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國中什麼故事已經成為了成語
〖初出茅廬〗 成語典故: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
〖除殘去穢〗 成語典故: 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待。 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出處殊途〗 成語典故: 出處殊途,俯仰異容。瞻嘆古烈,思邁高蹤。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八
〖唇齒相依〗 成語典故: 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陰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三國志·魏書·鮑勛傳》
〖唇齒之邦〗 成語典故: 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三國志·魏志·鮑勛傳》
〖倉卒之際〗 成語典故: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在倉卒之際,強弱未分。 裴松之注引《文士傳》
〖唇齒之戲〗 成語典故: 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在唇齒之戲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
〖楚毒備至〗 成語典故: 胤坐收下獄,楚毒備至,終無他辭。 《三國志·吳志·陸胤傳》
〖稱帝稱王〗 成語典故: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車殆馬煩〗 成語典故: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
〖乘肥衣輕〗 成語典故: 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論語·雍也》《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鍾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重規迭矩〗 成語典故: 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動若重規,靜若迭矩。 《三國志·蜀書·郤正傳》
〖操翰成章〗 成語典故: 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 《三國志·魏書·徐幹傳》干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
〖滄海橫流〗 成語典故: 滄海橫流,玉石同碎。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處處不安也。 《晉書·王尼傳》
〖除患寧亂〗 成語典故: 除患寧亂,克復舊都。 三國·蜀·諸葛亮《後主出軍詔》
〖春華秋實〗 成語典故: 而楨禮遇殊榮,顒反疏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 《三國志·魏志·刑顒傳》《後漢書》卷五十二:「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有始有極,愛登其質。
〖除患興利〗 成語典故: 夫君之寵臣,欲以除患興利;臣之事君,必以殺身靖亂,以功報主也。 《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
〖持久之計〗 成語典故: 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
〖持滿戒盈〗 成語典故: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三國·魏·曹操《善哉行》之三
〖懊悔無及〗 成語典故: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8回;「於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虛營,只插著數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無及。」
〖傲睨得志〗 成語典故: 原來曹操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昂然而入〗 成語典故: 須臾,李恢昂然而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
〖昂然直入〗 成語典故: 何進昂然直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
〖安身之處〗 成語典故: 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安身之地〗 成語典故: 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
〖傲賢慢士〗 成語典故: 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步步為營〗 成語典故: 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
〖敗兵折將〗 成語典故: 袁本初敗兵折將。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6回
〖不測風雲〗 成語典故: 孔明笑曰:『天有不測風雲』,人又豈能料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回「李定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暫時禍福。你怎麼就保得無事?』」
〖半籌莫展〗 成語典故: 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不成體統〗 成語典故: 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不此之圖〗 成語典故: 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
〖不次之圖〗 成語典故: 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
〖寶刀不老〗 成語典故: 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0回
〖步罡踏斗〗 成語典故: [孔明]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
〖兵精糧足〗 成語典故: 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不可造次〗 成語典故: 此事當深慮遠議,不可造次。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
〖兵疲意阻〗 成語典故: 諸公不知兵法,備乃世之梟雄,更多智謀,其兵始集,法度精專,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
〖病勢尪羸〗 成語典故: 此正如病勢尪羸已極之時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
〖不世之略〗 成語典故: 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避凶就吉〗 成語典故: 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輕舉妄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6回
〖避嫌守義〗 成語典故: 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3回
〖把薪助火〗 成語典故: 今求軍馬錢糧,切不可與。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
〖飽學之士〗 成語典故: 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台,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勝事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撥雲霧見青天〗 成語典故: 今遇明主,如撥雲霧而見青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
〖不置褒貶〗 成語典故: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一『活』字而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別作良圖〗 成語典故: 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
〖出榜安民〗 成語典故: 請後主還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八回
〖赤膊上陣〗 成語典故: 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
〖才薄智淺〗 成語典故: 某才薄智淺,不稱其職。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8回
〖躊躇不定〗 成語典故: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躊躇不決〗 成語典故: 四人爭論未定,紹躊躇不決。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
〖草船借箭〗 成語典故: 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回目
〖尺寸可取〗 成語典故: 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3回
〖初出茅廬〗 成語典故: 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
〖唇齒之戲〗 成語典故: 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在唇齒之戲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
〖乘其不備〗 成語典故: 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
〖赤身裸體〗 成語典故: 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誰或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4回
〖赤身露體〗 成語典故: 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睡或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
〖初生之犢不懼虎〗 成語典故: 俗雲:『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託也。 《三國演義》第七四回
〖才疏智淺〗 成語典故: 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
〖塵頭大起〗 成語典故: 山後塵頭大起,必有伏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0回
〖赤體上陣〗 成語典故: 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9回
〖才望兼隆〗 成語典故: 今卿亦須薦一才望高隆者,代卿為妙。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
〖殘賢害善〗 成語典故: 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凶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
〖村野匹夫〗 成語典故: 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
〖東沖西突〗 成語典故: 曹操見雲東沖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雲。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
〖得而復失〗 成語典故: 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
〖大獲全勝〗 成語典故: 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現。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大吉大利〗 成語典故: 孔明曰:『來意亮已知道了。適間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大計小用〗 成語典故: 孔明連夜驅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兵,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丁寧告戒〗 成語典故: 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6回
〖刀槍劍戟〗 成語典故: 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大仁大義〗 成語典故: 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也大仁大義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4回
〖膽喪心驚〗 成語典故: 袁紹父子膽喪心驚,奔入舊寨。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低頭喪氣〗 成語典故: 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
〖等閑人物〗 成語典故: 操還營自思:『孫權非等閑人物……』於是有退兵之意。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1回
〖等閑視之〗 成語典故: 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
〖等閑之輩〗 成語典故: 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閑之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等閑之人〗 成語典故: 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閑之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
〖大雨滂沱〗 成語典故: 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裝盡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8回
〖大言欺人〗 成語典故: 軍敗於當陽,詈窮於夏口,亘亘求救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地遠山險〗 成語典故: 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明日復叛。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蠹政病民〗 成語典故: 時皓〔孫皓〕居武昌,揚州百姓溯流供給,甚苦之;又奢侈無度,公私匱乏。陸凱上疏諫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黨相挾,害忠隱賢,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
〖抵足而眠〗 成語典故: 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
〖抵足而卧〗 成語典故: 一日,眾官皆散,權(孫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
〖燈燭輝煌〗 成語典故: 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幾危坐。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
〖大展經綸〗 成語典故: 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獨坐窮山,引虎自衛〗 成語典故: 此所謂獨坐窮山,引虎自衛者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3回
〖恩榮並濟〗 成語典故: 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於斯著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
〖恩怨分明〗 成語典故: 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反敗為勝〗 成語典故: 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6回
〖法不徇情〗 成語典故: 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直深戒。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紛紛穰穰〗 成語典故: 孔明端坐於帳上,只見蠻兵紛紛穰穰,解到無數。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7回
〖反覆無常〗 成語典故: 操曰:『袁譚小子,反覆無常,吾難准信。』 《三國演義》第三三回
Ⅱ 哪些成語源自「三國演義」
源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有草船借箭、初出茅廬、七步成詩、赤膊上陣、三顧茅廬、吳下阿蒙、出言不遜等。
1、草船借箭[cǎo chuán jiè jiàn]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冊或
2、初出茅廬[chū chū máo lú] 茅廬:草房。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3、七步成詩[qī bù chéng shī] 稱鬧和人才思敏捷。
4、赤膊上陣[chì bó shàng zhèn] 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州彎伍飾地進行活動。
5、三顧茅廬[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6、吳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 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 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7、出言不遜[chū yán bù xùn] 遜:謙讓,有禮貌。說話粗暴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