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節約糧食的簡短小故事有哪些
如下:
雍正為剩飯兩下聖旨:「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是大國,如不能居安思危,難免有後顧之憂。古人寫詩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惟有豐年不忘飢饉,珍惜每一粒糧食,才能做到有備無患。又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詩句,都是古人重視糧食安全的警句。為了處理剩飯剩菜的問題,雍正專門下過兩道聖旨。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給御膳房下旨:「凡粥飯及餚饌等食,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
再不可用,則曬干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其大意是剩飯剩菜不許丟棄,可以給服役下人吃;如果人不吃,就用去喂貓;如果貓不吃,就曬干後拿去喂鳥,總之不能浪費。雍正還特別警告說,「我會派人不時檢查,誰要是違反,必定治罪。」
或許因為執行的情況並不好,雍正三年後再次就浪費糧食的事發出上諭:「朕從前不時教訓,上天降生五穀,養育眾生,人生賴以活命,一粒亦不可輕棄。即如爾等太監煮飯時,將米少下,寧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余剩拋棄溝中,不知愛惜。朕屢屢傳過,非止一次。
恐日久懈怠,爾總管等再行嚴傳各處首領、太監,見有米粟飯粒,即當撿起。如此不但仰體朕惜福之意,即爾等亦免暴殄天物。應不時查拿,如有輕棄米穀者,無論首領、太監,重責四十大板。如爾等仍前縱容,經朕察出,將爾總管一體重責。」
關於古人節約糧食的故事還有以下:
蘇軾「房梁掛錢」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北宋時期的文學家、美食家蘇軾,曾自稱「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其實他在飲食上十分節儉。
在《節飲食說》中,蘇軾給自己定下規矩,「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飲食不過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告之,主人不從而過是,乃止」。
其中大意是,蘇軾平時吃飯,不過一葷一酒;自己請客或別人請吃飯,也不能超過三個肉菜,否則就不赴宴。蘇軾如此,絕非造作,其用意是:「一曰安分以養福,二曰寬胃以養氣,三曰省費以養財」。這等節儉,自是修養功夫。
後來,蘇軾被貶黃州,他不但自己親自耕種,還實行計劃開支,這就是後來曾國藩都為之效仿的「房梁掛錢」。
據說,蘇軾將錢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三十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分好的錢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取下一小份,作為當日的生活開支,如有結余,就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2. 古代關於勤儉節約的事例
1、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准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
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
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
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2、蘇軾之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
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
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3、朱元璋的節約精神
出身貧苦農家,十分倡導節儉。明朝建立後,按計劃要在南京營建宮室。負責工程的人將圖樣送給他審定,他當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後,他叫人在牆壁上畫了許多怵目驚心的歷史故事做裝飾,讓自己時刻不忘歷史教訓。
有個官員想用好看的石頭鋪設宮殿地面,被他當場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朱元璋的車輿器具服用等物,按慣例該用金飾的,均以銅代替。他命令太監在皇宮牆邊種菜,織造麻鞋、竹簽自用,規定諸王子出城稍遠,要騎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
有個內侍穿著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發現了,氣得他痛哭了一頓。一個散騎舍人穿了件十分華麗的新衣服,朱元璋問他:「這衣服多少錢?」舍人回道:「五百貫。」朱元璋痛心地說:「五百貫是數口之家的農夫一年的費用,而你卻用來做一件衣服。如此驕奢,實在是太糟蹋東西了「。
4、趙匡胤的節約
趙匡胤教女儉朴"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皇帝就應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但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在生活上也講究儉朴。
5、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生存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期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
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