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個古人勤學的成語故事概括
10個古人勤學的成語故事概括
10個古人勤學的成語故事概括,成語一般都是出自於一些寓言故事,而成語中有非常多是描述古人勤奮讀書的內容,有幾篇是大家在課本中會學到的知識,下面來看10個古人勤學的成語故事概括。
1、鑿壁偷光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古人勤奮讀書典故30則。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讀書
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事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日斫屧(做鞋子),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此典流傳甚廣,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讀」、「對月影」等形式。
3、囊螢映雪
比喻貧士苦讀的典故。「囊螢」典出《藝文類聚·續晉陽秋》:「車胤字武子,學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夜繼日焉。」「映雪」典出《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此兩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螢」、「聚螢」、「照螢」、「讀書螢」、「映雪」、「照雪」、「窗雪」等,兩典並用還有「雪窗螢火」、「螢雪」等形式。
4、懸梁刺股
形容發憤讀書的典故。懸梁,語見《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樑以自課」;刺股,語出《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掛書
形容勤奮讀書的典故。《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於道,按轡躡其後,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
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
玄感遂傾心結納。」後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習而才思卓捷的書生。
6、韋編三絕
形容刻苦認真讀書的典故。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韋編,是用來串連竹簡的熟牛皮;
三絕,是斷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絕編」、「三編絕」、「韋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等。
7、下帷讀書
形容閉門謝客、專心讀書學習的典故。語出《史記·儒林列傳·董促舒》:「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
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幃)」、「下書帷」、「閉戶垂帷」、「垂帷閉戶」等。
8、三餘讀書
形容抓緊時間學習的典故。語出《三國志·魏書·鍾繇華歆王朗傳》裴松之註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9、挾策讀書
比喻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策,寫書的竹簡。
博寒,古代的一種游戲。後人便以「挾策」、「挾冊」、「挾策讀書」、「挾策亡羊」、「讀書亡羊」表示專心致志地勤奮讀書,勵志《古人勤奮讀書典故30則》。
10、高鳳流麥
形容專心致志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後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
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中。」後人於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1、圓木警枕(司馬光)
成語故事: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後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卧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卧具很簡單:一架木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為什麼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睏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
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動一下,它就滾走了。頭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聲,他驚醒了就會立刻爬起來讀書。司馬光給這個圓木枕頭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2、鑿壁借光(匡衡)
成語故事:東晉時期的一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托漢代劉歆之名撰寫了《西京雜記》一書。書中記載了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
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明,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裡。怎麼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牆壁鑿開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後人即用「鑿壁、空壁、偷光、偷光鑿壁、鑿壁借輝、借光」等指勤學苦讀,有時也引申為求取他人教益。
3、目不窺園(董仲舒)
成語故事:在西漢時期,大儒學家董仲舒在年少時就讀書非常刻苦認真,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常常快到黎明前才睡,然後雞一叫,就又來讀書,總共也就睡不到3小時。他的書房緊靠著奼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總是讀書。
有人勸他出去走走,不要老呆在家裡讀書。他卻說:「我不讀書,只顧去玩,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討論詩書。」後來他長大了,是有名的高等博士,公開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4、蘇秦刺股(蘇秦)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外交家蘇秦,一次因多次游說秦王失敗而返回故里。回家後,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給他做飯,父母親和他連話都不說。蘇秦為之大恥,乃發奮讀書。「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後人用「刺股、錐股、握股」等形容勤學苦讀,刻苦自勵。
5、陶侃運甓(陶侃)
成語故事:晉時,有一個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閑來無事時,常常是早上把磚(甓)從屋子裡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來。循環往復,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見後不解其意,便問其緣由。陶侃回答說,恐怕攸閑慣了,將來不能幹一番大事。
後來,人們用「運甓」表示勵志勤力,不畏往復;用「運甓瓮、運甓人」等指不安攸閑,發奮功業之人。
溫舒編蒲
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晉時的王育也在牧羊時折蒲學書,最後博通經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編蒲」、「截蒲」、「削蒲」、「題蒲」、「編簡」等。
負薪讀書
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
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此典一般以「負薪」或「負樵」的形式出現。有時,此典也用來形容未遇時的貧居生活。
帶經而鋤
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的典故。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幹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帶經鋤」的形式出現。
焚膏繼晷
形容夜以繼日地勤奮讀書。語出韓愈《昌黎集·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成語「提要鉤玄」出處)。
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點上燈來繼續白天的學習恆兀兀以窮年(長年累月都這樣堅持)。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十年窗下
形容長期閉門苦讀的典故。語出金元間劉祁《歸潛志》:「南渡後疆土狹隘,止河南、陝西,故仕進調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餘載,號重復累,往往歸耕或教小學養生。
故當時有雲: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無人問也。』」後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載」、「寒窗之下」、「十載寒窗」、「燈窗十載」等詞語來形容長期清貧自守,閉門苦讀。
B.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1、負薪掛角
漢朝時期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2、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進行學習。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對求學的態度尚且如此誠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學習機會。
3、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年輕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有了文化。
3、聞雞起舞
祖逖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為國家出力,干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里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當時,西晉皇族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趁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聲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說:「是啊,是雞在啼叫。
不過,半夜的雞叫聲是惡聲啊!」祖逖一邊起身,一邊反對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劉琨聞言,跟著穿衣起床。兩人來到院子里,拔出劍來對舞,直到曙光初露。後來,二人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4、懸梁刺股
晉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然而讀書讀到半夜的時候往往會打瞌睡,為了不因此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
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已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樑上。這樣,每當想打瞌睡的時侯,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孫敬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也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侯學問並不多。他舟游四方卻得不到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努力讀書。
每當他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侯,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5、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裡借書來讀。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致力讀書,歐陽修最終成為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