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晏子的故事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謚號「平」,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㈡ 晏子的資料和著名事跡
1、晏子的資料:
晏嬰,字仲,謚平,也稱晏子。春秋時齊國夷維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後,繼任齊卿,歷任靈公、庄公、景公三世。
是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奉景公之命,與晉聯姻,曾預言齊國政權終將為田氏所取代。傳世有《晏子春秋》一書。
當是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敢於犯顏直諫,糾正國君的錯誤,提倡節儉並且自己能身體力行。靈公,庄公、景公三帝。
均在齊國為官,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傳說晏子五短身材,「長不滿六尺」,貌不出眾,但足智多謀,剛正不阿,為齊國昌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2、著名事跡,舌戰群雄的故事:
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入朝時,為了嘲諷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國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羅列在兩旁迎候,晏子對楚國陪同說:「我是為二國友好交往而來,並不是來與貴國交戰的。
把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尷尬地叱退武士。晏子進入朝門,楚國幾十員大臣等候著。楚郊尹鬥成然首先發話:「聽說齊國在姜公封國時,強於秦、楚,貨通魯、衛。
而自從桓公之後,屢遭宋、晉侵犯,朝晉暮楚,齊君臣四處奔波臣服於諸侯。但憑景公之志、晏嬰之賢,並不比桓公、管仲差呀,這是為什麼?」
晏子說:「興敗強衰,乃國之規律,自楚莊王後,楚國不是也屢次遭到晉、吳二國的打擊嗎?我們景公識事務,與諸侯平等交往,怎麼是臣服呢。你的父輩作為楚國的名臣。
不也是這么做的嗎,難道你不是他們的後代?」鬥成然羞愧而退。楚大臣陽丐上前一步說:「聽說你很善於隨機應變、左右逢源,然而,齊國遭遇崔、慶之難。
齊多少忠臣志士為討伐二人而獻出生命,你作為老臣,既不能討賊,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還有何用?」晏子說:「抱大志者,不拘小節。
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錯誤。我之所以留身於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國、強國之志,而非貪圖個人的性命。如果老臣們都死了,誰來扶佐君王呢?」陽丐自知無趣退下。
楚右尹鄭丹上前逼問:「你說得太誇耀,崔、慶之難,高、陳等相並,你只是隔岸觀火,並不見你有什麼奇謀?」
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慶之盟,我未乾與;四族之難,我正在保全君王,這正是宜柔宜剛,怎麼說是旁觀呢?」鄭無話可答。
楚太宰啟疆閃出發問:「你貴為相國,理當美服飾、盛車馬,以彰顯齊國的榮盛。你怎麼騎著瘦弱的馬、穿著破舊來呢,還聽說你這件狐裘。
已經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嗇了。」晏子笑答:「你太見小了,我自從居相位來,父輩有衣裘、母輩有肉食、妻族無飢荒。
同時,依靠我救助的還有七十多家。我個人雖然節儉,而富於三族、解除群士之難,這不是更顯示出君王的德正嗎?」啟疆嘆服。
楚王車右囊瓦指問:「我聽說君王將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當代、留名後人。而你身不滿五尺,力不能勝一雞,你不覺得羞愧?」
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駝雖小,能壓千斤;舟槳空長,終為水役。僑如長身而被魯國所殺、南宮萬絕力卻死於宋國,你自以為高大。
還不是只能為楚王御馬嗎?我雖然不才,但能獨當一面,忠心為國效犬馬之力。」囊瓦羞愧難當。楚大夫伍舉見大家難當晏子。
忙解圍說:「晏平仲天下奇才,你們怎麼能跟他較勁呢,算了,楚王等著召見呢。」後來,晏子又與楚靈王鬥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話!
3、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說:「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里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果,什麼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著蒸棗。龍舟泛遊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
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後只開花,不結果。」景公不滿意地說:「我裝著問,你為什麼對我胡謅?」晏子說:「我聽說,對於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4、晏子數罪
齊景公喜歡捉鳥玩,便派燭鄒專門管理鳥兒,可是燭鄒不慎讓鳥飛逃了。景公大為惱火,下令殺死他。晏子說:「濁鄒有三條罪狀,讓我數落他一番。然後再殺,讓他死個明白。」
齊景公高興地說: 「好。」於是把燭鄒叫進來。晏子便一本正經地說:「燭鄒!你知罪嗎?你為國王管鳥卻讓它逃走,這是第一條罪狀。使國王為了鳥而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
這事傳出,讓天下人認為我國重小鳥而輕士人,敗壞我們國王的名譽,這是第三條罪狀。 你真是罪該萬死!」說完,馬上請求景公下令斬殺。可是景公卻說:「不要殺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5、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後,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來到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麼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後,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裡的人?』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麼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
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什麼人?」
小吏回答:「是個犯了盜竊罪的齊國人。」楚王轉過頭來對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
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水土不同呀。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並沒有盜竊的行為。
來到楚國以後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聖賢的人是不可戲弄的!是我自討沒趣啊。」
6、晏子逐高繚
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辭退了。隨從的官員們向晏子提出勸阻,說:「高繚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沒有給他一個職位,而且還要辭退他,於道義不合啊。」
晏子說,「我是一個狹窄淺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撐開大網的繩子那樣,拉緊了,這張大網才能穩固,才能立國。
到現在為止,高繚在我身邊工作三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就是我要把他辭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