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90年,秦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求援,楚王猶豫不決,平原君的食客毛遂執劍上殿,為楚王分析時局,楚王這才派兵救趙。事後平原君稱贊毛遂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成語】: 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處】: 《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舉例造句】: 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朱自清《很好》
【拼音代碼】: yyjd
【近義詞】: 一字千鈞、一言為定、金口玉言
【反義詞】: 人微言輕
【歇後語】: 皇帝爺開金口
【燈謎】: 最重的話語
【用法】: 作主語、謂語、定語;指重信用
【英文】: solemn promise
『貳』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短一點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簡短概括如下: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一言九鼎」與「金口玉言」意義相近,兩者都有形容一個人言而有信,說話算話的意思;區別在於「一言九鼎」強調的是說出的話分量很重,也形容一個人非常穩妥,值得信賴;「金口玉言」強調的是說出口的話就不能隨意更改,有諷刺意味。
『叄』 一言九鼎的故事和寓意是什麼
一言九鼎的故事和寓意如下:
這個故事是在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
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
一言九鼎,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象徵九州。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
需知: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清 馮桂芬 《致曾侯相書》:「執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議,甚善。」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肆』 「一言九鼎」有什麼典故嗎
在現代來說,一言九鼎就是說人要誠信,言出必行。而在古代,一言九鼎是有典故的,這個典故是出自於毛遂,當時趙國的平原君要帶著二十個門客去楚國請求援助,但是平原君在眾多門客中挑選來挑選去,只挑出了十九位,後來,一個叫毛遂的自己推薦自己,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毛遂自薦,平原君覺得他勇氣可嘉,但是也對他的能力抱有懷疑,後來,毛遂只用一席話就成功讓楚王派兵援助,楚王誇贊毛遂的話如同九鼎大呂一樣很有分量,鞭辟入裡。
毛遂站在楚王的角度,說出了楚王的心裡話,所以楚王認為毛遂非常聰慧,他說毛遂的話如同九鼎大呂一樣很有分量,字字精髓,鞭辟入裡。一言九鼎就這樣由來,而現在,一言九鼎不僅指的是這個人說話有分量,更多的是再說人們說話要敢說敢做,言行合一,認真負責講究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