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50字有哪些,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1):畫餅充飢
曹操在征討張綉時飢渴難耐,這時曹操登上高山觀望聲稱前邊有梅林,此時渡過嘩變的`危機,後人稱這次事情為畫餅充飢。
成語故事(2):卧薪嘗膽
話說吳國與越國打仗,吳王夫差戰敗,其後他每一天睡在乾柴上,每一天吃苦膽,最終以弱勝強,打敗了越王勾踐,這就就是有名的卧薪嘗膽。
成語故事(3):自相矛盾
有個人賣矛和盾。他說盾最牢固,又說矛最銳利。有個人問他用矛來戳盾會如何?他答不出來,古人稱其為自相矛盾。
成語故事(4):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也可稱為途經江的人),把佩戴的劍掉進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就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此時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本來的地方。
成語故事(5):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就是:我必須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最後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成語故事(6):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就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就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就是盜斧的賊。之後,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先就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樣也不像賊了。
成語故事(7):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之後,此時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但就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此時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之後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成語故事(8):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創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乾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呼,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成語故事(9):量力而為
故事:公元前712年,鄭庄公借口許庄公不聽周天子的命令,聯合齊、魯兩國消滅許國,在處置問題上齊歷公提議讓魯國管轄,魯隱公則提議讓鄭庄公管轄。此時鄭庄公量力而行將許國分成東西兩塊,東部由許庄公之弟許叔管,西邊交大夫公孫獲管轄。
成語故事(10):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明,讓光明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就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許多書。此時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以為很奇怪,問他為啥這樣,他說:「我但願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此時就把書借給他讀。於就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成語故事(11):舌戰群儒
東漢末年,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情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為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齊前去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最後贊同聯劉抗曹。
成語故事(12):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團團圍住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計劃領導20名門客前往完成這項任務,此時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國立刻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無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咱們今日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此時楚國盡管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求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許發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
㈡ 包含成語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包含成語的寓言故事有買櫝還珠,揠苗助長,對牛彈琴,南轅北轍等。
3、對牛彈琴
古代音樂家公明儀每次彈琴時,他的琴聲引來很多鳥兒與瑚蝶。當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對水牛彈奏幾曲,結果水牛無動於衷地走開,公明儀大嘆:「對牛彈琴,一竅不通。」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4、南轅北轍
戰國時期,魏安王決定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大臣們都反對他,季梁給他講一個故事:太行山的一個人駕車准備到楚國去,但他卻堅持往北走,這樣越走越遠。爭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贏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轅北撤一樣。魏安王決定不打仗了。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㈢ 成語故事有哪些
葉公好龍,刻舟求劍
揠苗助長,井底之蛙
半老徐娘,鐵杵磨針
四面楚歌,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鄭人買履
有備無患,遠走高飛
越俎代庖,胸有成竹
一絲不苟,鑿壁偷光
自慚形穢,草船借箭
負荊請罪,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飲鴆止渴
休戚相關,一毛不拔
卧薪嘗膽,心曠神怡
聞雞起舞,望洋興嘆
一丘之貉,無中生有
葉公好龍,
刻舟求劍
揠苗助長,
井底之蛙
半老徐娘,
鐵杵磨針
四面楚歌
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
鄭人買履
有備無患
遠走高飛
越俎代庖
胸有成竹
一絲不苟
鑿壁偷光
自慚形穢
草船借箭
負荊請罪
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飲鴆止渴
休戚相關
一毛不拔
卧薪嘗膽
心曠神怡
聞雞起舞
望洋興嘆
一丘之貉
無中生有
來自歷史故事:三顧茅廬、卧薪嘗膽、負荊請罪、完璧歸趙、一鳴驚人、鐵杵成針、望梅止渴、鑿壁偷光、四面楚歌、精忠報國、手不釋卷、懸梁刺股
來自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守株待兔、老馬識途、葉公好龍、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刻舟求劍、亡羊補牢、畫蛇添足、掩耳盜鈴、買櫝還珠
來自神話故事:精衛填海、開天闢地、八仙過海、火眼金睛
八仙過海
病入膏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程門立雪 [2]道聽途說
得隴望蜀
德高望重
東施效顰
對牛彈琴
對症下葯
爾虞我詐
防微杜漸
分道揚鑣
負荊請罪
負隅頑抗
富貴浮雲
覆水難收
改過自新
高山流水
高枕無憂
刮目相看
邯鄲學步
含沙射影
汗馬功勞
後顧之憂
華而不實
畫蛇添足
揮汗成雨
諱疾忌醫
見利忘義
捷足先登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買櫝還珠
螳臂當車
狗猛酒酸
鑿壁借光
出人頭地
㈣ 四字成語故事有哪些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有:狐假虎威、葉公好龍、畫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刻舟求劍、濫竽充數、亡羊補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買櫝還珠、拔苗助長。
一、畫蛇添足
釋義: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文:蛇本來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它畫上腳呢?
二、拔苗助長
釋義: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事與願違。
出處:先秦·孟子《孟子·公孫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用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三、自相矛盾
釋義: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處:先秦·韓非子《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譯文:有一個楚國人,既賣盾又賣矛。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穿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任何堅固的東西都穿得透。」有人問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
四、亡羊補牢
釋義: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譯文:見到兔子回頭叫狗去追,這不算晚;羊被偷走趕緊加固羊圈,也還不遲。
五、買櫝還珠
釋義: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先秦·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文:楚國有個珠寶商人,到鄭國去賣珠寶。(他)用木蘭香木(為珠寶)製作了(一隻)盒子,用桂和椒所調制的香料來薰盒子,用美玉來點綴(它),用翠鳥的羽毛來連綴。有個鄭國人買了盒子,卻把盒裡的珠子還給了楚國人。
㈤ 成語故事有哪些
1.葉公好龍:
【原文】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註解】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么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裡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後來,大家就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一個人對外假裝自己很愛好某樣事物,其實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歡!
2.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3.一葉障目:
從前,楚國有個書獃子,家裡很窮。
有一天,他正在看書,忽然看到書上寫著:「如果得到螳螂捕捉蟬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葉子,那該多好呀!我去偷東西別人也看不見了,這樣我們家不就不窮了嗎?」這個書獃子想著想著口水都留了下來。
他如獲至寶,整天在樹林里轉來轉去,尋找螳螂捉知了時藏身的葉子。終於有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隱身在一片樹葉下捕捉知了,他興奮極了,猛一下撲上去摘下那片葉子,可是,他太激動了,一不小心那葉子掉在地上。
這下可糟了!院子里的地上全是落葉,到底哪一片才是能隱身的呢?書生只好把落葉全都掃了起來,一起帶回了家。
他決定要一片一片擋在自己面前,他問他的妻子說:「你能看見我嗎?」「能看見。」他妻子回答。「你能看見我嗎?」他又舉起一片樹葉說。「能看見。」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問,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後來,他妻子不耐煩了,隨口答道:「看不見啦!」
書獃子一聽可樂壞了。他拿了樹葉,來到街上,用樹葉擋住自己,當著店主的面,隨手取了店裡東西就走。店主驚奇極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縣官覺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便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書獃子說了事情的原委,縣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