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創編故事中進行有效的提問
創編故事是幼兒園語言網路活動結構中的一個層次活動。在創編故事活動中,教師的提問是引發幼兒創造性的關鍵因素。幼兒能否編出一個完整的好故事,提問至關重要。開放性提問能激發幼兒積極思考問題、大膽創編故事的興趣,也是開拓幼兒思路的重要方法。
《新綱要》要求我們「以幼兒發展為本」,「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創造一個幼兒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組織創編活動時,教師提問至關重要。有效的開放性提問,能讓幼兒在問題中得到啟示,從而使他們主動地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地進行創編。
如在組織大班語言活動《龜兔第二次賽跑》時,在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引導幼兒觀看課件開頭,了解烏龜與兔子決定再進行一次賽跑的起因。這時,教師提出了預測性的問題:「你猜測一下,龜兔第二次賽跑的結果會是怎樣?為什麼?」問題一拋出,孩子們就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是兔子勝;有的支持烏龜贏,還有一部分處於中立,認為這次賽跑兩者並列第一。
在孩子們的爭論中,教師收獲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認為兔子勝的孩子說:「兔子不會再驕傲了,它這次一定不會再偷懶睡覺了,所以它很快就跑到了終點,取得了勝利。」認為兔子輸的孩子則認為:「這次跑步的起點在山上,終點在山下,下山的時候,烏龜會縮成一團,從山上滾下來,它的速度比兔子快,所以它贏了。」「兔子在路上被一塊大石頭絆倒受傷了,跑不快了,所以烏龜又贏了。」
可以看出,孩子們不僅對龜兔第一次賽跑的故事很熟悉,而且聽過《聰明的烏龜》這個故事。在故事中,烏龜正是把頭和腳縮進殼里,變成一隻皮球,滾下山坡躲避老鷹的。因此,他們會把比賽場地設置在山坡上,這樣烏龜就會想辦法滾下山坡。同樣,他們結合平時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親身經歷,創編出小兔在跑步中因發生意外而影響得冠的情節。
由此可見,前期知識經驗的豐富是創編活動必不可缺的。教師的開放性提問設計必須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理解能力及接受水平。如果把問題設置在幼兒的「現實發展區」,孩子們不費力氣就能作答,有的幼兒甚至不屑一顧,對孩子的發展無幫助。如果把問題設計得高於幼兒的能力水平,他們冥思苦想也沒找到答案,就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很好地把握了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在設計問題時,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已有經驗有哪些?哪些問題對孩子有新的挑戰?哪些問題又能貼近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在這次活動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經驗呢?讓他們「跳一跳,摘果子」,保證了幼兒的思維經歷發現的過程,將「最近發展區」巧妙地轉化為了「現實發展區」。
如進行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時,教師事先讓幼兒調查了小動物的本領,並了解了不同的商店。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動物街場景及一些幼兒調查過的動物形象,結合故事,對幼兒提出了創編的要求:「你們看,動物街又新開了一些商店和公司,你認識哪些店呢?你是從哪裡認出來的?這些店的老闆會是誰呢?等會兒請你們從這里找一找,你認為這個店的老闆哪個動物做比較合適,為什麼?」
「為什麼這個商店的老闆是××小動物?」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也預示著創編故事的合理性。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認真分析了教材和幼兒特點,把握了重難點,「抽筋挖骨」,把關鍵時間和關鍵內容安排在幾個小問題中,讓幼兒進行猜測、假想、創造。幼兒先討論這個商店的老闆是誰?為什麼會是××小動物?××小動物具備什麼樣的本領?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步步挖深、挖透故事角色,合理地創編出故事情節。這樣,讓幼兒在理解的層面上,融入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作品的中心,並引申到自己,促進自己良好個性的發展。同時孩子們在矛盾沖突中進行了深入細微的思索,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別人有困難時,不應該看重個人利益,而應該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
另外,提問應當有合理的程序,即在設計時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步步拓展,從啟發、激勵幼兒的思維出發,運用開放的形式,引導幼兒逐層深入分析,促進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體驗,把幼兒的思維一步一個台階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引導幼兒在定勢范圍內連續思維。
如在《龜兔第二次賽跑》中,小兔為了把掉落的花束還給小猴輸了比賽,最後冠軍還是烏龜。面對這樣的結果,許多孩子都不滿意,為此,教師適時拋出問題:比賽都要遵守規則,那冠軍的獎杯到底應該頒給誰呢?如果頒發給小兔,小烏龜肯定不服氣,為什麼呢?如果頒給小烏龜,你們會有什麼想法呢?你們再想一想,我們還可以頒發一個什麼樣的獎杯給小兔呢?最終的結果是冠軍獎杯頒發給了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到底的烏龜,愛心獎杯頒發給了樂於助人的小兔。這兩者的精神正是幼兒所要學習的。
可見,在創編故事教學中可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角度、多途徑、多種結果的問題時,採用有效的手段,讓幼兒從人物動作、表情、心理動態及故事背景等角度進行觀察、講述。由於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幼兒不但能迅速理解故事,而且能把理解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有利於幼兒積極思維。
在創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學會設計「以幼兒為主體」的開放性的提問,引導幼兒通過猜測、判斷、假設、創造去解決問題。由於沒有現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語言和情節的限制,為幼兒提供創造性的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這樣孩子們才會從問題中體驗到探究和爭辯的樂趣,感受到創編故事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