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情節內容是什麼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情節內容概括如下:
1、王冕自幼好學,白天放牛。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
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
2、王冕游歷歸來,聽到他的杭州朋友盧生死在灤陽(河北遷安縣西北),只留下二個幼女一個男孩,沒有人撫養。於是他趕到灤陽,安葬了盧生,帶了二女一男回到自己的家中,一直撫養長大。
3、王冕做山農以後,生活日益窘迫,鄉里人都蔑視他,讓他的心境悲戚不堪,最讓他不忍心的,是不能供養自己的父母。後來他父親在貧病交迫下逝世了,他悲痛萬分,但是生活依舊貧困。他的朋友想推薦他做官,王冕用「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豈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喚嗎?」的理由拒絕。
人物評價:
王冕出身貧寒,七歲喪父,十歲便輟學給人放牛。東家給的點心錢,他都攢著來買書讀。後來,在放牛之際,靠自學畫得一手好荷花。靠這門手藝,王冕賣畫賺錢補貼家用,孝敬母親。
王冕天性聰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富貴功名。知縣來請,王冕也不赴約;朝廷徵聘王冕做官,他連夜逃到會稽山,在此隱居終老。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樹立的一個標桿,設置的一面鏡子,與書中那些被科舉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Ⅱ 給孩子講的歷史典故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敬悄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亮哪渣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緩型。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fL49A9JwkKAx3oTaNZO1OQ 提取碼: nv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