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編數學小故事
數學對於很多同學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本文中我整理了一年級用加減法編的數學小故事,有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有一天兩只小狗,它們每個得到了一根骨頭,它們特別高興,真想美美地吃一頓。它們叼回家一看,媽媽還沒回來。它們想,我們小時候就靠媽媽養活,不管是多冷多熱媽媽都得出去給我們找吃的,才把我們養活這么大,現在我們有了好吃的該給媽媽吃了。
小狗弟弟說:「那好了,我們放在一起都給媽媽留著吧。」兩根骨頭-摞正好摞成+樣,小狗哥哥說:「原來兩個數一加是這個樣子,就叫它「+"號吧。」不大會媽媽回來了,聽小狗哥倆一說真高興,知道它們會孝敬媽媽了,誇它們是懂事的好孩子。
正說著,只聽門外有哼哼的聲音,一看原來是只狗爺爺餓的直叫喚,媽媽說:「看老爺爺多可憐哪,還是給它一根吃吧。」小狗說「那好吧,就給老爺爺一根吃吧。」拿走一根正好剩下一根骨頭躺在那兒,成了「-」樣子,小狗弟弟說:「喲,原來減去一根就成了這個樣子,就叫它「-」號吧。媽媽說:「你們倆如果排好橫躺下就是個「=」樣子,那麼就叫等號了,各個數計算起來就清楚了。
小猴子要買8個蘋果送給奶奶。它來到市場上,看見紅蘋果挺誘人的,綠蘋果也挺好的,於是,這兩種蘋果它一樣買了幾個。(紅蘋果買5個,綠蘋果買幾個?)
小猴子拎著裝了8個蘋果的框高高興興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豬撞了一下,結果撞掉一個蘋果,它們都不知道。(這時還剩幾個蘋果了?)
小豬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見到小猴很高興。小豬說口渴了,小猴子就給小豬一個蘋果解渴。(這時還剩幾個蘋果?)
看到小豬吃蘋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於是它也拿了一個蘋果吃了起來。(這時還剩幾個蘋果?)
突然,背後響起一聲獅子的吼聲:吼不好了,獅子看見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著框使勁往前跑,框里的蘋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獅子也沒有追來,小猴子終於鬆了口氣。小猴子把蘋果送給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麼只剩下2個蘋果了呢?
奶奶聽完小猴子講的途中的遭遇後,哈哈笑了起來。奶奶對小猴子說:你來了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從前,一個國王經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里的一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後說:「我願意見見這位國王。」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一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一關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麼聰明,多麼靈活啊!
以上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數學小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呀。
❷ 加減法編數學小故事有哪些
數學小故事不僅能幫孩子在故事中學習數學,更能培養孩子對數學的熱愛,我整理了一些數學小故事。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壞了,數字寶寶們又吵了起來了!
1小妹得意地說:「你們都得叫我當老大,100分不是我造的嗎?」0弟弟皺起眉頭,說:「1隻有一個,我0還有兩個呢!」2哥哥打趣地說:「還有大鴨蛋呢!人們都誇我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就這樣,他們每天都在爭吵著。
今天,9大叔忍不住地說:「1小妹、0弟弟、2哥哥,你們都有各自的本領,應該團結起來,互相幫助呀!」1小妹、0弟弟、2哥哥都紅著臉,向對方道歉,成了的朋友。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的「蒲豐試驗」。
以上是我整理的數學小故事,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