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愚公移山是什麼故事,愚公移山故事內容介紹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
白話譯文
傳說中的太行、王屋兩座山,周圍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接近九十,向著山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家人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簸箕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借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思想真頑固,頑固到了無法改變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還怕挖不平嗎?」河岸上的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❷ 愚公移山講的是什麼故事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兩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之一,選自《列子·湯問》,相傳作者是列禦寇。列禦寇,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人,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作者:列子名禦寇,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 。道家學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學家。對後代的哲學、文學、科技、宗教都有深遠的影響。著有《列子》。那時,由於人們習慣在有學問的人姓氏後面加一個「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禦寇又稱為「列子」。《列子》中的「天體運動說」、「地動說」、「宇宙無限說」,而這些學說都遠遠早於西方的同類學說。唐玄宗於天寶年間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列子一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十萬多字。流傳有的《列子》一書,列子書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蒐羅整理加以補全。現存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湯問》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其中《兩小兒辯日》被納入小學語文人教版6年級下冊第1篇課文。列子一向低調,有所謂「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可見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說的「和光同塵」的境界,故而列子在歷史上的事跡也很少。
❸ 愚公移山屬於什麼故事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的故事
「民間傳說愚公移山」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 事,但它在中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 記載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 前四、五世紀一名叫列禦寇的哲學家 寫的書。
故事說,有一名老人,名叫愚 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 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 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 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 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 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 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 說:「你說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 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 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咱 們既然已經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為 什麼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 且,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 點移走,哪裡又放得下這么多石頭和 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 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後他們一 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 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 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 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 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 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 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 了兩趟。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 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 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 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 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 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 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 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 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 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 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 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 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麼搬不走 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 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 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 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 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 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 移山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 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 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❹ 《愚公移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愚公移山》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了愚公通過不懈努力,感動上天搬走兩座大山的故事。其主要內容為:很久以前,北山有個老頭名字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山。他覺得這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家的出路,讓他每天出入都很不方便。
愚公九十歲的時候,孫們叫到面前,和大家一起商量,想要把這兩座大山移走。子孫們聽了他的想法之後,都非同他的做法。第二天,一家人便拿著鋤頭出門了。一家人不管老小都去挖山,挖下的土和石頭,用擔到渤海灣去倒。
他們一家這樣不停地干,感動了沿途許多人。愚公移山的行動,不但感動了大地上的男女老幼,而且也感動了天帝。於是天帝派了誇的兩個兒子幫助愚公移山。他們把一座山背到朔東,一座山背到雍南,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
《愚公移山》的寓意。
愚公移山借愚公的形象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持之以恆,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頑強毅力。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