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卧薪嘗膽的故事
卧薪嘗膽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我國南方有兩個小國--越國和吳國。兩國相鄰,經常打仗,勢力相當,始終難分勝負。有一次,吳王闔閭領兵攻打越國,在戰斗中被越干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不治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他的王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大差率領雄兵攻代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懿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范蠡入吳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志,發情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卧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春秋後期,吳越兩國時常征戰,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當然吳國的國力要比越國強。在一次交戰中,越王勾踐把吳王磕廬射傷,導致磕廬回到吳國就因傷重不治而死。磕廬臨終前交代自己的兒子夫差千萬不要忘記這一箭之仇。夫差繼位做了新的吳王。報仇情緒很高。
Ⅱ 卧薪嘗膽是什麼故事
卧薪嘗膽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的故事。典故如下: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
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
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
結局:
公元前478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里僅有「嘗膽」,沒有提到「卧薪」,這是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卧薪嘗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網路--卧薪嘗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