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秋五霸有哪些出名的故事
在歷史上,對「春秋五霸」有兩種區別的說法: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齊桓公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全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經濟上作了一系列革新,使齊國強盛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華夏第-個霸主。
晉文公(姬重耳)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於帶領楚、鄭、陳等園部隊圍攻宋國京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用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泰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氣力。
2. 春秋五霸有哪些出名的故事
原創 齊桓公 燕國受到外族入侵,燕庄公求救於齊國,於是齊桓公起大軍幫助燕國,一舉平定孤竹(國名),由於孤竹離齊國較遠,因此齊桓公將佔領的孤竹國土讓給了燕國,燕庄公感激涕零,送齊桓公回去的途中,越過了燕齊邊境,由於自古就有國君相送不過國界的道理,於是齊桓公就把燕庄公走過的小塊齊國土地也讓給了燕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燕國開始成為北方大國。春秋時期各國君主還不是把目標放在滅掉他國上,而是圖「伯」,也就是稱霸,「圖伯」不僅要有強大的實力,還必須要帶領諸侯禮敬周天子,並且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德服人嗎,齊桓公的舉動無疑贏得了當時很多國家的尊敬,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成語老馬識途就是來源於齊桓公兵伐孤竹的事。 宋襄公 宋襄公一生追求霸業,他把齊桓公作為自己的榜樣,尤其是在齊桓公仁義這方面,宋襄公是下足了功夫學,但是怎麼看他的作為都是一個迂腐不化,甚至腦袋不開竅的人。最著名的莫過於宋楚泓水之戰了,宋襄公命人在大旗上寫上「仁義」兩個大字,在楚軍渡河的時候,大臣們都勸宋襄公,應該擊其半渡,可是宋襄公卻說,那樣是不仁義的做法,於是等楚軍全部渡河後,一舉擊敗了宋軍。個人認為,宋襄公根本沒法跟其他四個霸主比,真不明白這么個腦子不開竅的人為什麼會被列為五霸之一 晉文公 晉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前周遊列國倒是很著名的故事。其中在楚國的時候,楚成王以貴賓待重耳,之後問重耳,如今你落難,我卻以禮相待,將來你怎麼報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將來晉楚交兵,晉軍退避三舍。後來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遵守諾言退避三舍,但並非是純粹的退讓,而是一種戰術,退避三捨出自這個故事。 另外還有當初重耳到秦國時,秦穆公也禮待了重耳,並派兵護送重耳回國,當上了國君,是為晉文公。晉文公知恩圖報,他在位時晉國和秦國關系非常好,成語秦晉之好就源自於此。 秦穆公 秦穆公曾經兩立晉君,一個是晉文公,而在晉文公之前,也就是重耳周遊列國還沒到秦國的時候,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夷吾逃難來到秦國,秦穆公一樣是禮待有加,並且在晉獻公死後護送他回晉國即位,是為晉惠公,但是晉惠公並沒有知恩圖報,相反還做了對不起秦國的事,而在當初秦穆公護送夷吾回晉國時,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留在秦國做人質,秦穆公還把女兒懷嬴嫁給了他,但是晉惠公死後,公子圉怕秦穆公阻撓他回晉國即位,於是偷偷跑回了晉國當了晉懷公,這一對父子都沒對得起秦穆公,於是秦穆公之後才接納重耳。 另外比較出名的就是秦穆公任用了蹇叔,百里奚等名臣,秦國國力大增,並且秦穆公沒有太多參與山東諸侯的爭斗,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西部少數民族,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最終稱霸西戎,為以後秦國強大也奠定了基礎。 楚莊王 一個故事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楚莊王剛即位的時候,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十足的昏君模樣,有大臣進諫,他就做出一副很煩的樣子,說如果再有敢進諫的就殺。後來有個大臣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隻大鳥,從來不飛,從來不叫,這是為什麼呢。楚莊王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話,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成語一鳴驚人源於此。後來又有大臣不顧生死進諫,楚莊王很感動,於是從此勵精圖治,將楚國發揚光大。 另一個故事是又一次,楚莊王宴請群臣,在吃飯的時候燈突然滅了,就在一片漆黑的時候,楚莊王身邊最寵愛的妃子告訴他,剛才有人摸了她一下,她順手摘掉了那人帽子上的帽纓,請楚莊王待會燈亮的時候處罰那個沒有帽纓的人。但是這時候楚莊王下令,所以人都拔掉自己的帽纓,然後才點上燈,這時候那個大臣自然是感激涕零,而其他大臣也深感楚莊王的胸懷寬廣 追問: 大哥 不是寫個原創就是原創的。。。。你這不是明擺著 此地無銀三百兩 嗎 是不是原創我自己還看不出來?? 回答: 對,我寫原創真就是怕你不信 而且事實是,你就是個用什麼 此地無銀三百兩 來顯得自己貌似很聰明的那種人,好像把別人都看透了,自以為很聰明,你能看出來是不是原創,那你說我的是不是原創 我就告訴你了,我是寫明原創兩字了,而且這也就是我根據自己所知原創的,你愛選不選,大不了當老子回答你問題是浪費時間了,剛來問問沒多長時間,以前在 網路知道 也混過一段,反正又不是沒見過 追問: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之上(1)。 莊子 曰:「儵魚出遊從容(2),是魚之樂也?」 惠子 曰:「 子非魚 ,安(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 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3)。子曰『汝安(焉)知 魚樂 』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就如你所說,我確實是這種人,你看上面這篇《子非魚》就是我抄的 但我非得咬著說就是我的原創。。沒辦法,性格就是這樣.....你也說了 <我> 就是個用什麼 此地無銀三百兩 來顯 ...展開原創 齊桓公 燕國受到外族入侵,燕庄公求救於齊國,於是齊桓公起大軍幫助燕國,一舉平定孤竹(國名),由於孤竹離齊國較遠,因此齊桓公將佔領的孤竹國土讓給了燕國,燕庄公感激涕零,送齊桓公回去的途中,越過了燕齊邊境,由於自古就有國君相送不過國界的道理,於是齊桓公就把燕庄公走過的小塊齊國土地也讓給了燕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燕國開始成為北方大國。春秋時期各國君主還不是把目標放在滅掉他國上,而是圖「伯」,也就是稱霸,「圖伯」不僅要有強大的實力,還必須要帶領諸侯禮敬周天子,並且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德服人嗎,齊桓公的舉動無疑贏得了當時很多國家的尊敬,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成語老馬識途就是來源於齊桓公兵伐孤竹的事。 宋襄公 宋襄公一生追求霸業,他把齊桓公作為自己的榜樣,尤其是在齊桓公仁義這方面,宋襄公是下足了功夫學,但是怎麼看他的作為都是一個迂腐不化,甚至腦袋不開竅的人。最著名的莫過於宋楚泓水之戰了,宋襄公命人在大旗上寫上「仁義」兩個大字,在楚軍渡河的時候,大臣們都勸宋襄公,應該擊其半渡,可是宋襄公卻說,那樣是不仁義的做法,於是等楚軍全部渡河後,一舉擊敗了宋軍。個人認為,宋襄公根本沒法跟其他四個霸主比,真不明白這么個腦子不開竅的人為什麼會被列為五霸之一 晉文公 晉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前周遊列國倒是很著名的故事。其中在楚國的時候,楚成王以貴賓待重耳,之後問重耳,如今你落難,我卻以禮相待,將來你怎麼報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將來晉楚交兵,晉軍退避三舍。後來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遵守諾言退避三舍,但並非是純粹的退讓,而是一種戰術,退避三捨出自這個故事。 另外還有當初重耳到秦國時,秦穆公也禮待了重耳,並派兵護送重耳回國,當上了國君,是為晉文公。晉文公知恩圖報,他在位時晉國和秦國關系非常好,成語秦晉之好就源自於此。 秦穆公 秦穆公曾經兩立晉君,一個是晉文公,而在晉文公之前,也就是重耳周遊列國還沒到秦國的時候,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夷吾逃難來到秦國,秦穆公一樣是禮待有加,並且在晉獻公死後護送他回晉國即位,是為晉惠公,但是晉惠公並沒有知恩圖報,相反還做了對不起秦國的事,而在當初秦穆公護送夷吾回晉國時,夷吾的兒子公子圉留在秦國做人質,秦穆公還把女兒懷嬴嫁給了他,但是晉惠公死後,公子圉怕秦穆公阻撓他回晉國即位,於是偷偷跑回了晉國當了晉懷公,這一對父子都沒對得起秦穆公,於是秦穆公之後才接納重耳。 另外比較出名的就是秦穆公任用了蹇叔,百里奚等名臣,秦國國力大增,並且秦穆公沒有太多參與山東諸侯的爭斗,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西部少數民族,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最終稱霸西戎,為以後秦國強大也奠定了基礎。 楚莊王 一個故事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楚莊王剛即位的時候,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十足的昏君模樣,有大臣進諫,他就做出一副很煩的樣子,說如果再有敢進諫的就殺。後來有個大臣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隻大鳥,從來不飛,從來不叫,這是為什麼呢。楚莊王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話,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成語一鳴驚人源於此。後來又有大臣不顧生死進諫,楚莊王很感動,於是從此勵精圖治,將楚國發揚光大。 另一個故事是又一次,楚莊王宴請群臣,在吃飯的時候燈突然滅了,就在一片漆黑的時候,楚莊王身邊最寵愛的妃子告訴他,剛才有人摸了她一下,她順手摘掉了那人帽子上的帽纓,請楚莊王待會燈亮的時候處罰那個沒有帽纓的人。但是這時候楚莊王下令,所以人都拔掉自己的帽纓,然後才點上燈,這時候那個大臣自然是感激涕零,而其他大臣也深感楚莊王的胸懷寬廣 追問: 大哥 不是寫個原創就是原創的。。。。你這不是明擺著 此地無銀三百兩 嗎 是不是原創我自己還看不出來?? 回答: 對,我寫原創真就是怕你不信 而且事實是,你就是個用什麼 此地無銀三百兩 來顯得自己貌似很聰明的那種人,好像把別人都看透了,自以為很聰明,你能看出來是不是原創,那你說我的是不是原創 我就告訴你了,我是寫明原創兩字了,而且這也就是我根據自己所知原創的,你愛選不選,大不了當老子回答你問題是浪費時間了,剛來問問沒多長時間,以前在 網路知道 也混過一段,反正又不是沒見過 追問: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之上(1)。 莊子 曰:「儵魚出遊從容(2),是魚之樂也?」 惠子 曰:「 子非魚 ,安(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 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3)。子曰『汝安(焉)知 魚樂 』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就如你所說,我確實是這種人,你看上面這篇《子非魚》就是我抄的 但我非得咬著說就是我的原創。。沒辦法,性格就是這樣.....你也說了 <我> 就是個用什麼 此地無銀三百兩 來顯得自己貌似很聰明的那種人,好像把別人都看透了,自以為很聰明 不過說實話 這句話我也說過 就沖著這句不知道 到底是誰 是原創的話分給你的 夠味道!!!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