對人生思想等方面有著精神食糧的作用。由於禪語的文雅和雋永,常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應用。
1. 佛說:愛情和做事一樣沒有失敗只有放棄。
2. 佛說:煙火繚繞的夢境,只是因為愛情,因為刻骨銘心的愛戀;四大皆空不過過眼雲煙,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換回今生一次擦肩。
3. 佛說:菩提樹下的輪回,是幾世遺留的姻緣,等你來度我;石橋下等你來過,歲月的蹉跎讓我犯了錯,回首前塵,只願涅盤成佛。
4. 佛說:當愛情離開請別在留戀當愛情走近請你珍惜我說愛與不愛還不都一樣,匆忙一生閉上眼,無所謂誰還未眠。
5. 佛說:沉默只因愛恨一朵朵,盪起的漣漪旋轉愛情的執著;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轉讀三寸經綸,終究曲終人散,往事落魄。
6. 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百年前離別的那一天,我們沒能留住時間,只好封在心田,期待來世再相戀。就算世界都忘記了永遠,我們的心不變,就無論生命輪回多少圈。如果還有來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選擇!茫茫的天空下依舊回盪著我們的誓言。
7. 佛說:我只愛愛我的人,因為我不懂怎樣去愛一個不愛我的人。他愛你,什麼都容易,他會來感動你。他不愛你,你多麼努力去感動他,也是徒勞的。我愛不起不愛我的人,我的青春也愛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淚,我的深情,我年輕的日子只為我愛也愛我的那個人揮擲。
8. 佛說:看的淡一點,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佛說緣是一塊冰,要度五百年。佛問苦嗎?我說不苦。佛於是許我一段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9. 佛說:「強扭的瓜不甜。」人生中,遇事莫強求,冥冥中自有定數,是你的,終會是你的,不是你的,苦苦地追尋,卻並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愛情,不可過於強求,因為它們有的是永遠遙不可及的,有的也許一生都不屬於你,過於執著往往只會受到傷害。
10. 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11. 佛說:愛情不是做買賣,失意了就要傾家盪產;愛情也不是下賭注,輸掉了就變成窮光蛋。愛情是兩顆心的碰橦和相許,如同和諧的樂譜的音符,譜寫人間的聖潔,相隨一生。
12. 佛說:你來過一下子,我卻要想念一輩子。不要認為他愛你便不會離開你。在你的一再傷害下,他也是會離開,那因為你不懂得珍惜,不值得他去愛。你要懂得珍惜,才能夠懂得愛情。
13. 佛說:如今的戀愛,多數只是為了緩解寂寞。只是想找一個人伴在身邊,即便找到了愛情的感覺,也容易迅即地失去。愛久了,人依舊會寂寞。為紓解寂寞而相愛的男女,沒有長久堅守在寂寞里的能力。
14. 佛說:有時候,愛情需要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方才能遇見對的人,有相對的開始,與相對的人在一起,一輩子才有最大的幸福。
15. 佛說:不要為了寂寞去戀愛,時間是個魔鬼,天長日久,如果你是個多情的人,即使不愛對方,到時候也會產生感情,到最後你怎幺辦?
16. 佛說: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麼催,都不要隨便對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價。
17. 佛說:感情的事基本上沒有誰對誰錯,他(她)要離開你,總是你有什麼地方不能令他滿足,回頭想想過去在一起的日子,總是美好的。當然,卑劣的感情騙子也有,他們的花言巧語完全是為了騙取對方和自己上床,這樣的人還是極少數。
18. 佛說:和一個生活習慣有很多差異的人戀愛不要緊,結婚要慎重,想想你是否可以長久忍受彼此的不同。
19. 有人說,在要求對方必須是處女的時候,想想自己是不是處-男,如果是,你可以,如果不是,你憑什麼?佛說,順其自然。
20. 不要隨便和別人上床,否則將來遇到一個真愛但他潔身自好有原則的男人,你會後悔當年的所做所為。
21. 不要因為自己長相不如對方而放棄追求的打算,長相只是一時的印象,真正決定能否結合主要取決於雙方的性格。我見過的帥哥配醜女,醜女配帥哥的太多了。
22. 離婚率高至少反映了好壞不同的兩點:好的一點是人們的觀念已經趨向人性化,不再為封建思想而禁錮自己,壞的一點是對於婚姻的輕率。沒想好結什麼婚?
23. 只會讀書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們也只會在需要的時候去翻看一下,只會扮靚的女人只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樣。服飾美容是做好一個女人的必要條件,不是充要條件。你還需要多看書。這樣你會發現生活更加美好。
24. 草率地結了婚已經是錯了,再也不要草率地去離婚。先試試看,真的不行再離也不遲。
25. 經常聽說男人味女人味,你知道男人味是一種什麼味道,女人味又是一種什麼味道嗎?男人味就是豁達勇敢,女人味就是溫柔體貼。
26. 初戀都讓人難忘,覺得美好。為什麼?不是因為他(她)很漂亮或很帥,也不是因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因為人初涉愛河時心裡異常純真,絕無私心雜念,只知道傾己所有去愛對方。而以後的愛情都沒有這么純潔無瑕了。純真是人世間最為可貴的東西。我們渴求的就是她。
27. 天長地久有沒有?當然有!為什麼大多數人不相信有?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人生旅途中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也就是冥冥中註定的那一個。為什麼找不到?茫茫人海,人生如露,要找到最合適自己的`那一個談何容易?你或許可以在40歲時找到上天註定的那一個,可是你能等到40歲嗎?在20多歲時找不到,卻不得不結婚,在三四十歲時找到卻不得不放棄。這就是人生的悲哀。
28. 彼此都有意而不說出來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因為這個時候人都在盡情的享受媚眼,盡情的享受目光相對時的火熱心理,盡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時的驚心動魄。一旦說出來,味道會淡,因為兩人同意以後,所有的行為都是已被許可,已有心理的了,到最後漸漸會變得麻木。
29. 如果真愛一個人,就會心甘情願為他而改變。如果一個面前我行我素,置你不喜歡的行為而不顧,那麼他就是不愛你。所以如果你不夠關心他或是他不夠關心你,那麼你就不愛他或他不愛你,而不要以為是自己本來就很粗心或相信他是個粗心的人。遇見自己真愛的人,懦夫也會變勇敢,同理,粗心鬼也會變得細心。
30. 浪漫是什麼?是送花?雨中漫步?樓前佇立不去?如果兩人彼此傾心相愛,什麼事都不做,靜靜相對都會感覺是浪漫的。否則,即使兩人坐到月亮上拍拖,也是感覺不到浪漫的。
31. 魅力是什麼?魅力不是漂亮,漂亮的女人不一定能吸引我,端莊幽雅的女人我才喜歡。所以你不用擔心自己不夠漂亮。
32. 初戀的人大多都不懂愛,所以初戀失敗的多。成功的少。結婚應該找個未婚的,因為誰都喜歡原裝。
33. 和聰明的人戀愛會很快樂,因為他們幽默,會說話,但也時時存在著危機,因為這樣的人很容易變心。和老實的人戀愛會很放心,但生活卻也非常得乏味。
34. 一個蘿卜一個坑,說的是婚姻情況。事實上對於愛情來說是不成立的,優秀的人,不管男女,都會是一個蘿卜好幾個坑,所以這個世界天天上演著悲歡離合的故事。
35. 有的女人戀愛時讓男友寵著自己,結婚後仍然要老公百般寵著自己,卻忘記做為一個女人應該做的份內之事。這樣的女人是不懂得愛情的。
1、若於出家一切人邊起惡心者,則同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等前為惡無異。——源自:《大方廣十輪經》
2、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3、佛曰:剎那便是永恆。
4、須具隻眼,莫依他人作眼。——源自:《黃櫱傳心法要》
5、若有諸眾生,未發菩提心,一得聞佛名,決定成菩提。——源自:《華嚴經》
6、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源自:《楞嚴經》
7、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源自:《金剛經》
8、一切諸佛身,皆有無盡相,出現雖無量,色相終不盡。——源自:《華嚴經》
9、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0、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涅盤寂靜,是三是法印。——源自:《蓮花面經》
11、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源自:《增一阿含經》
12、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受正智。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源自:《法句經》
13、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14、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源自:《金剛經》
15、諸利根本,信為大力。——源自:《大智度論》
16、以己為洲,以己為依處,不以他人為依處;以法為洲,以法為依處,不以他為依處。——源自:《南本大般涅盤經》
17、又如大海同一鹹味,佛法亦爾,同趣涅盤,一味解脫。——源自:《佛說華手經》
18、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源自:《楞嚴經》
19、為除三毒刺,專求利智犁。——源自:《華嚴經》
20、諸法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於地,地依止水,是一切各各相依。——源自:《大智度論》
21、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4. 佛教是如何看待愛情的
當我們在談愛的時候,伴隨它的還有一個字,叫情。但是這兩個字要想更好地理解,從詞性上首先要把它拆開。一個是愛,一個是情,絕大多數人愛情里沒有愛,只有情。
基於佛法的基本定義來說,「情」是情緒,一個豎心邊加一個青草的青。那心裡長了草是什麼?是雜念。
當放在生活裡面,情是什麼?
情是我們的感受。有感而生情,是我們的情緒、喜好。所以當愛「著於情」的時候,就成了情緒,就開始千頭萬緒,連綿糾纏。所謂剪不斷理還亂,這就是情執,由愛情進入情緒,最後產生執著,形成情執,而情執就導致了苦難的發生。
那什麼是愛?
繁體字是個「受」字頭,中間有個「心」,下面一個類似朋友的「友」,沒了「心」就是「受」,感受的「受」,接受一切、忍受一切、承受一切。但是有「心」的時候,他就是鮮活的,被稱為「愛」。
再簡單一點,什麼是愛?
用自己的心接受一切,把所有人當朋友一樣對待,可以稱為愛。在傳統文化裡面談兩個人夫妻之情、男女之間相處之道有很好的詞,叫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彼此像朋友一樣,把他放在你的心裏面。真的朋友間是可以接受彼此的不好,去欣賞他的優點,而且為對方去付出,又不過度干涉。我們往往是陷於情執,最後導致的是因佔有而發生的過度干預,最後把自己拖入了苦難的地獄。而從來沒有過真正簡單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真正的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包容對方、接納對方、用心地陪伴對方。
關於愛情我們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是付出愛、享受情,而不是佔有愛,困於情,這是本質的區別。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
5. 佛法中的「愛」是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在佛法中,愛,是緣於自我的和慾望的貪和佔有,由於得到或者得不到,從而產生痴迷、嗔恨等心理狀態。無論所愛的對象是男還是女,終究仍是這樣的規律。
佛陀也提倡愛。佛陀提倡的是大愛,名為慈悲。對一切眾生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怨親平等,給與真樂,人苦即我苦,全力救拔。這種對眾生的愛不以自己的需求轉移而變化,不以對象的美醜善惡而有分別。
(5)佛陀是如何解釋愛情的故事擴展閱讀
佛教不是愛的宗教,是慈悲與智慧的宗教。一些宗教被視為愛的宗,佛教中則以「慈悲」為中心,而不直言「愛」字。佛陀曾喻示有關愛者,增支部經典即謂:「愛可生愛,亦可生憎;憎能生愛,亦能生憎。」
故佛教言愛言憎,恰若手心、手背,為一體之兩面。愛之愈深,則憎怨之可能愈大。 慈悲是什麼,「慈」是給予眾生快樂,「悲」是拔除眾生的苦難。就是說,我給你快樂叫做「慈」,幫助你解決你的苦難叫做「悲」。
到了大菩薩的境界,比如觀音菩薩,就被稱為大慈大悲。什麼叫大慈大悲呢,就是沒有條件地給予你快樂,不分彼此地解脫你的苦難,這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才是佛教對「愛」的理解。
從這個角度來說,佛稱為慈父,觀音稱為有求必應,就像慈母一樣。佛教甚至說「如一眾生未得度,我佛終宵有淚痕」,就是佛看到眾生沒有得度啊,會終宵哭泣。佛不是為了佔有他,而是為了解救他,讓他獲得解脫。 所以「慈悲」與「愛」的區別就在這里:「愛」是需要是佔有,「慈悲」是完全地利益對方。這就不難明白什麼是「愛」,什麼是「慈悲」。
6. 佛說什麼是愛
佛說:愛是著迷,是兩個靈魂的正負對撞。相撞的火花是最美的光芒。
佛說:情是不舍,是牽掛,是衷腸。是曾經滄海水,是垂淚到天亮。直叫生死相許,直叫寸斷肝腸。情無價,情傷。只要真心呵護,情就不移,地久天長。
佛說:不可見,不可奪,剪不斷,理還亂,很綿長。是歡樂,是憂傷。註定冥冥中,猶如千絲網。愛恨情仇皆是緣,一生一世在身旁。婆娑世界,佛渡一切有緣人。
(一)(梵tr!s!n!a^,藏sred-pa)十二因緣之一。又名愛支。也譯為『渴愛』,意指如渴者求水般激烈的欲求。
可分為色愛以至法愛的六愛,或欲愛、有愛、無有愛的三愛。緣認識而起的苦樂等感受一產生,對苦受就有憎避的強烈欲求;對樂受就有愛求的熱望。這些強烈的欲求或熱望,即是愛。也就是以愛來表示對苦樂受所產生的愛憎之念。
《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三(大正27·119a)︰『雲何為愛?謂雖已起貪愛、淫愛及資具愛,而未為此四方追求,不辭勞倦,是愛位。』《俱舍論》卷九(大正29·48c)︰『貪妙資具,淫愛現行,未廣追求,此位名愛。』
說一切有部將十二因緣分三世兩重因果,以愛、取、有為三因,然經量部謂此乃違背經說,而主張唯有由樂等三受引生的三種愛,是為愛支。
亦即為欲界苦所逼惱,於樂受所生欲愛(ka^ma-tr!s!na^),於色界初二三禪之樂受及第四禪非苦樂受所生色愛(ru^pa-tr!s!n!a^),或唯於無色界非苦樂受所生無色愛(aru^pa-tr!s!n!a^),是為愛支。
又,唯識大乘唯立一重因果,名愛取有三者為能生支,其中,愛為第六意識相應俱生煩惱,系正緣後有而起的潤生之惑。
(二)九結之一︰即愛結(anunaya-sam!yo-jana)。又譯為隨順結。指染著於境的貪煩惱。
《大毗婆沙論》卷五十(大正27·258a)︰『雲何愛結?謂三界貪。然三界貪,於九結中總立愛結,七隨眠中,立二隨眠。謂欲界貪,名欲貪隨眠,色無色界貪,名有貪隨眠。於余經中,立為三愛,謂欲愛、色愛、無色愛。』
愛的最佳的定義應該是真心對待某個生命體或物體(可以是人、物品、動物),使其整體感到快樂,但被愛不一定感到快樂。
愛是無私的奉獻與給予,包括物質、感情、行動等形式。有愛的人有朋友,博愛的人朋友廣。愛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可以認為是本性的特質,換言之,愛是作為人必須具備的本質之一。雖然世界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使得一個普世的愛的定義難以道明,但並不是不可能成立(薩丕爾-沃爾夫假設)。
愛可以包括靈魂或心靈上的愛、對法律與組織的愛、對自己的愛、對食物的愛、對金錢的愛、對學習的愛、對權力的愛、對名譽的愛、對他人的愛數之不盡。不同人對其所接受的愛有著不同的重視程度。愛本質上為一個抽象概念,可以體驗但卻難以言語。
7. 佛教對愛情的看法
這是我空間的日誌,你看一下吧,我空間還有很多關於佛教的東西。 1.一切皆為虛幻
第一句語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真摯,羅密歐和朱利葉的忠貞:原來一個是傳說,一個是小說。牛郎和織女的凄美,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個是神話,一個是童話。《泰坦尼克》沉沒了,《魂斷藍橋》隕落了,《亂世佳人》在飄搖,《人鬼情未了》也已經離逝了!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2.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麼都依靠別人告訴你,那麼你就達不到自己修行開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所以「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之所以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看了再多的愛情電影,再經典的愛情小說也只是惘然,愛情是只有自己體會了才會明白!因為愛情也是不可說的。陷入愛情的人是痴的,周圍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為這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1000個幸福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愛情經歷卻各不相同!只有戀人們自己知道他們的小秘密,對外人不可說!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經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兩個概念,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質的表象!擁有美麗的容顏的女人,總是會獲得眾多的青睞!可是再美麗的女人,依然會有蒼老的一天!當你老去以後,曾經的一切是否依然?原來當美麗凋謝的時候,一切才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的風光與繁華,甜言與蜜語也只是過眼雲煙。女人,找個真正愛你的人,擁被入眠吧!
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充滿誘惑的塵世間,愛情是否真的那麼牢固呢?愛,是一種容易凋謝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風中最讓人無可奈何的那朵玫瑰。當新的誘惑出現的時候,心中的慾望開始萌動!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後的懲罰呢?迷失的人兒早已經沉迷而無法自拔!也許也只有體會真愛的人,面對著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動、風動、心不動吧!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現在很多相愛的人,會因為對方的貧窮而離開!這是真正的愛情嗎?也許會有人說愛情和麵包的理論!可是,過去的老人們都說,有情飲水飽。我也相信:真正愛一個人,雖然貧窮,但是只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覺得飽!愛就是這樣的一種心境:得到了愛,就彷彿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當面對自己心愛的人,不管身在何處,也如沐春風。記得天龍八部里,西夏選駙馬。當問到:平生之中,在什麼地方最逍遙快樂?段譽答到:枯井底,污泥處。為什麼呢?因為他在那裡得到了真愛!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你說:緣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說:緣是眾里尋她千網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說:緣是縱然兩情相悅,仍難逃宿命之劫。我說: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緣是無盡的思念。而我,傲立於沙漠中靜靜的看著它緣起緣滅。
7.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還記得阿甘正傳裡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隨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來的時候,以為聖人要大講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隨者說到:I am tired。愛情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羨慕那些黃昏下,互相攙扶的老夫妻,他們一起回家,即使沒有說一句情話,可是只是一個微笑也已經勝過前言萬語!他們做到了「執子之手,與子諧老」的愛情境界,只是在這平靜的畫面中!
8.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先說個故事,一位老人養兩只鳥兒,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會帶著它們一同出去散步。雄鳥和雌鳥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鳥有時會飛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會自己飛回巢里。雌鳥卻從未曾離開過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復一日,一晃許多年過去了,一切從未改變過。直到那天,一切都與往常一樣。老頭吃完飯,又帶著兩只鳥兒去散步。忽然右邊肩膀上原本安靜立著的雌鳥一振雙翅,轉眼不見了蹤跡。雄鳥仰天長嘯,不見迴音。自此,雄鳥日日在巢中哀鳴,再也不肯離巢一步。三個月後,雄鳥鬱郁絕食而死。死前仍哀鳴不止。許多年過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鳥再沒有回來過。只有那個早已廢棄的鳥巢,在風中獨自見證那段歷史。看完故事,我掩卷長嘆。如此一雄一雌,與世間男女無異。現實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說自己喜新不厭舊,他們就像貪玩的孩子,總會瞅准一個空偷著出去玩玩,玩累了他們自然會回家。在外,他們可以風流快活;在家,他們也想做好丈夫好父親。他們腦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舉兩得。他們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變心,但在現實利弊輕重的權衡之下,在結發之妻眼淚的攻勢之下,在親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嚴峻形勢下,大多能改邪歸正、痛改前非,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而女人,她們往往視愛情若生命,在她們骨子裡,愛情這兩個字神聖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數女人又都是懷舊的,如果沒有傷及靈魂痛徹心骨的經歷她們是絕不會輕言放棄的,而女人一旦決意放棄,那她曾視之為生命的那份愛情定已全然摧毀,她早已沒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變了心絕了情,那是永遠都不會回頭的了。就如同那隻飛離主人肩膀的鳥兒,一去不返。女人的愛,因為忠誠,所以毅然決然。
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寫一偈來確定接班人,奪冠呼聲最高的神秀寫的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當時慧能還是個勤雜人員,還不識字,找了個小沙彌給念了一遍,然後就說出了那個現在很知名的偈子(還得找人幫著寫在原作邊上),五祖看了之後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該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來上了一課小灶(有點西遊記的意思),然後為了避免紛爭,傳了學位就讓六祖趕快帶了衣缽溜了!這四句主要講的是要人們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經中說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執著於空!前兩句只不過借菩提樹和明鏡來講明:不要執著與事物。後兩句講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執著於道,反而與道越來越遠。禪宗主要闡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還記得馮鞏相聲里說到:女人一輩子也聽不夠的是「我愛你」三個字,《過把癮》里的杜梅拿刀架在方言的脖子上就是為了聽他說這三個字!沒錯,很多女性都很愛聽這三個字,而且是百聽不厭。每個女人都希望有人愛她,但是其實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愛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愛放在心裡的!這種愛,是沉靜;是一種內蘊深厚,雋永深沉的愛。它沒有曇花一現的驚艷,沒有「山無棱,天地絕,乃敢與君絕」的壯烈誓言。這是一種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愛;是攜手一起慢慢變老,共守日落日出從容的愛。這種愛,是流瀉指間清逸舒緩的琴音,滌盪浮躁的靈魂,舒展紛亂的心情,梳理出沉靜平和的人生。太熱烈奔放的愛總是易於枝頭凋落,而平和沉靜的愛卻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恆。當火焰般燃燒的愛情化為灰燼,當愛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裡的,依然是一顆寬大博愛的心,包容接受撫慰著那顆傷痕累累的心。當然,沉靜的愛絕不是沉悶的愛。那是心靈的守望,是一種心底深處深藏的真切牽掛。似清風,如明月,美麗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靜卻不沉悶。透過愛的清清溪水,你會看到細石粒粒,看到游魚歡快地在溪水中游來游去。這種沉靜的愛所蘊含的美麗,是要用一輩子用心去讀的,才能在平淡真實中讀出鮮活和感動。
1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的大乘。記得木村演的一部電影里曾經這樣詮釋「愛」,說愛一個人就是當他幸福的時候你比他更幸福,當他痛苦的時候你比他更痛苦……其實給別人幸福,被別人需要著,是一件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滿足與快樂的事情,至少我會很享受別人對自己的依戀,也同時依戀著別人,這是我與外部世界對話的方式,也願意相信這樣活著才算是完整而純粹的人生吧。看完了《宮》,很喜歡裡面的律。他從小就什麼都沒有,失去了父親,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宮。但是14年以後,雖然經過母親的一番明爭暗鬥,他原本可以獲得王位,但是為了保全自己愛的人,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選擇了犧牲自我的方法。他頂替了信的莫須有的罪名,也頂替了母親暗中的罪行。這樣,皇室雖然恢復了太平,眾人皆大歡喜,然而律,還是一無所有地離開了皇宮,甚至是傷透了心地離開。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頭最大的傷痛。總覺得他的眼神充滿憂郁,臉上充滿了若有所思的神態。但是,也許他是感覺幸福的,因為他是為愛犧牲的,他成全了那麼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