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看華爾街如何講故事

看華爾街如何講故事

發布時間:2023-09-24 06:51:55

Ⅰ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的目錄

引言
第1步怎麼找到好故事
第2步好故事該如何構思
第3步讓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第4步計劃與執行
第5步組織材料和結構
第6步處理導語、數據和引語的訣竅
第7步讓字和句抓住眼球
第8步萬字以上的長篇故事
第9步如何有效地修改
附錄樣文

Ⅱ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的序言

★人們永遠在思考哪些元素讓一個故事從本質上變得有趣;如何在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節,讓故事具有持續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讓故事深深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因為我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了讀者對信息的需求上。於是,我們忽視了一個所有讀者最普遍的要求。一個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給我講一個故事,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讓它有趣一點! 許多冗長枯燥的會議曾經占據了我相當多的時間。每次當我在會議上開小差做起白日夢時,一個衣冠不整、脾氣古怪的人物就會走入我的夢中,他叫梅爾·布克斯坦(Mel Bookstein)。他只生活在我的想像中,但是他的遭遇卻非常真實。布克斯坦是一位面臨著很多麻煩的記者,更糟糕的是,他不知道該如何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在我的想像中,他通常是蜷縮在一把椅子上,盯著牆上的裝飾畫發呆,幾個一次性塑料杯零散地擺在桌上,旁邊是一堆沒有頭緒的資料。他正在准備的稿件現在只是一些沒有用的殘骸:毫無關系的文件、找不出任何信息的采訪記錄、記錄著未成形想法的簡短筆記。
即便這些堆成山的材料真的能夠形成一個故事,他也不知道這個故事在哪裡。在看過所有的材料之後,他惟一確定的事情就是,有太多的信息還沒有找到。由於缺少一個明確的故事主題,他不知該如何下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於是,飽受困擾的他,靜靜地坐在那裡等待午餐,還有一個更加明媚的下午,結果只會再次發現——時間也是他的敵人,而不是朋友。
從事寫作的人有誰沒有遭遇過這樣的情況嗎?至少我自己是深有體會。
我非常明白他的沮喪和焦慮,以及他面對一個故事卻找不到正確處理方式的失落。有這種感受的遠遠不止我一人,當我向成百上千的記者和作者們講述寫作技巧時,我也在他們身上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同樣的症狀。
有一句話說得好:優秀的寫作從來都是痛苦的產物。如果你沒有受傷,你就沒有盡力。不過這種痛苦應該是有回報的,這種回報就是創作完成後,從一篇成功作品中產生的深切滿足感。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作者體會到了痛苦,卻很少得到這種滿足。
本書的宗旨就是要讓這樣的痛苦少一點,讓最後的快樂多一點。我們將提供一種全新的、系統的、循序漸進的指導方法,告訴大家如何把真實的故事變成優秀的報道。這本書的前身,是一本沒有正式出版過的內部刊物,它是《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內部教材,用於培訓那些從事特稿寫作的記者,尤其是那些為頭版提供特稿報道的記者們。不要被《華爾街日報》的牌子嚇倒,這本書里的內容其實和經濟新聞報道無關(只有一小部分引例涉及經濟新聞報道),這本書也不是專門為《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們准備的。這本書要講的,是在新聞寫作中困擾著廣大記者的中心問題,它的對象是所有從事非虛構類作品寫作的人——新聞記者、專欄作者、紀實作家,還有你和我。
我們如何才能讓其他人對我們感興趣的真相也產生興趣呢?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們中的有些人,就像我自己,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穿梭,寫著不同的人和事。還有一些人,停留在一個地方,專注於某一類故事。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承擔著一種責任,一種常常被我們忽略了的責任,這就是我們既是事實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講述者。如果我們沒有做好這兩件事,就沒有人理睬我們的作品。
這樣,我們的關注點就和有史以來所有故事講述者的關注點交織在了一起。雖然我們是現代人,我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我們用電腦來寫作—但是我們和古希臘那些從一個村莊雲游到另一個村莊,用奧德修斯(Odysseus)海上探險的故事吸引大量村民的說書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不論是在他們那個時代,還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行業的要求從來沒有改變過。人們永遠在思考哪些元素讓一個故事從本質上變得有趣;如何在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節,讓故事具有持續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讓故事深深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新聞系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太少了,他們只學習采訪技巧和編輯技巧。一旦他們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也許能從自己的工作中學到一些知識,但是這往往需要多年的點滴積累。更多的時候,他們是一無所獲。這就難怪我們的布克斯坦先生會如此痛苦,他無法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他非常明白這一點。
其實,我們可以從虛構的文學作品中學到很多東西,這本書的內容僅僅是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門,把我們的工作同文學家的寫作技巧聯系在一起。在我看來,這本書與其他寫作教材最大的區別有兩點:首先,它徹底否認了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即新聞采訪和新聞寫作是可以分開的,學習寫作不用涉及采訪報道;其次,它把整個報道過程看作一個流動的程序,環環相扣,每一個步驟都相互聯系,而不能孤立存在。
采訪和寫作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過程。如果前期的采訪中沒有獲得有用的材料和豐富的信息,如果在采訪過程中沒有考慮到讀者的喜好和需求,那後期的寫作不論運用多少技巧,也都是華而不實、徒有其表。所以,盡管本書並沒有提供大量的前期采訪技巧,但是本書卻告訴記者,他們在采訪過程中應該去尋找哪些材料,以及該去如何展現這些材料。
這種把采訪/寫作視作一個流動程序的觀點,在新聞學的課堂上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同。但是任何優秀的作者都明白這個道理。他知道他以前的工作將極大地影響到他現在的工作,而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又將影響到他下一步的工作。他在產生故事想法時所做出的決定,將影響到他整個的創作過程。
總而言之,這項工作是無法被分割的,就像一條河裡的水不可能因為不同的支流而被完全分割一樣。
這本書反映的正是這種不可分陛。因此,它需要讀者從頭到尾地閱讀。
當然,有的讀者也可以從隨便挑選的章節中,獲得一兩條有用的建議,就像他們在閱讀其他寫作書籍時一樣。但是,我不推薦這樣的做法。因為這樣做,只會讓他失去大量必需的材料,他所獲得的片斷永遠不能構成有形的想法。更為重要的是,他將錯過整個寫作的流程。從記者心中蹦出的一點點想法開始,到最後經過修改完成作品,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我們會跟隨這個過程,一步步地前進。我們會使用《華爾街日報》的一些故事作為我們講述的例證。這都是些非常棒的新聞故事,但是它們並非完美無缺。之所以選擇它們,是因為它們正好反映了我們要講述的一個或幾個要點,而並不是說它們就是新聞寫作的典範。這裡面有許多作品是我自己的,這是因為我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正好運用到了我講的這些方法,我不知道其他人在寫作時,是否和我一樣。
從頭到尾,這本書都在強調故事的內容、結構和寫作技巧是讓一個故事受歡迎的重要因素。負責提供這些因素的,應該是記者兼作者,而不是編輯。編輯可以給故事潤色、刪減、讓其變得更加清楚,但是他們不可能提供那種能夠讓故事變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品質,而這種品質正是一個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和一個冗長乏味的故事的最大區別。沒錯,讀者需要准確的信息,而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為他們提供這樣的信息。但是除此之外,讀者還有更廣泛、更深層次的需求,如果他們的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逃走。沒有什麼是比放棄閱讀更容易的事情了。
即使我們原本知道這些需求的存在,我們也往往會忘記這些需求。即便我們承認這些需求,我們也很難認真對待這些需求,總是在自己的故事中零亂地應付幾筆(而且往往毫無關系),因為我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了讀者對信息的需求上。於是,我們忽視了一個所有讀者最普遍的要求,一個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給我講一個故事,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讓它有趣一點。
這個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本書要講的內容。

Ⅲ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的介紹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解釋了《華爾街日報》為什麼產生了那麼多令人驚嘆的報道。如果你是一個記者——這本書的前身是《華爾街日報》的內部講座,專門培訓那些為《華爾街日報》頭版提供特稿的記者。它告訴新聞記者們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質的報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並讓這種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如果你雖不是記者,但會時常用到寫作——這本書會讓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讓你聽寫的東西從本質上變得有趣和吸引人!所有被稱為偉大的故事,都來自偉大的創意,幾乎在所有偉大的故事創意中,都有一種人性的展示。

Ⅳ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處理導語、數據和引語的訣竅

多數情況下,讀者之所以會產生好奇,不是因為作者在第一段中說了些什麼,而往往是作者在第一段中省略了什麼。

有的時候導語包括好幾段內容,第一段里製造神秘,第二段解答讀者的部分疑問,第三段才完全解開謎底的面紗。

但是千萬記住「過猶不及」的教訓,不要變成故弄玄虛,毫無實質性內容。

直截了當的硬新聞導語、具體事例導語、描述性導語、主題相關的引語或生活片段……選擇什麼類型的導語取決於故事的性質。

多數的特寫故事缺少硬新聞的那種中心事件,更傾向於趣聞式的或者舉例式的。

趣聞式/舉例式導語  的使用標准包括:

1.  簡潔:導語中的例子必須清楚明了,能夠被立刻理解

最理想的舉例式導語就像一個吸引魚兒上鉤魚餌,優美簡潔,其長度最多一、兩行。

2. 與主題表達方向一致

3.  有內在趣味:只有精彩的生活片段才能讓導語光彩照人

4.  有焦點:被導語中的描述所吸引的讀者,會期望導語中的內容與故事的柱體有密切關系

通常情況下,導語中選擇的事例都應該反映出故事主題的某個方面。如果導語中的事例選自故事的關鍵部分,而且很快在後文得到了重點強調,讀者會有一種承諾兌現的感覺。

概括型/總結型導語 :

比較簡單,很快將讀者帶入故事主體中去。

作者可以選擇一種比主題陳述更加輕松、更具戲劇性的語氣來寫導語,省略主題陳述中的一個或多個重要元素,為故事製造一種神秘氣氛,吸引讀者興趣。

留給讀者的疑問:「為什麼」、「如何」……

第一步:去掉那些無關緊要的數據。雖然有些時候像拔牙一樣痛苦,但優秀的作者會徹底改造他的數據,讓這些數據多一些形象,少一些抽象。

用比率代替龐大的數據。數字越小,越容易被記住;數字越大,越抽象

用最簡單的方法把意思表達清楚。

提供一個參照對象,讓數字更形象。250英畝-英尺=讓整個紐約城浸泡在11英尺深的水裡

故事因為擁擠的人物變得混亂不堪,不要讓真正有意思的人物,被埋藏在一群無關緊要的人物里,讓讀者很難分清楚誰是誰。

作者不比像條件反射一樣,必須引用太空宇航員的話,才能確定明天的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還有的在故事中大量使用沒有必要的引語,是想告訴讀者,他很認真地完成了功課。這兩種都是因為恐懼而放棄了講故事的原則,躲到了信息源的背後。

誰有資格出現在故事中?選擇引語的標准:

可信度 :資歷+實質內容

情感回應 :讓一個人在講話過程中能夠真情流露,才是好的引語

鮮明有力 :尖銳有力度

多樣性 :有時候是輔助工具;有時候充當陳述中最後那一記重拳

人物的行動,永遠應該是故事的主導內容,故事的發展步伐會更加明快。

重點突出一兩位主角同時,可以淡化其他人物形象,比如給配角分配一些工作。

信息源講話枯燥零亂時,你可以用更清晰、更簡要的語言來取代他的原話,但是保留他的頭銜已確保信息的可信度。

選擇引語時,一定要簡短、犀利的,並且盡量剪裁到只剩下核心部分。千萬不要在一句話中多次引用不完整的句子。

一個好的結尾能幫助你滿足讀者最後的要求:讓我記住這個故事吧!

前後呼應型 :間接進行的,通過使用一些非事實性證據——象徵、情感回應、觀察後的評論甚至還有詩歌的片段。

展望未來型 :大多數故事結尾,這樣的方式最自然。故事主體中沒有太大用處的推測和展望,往往能夠成為結尾處發人深思的好材料。

展開拓展型 :把突出報道重點的原則拋開,通過介紹給讀者一些值得深思的新東西,讓他們的視野在瞬間擴大。這會擴大故事的影響力,讓整個故事更值得記憶和回味。

什麼時候該出現?如何利用自己形象給讀者施加多大影響?

概括者/ 總結者

記者得出的結論在強度和戲劇性程度上一定不要超過支持該結論的材料。

聰明的記者會放棄清楚地結論,小心翼翼把自己的意見穿插在整個故事或某個具體段落之中。

裁判

首先,記者把雙方的批評和職責匯聚到一起。然後去掉大部分無理中傷的話(只留下一、兩句來展示沖突雙方的感情深度),同時把不能證實的話都去掉。剩下的,就是爭論的核心內容。

雙方輪流發言,不能在一個問題上來回反復。

觀察者

在處理故事的中心章節時,記者要像一位向導一樣,引導讀者得出故事結論。

他可以對於一些不太重要的內容進行簡單評論,讓讀者對故事的某些方面有更形象的理解。

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觀點要來自人物的真實感受和體驗、公平、足夠的證據。

Ⅳ 讀書‖《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全球頂尖大報的故事技巧

《華爾街日報》:美國付費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報紙,其內容足以影響每日的國際經濟活動。

作為一家享譽全球一百多年的財經類報紙,《華爾街日報》的讀者主要為政治、經濟、教育和醫學界的人士訂閱此報。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華爾街日報》對美國和全世界的商業、金融領域的影響舉足輕重。

那麼,作為一家全球頂尖的主流大報,記者們又是怎樣講述故事的呢?

這家報紙又是怎樣吸引住那些美國500家最大企業的經理高管們的呢?

從今天起,閱讀第三本書——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一位面臨著很多麻煩的記者,不知道該如何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蜷縮猜敏在一把椅子上,盯著牆上的裝飾畫發呆,旁邊是一沒襪堆沒有頭緒的資料:毫無關系的文件、找不出任何信息的采訪記錄、記錄著未成形想法的簡短筆記。

由於缺少一個明確的故事主題,他不知該如何下筆,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飽受困擾的他,再次發現——時間是他的敵人,而不是朋友。

相信從事寫作的人看到以上這幅場景都會發出會心的苦笑:有誰沒有遭遇過這樣的情況嗎?

優秀的寫作從來都是痛苦的產物。可惜,許多作者體會到了痛苦,卻很少得到這種滿足。

本書的主要亮點如下:

【亮點一】

強調一直被忽視的、讀者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 講一個故事,一個有趣的故事。

報紙類媒體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讀者對信息的需求上,而經常忽視所有讀者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講一個故事,一個有趣的故事。

其實,不論哪個時代,故事的要求從來沒有改變:

【亮點二】

本書使用《華枯兆激爾街日報》的經典報道、故事作為精彩的案例。這些非常棒的新聞故事,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非虛構故事的各項要點。

【亮點三】

這本書確實能為深受交稿折磨的人們提供一種系統的、循序漸進的指導方法,教給大家如何把真實的故事變成優秀的報道。

【亮點四】

這本書的前身,是一本沒有正式出版過的內部刊物,是《華爾街日報》的內部教材。

【亮點五】

這本書要講的,是在非虛構類作品寫作中困擾著廣大寫作者的中心問題。

輸入倒逼輸入,寫作倒逼閱讀。

作為一個寫作愛好者,閱讀這本書,力爭做好讀書筆記,希望與各位有志於寫作的朋友共同努力。

閱讀全文

與看華爾街如何講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男生單獨給女生講鬼故事 瀏覽:974
美女應該怎麼備注 瀏覽:461
浴霸燈哪個經濟耐用 瀏覽:180
幸福小農民哪裡可以下載 瀏覽:406
開心幸福健康比什麼都好 瀏覽:211
項鏈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瀏覽:101
關於男生為什麼叫美女 瀏覽:885
海員回來多久健康碼變綠 瀏覽:659
婚姻中如何備孕 瀏覽:504
結婚為了什麼是為了更幸福 瀏覽:216
現在和童年相比哪個更幸福 瀏覽:123
什麼是我國經濟文明核心 瀏覽:104
陳嶼為什麼沒有婚姻 瀏覽:887
經濟林怎麼審批建設養豬場 瀏覽:431
喜歡讀的故事寫話怎麼寫 瀏覽:939
大慶事業編制考試怎麼考 瀏覽:52
住房貨幣化補貼在哪個經濟科目 瀏覽:960
探窗唱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708
父母愛情吃自助餐在哪個酒店 瀏覽:521
台灣美女來大陸遊玩有什麼感覺嗎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