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漁翁的故事 >>簡述
有一天,一個漁翁他打撈上來了一個被所羅門王封印的瓶子,放出了魔鬼。可是凶惡之極的魔鬼要恩將仇報。他告訴漁夫,是所羅門把他封在膽瓶里。他說要是300年前來救他,就一定會報答這個人,可是過了四百年都沒有人來救他,於是魔鬼就起誓誰要是第四個世紀來救他,就會殺死救他的那個人。
面對著恩將仇報的魔鬼,漁夫想:要用自己的智慧壓制魔鬼的妖氣,於是告訴魔鬼他絕對不相信膽瓶能裝下魔鬼那麼龐大的身體。魔鬼信以為真,化作青煙鑽進瓶膽。漁夫立即封上瓶口,把膽瓶扔回了大海。漁夫最終用智慧戰勝了魔鬼。
《漁夫的故事》節選自《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也叫《阿拉伯之夜》)它是一部阿拉伯的民間故事集,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漁夫的故事》極其生動地敘述了漁夫打魚,遇見魔鬼,最後戰勝魔鬼的經過。
天方,阿拉伯的古稱,夜譚,這里指夜裡講的故事。相傳古代阿拉伯有個叫魯亞爾的殘暴國王,每夜要娶一個王後,第二天就殺掉另娶。多少女子慘遭不幸。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了拯救其他女子,自願嫁給國王。她很會講故事。
第一夜,就使國王聽得入迷。故事講到最動人的地方,天亮了,國王要去上朝,只好留下她不殺,好把故事聽完。此後,她就夜夜講故事。
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套一個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被感化而悔悟,不再殺她。《一千零一夜》因此得名。書中的故事,內容十分豐富多彩。
『貳』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為:
各種紛繁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告訴人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
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否則,內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權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謙讓。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白話釋義:
趙王將要去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的時候,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張著殼曬太陽。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雙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厲害。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成為鷸蚌相爭中「漁夫」那樣的角色。
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考慮。」惠王聽了,恍然大悟,說:「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行動。
此文出自戰國劉向所著的《戰國策》。
文章賞析:
這個故事說明看不到真正的敵人,就會給強敵製造有利的機會,給爭執雙方帶來滅頂之災。選文中講的是當趙國將要攻打燕國時,著名說客蘇代為了燕國的國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勸諫趙惠王,蘇代用「鷸蚌相爭,漁瓮得利」的故事。
委婉地道出趙國攻打燕國可能給燕趙兩國帶來的巨大災難,希望趙惠王審時度勢,縱觀戰國風雲,權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面對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趙惠王,蘇代不是直陳趙國攻打燕國的是非對錯,而是巧用寓言故事來說理,不僅展示了他過人的膽識,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寫作背景:
劉向初以父蔭任輦郎,後擢任諫大夫。宣帝時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因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曾兩度下獄,被免為庶人,閑居十餘年。
成帝即位後被啟用,拜中郎,使領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為成帝嘉許,但終不能用。其為人平易朴實,不重威儀,廉潔樂道,潛心學術,晝誦《書》《傳》,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
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並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貢獻。撰成《別錄》,為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衍行事,以類相從,撰成《洪範五行傳》11篇,文學上以辭賦和散文見長,《漢書·藝文志》載有其賦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嘆》系擬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辭中寄託身世之感。
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點校古籍的敘錄,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其文敘事簡約,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對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響。又採集前代史料軼事,撰成《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