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風家訓小故事( 50字)6篇
尊老愛幼,為人謙和,誠實守信,孝道當先。
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積德行善,和睦相處。
內容如下: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 為弘揚良好家訓家風,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深刻領悟家風的力量,近期,峨眉一小正積極開展「傳家訓 立家規 牽手父母樹新風」系列教育活動。
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訓
1、雖然生活貧困,但絕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環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親依然傾注所有的熱情教育子女;
3、越是偉人,越要自我學習與自我感悟;
4、失敗也絕不氣餒,用頑強的挑戰精神武裝自己;
5、通過長途旅行考驗和鍛煉自己;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結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親自教授子女,只監督和考察其學習情況;
9、人性的弱點有時反而會成就一代偉人;
10、培養勤學好問的學習習慣
關於家風家訓的名言:
1、做人要做老實(遵紀守法)、誠實(表裡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2、族內子孫人等,妄作非為,有干名教者,不待鳴官,祠內先行整治。
3、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4、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孫保之;如果是斬焉無後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10、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11、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12、行軍打仗,兵最怕驕,驕兵必敗;兒女也最怕嬌慣,一嬌慣,那一定出現問題。>
開頭:
1、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2、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局空玩,都會忘記媽媽或爸爸規定回家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才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於是媽媽就很認桐遲瞎真的對我說:「咱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並跟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3、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自己的弊端。
結尾:
1、家風伴我成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會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吃苦是我們的美德,因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它會給予你超出你想像的回報。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著我一直傳承下去。
2、「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3、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故事寫作技巧
寫故事的要點:
1、合理分配情節
2、人物關系的合理設定
3、無論大事小事都要設定好原因和結果
4、情節不要死套,要合理運用,並要符合人物的思想與行為
5、要注意細節部分,不要把該略的留,該祥的去掉
6、要讓人物有血有肉,更要讓故事給人感覺起來是真實的!
7、內容要創新。就算題材很老土也要想辦法使故事變得生動有趣。方法很多,比如在敘述方法上創新一下,或者從新的角度來分析故事,總之就是要有新的突破。
如何設定一個故事?
1、最開始要設定背景。而且要好好地設定,因為背景佔了主導位置。
2、通過故事北京來設定人物的性格。要注意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會產生不同的性格。同時也要考慮星座生肖之類的。
3、情節要通過人物的性格表現,行為和環境來設定,不然很容易離題。
4、要注意主要人物的生活細節,可能對劇情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怎樣才算是一個故事?
1、要有故事背景。
若故事發生在一個空洞的場所或什麼也沒有的地方,可不能算是一個故事。
2、人物。若沒有人物,哪能組成一個故事?
另外注意,人物有中心人物,線索人物,周旋人物和次要人物和臨時事件人物。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為什麼會形成那種關系要好好地設定。因為人物的地位是很高的。
3、生活。人總要生活,若人沒有了日常生活就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4、要有突出的主題。主題有很多,如和平啦~理想啦~等等。主題就是形成這個故事的原由,所以要好好地選。
5、中心。
主題所圍繞的就是中心。故事也是圍繞著中心來發展的。例如,你選擇了和平這個主題,那麼中心就可以是通過戰爭來爭取幸福和和平。或者通過愛的改造世界而得到和平。很多很多。
6、全故事最重要的一點,意義。若一個故事沒有明確的意旨,就不算是故事。若一個故事的情節多好,沒有一個另讀者感動的意義,就不能算是一個故事了。
司馬光官至宰相,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放生青蛙
今天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們要來我家吃飯。一大早,我和媽媽去市場買菜,市場里有好多新鮮的青菜,活蹦亂跳的魚和蝦。走過一個個攤位,漸漸的我們手裡提了不少菜蔬。
突然間,我看到了一個攤位前圍著好多人,我和媽媽也擠了進去。「這么大冬天的,還有人在賣青蛙啊」「是啊,買回去圖個新鮮」大伯大姨們正在談論著,想買點回去招待客人。
「呱呱,呱呱」可憐的青蛙在袋子里叫喚著,好像在向我求救,我該怎麼辦呢?
媽媽好像也有點動心了,我拉拉媽媽的衣服,「媽媽,你是不是也想買青蛙呢?」媽媽笑著說:「青蛙可是很補的呢,而且外公最喜歡了,買去嘗個鮮」 , 「可是青蛙是益蟲,是保護莊稼的衛士。我們應該保護它。」媽媽說「傻孩子,那你說怎麼辦吧?」
我和媽媽商量了一下,媽媽假裝跟那個人談了起來,拖延時間。我呢,連忙跑到菜場門口,把管理員叔叔拉到了那兒,對管理員叔叔說:「那個人賣青蛙」就這樣管理員叔叔把老闆帶走了。
我和媽媽高興極了,抬起裝青蛙的袋子,把青蛙放回了小河裡。青蛙們撲通撲通跳進小河,看著它們遠去的背影,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家風家訓小故事
中國是禮儀之邦,
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
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
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
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
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
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
之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
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
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
在孩子身上處
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
智慧和處事方略的潛移默化。
記得小時候,每到節日,特別是春節,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
春節晚會,吃年夜飯,我父親就開始給我們講他小時候的事:他爸爸
(她的爺爺)是一個大家庭
20
多人,吃飯的時候,我爺爺先給我太
爺盛飯,太爺動筷了,他們才敢吃飯,我太爺就把好吃的給我爸吃一
口,這就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每到節日,農
閑時節,
村裡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賭博,
父親就告誡我禁止參與賭博,
賭博能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不準吸菸:煙有百害,無一利,酒
少喝怡情,喝多傷身,我就養成了不吸菸不賭博,少飲酒的習慣。母
親每天都講:
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
么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
禮貌的好孩子
;
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父母身傳言教的教導我們,
「和為貴、孝為先、勤為寶、儉為德」
「知
足常樂,待人以善」 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訓」的形式出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
俗話說:
家和萬事興,
相互體諒、
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
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
穩定。
好的家風需要傳承,
也需要總結,
不光要靠潛移默化還要作為教
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訓。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要努力將前
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引領我
們健康成長。
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宋·林逋《省心錄》
不嚴不能成器。--清·曹雪芹《紅樓夢》
人道之興,必由夫婦。--《孔子集語·易者》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錄》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古今圖書整合·家范典》
成家子,烘如寶,敗家子,錢如草。--清·石天基《傳家寶》
我今僅守讀書業,汝勿輕捐少壯時。--宋·陸游《小兒入城》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梁書·周舍徐勉傳》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元·無名氏《漁樵記》
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陶行知《怎樣選書》
凡是不 愛已的人,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有財無義,惟家之殃。--《古今圖書整合·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古今圖書整合·家范典》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宋·林逋《省心錄》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於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我借了同學一本書,借期為六天,但是書時在太好看,所以,我想在拖上幾天在還他;他同意了,不過,以後我不會在出現這種情況了!
② 關於家風的故事有哪些
家風故事一
小時候,我經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鎖在家裡,通過見方的窗戶只能看到窄小的藍天和細小的風景,我時常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裡沒有親戚?」媽媽爸爸告訴我,「我們家的親戚都在山東,爸爸媽媽都從老家過來,沒有親戚,工作很忙,怕你們出去受欺負,養你們四個很不容易,你們要記住生活要靠自己!凡是不要依賴別人!」我記住了這句話,永遠的記住了。
在學校里,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都會自己解決,我所做的工作全部超出了小小的年紀應該乾的,很多老師喜歡我,他們喜歡我的獨立自主!
小學的學校生活因為地域原因由天津小學全班移到了明澤,很多同學都在哭泣,他們喜歡那所曾經相處多年的富裕校舍,高大的樓房,寬敞的教室和眾多的校友,而我卻很淡定,安慰著眼前不可以改變現實的同學們,讓他們和我一起接受這所貧窮的學校,明澤小學成了我的母校。
這所艱苦的學校,沒有操場,廁所是露天的,每到冬天,我們的生活就變得異常艱苦,冒著寒冬在露天的四合院里學習,樓內的雪花和寒風可勁的下著,掛著,溫暖已經離我們很遙遠,因為在家裡過慣了這樣的生活,從小學會了獨立自主,學會了自己解決困難,因此我的進入狀態要比其他同班同學要快一些。媽媽說,「每一所學校的老師都是優秀的,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我也相信這句話,喜歡了我們的新班主任,也喜歡了這種簡單而又豐富的學習生活。冬天每天我早早的來到學校,承擔了班級的生爐子工作,我從家裡抱來撿拾的木頭,用斧頭把他們劈成小塊,把同學使用過的廢本做引子,點上火柴,然後迅速的從爐子下面引火,把細長的木屑放在上面,很快爐子的火就升起來了,當火穩定了,我就把一些散塊的煤放到爐子里,然後讓爐子保持一定的溫度,迎接同學們和老師的到來。班級最苦最累的工作我擔當著,我從來不覺得做這些事有什麼委屈,相反我覺得我很樂意做這樣出力的工作。媽媽知道我做這些,鼓勵我說,「一定要幫助老師搞好班級,讓老師好好的工作,多教你們知識,你們也會多學知識!」母親善良的支持和善意的叮嚀,讓我幹得很起勁,使老師和同學很喜歡我,同時學校也把上夜課的生爐子任務交給了我,夜幕即將降臨,我抵擋得住寒冷,獨自一人來到學校,自己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為上夜課的成人們生火,在成人們上夜課之前,我已經為他們創造了最溫暖的教室,一個冬天過後,我得到了學校的第一筆薪水2.45元,用這筆錢我買了最喜歡的書,媽媽知道了,高興地說,「真了不起,孩子能掙錢了!路要靠自己走,錢就是這樣辛苦掙來的!自己花著才舒服。」這筆來的比任何人都早的收入從那以後成為了人生可以炫耀的資本,也帶我走入更獨立的人生。
很快在這所學校,雖然僅僅兩個班級,雖然我們是外來的,因為不卑不亢,因為敢愛敢恨,因為敢說敢做,不怕苦怕不怕累,能幹敢幹會干,乾的放心,幹得圓滿,不但保護了我們的班級,愛護了我們的老師和同學,同時也在這所學校里得到更多的老師的認識和認可。因為獨立我順利完成了學業。
在學習生活中,在媽媽的教育下,自理,自立成為我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時也在與同學老師交往中學會了寬容和豁達,結交了許多好朋友,至今成為了我生活的閨蜜和永久的朋友。
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的家庭生活,也不需要權貴的父母,只要有良好的家風家訓,你就是很好的材料,必定會為生活創造更美更高的價值!
家風故事二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③ 名人優秀家風小故事
名人優秀家風小故事
好的家風,培育出國之棟梁,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下面是我整理的名人優秀家風小故事,歡迎閱讀。
豐子愷育有七個子女,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豐子愷稱外出做事為“無聊”,和孩子們在一起則內心充滿歡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飯,唱小曲逗孩子,畫畫引孩子笑,和孩子們特別親近。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到家時,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豐子愷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
除了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其中一條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社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共舞,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煉他過獨立、合群、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麼?在一班要趕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等,品行要列最優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社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秘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系。”可謂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是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
錢基博乃是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的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悲傷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在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到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文學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權重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④ 優秀家風小故事
優秀家風小故事
家風是一家的風氣。下面是我整理的優秀家風小故事,歡迎閱讀。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 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受世人崇敬的周恩來,一生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身為總理雖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但每到一處都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60年代他有一次到上海考察,與電影演員們會面,在親切交談中,有同志熱情向他建議:“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可他回簽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 自己是外名演員而自傲。 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師。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隻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並題詩道: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 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梅蘭芳不僅拜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
;⑤ 好家風的名人經典故事
梁啟超全方位愛子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庄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庄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2、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3、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xx軍長和寧夏xx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xx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xx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⑥ 中國好家風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
古人的家風故事
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總統教子自立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後,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以上就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古人的家風故事」的全部內容,讓我們也一起來說說自己的家規家訓,曬曬自己的家風家教,感受一份向上的力量!
⑦ 家風家訓小故事
家和日子旺,人和事業興。以下是家風家訓小故事,歡迎閱讀!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家規。但我這里寫的不是家規,而是家風。
我們家的家風可多了,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就挑幾個給你們講講吧:
爺爺奶奶都愛幫助人。有一次,對門的小哥哥一個人在家,奶奶就讓他到我們家吃。吃飯時,奶奶不停地給他夾菜,把我都給忘了,也沒見她給自己夾幾口菜。真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人想少。
爺爺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很大方,他總是告訴我們對別人一定要慷慨。有人借東西,爺爺二話不說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爺爺定會鼎力相助。
爺爺從小就告訴我們要拾金不昧。有一次,我和媽媽撿到三百元錢,我就在媽媽的公司里東問問西問問,但是這是徒勞的。就在我和媽媽焦急地等待失主「找上門來」的時候,一位阿姨跑過來說錢是她我丟的。仔細詢問過後,我和媽媽把錢還給了她。阿姨不斷地向我們說謝謝。回家的路上,我和媽媽都為這件事而高興,仰望星空,滿天的星星都為我們拾金不昧的精神眨著眼,露出敬佩贊許的目光。
我也聽過別人家的家風,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普通百姓:賣切糕的小哥的家風是用心去做每一塊切糕,某位國家領導人的家風是把每一個百姓的小事情做好。家風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它是每一個家庭的支柱,支撐著每個家庭的良心。家風最普通不過了,但是,它都牽動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正能量。
樂於助人、慷慨大方、拾金不昧、誠實守信……家風讓我家和睦快樂,讓我們幸福健康。我會讓這股正能量繼續傳遞發揚。
助人為樂乃是快樂之本,中華民族的閃光點,也是做人的標准。我家的家風就是助人為樂。
要說,就從我爸爸說起。他一天從沒閑著,不是打電話,就是幫助別人解決麻煩。如果那個人讓他開車去一個地方時,爸爸就會帶他去,而且不收任何費用,他常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因為有了這樣的.爸爸,所以我和哥哥都養成了助人為樂的好品質。
現在就說我吧,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大姑家,我們剛到公交車旁,看到有那麼多的人,便馬上擠了進去。我和奶奶好不容易才找到兩個空座,過了一會兒,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一看這位老奶奶就有七十多歲了。她環視四周,好想尋找一個空座,可是,公交車的座位已經滿了。她只好用那粗糙的手來抓住扶手。不一會兒,公交車開動了,有些顛簸。我飛快地跑到老奶奶身旁說:「老奶奶,我服您去我的座位吧。」老奶奶對我說:「謝謝你,小夥子。」我高興地說:「不用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下了公交車,奶奶誇獎了我,我心裡美滋滋的。
現在說說我的哥哥吧。一天,媽媽讓哥哥去買瓶醬油,他拿著媽媽給的錢,高高興興地走了,哥哥到了馬路旁,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哥哥飛快地跑上前去說:「老奶奶,我扶您過馬路吧!」老奶奶說:「謝謝你,小夥子。」哥哥刨根問底的問:「老奶奶,您的家在哪兒啊?我扶您回去吧!」老奶奶說:「不用了,我的家就在前面呢!」哥哥硬是把老奶奶扶回了她的家,那老奶奶扶回家之後,哥哥就去買醬油,哥哥把買來的醬油給了媽媽並把剛才發生的事也告訴了媽媽,媽媽誇哥哥是她的好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哥哥臉上樂開了花。
我家的家風——助人為樂。它在我家房頂上冉冉升起。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個周末,因為我表現好,所以,爸爸准許我玩一小時電腦游戲。但是,我玩游戲超過了時間,爸爸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後,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後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罵,不過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諒了我,並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媽媽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媽媽。媽媽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著稱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於我們的祖先,不愧於是一個繼承人!
⑧ 關於家風家訓的故事有哪些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
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4、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
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5、梁啟超全方位愛子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庄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庄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