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畫蛇添足出自哪個寓言故事
「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齊策二》,《畫蛇添足》這個寓言比喻節外生枝,多此一舉,反而壞事。《畫蛇添足》原文節選:「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
寓言大抵是諷刺的,但也是歌頌的。寓言諷刺黑暗,就是歌頌光明;諷刺邪惡,就是歌頌善良;諷刺虛偽,就是歌頌真誠。所以,寓言不僅要深惡痛絕地抨擊和揭露偽、惡、丑,而且要熱情地贊揚和歌頌真、善、美。寓言作者應該大膽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創造出嶄新的為人民群眾喜愛的寓言。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的寓言篇。它往住敘述一個小故事,而又於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
② 畫蛇添足是一篇什麼的故事
原文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畫蛇添足
.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殼,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
注釋
(1)祠(cí):祭祀。周代貴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員。
(2)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3)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謂:互相商議。
(5)請畫地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地:在地面上畫(畫的過程) 。為蛇:畫蛇(畫的結果)。
(6)引酒且飲之:拿起酒壺准備飲酒。引:拿,舉。
(7)蛇固無足:蛇本來就沒有腳。固:本來,原來。
(8)子:對人的尊稱,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0)為:給;替
(11)遂:於是;就。
(12)賜:賞給,古代上給下,長輩給晚輩送東西叫賜。
(13)為之足:給它畫上腳。
(14)終:最終、最後。
(15)引:拿起。
(16)且:將要。
(17)成:完成。
(18)余:剩餘。
(19)足:腳。
(20)亡:丟失,失去。
(21)為:給,替。
(22)乃左手持卮:卻,表示轉折
(23)奪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飲其酒:那,指示代詞
(25)終亡其酒:那,指示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