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怎麼讓孩子在教室講故事

怎麼讓孩子在教室講故事

發布時間:2023-09-20 14:43:15

1. 家長如何培養中班幼兒講故事能力

講故事和復述故事是一個急不來的技能,它需要一定的基礎,就好比如孩子還沒有學會走路,怎麼就能讓TA學習跑步呢!

語言的發展,說白了就是詞彙量的積累,當孩子積累的詞彙量越來越多時,就能從短句開始變成一個個長句了。

2

教孩子講故事,也不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選擇的故事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教的方法得當,孩子就能學會的。

生活中,我是這樣培養小鬆口語表達的完整性、連貫性的。

首先,從最簡單的問句開始。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從原本說的短句變成一個長句。

小松3歲的時候,對挖機情有獨鍾,去哪都會帶上一個挖機玩具。一年下來,家裡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挖機已經有一大箱了。

於是,我就從挖機的主題進行介入,一天,在他玩挖機的時候,拍了好幾張照片。

我:你來看看這個照片中的人是誰?
小松:我啊。
我:你在做什麼?
小松:我在玩挖機。
我:你為什麼喜歡玩挖機呢?
小松:因為它們都是我的朋友。

接著,我就把小松的答案串聯起來變成一個短句,復述給他聽:「小松在玩挖機,挖機都是小松的好朋友。」

建議:

最開始用問句引導的時候,一次不超過三個問句,而且要講究一個技巧,設計的答句是從短到長。

然後,家長先將這三個問句的答案完整串聯起來,復述給孩子聽,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會慢慢發現,原來這些問題是可以用一句話連起來的。

然後,讓孩子把一句簡單的話,說得更准確、更生動。學會用多句話來表達一個更復雜的意思,能夠講述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

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較好的時候,可以有意的引導孩子將一句簡單的話,加上一些形容詞、動詞、名詞等把這句話描述得更加生動些。就好比小學生練習寫作文一樣的道理。

小松:去打球
我:你可以給我一個去打球的理由嗎?
小松:因為今天是周末,所以爸爸有空陪我,我最喜歡和爸爸一起打球了。
建議:

生活中,與孩子對話或講述一件事情時,家長可以多用一些關聯詞、因果關系、承上啟下的詞,讓一段話形成一個整體,建立一種邏輯關系。給到孩子一個示範的作用。

最後,讓孩子連貫地表述一個話題或講述身邊發生的事情。

等孩子能夠流暢、完整、生動的表達一件事情時,就可以開始練習講身邊發生的故事了,可以先從家中其他人的生活事件或是幼兒園生活發生的事情開始進行練習。

例如,

我:你能和爸爸分享一下,你今天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嗎?

我在問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就是有意地讓他把「如何有趣」講得生動一點。

小松:在幼兒園的時候,李老師帶我們玩了「老鷹抓小雞」的游戲,老師是保護我們的雞媽媽,老鷹抓不到我們。下次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游戲····

建議 :

可以自創繪本或自創順序圖卡,使用一些實際的照片進行訓練,這樣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產生更強大的動機。同時,更重要的是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對家人產生關注。

因為講的多,就會越講越好,表達能力才會越來越好。這就是孩子在完整地講述故事之前要建立的基礎。

3

讓孩子學會完整地講述繪本故事,就回到了本篇文章的正題上來了,那麼到底給如何培養呢?

(1)讓孩子多聽、反復地聽

孩子願意去聽去看,他才能好好地說。我們可以先建立固定的繪本時間,選擇繪孩子感興趣的繪本。

建議 :

學齡前的孩子,讓他完整講述故事的一個關鍵,就是讓孩子反復地聽同一個故事,連續幾天聽一個故事或一次連續聽兩遍以上,而且一定是要聽故事的原文。

家長在講故事的時候,不要加上自己的一些解釋性的語言去破壞整個故事的完整性,或者直接讓孩子聽音頻。他聽了很多遍之後,就能完整地記住這個故事,就可以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了。

孩子聽父母講的時候會明顯表現的更為專注,更為認真,也更為活躍。而且在父母講故事的同時孩子可以無拘無束的展開聯想,隨時提出問題,父母解讀的過程更是孩子加強認知的過程。

(2)結合插畫,嘗試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述故事

兒童故事裡面都配有與故事情節有關的插畫,我們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觀察圖片,講述畫面內容。

一開始只要孩子能夠清楚的講述故事中的人物、環境、主要情節,然後再讓孩子完整地講述出來,最後還可以引導孩子展開自己的想像,創編後續。

建議:

有些孩子想像力比較豐富,思維很開闊,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看著繪本上的插畫,善於自己創編一個新的故事,孩子如果有這樣的行為,家長只需認真做好一個聽眾即可。如果孩子能夠做到思路清晰,表達流暢,那是非常棒的,應該及時肯定和鼓勵。

千萬不要打斷孩子,也不要糾正孩子,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做適當的提醒。

(3)表演故事

讓孩子記憶故事的情景,不用死記硬背,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讀完故事後,給孩子留足消化的空間,最後來個小劇場演繹起來,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各類人物,由孩子安排情節,把故事演「好」允許孩子的創造性發揮,即便你覺得天馬行空或不可理喻也沒有關系。

教孩子講故事(重述故事)是有一個過程的。由記住故事的名字、故事中的角色、主要情節到部分對話、敘述,直到會獨立完整地講出來,這個過程,需要家長一點一點地幫助和引導。

既不要教孩子機械地背,也不要滿足於孩子只講出個大概,因為這兩種做法都不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和智力水平。

孩子講故事與原故事有出入時,不必擔憂不必煩惱,故事本來就是人編的,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鼓勵孩子創造性的發揮,把自己融入甚至加入故事中去,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讓他的個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2. 幼兒園要讓孩子講故事怎樣才能讓孩子講

幼兒園不是讓孩子講故事鍛煉口才,而是你講故事能讓他們聽的懂,能理解

3.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導語:童年與故事分不開。故事中錯綜復雜的情節,廣泛的涉及范圍、神奇的關系等,正好滿足幼兒豐富、天真的想像與好奇。大多數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他們在故事中學習知識,認知道理。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當把握好時機,在故事中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與良好的品質。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篇1

一、培養幼兒的詞語理解能力,加深詞彙記憶

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的是幼兒對故事中詞語的理解能力。只有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語言,知道故事裡形象生動地講些什麼,才能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慾望,集中注意力地傾聽故事。這就要求講故事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邊講邊作解釋。

特別是對年齡小,詞彙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兒,一方面可以結合本地方言進行解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手形手勢或藉助實物進行解釋。例如:詞語「亮閃閃」,可以出示一面鏡子,通過輕微晃動反射出的光,讓幼兒感受亮閃閃的感覺,從而理解這一詞語的意思;同時也加深幼兒對這一詞語的印象,進一步強化幼兒對詞語的記憶。

要讓幼兒加深對故事中詞語的記憶,還應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經常復習,靈活運用。教師和家長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提問幼兒,以復習的形式鞏固幼兒對詞語的認識與記憶。並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運用,這不僅能加深幼兒對詞語的記憶,同時也讓幼兒學習如何運用該詞語。

二、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只讓幼兒聽故事,而不試著讓他們講故事,就不能很好地發揮故事的作用。幼兒在傾聽完三遍故事後,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記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這時可以讓幼兒嘗試著復述故事。起初,教師和家長可以用提問的形式,幫幼兒回憶故事的重要情節及發展過程,把握好故事的整體。

但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要盡量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概括性地復述故事內容。當幼兒基本掌握故事內容後,就可以讓幼兒自己組織語言復述故事了。幼兒剛學習復述時只能講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把這些片段連接起來。通過多次的復述訓練,幼兒慢慢地能從復述片段過渡到復述完整的故事。在復述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模仿能力與表現力

當幼兒學會復述故事後,就應當教幼兒進一步學習生動形象地復述故事。17世紀英國的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來的。」教師和家長在講故事時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神態表情、手形手勢等。不同的語音語調,豐富的神態表情,誇張的動作等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傾聽故事中猶如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同時也給了幼兒模仿的榜樣。

在傾聽故事中,幼兒知道大灰狼的聲音是粗聲粗氣的;知道傷心的時候緊皺眉頭哭泣,驚訝時睜大眼睛,張大嘴巴;知道老爺爺的形象是駝著背,捋著鬍子……。教師和家長應當鼓勵幼兒對這些聲音、表情、動作等加以模仿,讓幼兒知道怎樣講故事好聽,怎樣做動作形象,並把這些語調手勢等運用到復述故事中,大膽投入地把故事講出來。在生動形象的復述訓練中,幼兒提高了模仿能力與語言表現力,為將來繪聲繪色地表達語言奠定了基礎。

四、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內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虛擬、誇張等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像的心理特徵。當幼兒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想像,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說出正確的答案。

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沒有一個完整的結尾,它留給幼兒一個想像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許多幼兒在聽完故事後,能展開想像,給故事編一個完整的結尾。有的說:當狼要吃掉小羊時,獵人出現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說:小羊的朋友們來了,用石頭打跑了大灰狼;還有的說:小羊從地上抓起沙子揚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故事給幼兒無限的想像空間,只要教師和家長把握好時機,讓幼兒在故事中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五、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審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幼兒的品質與情操。幼兒在故事中認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師與家長應教育幼兒明辨是非,區分好壞,讓幼兒說說怎樣做才對。在故事《懂禮貌的好孩子》中,幼兒在大人的引導下能正確區分小貓懂禮貌,小狗不懂禮貌,我們要向小貓學習,做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故事不僅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能陶冶幼兒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兒富有愛心、同情心,為故事中的人物著急、擔心、高興、悲傷。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鴨》中,當幼兒聽到小鴨迷路回不了家時,都為它擔心著急,聽到小鴨哭著找媽媽時,都皺起眉頭,對它充滿憐愛與同情,聽到小朋友把小鴨送回家時,都鬆了口氣,為小鴨高興。這個故事中的種種感受讓幼兒在無形中陶冶了情操,體驗著審美情趣,並教育幼兒愛護小動物的好品質。故事還能對幼兒進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豐富幼兒的詞彙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與語言的運用能力等,教師和家長要把握好教育時機,讓故事陪伴著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在故事中學習、成長。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篇2

一、選擇故事

給幼兒講故事,既要考慮幼兒的心理需求,又要考慮故事的教育性。要選擇那些思想健康,藝術性強,具體生動,饒有情趣,又符合幼兒年齡特徵和生活實際的幼兒易於接受的故事。對幼兒來說,童話、神話故事最有魅力,如《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葉聖陶童話選》等都是講故事的好材料。

幼兒兒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喜歡擬人,把小貓、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像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對虛幻與真實還缺乏分析。這兩個特點正是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什麼小貓和小狗對話呀,小凳和小瓶會走路呀,等等,幼兒把它們當作真人真事,聽得津津有味,感到其樂無窮。另外,童話說的是孩子話,口語多,句子結構簡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題簡單明了,好壞分明,幼兒易於接受,樂於模仿。對大一點的幼兒,要選擇有些懸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著,聽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故事,他們一般不感興趣。

二、分析故事

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准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詞,重點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對那些故事內容很好,但情節、語言偏深奧的故事,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改編。去掉一些次要的情節,把較難的詞句改為幼兒能夠接受的語言。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一定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高潮。還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准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

三、講究藝術性

給幼兒講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幼兒肯定會興味索然。因此,在講述的時候必須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藝術性。

第一,開個好頭。 教師在開始講故事的時候,態度要和藹可親,要有親和力,開講前猜個謎語或提個問題或看個圖片等,引起興趣,再自然引出故事。這樣孩子們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樂於去聽。

第二,充分關注幼兒。 故事要講不要念,也不要背,語言要口語化。而且要有對象感,講故事時,要時時想著他們,看著他們,注意他們的反應。試想如果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一直看著書,完全不顧幼兒的反應,不管幼兒是否在聽,這樣的講述肯定不會有好的效果。

第三,講述要有感染力。 要有起伏高低,抑揚頓挫。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聲音有高有低,節奏有快有慢,重點的地方要突出。要有動作,有表情。要想把故事講活,不但要有喜怒哀樂的變化,而且應學會用眼神和手勢,做到心到、話到、眼到、手到。

第四,要有參與性。 故事活動不是教師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如果僅僅是教師一個人在講,那就不是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幼兒也會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幼兒參與進來,或聽,或看,或說,或思考,這樣才能達到活動的目標。

四、融合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最基本的活動,這一點在講故事的活動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戲,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如果游戲安排得當,還會起到促進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說話慾望的作用。例如:在故事《送椅子》的講述前,可以先組織幼兒玩了"搶椅子"的游戲,並讓"搶"到椅子和沒"搶"到椅子的幼兒說說自己的心情和感想,這就對接下來的故事有了鋪墊作用。而在故事《龜兔賽跑》的講述前,可以安排音樂模仿游戲,鼓勵幼兒自由模仿、創編烏龜和兔子的動作,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講述完之後,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賽跑,讓幼兒體會到"堅持""的感受和含義等。在諸如此類的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幼兒參與故事活動的興趣,也使幼兒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得到了更寬松、自然的環境。

五、善於啟發誘導

給幼兒講故事不是為了敷衍幼兒,而是為了增進幼兒智慧,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在講故事時,要注意給幼兒以多方面的啟迪。比如在講前、講後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問題,如"誰對,誰不對,為什麼","你喜歡誰,不喜歡誰,原因是什麼",待幼兒回答後再問"以後會怎麼樣"、"會得到什麼結果"等等,使幼兒邊聽、邊想、邊構思,這樣能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又能啟發他們思考,發展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總之,要想繪聲繪色地講好每一個故事,並使之能吸引孩子,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學多練,熟練掌握故事的藝術處理方法的。同時,這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和素養,需要廣大幼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幼兒園教師如何給幼兒講故事 篇3

一、創造良好的環境氣氛,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教師在講故事時,要注意環境的整潔,身邊不要方多餘物品,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同時要安排好座位,老師與幼兒盡可能坐得近些,使每個幼兒都能看清楚教具和老師的表情、動作,老師也能邊講故事邊與幼兒交流。此外,老師還要講好開場白,一般可用有感情的語調,與幼兒進行簡短的談話,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和願望。

例如,在講述《三隻蝴蝶》這個故事時,我首相出示三隻蝴蝶和三朵花的圖片,問幼兒:「孩子們,喜歡這些蝴蝶和花兒嗎?」得到幼兒肯定的回答後,我接著說:「現在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關於蝴蝶和花兒的故事。那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呢?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這樣簡短的幾句話,吸引了幼兒,他們很想知道個究竟,就會集中注意地聽故事了。

二、老師充滿感情、生動流暢地講述故事。

為了正確表達好故事的內容,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在講故事時,必須充滿感情,並努力把故事講得生動、流暢,使幼兒隨著故事情節的開展,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高興、著急或難過,如身臨其境受到感染。

首先,語言要口語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能聽得懂,喜歡聽。其次,要把故事講得生動而有感情。老師要努力在講上下功夫,要深入到故事情境中去,將自己同故事中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才能將故事講得繪聲繪色,使幼兒聽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比如,在講《小兔乖乖》這個故事時,老師用稚嫩的聲音、較快的語速,活潑的語調表現小白兔,用好聽的聲音、中等的語速,親切的語調表現兔媽媽,用粗啞的聲音、兇狠、虛假的語調表現大灰狼,使幼兒一聽,就能將故事中的角色分開,感受到小兔的可愛聰明,兔媽媽的親切溫和又充滿智慧,大灰狼的兇狠。另外,老師在講故事時要對新詞作適當講解。講述過程中遇到幼兒比較陌生的詞句,老師要作必要的解釋,但是講解要盡量簡短,以免打斷幼兒聽故事的思路。

再有就是要關注幼兒,吸引全體幼兒認真聽故事。只要老師充滿感情、生動流暢地講故事,一般能吸引幼兒饒有興趣地聽故事。如果發現有個別幼兒不注意聽,老師盡量不要輕易中斷故事,同時應及時根據不同情況做出靈活處理。例如,用手勢、注視等暗示他們;提高或降低聲音以引起個別幼兒注意;邊講故事邊走過去,幫助幼兒把手裡的東西放進口袋裡;或讓不注意聽的幼兒回答故事中一個簡短的問題(我常用這個方法,目的不是讓幼兒單單回答問題,主要是讓幼兒注意力回到聽故事上)。千萬不要因為個別幼兒不聽而中斷講述,更不要採取訓斥的方法,以致影響全體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和破壞故事的完整性。

三、適時運用直觀教具。 幼兒年齡小,思維具有形象性,講故事如能和演示教具相結合,就能使幼兒具體形象地感知故事內容,加深印象。演示教具應注意:講述第一遍故事時不易使用教具,主要要求幼兒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感知故事的內容和語言,避免因教具而分他們的注意力。當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後,老師可運用教具講第二遍故事,使幼兒直觀形象地感知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第三遍講述時,幼兒邊聽邊操作教具,即興故事表演,再現故事情境。

四、故事講述時適時提問。 老師在講故事時,提問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而且可以吸引幼兒注意力。比如講到重點情節處,為引起幼兒注意,加深印象,插個問題讓幼兒重述一遍或自問自答。如講《三隻蝴蝶》,當講到三隻蝴蝶向白花求救遭到拒絕後,三隻蝴蝶會說些什麼?讓幼兒來猜,因為有了前兩次的遭遇,幼兒復述前兩次遭到拒絕之後說的話,自然能夠想到三隻蝴蝶第三次遭到拒絕後的表現,讓幼兒體會三隻蝴蝶互相關心和愛護,這樣有助於理解相親相愛的含義。故事講完後,及時的提問,可以幫助幼兒回憶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主題,學習故事中的語言。故事中有大量生動優美的詞句,幼兒可欣賞和模仿。老師可以通過提問促使幼兒有意注意和記憶。再給幼兒講述《三隻蝴蝶》這個故事後,可以問幼兒:「故事中那些話很好聽?」幼兒就會回憶三隻蝴蝶反復說的一句話「我們三個是好朋友,相親相愛不分手;要來一起來,要走一起走。」幼兒感受到故事中語言的美,就會促使他們去學習、模仿。

總之,作為幼兒教師,要想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幼兒喜歡聽,並對幼兒產生良好教育效果,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地總結和積累,從而得到提高。

4. 如何給孩子講故事

  1. 日常中多留意孩子喜歡而適合的故事,如遇到對孩子有教育、啟蒙意義的故事立即收藏下來。日常中遇到的一些有益的事情可整理成故事講給孩子聽,條件允許可寫下來給孩子收藏

  2. 對於普通的不是很擅長講故事的父母,建議先把准備的故事整理成語音,然後多練習幾次,直到滿意。為了孩子,是要有付出的

  3. 把准備好的故事內容復制到文字編輯區域,選擇合適的朗讀員(這個要注意, 不同朗讀員有不同風格),然後合成語音,接著多次跟讀學習,直至感覺已可輕松講故事

  4. 孩子的耐性有限,為了事半功倍,與孩子娛樂的時候選擇合適時機與孩子分享故事。若孩子狀態不好,建議停止講故事,另選時間

  5. 經過多次進行3、4步驟的練習,父母會逐步養成自己風格,可以不再依賴提前練習,能夠輕鬆快速組織故事。

  6. 到孩子也可講故事的時候,可讓孩子給父母講故事,互換角色,鍛煉孩子能力

5. 教師在指導幼兒講故事的常用策略有哪些

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為幼兒的行為、品德提供榜樣。同時,兒童故事充滿想像和幻想的色彩,幼 兒盡可在童話世界裡自由翱翔,這對觸動幼兒思維靈感、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故事教學中,只要我們依循兒童天真、好 奇、無拘無束、富於想像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跳出傳統模式的框架,變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多形式的開放性教學;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變思維定向性訓練為 多向性、變通性、求異性訓練,讓幼兒憑借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展開想像的翅膀,打開思維的通道,從而使天性得到培養和開發。教師給幼兒講故事,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實踐,也可以說是以故事為形式的教學活動,故事不僅內容包含豐富的知識,而且有較為標準的語言形式,使幼 兒極易接受。同時故事作為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在極易接受的同時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個向幼兒進行教育、傳授知識、發展語言的重要文學形式。 給幼兒講故事一定要先選好故事,不同年齡的幼兒需要不同的故事內容和形式。一般來說,3~4歲的幼兒愛聽動物的故事,5歲以上的幼兒愛聽童話故 事、民間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給3~4歲幼兒的故事要簡單易懂,否則幼兒就聽不進;給5~6歲的幼兒講故事應選情節較曲折的故事,否則孩子不會感興趣,注 意力不集中,但無論講什麼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要講好故事,首先要選好故事,還要考慮到最近一段教育要求和需要,考慮本班幼兒接受能力和幼兒中存在的問題來選擇需要的故事,如果有的故事思想內容很好,但有的詞句過深或故事過長時就需要進行適當的改編,把難的詞句改為幼兒能接受的語言,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情節。 為幼兒選擇教學用的故事應有計劃,應根據思想教育的要求,每月每周有一個計劃安排,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幼兒進行教育,而不應毫無計劃地找到什麼故事就講什麼故事。 講故事的人,是作品的說明者,他必須了解聽講者又必須了解作品;幼兒的年齡成分和健康情況;班的組織性、准備性;有無聽講的習慣,是經常聽或是偶然聽;兒童是在作業或散步之後集合聽等等,都是有重要意義的,講述者越了解他的聽講者,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了解聽講故事兒童的觀念范圍是很重要的,他們過去的經驗(比如他們是否見過河、海、湖,是否見過刺蝟、松鼠等等)能幫助他們了解新的故事,老師應從兒童熟悉的東西出發,並且講新的要求與舊的知識相融貫。 認真分析教材,選擇好故事後要進行分析,以准確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確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點段落和重點句、重點詞,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基礎上,還應針對故事內容,提出幫助幼兒需要理解的問題。 給幼兒講故事前,老師還要認真閱讀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內容,要具體分析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結局。特別要抓住故事的**。還要分析 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和作者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過情節和角色的分析准確故事的主題思想。只有透徹地、正確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產 生共鳴,才能在講故事時以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分析角色時還要區別角色之間的細微差別。仔細揣摩各個角色不同的性格 特徵,表現不同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語言特徵等。對故事中的象聲詞(如風吹的聲音、火車響的聲音等)要盡量講得接近形容的聲音。這樣在給兒童講故事 時,才能做到繪聲繪色,維妙維肖;刪去不合適的內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奧的語句,使幼兒能聽懂。 在講故事之前,老師要讓幼兒安靜地坐好,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取決於講故事的技巧。教師站著或坐的位置,要使所有的幼兒都能看到老師的臉。講故 事的目的是要把主題思想傳達給幼兒,達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求有極大的感染力才行。所以感情是講好故事的重要關鍵,感情越充沛鮮明,感染力就越大。 給幼兒講故事,除了要語言准確生動,語言的速度、停頓和聲音的高低掌握好,盡量避免語病和地方口音外,還要掌握好故事層次,把故事講得富有節奏 感。老師在給幼兒講故事時,必須把握故事的層次,並用語調的輕重緩急、高低抑揚等變化把這種層次表現出來,才能使幼兒更深切的感受故事內容和藝術美。在講 故事過程中,要善於用提問激發幼兒的思考,講到關鍵處,用問題造成短時的懸念,即俗話說的「賣關子」,這樣做,能使幼兒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和想像。 有時也可讓幼兒說說議論議論。有時只是停頓一下,達到以上的目的便可接著講下去。在重點和難點時停頓一下,讓幼兒注意和進行思考後再繼續講。講到新詞語時 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掌握詞語,而且講故事時不能照書念或背故事。講故事的人要「順嘴」,聽故事的人才「順耳」。要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得清晰、自 然、有表情,盡量使用短句子,但語句一定要完整,一定要用普通話講述,還要注意隨時用眼神與幼兒交流,面部和體態表情要自然大方,切忌做作、生硬、擠眉弄 眼、手舞足蹈。否則就會破壞講故事應有的氣氛和分散幼兒的注意力。講故事時要隨時觀察幼兒的表情和情緒變化。發現幼兒不感興趣時,不要強迫幼兒聽,可暫時 不講或講一個幼兒愛聽的故事,或向幼兒提出有趣的問題,以激發幼兒繼續聽故事的興趣。 總之,在幼兒園開展故事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為主體,以興趣為中心,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幼兒通過體驗、參與,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

6. 如何讓寶寶學會講故事

如何讓寶寶學會講故事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就是寶寶喜歡聽故事,可是卻不會講故事,其實教寶寶學會講故事,不但能有效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培養觀察力、想像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簡直是好處多多。現在來了解更多的如何讓寶寶學會講故事吧!

如何讓寶寶學會講故事1

如果你想讓你的寶寶能說會道,那麼讓寶寶學會講故事是很有幫助的。寶寶通過自己講故事後,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習的興趣,提高自信心。那麼,如何教寶寶學會講故事呢?讓寶寶學會講故事有什麼竅門呢?

1、耐心全面講故事。

3歲左右的寶寶閱讀和表達的能力還比較有限,要讓寶寶開口講故事,爸爸媽媽們就得用心去給寶寶講故事。盈盈喜歡聽故事是在20個月左右的時候,而盈爸作為主講者,一般比較注意講故事過程中的耐心和全面。耐心指的是要不厭其煩地把寶寶感興趣的故事一遍一遍地將給寶寶聽,讓寶寶熟悉故事情節,逐步理解故事的內容和其中的道理。全面指的是要聲色俱佳,有表情、有情節表演式的講述,且講述的過程中灌輸著故事情節本身以及文字、顏色、圖畫中的花草魚蟲和人物,也就是可以把固定的內容,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更多更全面地為寶寶灌輸各種知識和信息。

2、精心挑選故事書。

要讓寶寶學會講故事,在挑選故事書得多花點心思。故事書一般要挑選孩子感興趣、圖畫簡單直觀、色彩絢麗多彩、文字簡練粗大、故事情節寓教於樂的,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具有主動閱讀的積極性,也能夠把顏色、事物、人物、動物、文字等需要孩子學習的東西潛移默化地貫穿於寶寶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 3、要尊重寶寶個性的發揮。

現在的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寶寶的培養也要注意開放思維的樹立。在幫助寶寶學講故事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必要把故事局限於故事書本身固有的情節。寶寶看問題的角度和成人截然不同,理解和表達的情況也會截然不同。爸爸媽媽們可以順著寶寶理解和表達的脈絡,引導寶寶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故事,表達她們自己的故事,讓寶寶的個性在學講故事的過程中得到充分培育和發揮。不經意間的個性發揮,也許會創造出一個個嶄新的小故事呢。 4、認真當個好聽眾。

寶寶學講故事的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極為重要。不管孩子講得簡單還是完整,即便是講得過程中出現了錯誤,爸爸媽媽們也不要急於在過程中打斷寶寶,而應該老老實實把自己聽眾的位置擺正,耐耐心心聽寶寶講完後再和寶寶交流哪些地方錯了,進一步幫助寶寶在自信的'基礎上去理解和認識故事。

反饋總結: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讓寶寶學會講故事,爸爸媽媽們就要做足功課,要精心挑選故事書,耐心全面地講解故事,還得尊重寶寶個性發展的發揮,此外,還要做一個認真的好觀眾。寶寶學會講故事,意味著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呢個了步入一個新的階段,此時父母不能急於求成,當然也不可以漠然處之,應該與寶寶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如何讓寶寶學會講故事2

一、啟發孩子續編故事

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應當有意識地給孩子留有想像空間,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思路把故事編完,幼兒通常會編出許多迥異的結尾,很多都是不乏想像又合情合理的!比如,孩子會說「給小狗介紹警察的工作」,「給大象介紹開浴室的工作」,當孩子興致勃勃,情緒激昂講述的時候,也是幼兒發揮想像力,提高創造力的時候,這時候千萬不要打斷孩子,任由孩子發揮。

二、鼓勵孩子復述故事

家長應鼓勵孩子們復述故事,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採取獎勵、表揚的方法,比如,當孩子要求家長講故事時,可提出條件「媽媽講完故事後,你能送我一個故事嗎?」平時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時,這時家長可提出讓他用故事來換,總之,在日常生活中滿足孩子的某些要求時,也是要求孩子復述故事的好機會,孩子復述完後,家長應給予鼓勵、表揚。

三、引導孩子看圖編故事

經常聽故事的孩子知識面廣、不僅想像力豐富,而且思維有一定的邏輯性,可以憑想像看圖編故事,家長應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為孩子買書時,可選擇圖片多文字少或者只有圖片的書籍,讓孩子看圖編故事,你會驚訝的發現,孩子編出來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超乎家長的想像。

四、激發孩子改編故事

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你會發現重復幾遍後,有很多孩子可以一字不差地把故事原原本本的重復出來,其實家長可以利用這點,有意識地給孩子講點錯故事,激發孩子糾正,或者改編故事的潛力。一位母親對女兒說:「森林裡有隻河馬,在樹上飛來飛去……」 「媽媽,錯了,河馬不會飛」 「河馬沒有翅膀呀!」 「給媽媽講個游泳比賽的故事咋樣?」當故事錯在開頭,引導幼兒反駁,鞏固所學知識。錯在中間,激發孩子糾正,鍛煉思維能力。錯在結尾,啟迪孩子想像,讓孩子創作出理想的結果。

五、創造機會讓孩子表演故事

平時家人、朋友聚會,可以讓孩子表演節目,當然講故事是最好不過了,孩子講故事,不應苛求白壁無瑕,而應力求「順理成章」家長應從幼兒的表情、動作等方面做指導,效果會更好些。

讓孩子經常參加各種故事比賽,更能激發孩子講故事的興趣。孩子從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中發展了語言、思維、能力、養成了大方、樂觀、自信的開朗性格、把往日家長注入式的傳授知識變為運用知識,這就更加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更好地發展。

7. 怎麼引導幼兒講故事

人們常說,好老師應該多給孩子講故事。不但老師要給孩子講故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應該給孩子講故事。在歐美國家和我國台灣地區「親子共讀」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兒童教育的最好方式,它是一種快樂的兒童語言,游戲,也是長輩與孩子間的心靈交流,另外講故事也是進行品德教育和開發智能的好辦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環境需要可採取續編、復述、看圖編、改編等方法,激發孩子興趣,啟發孩子思維,使孩子從愛聽故事到主動講故事,成為思維敏捷、口齒伶俐的故事大王。 一、啟發孩子續編故事 每個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應當有意識地給孩子留有想像空間,在故事的緊要處或結尾部分留個懸念,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思路把故事編完,幼兒通常會編出許多迥異的結尾,很多都是不乏想像又合情合理的。如故事:「動物介紹所」講到大猩猩給龍蝦找了份裁縫的工作、給青蛙介紹了份游泳教練的工作。這時家長會問孩子:「你說,大猩猩還會給哪些動物介紹工作呢?還會介紹什麼合適的工作呢?」孩子們會興致很高的回答:「會碰到小狗、大象、小老鼠、貓頭鷹……!」「給小狗介紹警察的工作」,「給大象介紹開浴室的工作」,「給小老鼠……」孩子還可以邊說邊做出動作。興致勃勃,情緒激昂的時候也是幼兒發揮想像,續編故事的最佳時機,此刻稍加指點孩子有可能把原故事的結局擴展出新穎神奇的結果來。 二、鼓勵孩子復述故事 大班的孩子腦子里已經有了不少的故事,家長和教師應鼓勵他們復述這些故事,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採取獎勵、表揚的方法,比如,當孩子要求家長講故事時,可提出條件「媽媽講完故事後,你能送我一個故事嗎?」平時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時,這時家長可提出讓他用故事來換,總之,在日常生活中滿足孩子的某些要求時,也是要求孩子復述故事的好機會,孩子復述完後,家長應給予鼓勵、表揚。 三、引導孩子看圖編故事 有些孩子的知識面廣、不僅想像力極其豐富,而且思維有一定的邏輯性,可以憑想像看圖編故事,家長應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如家長為孩子買書時,可選擇只有圖片,沒有文字的書籍,讓孩子看圖編故事,只要嘗試幾次,你會驚訝的發現,孩子編出來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超乎家長的想像,如「龜兔賽跑」家長可以讓孩子看圖,並通過提問引導孩子,「龜兔第二次賽跑會怎麼樣呢?」這時孩子能發揮自己的想像,編出另外一個故事來。 四、激發孩子改編故事 拿到一本新故事書,家長會講給孩子聽,重復幾遍後有很多孩子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把家長所講的故事原原本本的重復出來,有時孩子能挑出家長前後幾次講述的不同點,適當地表示異議。家長不妨利用這點給孩子講點錯故事,激發孩子糾正,從而調動孩子講故事的積極性。請聽一位母親同女兒的對話。 「森林裡有隻河馬,在樹上飛來飛去……」 「媽媽,錯了,河馬不會飛」 「河馬沒有翅膀呀!」 「青蛙、鱷魚、鴨子……」 「給媽媽講個游泳比賽的故事咋樣?」家長有意識地把故事講錯,當故事錯在開頭,引導幼兒反駁,鞏固所學知識。錯在中間,激發孩子糾正,鍛煉思維能力。錯在結尾,啟迪孩子想像,讓孩子創作出理想的結果。 五、創造機會讓孩子表演故事 平時或朋友聚會,應考慮讓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節目,講故事是最好不過了,孩子講故事,不應苛求白壁無瑕,而應力求「順理成章」家長應從幼兒的表情、動作等方面做指導,效果會更好些。家長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參加各種故事比賽,更能激發孩子講故事的興趣。 孩子從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中發展了語言、思維、能力、養成了大方、樂觀、自信的開朗性格、把往日家長注入式的傳授知識變為運用知識,這就更加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更好地發展。 「講故事」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幼兒教師、家長必須把握的一門技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思考和嘗試

閱讀全文

與怎麼讓孩子在教室講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喜歡吃水果的美女是什麼星座 瀏覽:401
北京哪裡有外籍美女 瀏覽:342
無緣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795
老婆備考事業編怎麼辦 瀏覽:670
事業單位政審合格後多久通知上班 瀏覽:282
什麼叫知識型美女 瀏覽:651
古冶區愛情海在哪裡 瀏覽:581
女人為什麼認為婚姻只是一張紙 瀏覽:885
你怎麼知道你的事業有多難 瀏覽:652
晚年的婚姻叫什麼 瀏覽:458
初婚跟二婚哪個幸福 瀏覽:270
愛情走下神壇怎麼回事 瀏覽:424
餐飲健康證要求什麼類型 瀏覽:99
如何求得好婚姻 瀏覽:555
事業單位招考現場模擬題如何回答 瀏覽:276
事業單位優秀怎麼評 瀏覽:222
市直屬事業單位和縣級市哪個好 瀏覽:729
屬龍屬蛇婚姻怎麼樣 瀏覽:32
父母與子女婚姻關系如何確定 瀏覽:220
同船愛情講了什麼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