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生意故事有哪些

生意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31 16:14:33

『壹』 做生意成功人士的經歷

生意成功的原因在於不拋棄不放棄,敢於大膽嘗試,沒有人生來就能創業成功。下面是做生意成功人士的經歷,歡迎閱讀。

一、《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糊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鍾表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為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一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為「小蛇吞大象」的奇跡;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為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

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著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占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二、《馬雲的三次創業》

第一次:創辦海博翻譯社

馬雲之所以要辦翻譯社,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1、當時杭州很多的外貿公司,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2、他自己這方面的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3、當時杭州還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

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都不會有行動。但是馬雲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雲開始販賣內衣、禮品、醫葯等等小商品,跟許許多多的業務員一樣四處推銷,受盡了屈辱,受盡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譯社就靠著馬雲推銷這些雜貨來維持生存。1995年,翻譯社開始實現贏利。

現在,海博翻譯社已經成為杭州最大的專業翻譯機構。雖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提並論,但是海博翻譯社在馬雲的創業經歷中也劃下了重重的一筆。海博翻譯社給馬雲最大的啟示就是:永不放棄。沒有錢,只要你永不放棄,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第二次:創辦中國黃頁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

網站的建立緣於馬雲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路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互聯網。創業開始,馬雲仍然沒有什麼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於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傢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於一家網路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路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對於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於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雲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當然,後來中國黃頁被杭州電信收購了。但是我以為,中國黃頁在馬雲手裡,依然是成功的。

第三次:創辦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跡,這次奇跡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的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

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跡。

三、《李開復自述高中第一次創業經歷》

1977年,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 Achievement(JA)組織的「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願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運行的方式,了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

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並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

當時每個周末,工廠里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並不需要。最後,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 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不但包括《收入報告》(statement of earning)、《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還有《清算報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於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最高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傑出公司)。

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獲,而且是收獲一種「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四、《被拒絕了1009次的肯德基創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後擁有的所有財產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飯店。飯店雖小,但頗具特色,與眾不同。可最受歡迎的、也是客人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他發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雞,僅此就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多年來,他的客人一直對他烹制的炸雞贊賞有加。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高速公路改道別處,飯店的生意突然間也一落千丈,最後只好關門歇業。被逼無奈,桑德斯上校決定向其他飯店出售他製作炸雞的配方,以換取微薄的`回報。

在推銷的過程中,沒有一家飯店願意購買他的配方,並且還不時地嘲笑他。一個人在任何年齡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況到了退休的年齡還被人嘲笑,這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而這恰恰發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並且接連不斷地被人拒絕,可見這些經歷對他的影響有多麼巨大。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在沒有找到買主之前,他開著車走遍了全國,吃住都在車上,就在被別人拒絕了1009次後,才有人終於同意採納他的想法,購買他的配方。從此後他的連鎖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載入了商業史冊。這就是肯德基的由來。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樹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話說:「神槍手是一槍一槍打出來的!」缺乏堅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認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兩者都是阻礙大多數人勇於改變的關鍵原因。如果你能夠緊緊抓住自己的目標不放並堅持不懈,那麼很快你就會超過大多數人。記住,是你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達到一個目標,就一定會有辦法取得成功。

五、《比爾61蓋茨放棄哈弗創立微軟》

比爾61蓋茨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體架構師。微軟公司在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軟體、服務和互聯網技術方面都是全球范圍內的領導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個財年,微軟公司的收入達620億美元,在7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全球的員工總數超過91000人。

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和兩個姐姐一塊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Gat es II,是西雅圖的律師。蓋茨已故的母親,Mary Gates,是學校教師,華盛頓大學的董事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蓋茨曾就讀於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的湖濱中學。在那裡,他發現了他在軟體方面的興趣並且在13歲時開始了計算機編程。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和現在微軟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61鮑爾默結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 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

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蓋茨離開了哈佛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與孩提時代的好友Paul Allen在1975年創建的微軟公司中。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蓋茨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先見之明成為微軟和軟體產業成功的關鍵。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體技術,使軟體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

六、《霍英東的創業故事》

在港台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隻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屍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並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英東終於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於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餘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後賣出。

由於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幹。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機器,並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闆也看中了這批貨,願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凈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

香港的「土地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霍英東就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於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並創辦了「立信建築置業有限公司」。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後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可是由於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

一個偶然的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以採取房產預售的方法,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當別的建築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築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築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土地爺」!

七、《從小事做起的王永慶》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台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八、《騰訊五兄弟的創業故事》

這是一個難得的兄弟創業故事,其理性堪稱標本。12年前的那個秋天,馬化騰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合資」注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後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這5個創始人的QQ號,據說是從10001到10005.為避免彼此爭奪權力,馬化騰在創立騰訊之初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馬化騰是CEO(首席執行官),張志東是CTO(首席技術官),曾李青是COO(首席運營官),許晨曄是CIO(首席信息官),陳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將騰訊的創業5兄弟稱之為「難得」,是因為直到2005年的時候,這五人的創始團隊還基本是保持這樣的合作陣形,不離不棄。直到騰訊做到如今的帝國局面,其中4個還在公司一線,只有COO曾李青掛著終身顧問的虛職而退休。

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業迅速壯大的過程中,要保持創始人團隊的穩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這個背後,工程師出身的馬化騰從一開始對於合作框架的理性設計功不可沒。

從股份構成上來看。5個人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出了23.75萬元,佔了47.5%的股份;張志東出了10萬元,佔20%;曾李青出了6.25萬元,佔12.5%的股份;其他兩人各出5萬元,各佔10%的股份。

雖然主要資金都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佔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

保持穩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搭檔之間的「合理組合」。

如果說,其他幾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檔級人物」的話,只有曾李青是騰訊5個創始人中最好玩、最開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個,與溫和的馬化騰、愛好技術的張志東相比,是另一個類型。其大開大合的性格,也比馬化騰更具備攻擊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過或許正是這一點,也導致他最早脫離了團隊,單獨創業。

可以說,在中國的民營業中,能夠像馬化騰這樣,既包容又拉攏,選擇性格不同、各有特長的人組成一個創業團隊,並在成功開拓局面後還能依舊保持著長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見的。而馬化騰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從一開始就很好地設計了創業團隊的責、權、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九、《鄭裕彤的創業故事》

首創製造九九九九金

金店算是一種特殊的行業,不知底細的人,老闆是絕對不敢濫用的。周家曾與鄭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給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趕上「周大福」金鋪正好缺可靠的伙計,便接納了小阿彤。

鄭裕彤從雜役干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潔工作,等一切准備停當後,他再和姍姍來遲的大夥計們一起開店門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個心眼想著不辜負老闆的「不棄之恩」,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

「周大福」金鋪因入行較晚,因此店面在當時名氣不大。入店後不久,阿彤的勤勞和在工作中體現的智慧逐漸被周至元所賞識。此後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了。

當時,由於廣州、香港淪陷,不少金鋪遷移澳門,金鋪幾乎隨處可見,競爭十分激烈。鄭裕彤似乎天生便是為黃金珠寶而生,他對做珠寶生意極有興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營銷的要領並痴迷似的鑽進了行當。

後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庄做過伙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於是兩家「指腹為婚」約定了親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兒,鄭家生了男兒,恰好成了天生一對。到「周大福」金鋪學徒時,父親擔心兒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進,沒有告訴他這件事。

三年後,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果真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為連理。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其後50餘年直至今日,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到香港設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銀珠寶行,集各家之所長用於領導分行的經營,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鄭裕彤並不滿足,他清醒地認為:「在商場上『守業』就等於『敗業』,要在不斷創新中前進才能圖謀發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當時在香港,金鋪比比皆是,競爭十分激烈。那時,黃金成色一律為九九金,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製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開創了金飾製造的新工藝,同時也領導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此項壯舉為「周大福」今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鄭裕彤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市場,短短幾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當鄭裕彤將「周大福」推上一個新台階後,他又開始向新的領域進軍了。

把目光轉向鑽石業

鄭裕彤具有極強的駕馭市場的能力。在香港,鄭裕彤享有「珠寶大王」的美稱,而這還不僅僅指他的金飾,更有後來使他進入世界珠寶之林的鑽石業。

按照國際上的規定,持有「戴比爾斯」牌照,方可批購鑽石,而全世界也不過只有500張這種牌照。一些業內人士稱:「要從戴比爾斯購到鑽石,簡直比從天上摘星星還難」。

鄭裕彤並未因此而退卻,他絞盡腦汁,頓生主意,他決定在南非買下了一間持有「戴比爾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順利擁有「戴比爾斯」牌照,並且到70年代,鄭裕彤已成為香港最大的鑽石進口商,每年的鑽石入口量約佔全港的30%。

鄭裕彤先生今年76歲,翻開「周大福」的創業史,每一頁都有他60年如一日的奮斗足跡:60年代初,一手握著黃金,一手伸向鑽石,叱吒風雲於急風暴雨刺刀見紅的商場上,穩操勝券。70年代,興建香港新世界中心,這痤恢宏的大廈至今仍然是尖沙嘴的招牌建築。80年代。與香港貿易局合作建成香港會展中心,名列亞洲同類建築之最。90年代,率先大舉進軍祖國內地,投資祖國的建設事業。此外,收購亞洲電視股權、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團,收購美國Stouffer集團海外28間酒店和歐洲penta集團9間酒店。

『貳』 勵志創業小故事10個

中國已經進入了小本投資創業時代,小本創業使得中小投資者的夢想成真。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勵志創業小故事10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故事一:摩托車果汁店

佛山的王先生是個不折不扣的摩托車迷,他當初想出開家以宣傳「摩托車文化」為主題的果汁店,主要是想給佛山的摩托車隊一個「落腳點」,同時,吸引四面八方有著共同愛好的「騎士」來交流、消費。為了讓廣大車迷找到「歸屬感」,老王的果汁店牆上,貼滿各地車隊活動時的照片、各種有紀念意義的車牌號,同時,餐桌旁還擺放著很多汽車、摩托車愛好者的雜志,供他們翻看。王先生的產品定價都在5~10元左右,符合本地人的消費水平,因此這家果汁店不僅吸引著摩托車迷們,也吸引著來往的行人。

小故事二:彩繪冰棒棍無本萬利

誰會在意一根被丟棄在垃圾箱里吃過的冰棒棍呢?然而在北京南鑼鼓巷的一家小店裡,記者驚異地發現,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廢棄冰棒棍經過妙手彩繪,竟然變成了令人愛不釋手的手機鏈、小掛件和裝飾品,它們售價從15元到80元,雖然價格不菲,但是不少年輕人紛紛解囊。彩繪出這些冰棒棍的「那小魚」工作室選擇的題材是生罩冊滾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場景,北京小吃、廣州小吃系列,豆汁、冰糖葫蘆這些具有久遠歷史的小吃在冰棒棍上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同班同學」系列則用冰棒棍上青澀的男孩女孩形象觸動了人們的「同學情結」。

小故事三:這份報紙只為你服務

23歲的英國女孩麗貝卡創辦了英國首家個性化報社「你上報了」有限公司。在這張「私人報紙」上,刊登的不再是其他報紙上所登的那些肩負著社會道義的傳統新聞,而是純粹屬於個人的消息。客戶們不僅能把名字等個人信息刊登在報紙上,還能把個人的新聞故事、照片登在頭版頭條。除了有聖誕節、生日慶祝等普通主題,更多的是年輕人喜歡的搞怪內容。這種「比那些平民真人秀更能吸引年輕人,幫普通人輕松實現明星夢想」的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青睞。目前,該公司每周能印刷出一萬份客戶們預訂的報紙,月營業額達到了45000英鎊。

小姿銀故事四:「互助求職」帶來新商機

眼下,不少大學生為了找工作,不惜在全國各地奔波,他們中間流行一句話:「在家靠朋友,在外靠互友!」「互友」是一個網路,加入「互友」的人,可以為這些異地求職的大學生安排食宿,幫他們搜集各種招聘信息,甚至陪逛招聘會,如果他們自己到外地求職應聘,也將享受「同等待遇」——這就是最新興起的「互助求職」。創立這個網站的哈爾濱工業大學2005屆畢業生劉柏龍告訴記者,隨著「互助求職」概念的風行,網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有八千多名注冊互友,每天在線三千多人。他開始和一些企業合作招聘,然後向企業收取一定的費用,來維持網站的運營。

小故事五:「寄賣小屋」淘金校園

小康和小劉是天津某高校大學二年級的女生,不久前,兩人以「丁曉暖」的名義在學校的貼吧里張貼「寄賣小屋」開張的帖子,上面明確說明,同學們手中各種各樣閑置的書籍、日用品都能送到「寄賣小屋」出售,價格由賣主自己定,成交後她們收取10%的傭金。「目前我們最主要的客戶就是大三、大四的師兄和師姐,他們在學校生活的時間長,身邊的閑置物品肯定不少。」小康說,將自己沒有用處的物品轉讓給其他人,循環利用,環保又經濟實惠。

故事六:開手機電影吧月入三萬元

手機電影吧,就是將電影轉換為可以在手機上看的格式,然後將這些電影賣給消費者的場所。大學生蘇丹青是個標準的電影發燒友,為了解決由於工作繁忙而無暇光顧電影院、租盤不容易租到最新電影等問題,她的手機電影吧正式開張了。為了吸引顧客前來,她把每部影片的價格壓得很低,每物余復制一部影片為3元,辦理月卡、復制20部為50元。除此之外,蘇丹青還通過正規渠道批量購買正版電影盤,不僅使自己擁有最新、最全的電影,而且降低了購買成本,她還升級了電腦的硬碟,用來存儲更多的經典電影。此外,她還與婚慶公司合作,將婚慶視頻也壓縮成手機電影,並設有SD卡配套影片出租、銷售等業務。

小故事七:把寂寞變成好生意

2007年,郭家齊坐在台北車站前的星巴克,窗外人人擦肩而過,也許這輩子再也不會相遇。突然,他像被蘋果打到頭:如果有個網站讓大家記錄今天去了哪裡,也許回家上網,會發現彼此下午3點曾在同一個地方。一個月後,他開始架設想像中的網站。這個命名為「地圖日記」的網站有點像群體博客,他與「谷歌地圖」合作,以地圖為主軸,網友依照不同的地點寫上日記、放上照片。例如在這個網站上輸入你家住址,會出現你家地圖,並有住在周遭網友的文章。不用說,這個網站拉近了都市裡冰冷疏離的鄰里關系。不到一年,網站每天便擁有數十萬瀏覽流量,每月廣告營收十幾萬元。

小故事八:定製你喜歡的手工產品

重慶江北觀音橋新世界百貨二樓一輛花車前,不少女孩子圍著挑選小飾品。此時,一個大眼睛女孩正在櫃台後聚精會神地穿針引線。普通的布和平常的.綵線,經過她的一雙巧手便有了生命。這里就是「貓殿下」完全手工創作工藝站,而這個名叫賀友直的女孩,就是老闆兼售貨員。盡管這樣,這個小小的手工創作工藝站依然人來人往,生意興隆。「貓殿下」里的所有商品,均由賀友直和她的幾個朋友親手縫制。不完全齊整的手工針腳,卻能讓每一件作品都生動起來。一般顧客只需要直接給賀友直來個電話告知:我想要一個手工的化妝包,希望過幾天能拿到。在約定的時間,一個按顧客喜好特製、獨一無二的化妝包不用上櫃台,就一準交到買家手裡。

小故事九:饅頭當家快餐店

鄭州商人趙公民最近在鄭州東三馬路開了一家名為「谷味多」的饅頭快餐店。在谷味多店裡,記者感受了一把饅頭快餐的新鮮,饅頭像漢堡一樣整齊地擺放在食物架上,透過玻璃窗能直接看到廚師們在工作。趙公民介紹,谷味多的饅頭主要以谷類雜糧為主,有黑米、高粱、胡蘿卜、蔬菜等二三十種口味,饅頭的所有原料都是按照綠色環保標准采購,非常受年輕人喜愛,顧客年齡多在20~40歲。

小故事十: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時,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我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順理成章。時刻長了,他發現,在國內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我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我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

之後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正因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正因上帝賦予你的時刻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亞汽車公司的總裁。

感悟:其實不光是當時的韓國人,許多中國人一樣存在把取得成功的困難過分誇大的嫌疑。這跟小馬過河一個理兒,是深是淺一試便知。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重要的是你要用心去做,並且全力以赴。

閱讀全文

與生意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些名著是愛情 瀏覽:163
耳朵哪裡有痣說明婚姻不好 瀏覽:943
企業調入事業單位如何定崗位 瀏覽:837
健康碼顯示橙色怎麼回事 瀏覽:144
經濟適用房為什麼只有50年 瀏覽:995
健康體檢表哪個醫院有 瀏覽:380
英語的故事和啟示怎麼寫 瀏覽:212
故事會和夜聽哪個好 瀏覽:651
對班級經濟困難評定有異議怎麼辦 瀏覽:516
為什麼愛情不是買賣廣場舞 瀏覽:763
怎麼才能找個事業編的男朋友 瀏覽:826
怎麼做健康飲品不用攪拌機 瀏覽:695
幸福樹電扇廠家在哪裡 瀏覽:750
失去幸福的家庭適合去哪裡旅遊 瀏覽:2
金牛男和屬蛇的婚姻如何 瀏覽:855
青海工業經濟如何 瀏覽:850
海口經濟學院什麼時候出校考成績 瀏覽:131
一個人想聽故事睡覺怎麼辦 瀏覽:767
壞孩子的故事中的壞孩子叫什麼 瀏覽:879
什麼樣的詩歌代表愛情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