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和諧的小故事30字
1、一個寒冷的冬日中午,女主人正准備打掃庭院。她一離開房子,就看見四個老人蹲在柴堆旁凍得發抖。出於善良和美德,女主人邀請四位老人進屋喝些熱茶來取暖。老人問:「你家裡有男人嗎?」女主人說,「不,先生和兒子都去上班了。「
老人回答說他們不能進去,因為你家裡沒有男人,女主人不得不放棄。午飯前,女主人和她的家人談論了之前的事件,她的丈夫立即請她邀請四位老人進房間吃飯。當女主人來到柴堆,看到四個老人還在那裡,她給了他們王先生的意思。
四個老人猶豫了一下,說道:「我們不能一起進去,我們只能一個人進去。原因是你的家人要去吃飯,而且不能有這么多食物。然後她補充道,「我們四個人是財富、成功、和平與和諧。問問你丈夫,看看他想邀請誰。」女主人後來問李先生。王先生說「財富」是最好的,所以請說「財富」,而兒子說「成功」。
如果有異議,女主人自己也想要求「和平」,所以她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另一邊的女兒說,「我認為最好要求『和諧』。聽了女兒的話後,王先生覺得很有道理,全家人終於達成了協議。女主人又出去告訴四位老人他們的決定,所以她帶著「和諧」回家。當她進來時,她回頭看。
四個老人和她一起來了。女主人不確定,問原因:「你不是說只有一個人嗎?" "和諧 "微笑著回答: "如果你邀請了其他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只有一個會來。如果你邀請我,你會邀請我們四個。我們是不可分割的。「哦,孩子!我們明白:和諧=財富、成功與和平。
2、從前有一棵小葡萄藤。她為能活在這個世界上而感到欣喜。她從土壤中汲取水分和礦物質,使勁地長呀長。小葡萄藤年輕力壯,可以很好地應對生活,一切都靠她自己。
一棵小葡萄騰的故事但後來的日子裡,風殘雨嘯,雪不留情,小葡萄藤損傷嚴重。她變得虛弱萎蔫,成了棵病秧子。
這種情況很容易使植物拒絕成長,放棄生命。況且,小葡萄藤還傷得不輕!寒冬漫漫,而藤條卻已枯萎無力。
但就在這時,小葡萄藤聽到了一個聲音。另一棵葡萄藤對她大聲喊道:「這里,伸到這兒來……搭在我身上。」但小葡萄藤有些猶豫。「這意味著什麼?」她心裡想。因為你瞧,她總能很好地應對一切,都靠她自己。
之後,她小心謹慎地朝那棵葡萄藤伸展過去。「看,我可以幫助你。」那棵藤說,「把你的蔓纏在我身上,我就會幫你抬起頭來。」小葡萄藤相信並照做後,瞬間就又可以站直了。
狂風呼嘯過,暴雨肆虐過,還有暴雪來襲過。但每當危險降臨時,小葡萄藤都附著在其他許多條藤上。雖然她們在狂風中搖擺,在冰雪裡受凍,但她們堅強團結地站在一起。在集體力量的支撐下,她們可以微笑並生長。
之後的一天,小葡萄藤低頭見下面有棵幼藤正在搖晃,她看起來被嚇壞了。於是小葡萄藤對她說:「到這兒來,搭在我身上……我會幫你的。」這棵幼藤攀到了小葡萄藤上,就這樣所有的藤共同生長。葉茂,花繁,最終結滿了葡萄,供很多人享用。
3、很久以前,一棵高大、雄偉的橡樹隱隱地覺察到,自己雄風不再,而且,這種衰弱的趨勢還在逐漸加強。每當一陣強風襲來,這棵曾經驕傲的、令人敬畏的樹王,雖然竭盡全力地控制著自己的枝幹。
但枝幹們還是不爭氣地東搖西擺,發出一陣陣令橡樹備覺恥辱的吱吱嘎嘎聲。橡樹決定,不能再任由這種糟糕的狀況繼續下去了,必須採取行動,改變現狀,重振往日雄風。
橡樹和它的鄰居在橡樹的不懈努力下,狀況有了顯著的改變。許多健康的枝條紛紛長了出來,茂密的綠葉覆蓋整個大樹,一個個戴著圓圓帽子的翠綠而可愛的橡樹果掛滿了枝杈。直到這時,橡樹才覺得自己已經恢復得足夠強大,如同往日一樣,堅不可摧。
猛烈的強風再次來臨。令橡樹感到恐懼、恥辱和不解的是:新生的枝條在強風中瑟瑟發抖,橡子和橡葉紛紛掉落,幾條老樹干竟被風吹得折斷了。尤其可怕的是,橡樹感到自己的根被無情扯動,如果不是在友好的鄰居西克莫樹的強力支撐下,橡樹覺得自己極有可能會轟然倒下。
待風平浪靜之後,橡樹第一次開始細細審視起這棵長期以來被自己忽視和輕慢的鄰居,回想起剛才在強風中它是那麼的堅挺和有力。
橡樹百思不得其解地問西克莫樹道:「在如此強烈的大風襲擾之下,你怎麼能夠站得那麼穩,甚至還有足夠的力量來幫助我?」西克莫樹回答道:「其實,當你忙於催生新的枝條的時候,我一直都在加固我的根!」
4、弟子問:「我們怎樣才能凈化世界?」
凈化世界的方法大師答:「從前,大馬士革有一位酋長,人們都很尊重他,因為他充滿智慧,但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他是否是個好人。
」一天下午,一場建築事故導致酋長和他妻子居住的房子倒塌了。鄰居們不顧一切地開始在廢墟上挖掘,他們最終找到了酋長的妻子。
「酋長的妻子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丈夫,他當時就坐在那裡。'
」鄰居們根據她的指點,將那個地方的碎磚石搬開,找到了酋長。酋長說,』別管我。請先去救我妻子,她當時就躺在那裡。『
「如果一個人按照這對夫婦的方式做事,那麼他就是在凈化世界。」
5、在一座大山裡,住著一隻麻雀和一戶人家。麻雀靠撿食農戶掉在地上的米粒為生,倒也安枕無憂。可田鼠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靜。
由於米少鼠多,輪到麻雀起來時,幾乎只剩下些屑末。麻雀非常惱火,為了搶奪食物,好幾次都在半夜起來,但仍然比不過眼疾手快的田鼠。麻雀想,一定要找個機會,除掉這些眼中釘。
被美食所傷機會終於來了,一條飢餓的眼鏡蛇爬了過來,田鼠們開始整日惶恐不安。這天,天剛蒙蒙亮,眼鏡蛇爬到了田鼠的窩邊,查看了一番,沒發現目標,便把目光瞄向了樹上。以為無憂的麻雀,並不知道危險的靠近,就在眼鏡蛇張開血盆大口的時候,田鼠及時告警,才讓它逃離了危險。
於是,為了生存,麻雀和田鼠開始合作,麻雀在空中巡邏,負責給就眠的田鼠們報警,而田鼠也會給麻雀留下可觀的米粒。
隨著麻雀的長大,它的胃口越來越大,它開始不滿足了,提出了分享一半糧食的要求,但被拒絕了,原因是田鼠家族又多了兩個孩子,需要大量的食物。心懷恨意的麻雀便開始尋思,要是既解決了田鼠,又能保證以後衣食無憂,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田鼠們爬出來曬太陽,麻雀自告奮勇擔任警戒,麻痹的田鼠們美滋滋地睡了。眼鏡蛇如箭一般沖向田鼠一家,在空中盤旋的麻雀發現了,它張了張嘴,但還是忍住了。
不幸的田鼠們成了眼鏡蛇的美食,麻雀也盡情享用著只屬於它的米粒。因為吃得太飽,在眼鏡蛇爬上來要吃掉它的時候,它只拍了幾下翅膀,就一命嗚呼了。
很多時候,對手與朋友只在一念之間,若和平相處,對手也能成朋友,幫對手就是保自己;而把概念絕對化,甚至採取過激的行為,對彼此都只能是一種傷害。
❷ 和諧相處的小故事
1、在海嘯重災區之一的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海邊小村,一條名叫「塞爾萬庫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納卡蘭。海嘯來臨時,迪納卡蘭的母親桑吉塔只能抓住兩個年幼兒子的手,拚命向高處奔跑,並希望自己最大的孩子——7歲的迪納卡蘭也能跟著她一起逃出險境。但迪納卡蘭並沒有跟上母親,而是向他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離海岸只有大約40米的一個小棚屋跑去。
危急關頭,「塞爾萬庫馬」毅然掉轉頭去追小主人。它一路咬著小主人的衣服,間或用鼻子拱著小主人,硬是將他給拽回了附近高處的安全地區。最終得救的迪納卡蘭感激地說:「塞爾萬庫馬咬著我襯衫的衣領,把我拽了回來。」
2、有一對新婚的小夫妻去市場買東西,看見路邊在賣狗肉,都是現殺現賣的。突然她看見籠子里的一隻小狗眼淚汪汪地望著她,於是她一心軟就把那隻小狗狗給買下了。後來小狗狗長大了,非常的乖。小夫妻倆有了孩子,那隻小狗晚上就趴在搖籃旁,從來不叫。
可是有一天晚上,狗狗叫個不停,於是小夫妻就把它趕到了屋外。可是它還是拚命地叫喚還用爪子扒門。小夫妻心想是不是狗狗病了,就開門看看。狗狗就趁著開門的時候竄進了屋,叼起了包著小寶寶的被子就往外跑。小夫妻一看,就拚命地朝狗狗追去。剛追出去沒多遠,只聽哄的一聲,周圍的房子都塌了。這時,狗狗就停了下來,把小寶寶叼回給主人。小夫妻恍然大悟,才知道狗狗救了他們一家的命。
和諧相處的方法
1、修身
自我知識和修養的提高,內心快樂充實,懂得包容和自律。
2、愛
愛身邊的人,愛生活的自然環境。有同情心。
3、當下
此刻就行動起來,從小事做起,造福身邊的人、保護環境。讓自己快樂的生活也是和諧的一部分。
❸ 中國古代關於和諧的故事
關於和諧的名人事例是孔融讓梨。
1、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
2、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3、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3)有哪些關於和諧的故事擴展閱讀
曾經有一位老師將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交流這個故事的感受,學生們大多都說孔融具有謙讓的美德、要如何學習雲雲。唯獨一名學生,語出驚人:如果孔融不讓梨,他的哥哥們會揍他。這是他不得已的選擇。也許在他哥哥們的眼裡,他這不是謙讓,而是一種屈服。
細細分析故事的本身:兄大弟小,兄之於弟是強者,弟之於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強者佔大利,弱者佔小利,何來謙讓?要是強者將占據大利的機會讓給弱者,這才叫謙讓(因為強者本來就有力占據大利)。
❹ 關於和諧的名人事例
1、莊子的思索
遙遠的戰國時期,亂世的烽煙中走出了智慧深刻的先哲——莊子。深沉的思索與平和的胸懷展開了汪洋肆恣、光怪陸離的想像,也造就了淡泊空靈的哲學境界。拋卻塵世功利的羈絆,莊子完全走進了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走進了心神合一的逍遙之境,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御風而去的身影。
❺ 和睦相處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司馬徽讓豬
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是東漢末年一位善於識拔人才的有名學者。有一次,鄰居走失了一頭豬,因為司馬家的豬和他走失的豬相似,就誤認為是他家的。
司馬徽並不爭辯,說:「是你的你就拿去。」鄰居便毫不客氣地把豬趕回家。過了幾天,鄰人從別處找到了自己的豬,很抱愧地把誤認的豬送還司馬徽。
司馬徽不但沒責備他,反而說鄰里間發生這類誤會並不奇怪,還贊揚他懂道理、知錯能改。鄰居聽了十分感動。
2、羅威飼犢
漢代有個人叫羅威,鄰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莊稼,他和鄰居交涉,鄰居不予理睬。羅威並沒有火冒三丈,而是想,問題的焦點在牛,就從牛身上去尋找解決矛盾的途徑吧。
於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後悄無聲息地堆放在鄰居家的牛圈前。牛一聞到鮮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來,吃飽了就睡覺,再也不去吃莊稼了。
鄰居每天起來,總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頗感納悶,經觀察,知是羅威所為,頓覺愧疚,從此對牛嚴加看管。「羅威飼犢」的故事也就傳為美談。
3、於令儀寬偷
北宋時,曹州有個叫於令儀的人,一生勤勞持家,到晚年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戶。但他從不做為富不仁欺壓鄉鄰的事情,而是仁愛為懷,寬厚待人。
一天晚上,有人潛入他家裡偷東西,被他的幾個兒子抓住了。喊聲驚動了正在書房裡讀書的於令儀,他提著燈籠向這邊走來,用燈籠一照,認出這個低著頭站在他面前的盜賊竟是鄰居的兒子,不禁大吃一驚:「你向來是個本分的青年人,從未有不良行為,為什麼現在干這種事呢?」
鄰居的兒子回答說:「父親近來有病,卧床不起,家裡窮困請不起醫生,不得已走了這條路。」於令儀聽後,很是同情,於是問他想要什麼。年輕人說:「需要十千錢,就可以請醫生給我爸治病了。」
十千錢對於令儀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但還是如數給了他。鄰居的兒子拿了錢剛要走,於鄰儀又喊住他:「你家很窮,現在又是深更半夜,你匆匆忙忙地帶這么多錢回家,遇上巡邏查夜的盤問你,你怎麼說呢?」於是留他在家裡過夜,第二天才讓他回家。
事後,鄰居的兒子感到十分慚愧,從此改過自新,像於老伯那樣寬厚誠實待人,勤儉持家,成了一個好後生。
4、梁人竊灌
戰國時期,梁國有位大夫叫宋就,就任邊地縣令,轄區與楚國毗鄰。梁國和楚國都種瓜。梁人勤於灌溉,種出的瓜又大又甜。楚人卻不澆灌,種出的瓜很不像樣,他們還在夜間偷偷地跑去禍害梁人的瓜。梁人發覺後,都磨拳擦掌要報復。
宋就說:「別人做壞事,你也跟著做壞事,這是多麼偏狹啊!我教給你們一個辦法,趁夜晚去給楚人的瓜地澆水,不要讓他們知道了。」梁人依言而行,楚人的瓜也長得豐碩甜美了,楚人大為奇怪,楚王說,這是梁人「陰讓」。楚人深受感動,謝以重幣,從此兩地人交情一天天好了。
5、鄭板橋三尺讓鄰換和諧
清朝鄭板橋的家人與鄰居為建房問題發生糾紛,寫信要在外地當縣令的鄭板橋出面干預,鄭板橋回信說:「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家人得此信後,果真禮讓三尺,鄰居見此,也讓三尺。結果兩家之間由此和睦相處。相讓的幾尺地倒成了友好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