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古代的好官故事有哪些

古代的好官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9-04 17:21:31

Ⅰ 古代好官的故事

1、鄭板橋愛民之心

鄭板橋是深具愛民之心的典範。他在知天命的年紀出任河南范縣縣令。范縣歷來貧窮落後,鄭板橋來到縣衙時,看到的是東倒西斜的破草屋,「廨破牆仍缺」。破陋的環境、艱苦的條件沒有阻礙他的決心和信心。他著意改善民生,最終作出了「清河得意」的政績。

在范縣幹了4年後,鄭板橋被調到山東濰縣當縣令。雖然濰縣經濟較好,但是當時遭遇旱澇等自然災害,受災面積較大,持續時間較長,加之當地官員沒有據實上報,地方豪族乘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致使百姓民不聊生,當地外出逃荒的人絡繹不絕。

鄭板橋在他上任濰縣後寫的第一首詩《逃荒行》,即再現了當時濰縣百姓度日如年的慘狀:「十日賣一兒,五日賣一婦,來日剩一身,茫茫即長路。」為了解決民生問題,鄭板橋採取了「三步」法。

第一步,帶頭捐款,賑濟貧困。自己帶頭捐出俸祿,作出示範效應,以緩災情。第二步,上報災情。當時山東官場存在瞞報災情現象,鄭板橋打破常規,據實上報,雖遭到上級官員的打壓,最終還是輾轉將災情上報給了朝廷,得到乾隆的支持,為朝廷查問督辦災害提供了依據。

第三步,開倉賑貸。清代朝廷在各縣設有糧倉,歸國家專管,用於救災。如果用此糧倉,必須執行嚴格的申報請示制度,因為申報請示時間較長,很多災民等不到開倉時間,就已經成為餓殍了。鄭板橋當機立斷,「不俟申報,即出倉以貸」。在鄭板橋的努力下,濰縣百姓度過了災荒。

2、一錢太守

劉寵是東漢時著名的清官。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直系後代。他的父親劉丕,博學多才,被時人稱為通儒。劉寵小時候就跟隨父親讀書學習,學得滿腹經綸。成年後,他被舉為孝廉,出任東平縣令。

在東平縣令任上,劉寵愛護百姓,處事公正廉明,受到東平百姓的一致擁戴。後來他因母親生病,棄官辭歸,東平百姓得知後,紛紛擁上街頭為他送行,道路也為之阻塞。他所乘的車無法行駛,他只得輕裝簡從,悄悄地離開東平。

母親病癒後,他又被朝廷任命為豫章太守和會稽太守。在會稽太守任上,他嚴於律己,約束下屬,打擊豪強,懲治不法行為,獲得全郡百姓的稱譽。由於他政績卓著,不久後,朝廷徵召他進京,准備授予他更高的官職。

劉寵離任那天,會稽郡的老百姓紛紛趕來為他送行。在送行的人群中,有五六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的眉毛、胡須、頭發都已雪白,這幾個老人都是會稽郡下屬山陰縣的老農,他們是從離城幾十里的山鄉特地趕來的。他們每人手裡都拿著一百個銅錢,要把銅錢送給劉寵。

劉寵見了這些老入,心中十分感動,說:「父老們這么大年紀,從這么遠的山鄉趕來,真令人感動,也讓我心中不安。」

老人們滿臉笑容地說:「我們幾個是平日只知種地的山野村民,一生中從來沒進過城。從前官吏們下鄉徵收租稅,常常弄得雞飛狗跳,老百姓怨聲載道,不得安寧。自從老爺到任以後,減輕了我們的賦稅,我們的生活也一點點好起來。我們老百姓能過太平日子,都是老爺所賜。

如今聽說老爺離任高升,我們結伴前來為你送行,並表達一下我們微薄的心意。」說罷,他們一起把手中的一百個銅錢遞給劉寵,要他收下。

劉寵推辭說:「我在這里只做了一些我應該做的事,沒有像你們說的那樣好。父老們的心意我領了,但這錢我不能收。」老人們不依,非要劉寵把錢收下。劉寵見父老們的盛情難卻,便從每個老人手裡收了一文錢。父老們對劉寵的舉動十分欽佩,譽稱他為「一錢太守」。

劉寵到京城後,曾歷任宗正大鴻廬、司空、司徒、太尉等重要官職,但他仍保持著「一錢太守」的清譽,雖官居高位,卻家無余財,因此被時人稱為長者,受到人們的敬重和贊頌。

後來,「一錢太守」這一典故,用來稱譽清廉的地方官。

3、范成大敬民之心

南宋名臣范成大不僅在詩詞方面頗有建樹,在從政為民方面也政績卓然。淳熙元年十月,他被任命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深受宋孝宗重託,他決心以「既來萬里,敢計一身」的精神治理好西南屏障。

在蜀期間,范成大的敬民之略得以施行:「得民有道,仁之而已。省徭役,薄賦斂,蠲其疾苦而便安之,使民力有餘而其心油然。」范成大來到蜀地後,看到蜀民賦稅沉重,於是他提倡免除酒課。蜀地的酒課是南宋時期以對金作戰為由而徵收的雜稅。

蜀民承擔了繁重的酒課任務,生活苦不堪言。淳熙二年六月,范成大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逐年廢除蜀地的酒課,得到了宋孝宗的批准。蜀民得知這一消息,非常高興,修建道場,以表感恩之情。

蜀地的和糴政策施行成為蜀人身上的又一沉重負擔。和糴本意在於百姓將手中物資上繳給官府,官府給付其錢,百姓和官府之間形成一種約定性契約。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官府經常壓低價格,強行徵收百姓手中物資;官倉中的物資卻被豪族巧取豪奪,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范成大了解了和糴政策的弊端,向宋孝宗作了報告,經過范成大的努力,和糴政策被永久性廢除,減輕了蜀人的負擔。

4、況鍾

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況鍾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他直接減輕官糧,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穩定和發展經濟。同時,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

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經他審理過的案子,無論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死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5、王騭為民之心

清前期名臣王騭在順治十二年中進士,當時他已經43歲。走上仕途後,他為民效力,政績卓越,受到康熙的贊許。康熙二十四年,王騭因政績卓越被轉任到直隸當官。

當時,工部責定四川供給朝廷2663根楠木,用來修建太和殿。王騭在蜀地為官5年,深知蜀道艱險,運輸不易,且蜀地剛經戰亂,民生凋敝。身在直隸的他當即決定為民請命,向康熙陳辭。

在陳辭中,王騭陳說用蜀地木材會遭遇兩難。一難在於伐木難,蜀民跋山涉水、深入陡坡,砍伐樹木,實屬艱難。二難在於運輸難,從山林中將木材運到船上,經過激流險灘和彎曲河溪,才能運出山區,比之平原更難。

如果要求蜀民砍伐木材加上運輸之費,不僅影響蜀民自身農業生產,而且周期太長,也影響太和殿工程建設。康熙看了他的陳說之後,感同身受地說:「蜀中屢遭兵燹,百姓民不聊生,朕非常痛心,豈能再增加他們的困苦。」康熙於是放棄了從四川取楠木的想法,轉而從塞外想辦法。

蜀民由此得福,對王騭非常感激,作《松威治績略》來贊揚他的功績,並為他繪制圖像,為後人傳頌。

閱讀全文

與古代的好官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對女人的保障是什麼 瀏覽:359
水滸傳有林沖有關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781
深圳找工作哪裡美女多 瀏覽:345
為什麼被愛情傷後會開心 瀏覽:564
男蛇女龍婚姻相配指數多少 瀏覽:201
為什麼我結婚感覺不到幸福 瀏覽:819
縣城如何帶動經濟 瀏覽:978
28歲大齡女性如何開展新事業 瀏覽:11
中民婚姻網如何收費 瀏覽:39
洛溪在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661
西安打完第二針疫苗健康碼什麼時候更新 瀏覽:953
廣州黃埔區事業編技術崗怎麼備考 瀏覽:817
你眼中的愛情又是什麼 瀏覽:402
皖事通安徽健康碼怎麼操作 瀏覽:306
八年級基本經濟制度有哪些 瀏覽:326
事業單位證書多久聘用 瀏覽:503
園區經濟該如何發展 瀏覽:891
四川省廣元市健康碼在哪裡申請 瀏覽:204
新婚姻法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瀏覽:960
你聽過哪些驚艷到你的教育故事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