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田忌賽馬的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我們一個哲學道理:量變和質變的相互轉化,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田忌採用孫臏之計,只是將自己參賽的馬與國王的馬在等級上進行了調整,事物的結構有了變化,就發生了量變,這種量變最終轉化為質變,就是以弱勝強。
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原文: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
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譯文:
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勸說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是個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非常賞識他,並且待如上賓。
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
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
三場比賽結束後,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因此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於是把他當成老師。
(1)田忌賽馬舅公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擴展閱讀:
背景介紹:
田忌賽馬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孫臏和齊威王。田忌是戰國初期齊國的著名戰將。
曾率兵先後在桂陵、馬陵大敗魏國軍隊,封於徐州,深受齊威王的信賴和喜愛。他和孫臏軍事上是合作夥伴,生活上互相關心的好朋友。
孫臏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孫武後代。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除去膝蓋骨),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後,被齊威王任為軍師。
人物介紹:
1、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亦作陳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故又稱徐州子期。戰國時期齊國名將。
約為公元前340年,孫臏逃亡到齊國時,田忌賞識孫臏的才能,收為門客。在一次賽馬時,孫臏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的田忌賽馬法。
公元前354年,發生桂陵之戰,魏國攻打趙國,齊國派兵相助,田忌為主將,孫臏為參謀,結果孫臏以「圍魏救趙」的兵法大勝。
公元前341年,發生馬陵之戰,魏國攻打韓國,齊國派兵相助,仍由田忌為主將,孫臏為參謀,孫臏仍進軍魏都大梁。
用「減灶之計」,讓魏軍大將龐涓輕敵深入,結果龐涓被殺,齊國大勝。同年,被齊相鄒忌用反間計陷害,田忌無法澄清,逃亡楚國。直到齊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齊國。
2、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
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3、齊威王
齊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與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齊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齊威王原為侯,齊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齊威王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
齊威王在位時期,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
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並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
齊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齊威王駕崩後葬於田齊王陵(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鎮內),享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