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聊齋志異中指斥不公,刺貪刺虐的故事
這類故事,最著名的有:
《夢狼》,是篇帶象徵意味的小說,縣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惡狼,官衙以人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場對百姓敲骨吸髓,蒲松齡似乎還擔心讀者對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異史氏曰」,又把這個怪夢的真實內涵交代得明明白白:「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於虎者耶!」天下的官員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比比也,就是到處都是。即使官員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惡狼,何況還有比猛虎還厲害的。 「官虎吏狼」成為揭露封建社會黑暗現實的經典性概括。
《席方平》,講一個小百姓在一級一級衙門打官司的故事。
《公孫九娘》,用人鬼戀巧妙抒寫改朝換代之際人民的深重災難。
《司文郎》,寫男子為求功名而遊魂,對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可悲、可憐、可嘆的精神狀態寫得驚心動魄。用鼻嗅文章的鬼魂讀書模式,妙趣橫生地諷刺科舉考試臭不可聞的文體,把科舉之「病」寫得深入骨髓。
《三生》,寫一個名士考試落榜氣死了,到陰間告考官「黜佳士而進凡庸」,專門錄取沒才能的考生,讓有才氣的考生名落孫山,主考官推諉責任:說雖然有好文章,下邊考官不推薦,我根本看不到。閻王下令鞭打失職的主考官,告狀的名士不滿意,閻王殿兩邊的冤鬼「萬聲鳴和」,上萬名同樣的冤鬼 要求對目不識文的考官「白刃劙胸」。這個告狀的名士叫「興於唐」,名字寓意深刻,科舉制度正是興盛於唐朝,「興於唐」的命名恰好負荷了讀書人從唐代開始淪落的血淚史。這么多有才能者考不中,就是因為主管部門營私舞弊。蒲松齡還虛構出一個考弊司,掛著斗大的「孝悌忠信」和「禮義廉恥」,考弊司,顧名思義,應該是監督考試的主管部門,這個主管天下讀書人的考弊司卻掛羊頭賣狗肉,司主面目獰惡像山精,不管哪個人見他,首先得從身上割下一塊肉來----實際上就是索賄,真是「慘慘如此,成何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