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朗讀中講故事的人應該叫什麼
解說員
2. 講故事的人叫演講者嗎
)表達語體及特點不同
演講是論述社會的政治問題、文化現象、倫理道德等的評論性語體。語言上多用陳述句、祈使句、復句。
朗誦是口頭文藝語體,可以是詩歌、話劇,也可以電影片斷和散文,是虛構和想像中的情境和情感的再現和表現。
講故事是敘事性文體,多用描述性語言。
(2)目的、功用不同
演講是根據社會政治、經濟、道德、教育領域活動的需要,說服聽眾接受一定的觀念、思想,因此演講稿除了要具備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外,還要有嚴密的論證邏輯,清晰而巧妙的層次結構,要讓人聽了你的演講就能夠記住、信服你的觀點。
朗誦是一種藝術審美活動的需要,其目的是帶給人們藝術的欣賞,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為其基本特徵。只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朗誦者都可拿來進行二度創作。由於朗誦者的經歷不同,文化素養不同,感受理解的水平不同,音色音質不同,其創造出的形象是不盡相同的。
講故事也是一種藝術審美活動的需要。繪聲繪色,生動形象的故事講述,能夠達到激發行動、展示自我、傳播價值觀、鼓勵協作、分享知識和勾畫未來等多種目的。
(3)受眾期待與表現者的身份感不同
演講的受眾心理是對演講者所說的內容「真實」、演講者的表現 「真誠」。
朗誦的受眾心理是對朗誦激勵人的內容和美的形式。講
故事的受眾要求講述的內容充滿矛盾沖突、情節緊湊,與個人生活經驗相近,不存在明顯的年齡、性別差異的講述內容和具有生動、形象和幽默的形式。
所以,演講追求生活或邏輯的真實或真實感,朗誦允許和需要想像和虛構,而講故事則需要情節曲折和講述的生動有趣。
(4)思維方式、表達情境、對象感以及態勢語的使用不同
雖然演講、朗誦與講故事三者都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但是,演講主導的思維是邏輯思維,朗誦主導的思維是形象思維,講故事則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緊密結合。
演講的態勢語,主要是用身體的姿勢、面部表情,這些態勢語卻必須是本真自我的自然而然的流露。
朗誦是帶有表演性質的藝術,它不僅要通過動作、表情等表演來塑造典型形象,而且還要通過布景、燈光、音樂、化妝造型等的配合,強化作品的獨特感情,渲染令人心動的藝術氛圍,營造令人神往的藝術意境。
講故事既可以通過動作、表情等表演來塑造典型形象,也可以通過布景、燈光,甚至是音樂來配合講述。既可以是本真的「我」的表現,也可以是虛構的「我」的演繹。
(5)現場的交流方式、語音造型不同
朗誦是把文字變為聲音的藝術,追求的是用聲音創造原作品的意境。受眾可以是直接面對朗誦者,也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享受語言的魅力。從這種意義上說,朗誦更偏重於朗誦者對作品的把握、主觀再創造的感受,它是一種單向交流。
演講是雙向交流的活動,演講之所以在眾多的傳播方式中具有特殊價值,就是因為演講者和聽眾是面對面的,演講者可以及時地根據現場聽眾反應來調整說話的內容和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講故事既可以單向交流,也可以雙向交流。一個故事是曇花一現,還是被人們銘記不忘,取決於表演情境的氣氛以及講述人與聽眾之間的互動。
3. 會講故事的人我們叫他什麼
會講故事的人我們會根據他的年齡以及性別來給他取名字,比如說有故事爺爺孫敬修,有凱叔講故事。當然以後可能還會出現故事奶奶,故事阿姨等等。小朋友是最喜歡會講故事的人了,他們都很愛聽故事。
4. 說故事的人在古代叫什麼
說書先生,在朝廷中應該叫伶官
5. 古代在茶館里講故事的人被稱為什麼
茶館說書人。。。
6. 古代歷史上超愛讀書的人及其事跡
一、孫敬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二、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
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三、匡衡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縣里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四、楊時程門立雪
有一次,楊時來拜見程頤,因為他有些問題想要問,但是他在窗戶外邊看見他的老師在屋子裡邊坐著睡著了,不忍心打擾他的老師,站在門外邊,靜靜地等著他的老師醒過來,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
楊時沒有走,在雪中站立著,過了一會已經有了一尺厚了,這時候他的老師醒了過來,他才走進了屋內,程頤說那個時候他看見了一個雪人。後來楊時也成為了在天下都有名的大學者,這件事因為作為尊重老師的典範成為學界的佳話。
五、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
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有什麼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7. 會講故事的人叫什麼
會講故事的人可以說這個人是說書家,或者是故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