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征中有哪些感人故事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❷ 紅軍長征中發生的感人故事
紅軍長征在洞口的故事
[ 作者:羅子榮 ]轉貼自:《黨的光輝照邵陽》
賀龍、任弼時、肖克、關向應、王震等領導的第二、六軍團,於1935年11月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途經洞口縣境,北上抗日。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當年紅軍留下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動人事跡,深深地銘刻在老人們的心裡,流傳在廣大的群眾中,現在回憶起來,仍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我們的賀主席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時分,賀龍率領的第二軍團部分主力,從管竹進入岩石鄉。三個穿灰布軍衣、身背短槍的戰士來到三房院子,見一婦女抱著小孩慌慌張張走進自己家裡。戰士跟著走進她家堂屋,見她房門緊閉,便輕輕地敲門說:「嫂子,請你不要害怕,我們紅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請你開開門,我們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婦女叫歐陽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聽到敲門的聲音不是很急,喊話的聲音也很平和,就開了房門。戰士見她屋內還有一間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這間空房搭個鋪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歐陽香元雖沒有完全聽懂他們的話,但知道他們是要借房子住,於是臉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過了一會兒,有位戰士領著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蘭布長衫、留有八字鬍子的人來到了歐陽香元的家門口,後面跟著二三十個穿灰布軍衣、背短槍的戰士,在禾坪里整整齊齊地站成兩排。那個八字鬍子對大家講:「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人民求解放的,我們有鐵的紀律,大家千萬要注意,不能進年輕婦女的卧室內;」接著又講,「我們紅軍無論走到那裡,都要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群眾家裡的東西未經主人同意不能搬動,借東西一定要還,損壞和丟失東西一定要照價賠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群眾的信任,才能團結群眾去打倒蔣介石賣國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歐陽香元從戰士們的表情上,看出八字鬍子是個大官。聽他講話句句為老百姓著想,認定紅軍是好人。她懷著興奮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個八字鬍子講的話告訴別人,直到天快黑時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門口見地上搭起了鋪,那個八字鬍子和另外兩個人在煤油燈下看地圖,一邊看一邊比比劃劃。她想知道那個大官是個什麼官,於是走到門外悄悄地問一個小戰士:「那個穿蘭布長衫、留著
鬍子的是你們的什麼人?」小戰士輕聲地告訴她:「是我們的軍團長,蘇維埃政府的賀主席,我們都喊他賀老總。」她聽後心裡嘀咕,原來他是個大官,難怪戰士們都規規矩矩聽他講話。
她走到房內,一位女戰士非常和氣地請她坐下,像親姐妹一樣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談中她問女戰士:「你是哪個的老婆?」女戰士很爽快地告訴她:「我是賀龍同志的愛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煩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裡的是紅軍的大官賀龍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說:「這房子不好,沒有好好收拾,真對不起你們,」女戰士說:「等打完仗以後,窮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隊要走了,有些戰士在收拾行裝,有些在打掃衛生,有個戰士走到歐陽香元嫂嫂雷青菊面前(住她對門)再三詢問是否有損壞和丟失的東西,雷青菊講:「只有一個木臉盆沒看到。」那個戰士不一會拿了一個銅臉盆對她說:「如果找不到就用這個臉盆,找到了就留做紀念,紅軍的紀律都是賀主席規定的,你一定要收下。」賀主席和戰士們走時,群眾都含著熱淚相送,戰士們
也不時地回頭,依依惜別。
幾十年過去了,歐陽香元沒有忘記當年的「賀主席」。1956年,她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的掛像時,一眼就認出了當年住在自己家裡的賀主席,高興地說:「你們看,我們的賀主席又回岩山來了,又到我們家裡來了。」
可敬的先烈
第二、六軍團自從撤離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後,國民黨的軍隊始終跟蹤他們、搜索他們,妄圖把他們消滅在長征途中。12月21日中午,從高沙開往花園的第六軍團,有的在李家渡一帶休整,有的在行進途中。戰士們雖然頭上都用樹枝、綠葉作了偽裝,但國民黨飛機還是發現了目標,喪心病狂的投下了6顆炸彈,20位戰士當場光榮犧牲,數十名戰士受傷。
當時年僅12歲的王康元正趕著牛回家,一位紅軍戰士見狀,急忙跑過去,屍把將王康元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掩護他。王康元安然無恙,而那位戰士卻血流如注。王康元的叔父王仁德知道後,深為紅軍戰士舍已救人的精神所感動,為了報答紅軍戰士的救命之恩,他冒險同李明生、劉大炳等20多個貧苦農民一道,將烈士的遺體安葬在蛇形山一塊空地上。但紅軍走後不久,一些土豪劣紳心懷鬼胎煽動說,「紅軍葬的地方是『風水寶地』,是李家渡的『龍脈』所在。現在『龍脈』挖斷了,『龍神』不安,只有把紅軍的屍體挖出來,丟到河裡去,才能保住『龍脈』,恢復『風水』。」為了粉碎土豪劣紳的陰謀詭計,貧苦農民鄧成竹等人連夜將紅軍烈士的棺木移葬到松濤滾滾的長嶺界,周圍栽上蒼松翠柏。被紅軍救了命的王康元,每年清明節去烈士墓前祭掃。1972年他擔任西中大隊黨支部書記後,積極倡議並在公社黨委的領導下,帶領本大隊和李家渡的幹部群眾,整修了烈士墓,在墓前豎起一塊烈士紀念碑,刻上「長征烈士之墓」六個大宇,兩側刻有兩副對聯,一副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另一副是「繼承先烈志,永作革命人」。洞口縣委和縣政府已將烈士墓做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幾十年來,幹部、工人、農民、學生經常去墓前瞻仰、憑吊學習先烈精神,繼承先烈遺志,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討還血淚債
舊社會的廣大農民,飽受土豪劣紳的壓迫和剝削,掙扎在死亡線上。紅軍打擊土豪劣紳,為貧苦農民求解放,因而得到他們的真誠擁護。
岩山鄉沙坊院子有個土豪叫付升庭,長有一臉麻子,為人專橫殘忍,欺壓窮人,群眾都叫他升麻子。他的五個兒子個個兇殘如虎,群眾稱他們是「五老虎」。1931年,升庭麻子准備修新屋,找來新化方師傅給他燒磚瓦。可憐方師傅辛辛苦苦一場,不但未得分文工錢,還要倒貼伙食。一氣之下他推倒磚瓦垛子,滿腹怨恨回新化去了。1935年,他參加了紅軍。12月19日,部隊在岩山宿營,他
把當年在付家的遭遇和當地農民受付家欺壓的情況,向部隊首長做了匯報,首長同意他帶三名戰士去找升麻子算帳。他們操小路走到沙坊院子,把正准備逃跑的升庭麻子抓住。附近群眾聽說紅軍抓住了作惡多端的升麻子,喜得奔走相告,紛紛向紅軍首長揭發升麻於的罪惡。首長派出一位戰士領著貧苦農民到升麻子家裡,打開了付家的糧倉,把糧食分給了群眾。第二天紅軍離開岩山時,把升麻子押到綏寧縣李熙橋處決。
紅軍第六軍團在石江處決了一貫包攬訴訟、敲榨勒索的王文祥;鎮壓了高沙鎮街上被稱為「三王五霸」之一的大惡霸、土匪袁寬:將石背鄉的土豪財主尹成哉、花園鄉罪大惡極的鄧星芳、拒絕給紅軍派糧的反動保長鄧陳卓三人,押到綏寧縣武陽處決。廣大群眾拍手稱快,感謝紅軍為自己伸了冤,討還了血淚債。
軍民魚水情
紅軍到洞口之前,國民黨反動派與地方反動勢力製造了很多謠言,不少農民躲進山裡。紅軍以遵紀愛民的實際行動,解除了群眾的顧慮,很快,大家都回來為紅軍戰士解決吃住問題,十分親熱。
開始岩山街上很多店門都關得緊緊的,後聽到紅軍戰士親切地喊:「老鄉們不要怕,我們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不會拿你們的東西,如果你們有什麼吃的就賣給我們一點,我們照價付錢。」有些人從門縫中看到紅軍戰士規規矩矩,蹲在街上,誰也不去敲店門。於是有的就拿出煮熱的紅薯放門口賣,戰士們不講價,說多少就是多少,只多交不少交。消息傳開後,店門都開了,能吃的東西都擺出來了,附近群眾家裡有能吃的,都拿到街上賣。有幾位戰士走到林玉元老大娘面前輕聲說:「大娘,天氣太冷,今晚上我們想到你家裡避避風寒。」大娘滿臉笑容表示歡迎,戰士們放下背包,就動手打掃衛生,挑水劈柴。晚上,林大娘見幾個戰士在燈下擺著白布比劃,她猜想是把布剪做包腳布,就把「坐月子」的媳婦喊來一起幫忙,母女倆人熬了一整夜,共做好10雙布襪子,正好每人一雙。第二天戰士們臨走時再三向林大娘道謝,送給他一些白布、一床印花被面和兩個圓瓷缸作為紀念。
紅軍關心群眾,愛護群眾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感動了群眾,廣大農民群眾從各個方面關心、愛護紅軍。石江縫紉師傅邱國才與其他11位師傅一起,連夜趕制軍帽120頂。紅軍給他們每人一塊銀元,他們心情非常激動,你一言我一語,湊成一首詩:「紅軍來到石江鎮,痛打土豪和劣紳,財主心怕膽又驚,窮人精神大振奮,軍民連夜作軍帽,同心協力殺敵人。」花園馬家院子鄧大媽同兒媳曾冬娥在山邊土裡鋤草,聽到山中有微弱的呻吟聲,鄧大媽立即放下鋤頭去山中尋找。果然發現一個約20歲年紀、頭帶八角帽的紅軍戰士(瀏陽人)躺在地上,她用手一摸額頭,好燙手,又見他右腳傷口已開始流膿。她心想不能讓親人在野外活活凍死、痛死、餓死,一定要想辦法救他。她喊來兒媳一起扶著傷員回到家裡,讓他躺在兒媳床上,兒媳拿出丈夫的藍布舊衣服給他換上。大媽告訴傷員安心養傷,如發現有外人來就裝啞巴,要兒媳認他是自己的丈夫(兒媳的丈夫在貴州做挑夫)。安排好後,大媽每天上山采葯,精心護理,一周後戰士的傷基本治好,他告訴大媽要去趕部隊。臨走那天,天剛亮大媽就起床為他准備好路上吃的東西。戰士對大媽說:「大媽,你就是我的親娘,我一定永遠記住你的恩情,革命勝利了,我一定來看望你老人家。」戀戀不舍,揮手告別。
跟著紅軍走
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是自己翻身求解放的靠山,紅軍的道路就是自己走向解放的道路。於是,不少貧苦農民紛紛送子弟當紅軍,中青年更是積極踴躍,要求跟著紅軍走。李家渡的貧苦農民,看到20個紅軍戰士在敵機轟炸下光榮犧牲,滿懷為烈士報仇的憤怒心情和為自己求解放的強烈願望,積極報名參加了紅軍。西中村的鄧星怡、鄧正仁、吳老曬,盲田村的鄧星開,新興
村的劉老細,木井村的陳松青,圳上的羅玉等都跟著紅軍走了。洞口街上鄒玉和、王順生兩位縫紉師傅,被請到花園給紅軍製作軍服,他們深為紅軍的精神所感動,毅然跟著紅軍走上了長征路。
據解放後全縣初步統計,當年跟著紅軍走的有20多人。他們為革命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壯志未酬而犧牲在長征途中的革命烈士,有在抗日前線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民族英雄,有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畢生精力的人民功臣,如石江鎮的王振貴,當年30歲,參加紅軍後編入第六軍團保衛局,在17年的戎馬生涯中南征北戰,榮獲「人民功臣」、「解放華北」、「解放西北」的紀念勛章各一枚,1952年轉業到新疆工作,1965年離休,1966年元月回洞口老家定居,撰寫了「夜渡金沙江」、「翻過大雪山」、「六十年春秋話往日」等革命回憶錄。
❸ 紅軍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50字)
一、斷腸就義紅軍師長
1934 年12 月初,中央紅軍突破敵軍三道封鎖線後,在湘江進行了一次慘烈的血戰。紅軍傷亡很大,由出發前的8.6萬人銳減至3萬。在這場戰斗中,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負責掩護中央機關轉移。主力紅軍西渡湘江後,敵軍切斷了他們的通道,全體官兵血戰數日,與敵人拼盡彈葯。最後,除少數紅軍突出重圍外,6000名將士幾乎全部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江面。至今,當地還有「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
中央紅軍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帶領的百餘名官兵在突圍中因寡不敵眾全部陣亡,他本人腹部受重傷,不幸被捕。在被敵軍抬往縣城的路上,他從昏迷中醒來,乘敵不備,用手伸進腹部傷口,絞斷了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 歲,實現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詮釋了理想和信念。
二、賀子珍捨身救傷員
賀子珍是毛澤東的妻子,長征開始時,她已懷有身孕。1935年4月的一天,賀子珍隨幹部休養連在黔西盤縣境內隱蔽休息時,突然遭到國民黨飛機的襲擊。一個擔架員被炸死,傷員暴露在田地里,敵機又一次俯沖下來。在這危急關頭,產後虛弱的賀子珍立即沖過去撲在傷員身上,用自己的軀體掩護著傷員。傷員得救了,賀子珍卻倒在血泊中,她身上嵌入了17塊彈片。當時醫療條件很差,只得把表層的彈片取出,有些深入體內的彈片伴隨了她一生。
部隊又要出發了,賀子珍為了不拖累大家,影響部隊行軍,主動要求留下來。毛澤東和戰友們堅決反對。在戰友們的幫助下,她繼續隨部隊長征。賀子珍這種捨生忘死救傷員,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激勵著戰士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走向最後的勝利。
三、一封血信
1935年2月,紅三軍團與敵軍為爭奪婁山關展開了激戰。軍團長彭德懷十分焦急,因為不拿下婁山關,紅軍大部隊就有被圍殲的可能。
突然,軍團宣傳隊長鍾明彪發現,敵人陣地里跑過來一個人,他一手捂著肚子,一邊往山上招手。鍾明彪立即沖出掩體,跑去接應。跑近一看,原來是半年前剛入伍的小戰士。他的衣服已被鮮血染紅,腸子流了出來。見到鍾明彪後吃力地喊著:「十團已沖上主峰,又被敵人壓下來,快派部隊增援!」鍾明彪想給他包紮,他說:「別管我,快去報告!」鍾明彪只好飛速跑回指揮所匯報。
彭德懷立即命令幹部團增援,一鼓作氣拿下了婁山關。後來,鍾明彪和戰友們沿著一條血路,在一棵大樹下,找到了已經犧牲的小戰士。大家忍著眼淚掩埋了小戰士,悲痛萬分地踏上新的征程。
四、毛主席愛兵如子讓擔架
長征初期,毛澤東大病初癒,組織上給他製作了一副擔架,配備了坐騎。但他很少用擔架,不是讓給生病的警衛員,就是讓給凍腳的小戰士。坐騎更是秘書、警衛、勤雜人員輪流使用。渡赤水河時,警衛員黃澤九因肚子痛掉隊了。毛澤東馬上將擔架留給他,自己和戰士們夜行軍走了100里山路。盡管很疲勞,他們一路上還給戰士們講笑話,鼓舞大家。
一天,紅軍來到雪山腳下,機要秘書黃有鳳又突然得了瘧疾,打擺子發高燒。毛澤東親自找衛生員給他服葯治療,又讓他躺在擔架上,一再鼓勵他要堅持下去。可毛澤東自己卻拄著拐棍,迎著刺骨的寒風,一步一滑地向著雪山走去。黃有鳳躺在暖暖的擔架上,望著毛澤東那舉步維艱的身影,感動得熱淚盈眶。長征中,紅軍將領們像這樣愛兵如子的動人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五、彭德懷宰殺坐騎救急
1935年8月,紅三軍團在過草地時,由於連續長途行軍作戰,幹部戰士都十分疲憊。因為缺糧,他們只能靠吃野菜草根充飢。此時,軍團長彭德懷決定把僅有的六匹騾子全部殺掉,以解燃眉之急。身邊的警衛員和飼養員一聽要宰殺全部騾子,包括彭德懷的坐騎大黑騾子後,都不同意。
這頭大黑騾子在長征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路上,它不是馱著糧食、器材,就是馱著傷病員。過湘江時,許多不會游泳的戰士就是它一次次地運過江去的;過雪山時,一些疲勞過度奄奄一息的戰士,也是靠它翻越了雪山。
彭德懷耐心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不殺它們,部隊靠什麼走出草地?人比牲口更重要!」最後,騾子全部殺掉了,軍團部只留下了一些雜碎,其餘都留給了後面的部隊,這些肉不知救了多少紅軍戰士,使部隊渡過了難關。
❹ 紅軍長征的故事有哪些
1.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第一個: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間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陳賡同志感到十分疲憊。這一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一步一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一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傢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志走到他跟前,說:「小鬼,你上馬騎一會兒吧。」
小鬼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盯著陳賡同志長著絡腮鬍子的瘦臉,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話說:
「老同志,我的體力比你強多了,你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騎一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你要我同你的馬比賽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說著把腰一挺,做出個准備跑的姿勢。
「那,我們就一塊兒走吧。」
「不。你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志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糧袋一拉,輕輕地拍了拍,說:「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還多呢。」
陳賡同志終於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馬上,心情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一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一個個浮現在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志突然喊了一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干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麼東西呢?他掏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志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陳賡同志一把摟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個嘴巴:「陳賡啊,你怎麼對得起這個小兄弟啊!」
3.紅軍長征途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而且還要經常與空中偵察、轟炸的敵機進行斗爭。盡管當時紅軍的防空武器極其簡陋,但仍發揚以劣勝優、敢打敢拼的精神,積極地進行防空行動,並在長征途中擊落6架敵機。
4.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我讀過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大人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可她並沒有這么做,而是選擇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輕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每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隊伍的優良品質了。
5.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❺ 紅軍長征中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長征的由來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初並沒有使用「長征」這個名稱。中央紅軍行動之初,所確定的行動目標是到湘鄂西地區與紅2、紅6軍團會合,然後實施反攻,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恢復中央蘇區。因此,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斗」、「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
而在中革軍委與紅軍總部機關所發布的命令、指示中則稱之為「西征」「突圍」。這些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紅軍經過彝民區。此時,距離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已經有七個多月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