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說如何敘述一件故事
本文是《創意寫作——小說與劇本中的虛構與敘事》讀書筆記第二部分
第三章、情節設計與敘事
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作品,一定要一個好故事。
一、情節線索
這設計情節線索時,往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如何安排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時間和環境;二是如何使情節線索的不同事件之間貫穿一條邏輯紐帶,以及這條紐帶以一個怎樣的合理性緯度存在著。
1、故事與情節
英國小說家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說:
我們來給情節下一個定義。我們已經把故事定義為對有先後順序事件敘述,情節也是事情的敘述,但重點還在因果關系是。
(分清故事、情節的區別在於因果,故事是:是什麼。情節是:為什麼)
如公式一: 國王死了,然後王後也死了。——時間,順序的排列。
公式二:國王死了,王後傷心而死——除了事件,還有因果。
公式三:王後死了,原因不明,後來發現,她因國王這死悲傷過度——除了事件原因結果,還有懸念的成分。
2、情節線索的核心
作者通過線索來敘述故事中的事件,因此,作品的情節線索其實是由各種事件連綴而成的一條鏈條,它們或顯或隱或漂流或聚合,構成故事事件的核心紐帶。因此,才需要作者在情節線索中設置一些基本情節單位。而情節的發生、展開、高潮、結局也因此成為絕大多數情節的結構性成分。
如《項鏈》的情節線索的核心是慾望。人的慾望和因慾望受挫帶來的阻礙構成情節線索的基本內核,也是情節線索的唯一動力機制。
二、情節中的事件類型。
1、情節性事件,情節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非情節性事件,與小說情節不存在很多關聯的事件。
(1)描寫人物外部狀貌的非情節事件。
(2)描寫環境的非情節事件。
3、復合性事件,情節要素和非情節要素組合而成的事件。
(1)情節要素和人物要素的組合而成的復合性事件。
(2)情節要素與環境要素的組合而形成的復合事件。
第二節 敘事方式與序列
設計情節時,作者總是根據沖突(渴望和阻礙)來選擇一個故事,把它分為情節事件和非情節事件。(這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筆者注)。剩下的問題就是作者如何來敘事這些事件。也就是關於小說的敘事方式問題問題。或者是作者以何種方式由誰來敘事等系列問題。
1、敘述角色 從敘事角度看,「誰在寫」是清理敘事方式的首要前提。作品的敘述人並不等於作者或隱含的作者。
(1)、敘事者到底是誰?或者說,這個文本到底是由誰來講?誰是你的視角人物?
敘事者通常兼具講故事的重任,需要頭腦清楚,善於觀察,准確把握細節甚至能夠像一架照像機那樣直接呈現。
(2)敘事者的敘述是否可靠。 作家的選擇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2、敘事時間。 情節時間就是通常所說的故事時間。 敘述時間是通讀作品所費的時間。
(1)、以心理時間替代線性時間。
(2)、時間並置替代平行敘述。
(3)、採用干擾、打斷和參與的方式對待一個歷時性的線性故事。
(4)、復映重復式的時間凝滯。
(5)、敘述迷宮:循環曲折回環的時間組合。
二、敘事序列與敘事成規。
第三節 講述與展示
依照人物慾望(渴望)與阻礙在設計小說情節時的心要性、小說情節線索的時間與邏輯關系。
一、講述與展示
講述和展示是兩種不同的敘述技巧,講述是抽象的概念。 在敘述故事時,講述+展示 在描寫景物時 要多展示,不要講述
二、展示方式
1、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示。借用人物對話的直接引語,演示在場的事件。
2、通過場景來展示。
3、通過描述人物內心世界來展示。
第四節 敘事視角
作家總要藉助敘事主體站在一定位置和角度來敘述故事,而故事情節及人物環境也總要通過一定的敘事角度呈現出來,所以說,敘事視角是故事寫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限知視角和全知視角
1、全知視角
全知敘述者像上帝一樣,不僅可以站在故事之上敘述,而且能夠潛入故事中任何人物的視角之中,敘述人物看到或聽到什麼,做了些什麼,以及正在想些什麼。因此,全知視角可以達到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無所不知。全知視角一般會採用第三人稱,而敘述者常 常會群臨天下一般擁有一種全方位的聚焦視域。
(1)以無人稱敘述主體的身份來使用全知視角
(2)在超出人物敘事視野的角度使用全知視角
(3)在作品人物的限知視角組合中使用全知視角
2、限知視角
第一人稱的限知視角和故事中人物的限知視角
二、單一視角和多重視角
小說家必須激勵我們這些讀者看下去,這才是到頭緊要的——福斯特
第四章 故事人物與塑造
對於很多作家來說,人物就是起點。希拉里.曼特爾說:「如果你渴望一本書經久不衰,值得一讀再讀,一點都不要考慮情節,好好思考一下你的人物.......如果你的人物塑造合理,他們只會做符合自己風格的事情,他們的 行為處事也會處於你所賦予的性格,而且你將發現人物會帶動情節。」
人物是故事的基本敘事要素,也是它的靈魂和核心。人物既是小說故事的主體,又是作品情節線索上的動力機制。作者不僅要從情節線索上配置人物,從人物的行動與慾望中構思人物,而且也要從人物的結構關系中安排不同類型的人物,從人物性格的特質及其演變過程中塑造人物。
第一節 人物類型
鮮明獨特的人物性格,曲折動人的人物命運,特定狀態下的人物心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始終是作家創作關注的中心。
一、人物個性:人物的人格構成
二、人物類型種種
第二節、角色與行動元
第三節、人物塑造技巧
一、人物的描寫
1、直接正面人物描寫 肖像描寫 行動描寫 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2、間接側面人物描寫
定他人的反應 借他人的評價、介紹來寫人物 烘托渲染、烘雲托月 (正面襯托、反而襯托)
第五章 環境種種
第一節 小說環境的認知
一、借感知寫環境
二、環境意象營造
第二節 環境、人物和情節
一、刻畫人物
1、環境可以展示人物心理
2、通過環境描寫刻畫人物身份
3、借環境描寫揭示人物品味和習性
二、參與情節組構
1、把環境作為小說的情節性事件
2、將環境作為情節發展的外部動力
三、預示情節發展
四、設置敘事基調
小說的敘事基調大體上可以分為敘事氛圍、敘事意象和敘事主題三個基調層次。
1、用環境描寫來烘染敘事氛圍 :
用侵染了感情色彩的環境描寫來渲染小說情節的敘事氛圍。
(如本人長篇小說的開關那一段。環境中的感情色彩成為小說情節的敘事基調,隨著小說情節的展開,這種由環境描寫而抒發的情緒便構成了整篇小說情節的情感主線。)
2、在環境描寫中營造敘事意象:
在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環境描寫中營造出小說情節的敘事意象。
3、通過環境描寫來點化敘事主題:
將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用於暗示小說故事的敘事題旨。
㈡ 小說劇情大綱怎麼寫
第一步 、 主行文 即故事的大概,你要講的是個怎樣的故事
第二步 、 分列人物事件,要凸顯出人物的性格事情的梗概。總的來說是先寫人物,因為人物的性格決定了人物相遇後會發生什麼即事件,最後把事件用一個大的框架囊括進去,即所謂的大綱。即人物——事件——大綱。
第三步 、 大綱要盡量詳盡,這樣以後寫的時候才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一般視故事的最適合長度,一二百萬字的要有至少八千到一萬的提綱,而且後期還要適當修改,有時還要再列小提綱。
補充:提綱的八大要素
一、 故事背景
二 、主要人物
三 、世界設定
四 、武功設定
五 、單集詳解
六 、大綱總綱
七 、特殊設定
八 、註解
(來自網路)
㈢ 如何撰寫故事情節
以下是建議:
1、閱讀故事。如果沒有讀過故事,要寫它的梗概會非常困難,所以翻開你的書或者戴上耳機用iPOD聽這篇故事。不要相信網上的總結故事的網站,它並不都是准確的。
2、做筆記。在閱讀的時候你應該做筆記,以便在書寫梗概的時候可以用來參考。尋找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和原因。這些信息能夠涵蓋梗概中的基本信息。
3、找到主人公。你需要知道這個故事是關於誰的,誰不用在敘述中重點強調。如果故事中的人物很多,不用把所有人物都記下來。
4、記下故事場景。故事場景就是指故事是在哪裡發生的。如果你要讀的故事發生在很多不同的地點,那麼這一點就會比較復雜。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記述就得更加寬泛。
5、記下故事中的沖突。這就是指記下人物們想要解決的任何主要問題。而並不一定都和《哈利波特》或《指環王》一樣,是要打敗的反派人物。
6、記下主要事件。這是整個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你沒必要把人物做的每一件事都記錄下來。事實上,這反而是你應當盡力避免的事情!只要記述下能夠推動主要沖突發展或是有助於解決主要沖突的事件即可。
7、記下故事的結局。結局通常是最大的事件,它會使故事圓滿結束並且解決問題。即使是系列中的一本,也通常會有一個結局。以下劇透注意!
㈣ 小說梗概怎麼寫
小說梗概怎麼寫,首先是故事發生的前提一個大的背景和大致的輪廓,然後梗概必須包括故事基本線索,主要人物特點及人物之間利害關系,
小說主體是人物,開篇前的人物簡介很重要,通讓每個人物都有聯系,不顯得孤立,人物設定不能過於龐雜,
將人物關系,情節推動以及最終目的連接在一起,由淺入深逐步推進,一定要把小說整體脈絡理清楚,主要人物要勾畫出來,重要故事情節要表達出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小說梗概。
㈤ 如何寫小說情節
小說的情節是由特定的情節單元或敘事單元構成的。不同的小說篇章,其情節單元的構成方式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有不同的敘述特點和審美功能。從對中外小說創作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小說情節結構的基本類型有6種,即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一、線狀結構
線狀結構,就是各個情節組成部分按時間的自然順序、事件的因果關系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雖然有時倒敘、插敘和補敘,但並不改變整個情節的線式格局。線狀結構有單線式和復線式之分。復線式結構根據情節線之間的關系又可分為三種:一是主副線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分主次,交叉共進。二是交叉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難分主次,交叉共進。三是平行式,即有兩條難分主次的情節線索,但並不交叉,而是呈平行狀態,並通過某些人物或事件造成兩條線索之間的聯系。情節的線狀結構,在西方小說中一般呈現為直線運動,其情節結局往往是毀滅性的。 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大多呈現為一種潛隱的圓形,結局是大團圓式的,或是回歸性的。例如破鏡重圓、夫妻團圓,歷經艱險、親人團聚,受盡磨難、終成正果,金榜題名、美夢成真,或者是散而聚、聚而散,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不僅如此,一些長篇小說還構成了潛隱的多層性圓形,例如《三國演義》中由東漢一分為三——魏、蜀、吳,又三合為一——西晉,在這一分為三,三合為一的敘事大圓中,又包含著魏、蜀、吳三家由創業到滅亡的相互對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個中等圓,以及董卓、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來去匆匆的小圓,在這種圓圓相續相套之間波瀾壯闊地展示了我國3世紀周流不殆的政治外交謀略和戰爭傳奇。可以說,中國古典小說的深層,大多運行著這個周行不殆的「圓」。這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在對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和體驗中,形成了所謂圓形思維,即傾向於認為宇宙、社會、歷史、人生呈現著一種圓形的運行機制,傾向於追求天地交泰、天人合德和人與自然宇宙和諧相融,而與之相契合的敘事作品的審美理想是那種超拔而圓融的藝術境界。
二、網狀結構
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情節,其結構如蛛網般,就是網狀結構。這是西方意識流小說所採用的基本情節結構形式,我國新時期文學創作中被稱為「心理小說」的作品也採用這種形式。意識流小說和「心理小說」的網狀情節結構的基本特點是:1. 小說所敘述的對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流動過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識、回憶、聯想、想像、感覺、直覺、印象、夢境等。2 .作家打破傳統小說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憑借人物的意識流動來組接素材。3. 作者採用了心理分析、獨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覺、夢境等表現手法展開敘述。
三、畫面結構
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這種情節結構,在傳統小說和現代小說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創作旨向、畫面特點和組合的具體方式卻有很大差異。傳統畫面結構,就其創作旨向而言,作家著意於通過畫面創造而抒情寫意。就其畫面構成而言,是在如畫的自然環境和自然風景之中鑲嵌著人物故事,作家的寫作興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賴以發生的空間和環境;寫人物動作不求戲劇舞台表演那樣的戲劇化,而求富有靜感的神韻。例如我國現代小說史上著名的作家凌叔華的創作,正如朱光潛所評論的那樣:「以一隻善於調理丹青的手,調理她所需要的文字份量。」「作者寫小說像她寫畫一樣,著墨不多,而傳出來的意味很雋永。」①傳統畫面結構,其畫面之間的連接,是畫簿式的,正如朱光潛對廢名的小說《橋》所作的分析那樣:「《橋》里充滿的是詩境、是畫境、是禪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離開前後所寫境界而獨立。它容易使人感到『章與章之間無顯然的聯絡貫穿』。全書是一種風景畫簿,翻開一頁又是一頁②。也正如沈從文曾經對自己的小說《斷虹》所作的說明一樣:「我這個故事給人的印象,也將不免近於一種風景畫集成。」③當然,在大多數傳統畫面式小說中,仍然會有一個簡單的前後貫通的故事作為「粘合劑」把各個畫頁予以粘合,以不致零亂倒錯。現代畫面結構小說,主要指的是20世紀50、60年代誕生於法國的「新小說」派作品。 就創作旨向而言,「新小說」派認為,人不應是小說的中心,小說的中心是「物」,即事物、形態,而「人物」只是「臨時道具」。事物是不受人的意識支配的,作家不應該從主觀感情出發來描繪事物,而應該用冷靜的語言如實記錄客觀世界和現代人的活動。就畫面的構成而言,新小說只是用語言文字將景物轉化為繪畫一樣的視覺形象,以期收到觀畫一樣的視覺效果;寫到人,思想感情也被過濾了,僅剩下一些圖景。畫面之間的連接基本上採用的是電影「蒙太奇」的手法,這當然使得畫面之間實現了意義的銜接,但又使得畫面之間的關系有了多義性,敘述的整體意向有了不確定性。因此,在這類作品中,讀者所得到的往往是一些「不確定」、「測不準」的事物畫面。
四、象徵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加繆的《局外人》、卡夫卡的《變形記》《城堡》、美國海勒的《出了毛病》、我國新時期張抗抗的《北極光》、鄧剛的《迷人的海》、王安石的《牆基》、高曉聲的《魚釣》等都是典型的象徵結構作品。象徵性情節結構小說的藝術特點如下: 1.象徵涵義凝聚著所有的情節單元,貫穿著整個形象體系。當然,其中大部分小說外觀上還有情節的時間線索,但是就小說的審美價值而言,如果僅僅從線式情節的角度去理解,那麼這些小說的意蘊將暗然失神,甚至盪然無存。 2. 象徵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動性。從創作過程來看,是象徵涵義凝聚和貫穿了形象和情節,但從成品看,又是形象和情節暗示和表現著象徵涵義。所以,作家在賦以小說象徵涵義時,仍然致力於形象完整性和生動性的描寫。 3. 情節過程簡明、清晰。因為作者追求的是理念的感悟,而不是情節和形象本身的感染性,所以,盡管整體形象具有完整和生動性的特徵,故事情節也可以是完整的,但情節過程卻必然是簡明、清晰的。作者避免事件過程的傳奇性、戲劇性和緊湊性,省略了事件的來龍去脈,放棄了各種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甚至於有意模糊了人物的姓名來歷和事件的時間地點,以便讓象徵涵義不被情節枝蔓所遮蔽而突現出來。 4. 象徵形象具有大幅變形的特點。象徵情節結構中的形象一般是經過了大幅度變形處理的,因為只有高度誇張極度變形的形象,其象徵性質才更為強烈,形而上的理念才更利於傳達。
五、寫實結構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新寫實」小說不像傳統現實主義小說那樣去營構因果相扣的嚴密精緻的情節和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現代主義小說那樣徹底打碎時間情節而完全依據人的意識的流動和閃回組織敘述。它注重於展示客體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現象)的原初狀態和本來面目,通過人生中平凡、瑣碎的細節,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質和那酸甜苦辣五味具全的人生體悟,而相對淡化社會歷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義,甚至作者的主觀感情也得到抑制,即所謂「以零度感情介入」。例如池莉的《煩惱人生》,按時間順序把從凌晨4點到晚上11點這一時間內的生活如實的展示出來,就像用藝術手法把生活還原到「一絲不掛」的狀態。通過這種原生態的生活展示了如此人生是多麼煩惱,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是何等可憐和可悲。小說從人們生活中那些自發性和隨機性的平常事件中,展示了人們生存中的需求和行為方式。由於注重展示生活的原生態,故「新寫實」小說的情節結構體現為:故事情節不是精緻嚴密的、封閉自恰的因果邏輯情節,而是鬆散的、開放的生活故事,其中現實的事件和幻想的故事、理性的思考和非理性的感悟、清楚的事實和模糊的印象、真善美的事物和假惡丑的現象……都會在敘述過程中浮現出來,使人就像看到了生活本身一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寫實」小說是絕對的寫實化了。盡管梁曉聲說他的寫實小說《父親》「沒有一點虛構的成份在內」④,寫實小說《信從彼岸來》的作者王毅捷亦鄭重宣布此作是「絕無虛構之處,研究歷史的大量事實,這是我的信條」⑤。但事實上任何寫實之作都有虛構成份在內,不會是絕對的寫實,絕對的寫實是不可能的。
六、「散文」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一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一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這似乎同於散文了,其實不然,散文所敘之事之人多是真實的,而「散文」結構所敘之事之人之境,卻是虛構的。「散文」結構實際上就是採用了散文的情節形式而創造了一個虛構的世界。何立偉的《小城無故事》就是很典型的「散文」結構。「散文」結構,所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效果。如汪曾祺的許多小說,大多用倒敘回憶的方式,往事片斷汨汨而來,或長或短,或濃或淡,隨思緒而定,無刻意修飾的痕跡。汪曾祺曾經說過,一篇小說未產生前,即已有此小說的天生的形式在,好像宋儒所說的未有此事物,先有此事物的『天理』。一篇小說是不能隨意伸長或縮短的。汪先生所強調的正是那種行雲流水、自然天成、不事斧鑿和雕飾的情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