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春聯的故事有哪些
1、劉孝綽在建康做官,這個人非常有才,喜歡幫助別人,但幫了別人之後又常常挖苦、戲弄別人,所以雖然做了許多好事,但最終沒有人說他好。
後來辭官不做,怕別人打憂他,就寫了一副閉門罷慶吊,高卧謝公卿對子貼在門上,拒絕別人上門訪問,這應是中國第一副對聯。
2、談到對聯的發展史,必須談到朱元璋。 明朝開國初年,號稱對聯天子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後下了一道聖旨,春節時家家戶戶必須得貼對聯。
3、帝都金陵,除夕前傳旨公卿士庶之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皇帝親自倡導貼對聯,當然效果好了。
不僅如此,每年大年除夕的晚上,他還微服私訪,看誰家的對聯寫得好,誰家的寫得不好,誰家如果沒寫對聯還必須補上,有的家庭不識字,不會寫對聯,他還親自給寫對聯。於是春聯遍布當時首都金陵各處,所以金陵又有楹聯之都美譽。
春聯的起源
在東漢以後,形成與門神配套的文化儀規,強化門神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古代對於貼年畫和貼春聯,有個專用名詞叫「封印」 ,不論是掛桃符、貼年畫和春聯,皆有操作的規矩。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② 有趣的對聯故事有哪些
一、有趣的對聯故事:重修岳飛墓
十年動亂期間,岳廟也難逃厄運。不僅岳飛被「打翻在地」,連廟宇也被砸得牆殘壁斷。1977年又以更大的規模將岳廟翻修一新。岳飛塑像又重坐於殿上,四奸鐵像亦再次跪伏於階下。有一副未署名的新聯寫道:
山河光復十七年,忽四害興禍,毀墳廢像,忠魂遭浩劫;
魔鬼逞凶雙五載,賴群英仗義,除惡誅邪,廟墓得重修。此聯既備述了岳廟十載遭浩劫的原委,又道出了人們對英雄的懷念,也實在是難得的佳作。
二、有趣的對聯故事:啞聯興味
蘇東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蘇軾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蘇軾上聯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聯的意思是: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三、有趣的對聯故事:斗雞山上得絕聯
相傳,古時有一位秀才來游桂林名勝之一――斗雞山。他在山上縱目觀望,覺得處處可愛,連山名也覺得新奇可親。他一面游覽,一面念念有詞,不知不覺地哼出一句對聯: 斗雞山上山雞斗;
但是,卻怎麼也對不出下聯來。正當他苦思冥想之時,忽然來了一位白發長者。秀才定睛一看,來者正是他的啟蒙老師。因而高興萬分。師生二人敘禮之後,秀才說出內心的苦衷。老師對他說:"你的上聯是迴音對,正讀反念,其音其義都是一樣。"秀才問老師可有佳對?老師說:"我剛才遊了龍隱洞,何不以此來對!"說罷,念道: 龍隱洞中洞隱龍。
秀才一聽,極為興奮,感嘆地說:"此乃天賜絕對矣!"
四、有趣的對聯故事:妙計討魚吃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是好朋友,兩人論詩作聯,也常常互相取笑,從中得到極大樂趣。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葷。一天,他燉了魚,正要吃,抬頭一看,蘇東坡進了門。心想:早不來,晚不來,一吃魚他倒來了,先不給他吃。急中生智,順手把敲的磬翻過來扣在魚盤上推到一邊。
蘇東坡一進廟門就聞到香噴噴的魚味,心想: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可以享口福了。挑簾進門一看,佛印吃著米飯,桌上只有一碟鹹菜。佛印也很大方:」學士駕到, 與貧僧一起吃粗飯吧!"蘇東坡只好坐下來吃白飯。他邊吃邊琢磨,這魚放在什麼地方呢?
發現不遠處有一個倒放的磬,心裡明白,可怎麼把磬里的魚拿出來吃呢?忽然心生一計。蘇東坡說:「前幾天, 你讓我給一位善人寫對子,我一直沒寫出來。後來想,索性用一副現成的對聯算了。」佛印問:"哪一副?」 蘇東坡告訴他,就是常見的春聯: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
說到這兒,蘇東坡裝作忘記的樣子:」下邊是什麼來著?」 佛印說:「慶有餘。 」蘇東坡趕忙接過話岔兒:」什麼?'磬有魚』 , 那為什麼不拿出來吃呀?」說完,一欠身,把不遠處的磬翻了過來,「果然有魚, 吃呀,吃呀,不要粗茶淡飯了。」佛印也笑了:「這個學士, 真夠機靈的。」
五、有趣的對聯故事:進退兩難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對聯,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③ 關於春聯的小故事
關於春聯的小故事有:
1、紀曉嵐是清朝的大學士,有一次,他春節回家探親,鄉里有一家三兄弟請他寫春聯,他寫了一副「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的春聯。
這一來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個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紀曉嵐回京查問,紀曉嵐回道:「春聯是我寫的沒錯!這家老大是賣炮仗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是『先斬後奏』嗎?」
一番話說得乾隆也笑了。
2、郭沫若小時候在私塾讀書。
有一次和同學偷吃了廟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來告狀,先生問是誰乾的,沒人敢承認。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就免予懲罰。
先生出的上聯是:「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郭沫若想了一下,對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先生一聽,很高興,驚嘆其才華,於是,全部學生都免予處罰了。
3、有一位財主,父子倆花錢各捐了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對聯內容是這樣的:「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有一位讀書人讀了以後,在對聯上添了數筆,對聯變成了:「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財主見了又羞又怒,把對聯撕掉了。
4、明朝有個大才子叫解縉,就是《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以賣豆腐為生,他家對面是曹尚書府,院內種有大片竹林。過春節,他在家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曹尚書聽下人稟報說有人拿他院里的竹子說事,就叫人把竹子砍了。小解縉深解其意,於是,上下聯各添了一個字:「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曹尚書更加惱火了,讓家丁把竹子連根刨了。小解縉很淘氣,在上下聯又各添了一個字:「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5、從前,有一位張秀才,恃才高傲。
有一天,他在田壟上遇到一位挑泥的農夫,田壟很窄,只能過一個人,兩個人誰都不肯讓路。農夫笑道:「我有一個上聯,你若能對上下聯,我願意給你讓道。」
秀才心想,我這么有才華,對個下聯有什麼難的,就滿口答應了。
農夫說:「我的上聯是:一擔重泥遇子路(寓意:一旦仲尼遇子路)」。
張秀才苦思冥想,無言可對,只得下到田裡給農夫讓路。
三年後,張秀才看到河工在決堤引水,傍晚,兩個河工嬉笑著一起回家。這時,秀才恍然大悟,續上了那個農夫的對聯:「兩堤夫子笑顏回。」
④ 春聯的傳說有哪些呢
1、相傳在很早的遠古時期,人們就有貼桃符的習慣,那時候文明還沒有開化,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還是蒙昧不清,所以採用這樣方式來驅邪避魔。
2、據說很久以前有個怪獸極其兇狠殘暴,經常出來禍害人間,百姓疾苦不安,可是又無可奈何,後來從天上來了兩位老神仙,用桃樹枝趕走了凶獸,接著百姓們就把老神仙的名字刻在桃木上,每年春節前後就掛在自家門前,妖魔鬼怪果然從此不敢再來了。就這樣掛桃符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3、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的君王孟昶,他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一開始不滿意,經過一番修改寫成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誕生了。
春聯的起源
春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年的重要習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福字、窗花等)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一說春聯來源於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