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維護國旗的感人故事
維護國旗的感人故事如下:
1.胡錦濤主席彎腰撿起國旗。
2016年G20峰會就要來了,屆時20個國家的領導人將齊聚中國杭州!在領導人合影中,主辦方用國旗來標示各國領導人的位置。合影完畢,領導人散去,腳下國旗被踩來踩去。唯獨胡主席彎腰把這面國旗貼紙撿起,細心地收了起來。
3.國旗繩被暴徒割斷 香港市民重新升旗。
據香港文匯網消息,18日晚間,在上環的粵海大廈,5名身著黑衣、戴頭盔的男子試圖將懸掛於大廈牆外的一面國旗拆下。其中一名黑衣人在場指揮稱,「前面那條,一剪就斷啦 。」「咔」一聲,國旗沿著牆壁滑落。隨後,幾名黑衣人若無其事般離去,任由國旗落在地上。
當晚,幾名愛國、愛港的香港市民聽聞消息後,趕赴現場,將國旗重新升起,並一同唱起國歌。一行人,手持4、5面國旗。
(1)熱愛國旗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旗作為中國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單位,都應當尊重、愛護我們的國旗。國旗作為祖國的象徵,作為中國人必須愛護自己的國旗,時刻把國旗作為一種信仰,也出現了很多中國人維護國旗的感人畫面。
中國公民不得對國旗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損壞,國旗禁止塗劃和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如果有違法規定者,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情節嚴重性,損壞國旗者將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貳』 有關國旗的故事 60字
國旗的故事
小明是一個升旗手。每天,他總盡責地升起鮮艷的國旗,看著國旗,隨著朝陽染冉冉升起,他心中充滿自豪感。夕陽西下,他再把國旗收起珍藏於盒中。
這天傍晚,小明隨著放學的人潮走出了校園。今天,輪到另一個小旗手降國旗。突然,天邊涌來一朵大烏雲,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落下。
「糟透了,國旗不知道有沒有收好?」小明忽然想起那個小旗手總是丟三落四,說不定會忘了。他立刻回頭,沖回校園,雨打在他的身上,頭發都濕了,小明顧不了那麼多,奮力地沖著。
當他一沖進校園,看見正高懸著的被雨吹打著的國旗,他心痛了一下,他三步並做兩步,跑到旗台上,雨更大了,他的衣服都打濕了,可他渾然未覺,眼裡、心裡、腦里,念念不忘的是那正被雨打著的國旗。
他肅目而立,「啪」立正朝國旗行了個端正的隊禮,手握者纜繩,緩緩地降下國旗,雨水模糊了他的雙眼,還有糾結的頭發,滴著水的眉毛,可他一動不動彷彿周圍的一切都跟他沒關系,他的眼裡只有國旗。
慢慢地,國旗降下來了。小明緩緩地把它抱在胸前,緊貼著胸口,合著心跳,心暖暖的。小明笑了,笑得那麼甜。
後來,當別人問他為什麼冒雨降國旗時,他平靜地回答: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我愛我的祖國。所以,我也要愛護好國旗。
『叄』 適合幼兒講的國旗故事
適合幼兒講的國旗故事:
1952年的10月1日,在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戰俘營里,被俘的志願軍戰士們為了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升起了一面國旗。
做旗子的布是用去了膠的雨衣布加消毒用的紅葯水染成的,黃色的五角星是用黃色的奎寧丸葯丸染成的。
在一次理解新隊員的大會上,來參加會議的先進女工把自我的紅色三角頭巾解下來系在少先隊員的脖子上,勉勵他們說:「戴著它,別玷污了它!它的顏色是同革命戰旗一樣的!」紅領巾就這樣誕生了。
『肆』 關於五星紅旗的故事(越多越好)
五星紅旗,作為中國的標志,已經和我們的主權與尊嚴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到北京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已經成為每天清晨廣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尤其是到了每年國慶節這一天,天安門廣場內外更是有無數道虔誠而熾熱的目光,直射向那面隨同噴薄而出的朝陽一起緩緩升起的旗幟。
在今年國慶前夕,記者尋訪到一些特殊的「國旗人」。因為某種機緣或是個人的執著,他們的事業與人生都與我們的國旗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他們講述那一個個生動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有一種叫做國旗精神的力量,正在從他們的內心流出,又帶著溫熱注入我們的心田。其實,國慶節去看升旗,不正是為了尋找這種力量嗎?
20歲的吳猛,今天有一個重要任務:在天安門廣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55周年國慶日升起五星紅旗。
盡管年齡不大,但吳猛已在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國旗班服役4年了,目前是國旗班裡「資格最老」的升旗手。他站姿挺拔,步伐穩健,動作瀟灑有力,是在國慶節這樣重大的節日中擔負升旗任務的最佳人選。
但走到「最佳」這一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吳猛說,他剛入伍的時候,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去新兵連挑人,條件相當嚴格,一個大隊只選了4個人。當吳猛還沉浸在入選的喜悅中時,艱苦的專項訓練就迎面壓來。站軍姿是基本功的第一課,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腳底神經長時間受壓迫,站得他經常頭暈眼花。
必須一氣呵成的收旗動作被戲稱為「砍旗桿」,因為這個動作要求右手連續迅速用力「砍」向旗桿,以保證在大風天氣里旗面也不會被刮跑,並且在13至15下 「砍」的動作中被完全收起。「總不能讓大家看著我們的動作都是無聲無息的吧,」吳猛憨厚地笑著說,「所以我們『砍』的時候還必須要『砍』出聲音,由慢至快,很有節奏,這樣才能給老百姓鼓勁。」
初練時,吳猛和國旗班的戰友們的手都在旗桿上「砍」出了淤血,手指頭也在旗面上被磨破,傷口往往是一層沒好又傷一層。「我們當時訓練用的旗,那可真都是用鮮血染成的。」吳猛笑嘻嘻地說。
升旗時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升旗手把國旗向斜上方撒出的那一剎那。這一下動作看似簡單,但要做到舒展有力、將旗撒展,也是一件「功夫活兒」。要把握好音樂節奏,使准用力方向,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強健的臂力。為了練撒旗,吳猛和國旗班的戰友們經常用十斤二十斤的啞鈴片連續揮舞訓練,一揮就是整整半天。剛開始練的時候,一到吃飯時間,他們的手都因為訓練而抖得拿不住筷子。
在所有這些難關克服之後,還有心理素質這一關。廣場上有那麼多雙眼睛在盯著,升旗手的鎮定功夫也不一般。經過多年磨煉,現在所有這些在吳猛看來,全都不在話下。
吳猛說,升了這些年旗,他是親眼看著來看升旗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而且來等的時間越來越早,甚至有人熬通宵等著看升旗。他每次撒旗的那一剎那,能瞥見一片閃光燈亮起,心裡都會湧起一陣自豪與感動。
「每次升旗的時候,廣場上不管有多少人,立刻都會安靜下來。有一次,有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集體來看升旗。國歌一響,原來還在打鬧的孩子一下子全都鴉雀無聲,非常可愛。有的時候,人們還會在旗升到頂端的那一刻自發地熱烈鼓掌,場面特別感人。」吳猛說,看到人們越來越愛看升旗,越來越熱愛國旗,他就覺得,自己訓練時所受的那些苦就都不算什麼了。那,就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彭光涵:五星紅旗曾經「起死回生」
今年,白發蒼蒼的彭光涵老人已經86歲了。新中國成立前夕,負責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首都等方案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彭光涵當時擔任第六小組的秘書。他記得,國旗圖案的公開徵集工作反響極為強烈,短短幾天時間,就收到了全國各地寄來的2992幅國旗設計方案。
經過兩次篩選後,38套國旗設計方案成功入圍,曾聯松設計的「紅地五星旗」圖案位列第32號。不過,在當時的設計原稿上,最大的一顆星里還帶有鐮刀、斧頭的圖案。當時,有人認為,這和當時蘇聯的國旗太像了,作為主權國家,我們的國旗圖案一定要獨立。於是,此類圖案被否決了。
於是,大家讓彭光涵去找毛主席匯報。毛主席看了幾個方案都不太滿意,就問彭光涵:你一直在搞這個事情,看還有沒有什麼好方案?彭光涵於是把「紅地五星旗」的方案說了。
毛主席考慮之後,還是認為「紅地五星旗」的設計好,並且提議,可以把代表含義改為「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人民的大團結」。這個辦法得到了代表們的贊成。最終,去掉了鐮刀和斧頭圖案的「紅地五星旗」中選,並在改名為「五星紅旗」之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
胡其俊:電工為天安門升國旗26年
自開國大典之後的二十多年裡,天安門廣場一直沒有「專業升旗手」。升降國旗的任務一直由北京供電局負責。頭兩年,供電局工人陳鴻年承擔了這個工作;自1951年之後的26年間,負責為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就是青年電工胡其俊。
1951年9月30日晚上,胡其俊突然接到通知,從第二天起將由自己負責升旗,這讓當時只有21歲的胡其俊非常興奮。當晚他下了夜班,已經是3點多,乾脆就不回家了,睡在天安門管理處。
胡其俊說,那時升旗沒有國歌伴奏,也沒有任何人圍觀,而且也不是天天升旗,只有逢節假日和外國重要元首來訪時,才會通知他去升旗。他總是前一天到天安門管理處領了旗,第二天把旗綁在自行車上,從家騎半小時到天安門廣場,
升完旗後再照常上班。那會兒升降旗時間也完全靠他個人估計,不像現在這樣,由天文台精確計算時間,保持國旗和太陽同時升落。
直到1976年5月,北京衛戍區部隊才接替了胡其俊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胡其俊成為迄今在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最長的人。
季如迅:國博館藏國旗面面有故事
季如迅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國旗歷史文物研究者。在他和他的同事們保管並研究的文物中,有近百面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國旗。比如說: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親自升起的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澳門濠江中學校長杜嵐在1949年10月1日升起的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美籍華人王贛駿帶入太空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南極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等等。西藏中學師生用1999條紅領巾拼綴而成的國旗,是館藏中最大的一面國旗。
季如迅感嘆道,每一面他們收藏的國旗,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折射著時代的印跡。盡管有些國旗都破損了,但它的經歷可能更加非比尋常。比如說,在國博收藏的南極洲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縱122厘米、橫145厘米,比標准尺寸少了47厘米。原來,盡管這面國旗是採用結實的亞麻布縫制而成的,但在兇猛的極風之下,還是被「吃」掉了47厘米。
韓布新:國旗為什麼這樣紅
韓布新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是國旗顏色和國旗升掛裝置標準的起草人之一。他和他的同事們曾經進行過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究竟什麼樣的紅才是國旗紅呢?
韓布新說,在新中國成立時頒布了一個「國旗製法說明」,籠統地規定「五星紅旗的旗面為紅色、五角星為黃色,旗桿套為白色」。因為沒有一個詳細的規范化標准,不同廠家甚至不同批次生產出的國旗的顏色差別很大。為國旗的顏色制定一個統一而詳細的標準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專家們先是調查了國旗在各個地方的使用情況,結果發現采樣來的國旗紅竟然差別這么大,從橘黃到紫紅都有。然後他們對這些樣品分別進行分光測定,從中選出 30多種候選顏色。接下來,專家們開始大面積調查民眾意見,為了更准確地了解各界對於國旗的顏色的喜好,還專門找來各個少數民族的人們來參加這個工作。對這些篩選結果進行統計後,專家們得出棉布、滌綸和絲綢的最佳紅色面料,作為背景再進行五角星黃的評價選擇。經過篩選,專家最終得出三種面料的紅色和黃色的最優色度值,作為國旗的優選標准色度,並依據這些數據,制定了國旗顏色的強制性國家標准,具有法律權威。
李玉坤:普通人大代表上書制定國旗法
14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頒布實行。在這部有關國旗的法規背後,一位名叫李玉坤的全國人大代表功不可沒。
1988年,李玉坤到美國考察,恰逢美國國慶日,他看到無論大街小巷、大店小號,到處都懸掛著美國國旗。而當他回到家鄉,發現在我們的國慶節,這么隆重的節日卻整條街上都見不到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1988年10月6日,深有感觸的李玉坤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寄了一封信,建議盡快制定懸掛國旗的具體辦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喚起人民的國家觀念。
兩個月後,李玉坤收到回函,裡面還附著國務院有關部門向領導請示制定國旗法的報告,上面寫著:「李玉坤代表提出的建議很重要,我國至今還沒有懸掛國旗的法律依據,制定這方面的法規刻不容緩。建議由國務院法制局會同全國人大和政協草擬懸掛國旗的法律或辦法」。此後不久,《國旗法草案》被提上議事日程。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簽發第28號令,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於同年10月1日實施。
趙新風:國旗班老班長退役不離旗
自從1989年春天參軍到天安門國旗班,趙新風的命運就與這面鮮紅的旗幟結下了不解之緣,甚至在他退役之後,都依然沒有離開國旗。
1991年4月15日,與祖國相伴了41個春秋的老國旗桿光榮「退役」,趙新風與兩位戰友為它完成了最後一次降旗;1991年4月16日,天安門的新國旗桿啟用,趙新風又親手按動電鈕為它升起了第一面紅星紅旗。1991年5月1日,「天安門國旗班」擴建為「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由原先的3人升降國旗儀式,變成了36人升降國旗儀式,更加威武,更加壯觀。趙新風,也由此成為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國旗班的第一任班長。
『伍』 關於愛國的故事有哪些
1.錢學森愛國主義精神
1955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孫螞悶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乾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90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2.陳天華謳歌中物銷華
陳天華是個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說俄國企圖侵佔我國東北,就咬破手指,寫了幾十幅血書寄回國內,號召開展反侵略斗爭。他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踐踏,禮貌古國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中國人喪失了信心,就奮筆寫了《警世鍾》、《猛回頭》兩本小冊子,用長長的詩句,歌頌我們的山河、人民和歷史。
3.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功。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則彎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樣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4.抗日英雄楊靖宇
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楊靖宇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 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5.愛國將領邱少雲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