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抗日時期英雄故事有哪些好一點的……而且要講5分鍾左右……急!急!急!急!誰幫幫我過幾天就要用了!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裡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王小二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稍微過一點啊,原諒了!
⑵ 適合小孩子3-8歲的兒童故事有什麼特點
、幼兒故事創編的年齡特點
(一)小班幼兒故事創編的特點
小班幼兒無論是認知發展水平還是生活自理能力都處於較低的水平。大部分幼兒剛入園不久,對幼兒園生活還不適應,所以組織他們開展創編活動,有相當的難度。隨著對幼兒園各方面環境的熟悉,她們逐漸在心理上融入幼兒園生活,開始投入幼兒園的各項活動。
1、受言語發展水平的限制,創編的積極性不高。小班幼兒尚處於感知理解的語言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說話的積極性很高,但是受表達能力的限制有話說不出,所以對創編活動不是很感興趣,表現出各種游離於活動之外的行為:對教師的提問不能理解或不予理睬,自由回答;拒絕參加活動並表現出強烈的抵觸情緒;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人雲亦雲,或者游離故事之外,說些不著邊際的話。總體上,小班幼兒表現為不在意說的內容,只注重說的過程。
對於以上情況,教師不能強迫幼兒,也不能批評責罵他們,而應該想辦法調動他們的興趣。
2、受識記能力的限制,創編初期復述故事較困難。小班幼兒無意識記憶為主,有意識記憶開始發展,所以故事聽了幾遍,都很難記住故事情節,不能完整復述故事,往往只記住感興趣的內容。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分解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復述故事,掌握原故事主要情節。教師還可以將故事編成兒歌,利用兒歌具有較強的節奏感、讀起來琅琅上口這一特點幫助幼兒記憶故事內容。幼兒能很快記住兒歌,同時對整個故事情節也基本了解了。還有的教師將故事列印給家長,請家長協助在生活的各個環節滲透,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幫助幼兒熟悉故事的方法。
3、創編藉助大量的肢體語言,集中在角色的增加、對白的豐富上。小班幼兒在創編中通常邊說邊模仿,藉助大量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一般把創編過程寓於故事表演中,在表演中進行創編,更具形象直觀性,也更有利於吸引幼兒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小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說出故事中的人物,及簡單的言語動作表現,創編主要集中在對原故事的復述、角色增加、人物動作表現等方面。
4、容易將故事情節與現實混淆。小班幼兒容易把現實生活變成想像活動,也會把想像當作現實。他們聽故事時,想像隨著故事的進程而活躍起來。他們會對故事中的人物產生同情心,也會對故事中可怕的事物產生恐懼感。
總體來說,小班幼兒的創編活動主要集中在故事復述、人物增加、動作表演上。通過這些活動,幼兒開始敢於表達,雖然只是簡單地說出某個小動物的名稱,或者用稚幼的動作學學小貓、小狗;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從最初的不感興趣到後來的喜歡參與、積極表現。雖然在這些環節中幼兒沒有多少創造性的想法,但這些幼稚的表達正是他們創造性的萌芽,對他們自身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中班幼兒故事創編的特點
1、更多地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較之小班幼兒,中班幼兒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言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在創編中,往往把自己的生活或日常行為移用到故事裡。他們為作品增加的角色,通常是生活中的爺爺奶奶、父母兄弟,或者是他們喜歡的動物,或者是動畫片里的角色。對角色語言的創編就更富生活化。
2、圍繞故事情節進行創編,創造性想法增多。對於教師設定的一個問題情景,中班幼兒大部分能積極參與創編,表述自己的想法。創編不再是簡單的增加角色及角色間簡單的對白,而是側重於故事情節的創編。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集體創編出了許多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的故事情節。從一些創編活動可見,中班幼兒的問題解決策略在不斷發展,創編能力較之小班幼兒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能創編出富有想像力的情節,而且還能創編出歌曲等,這無疑是一次創造性的飛躍。
3、個體差異性明顯。中班幼兒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故事創編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有的幼兒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很強,想像力豐富,在創編過程中處於核心地位;有的幼兒仍疏於表達,創編往往受高水平幼兒的影響,模仿他們的發言,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練,中班幼兒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進步,但是,進步的程度也存在差異。
針對中班幼兒的創編特點,教師在引導幼兒創編時要分層次設置問題,讓每個幼兒都能發言,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對於能力強的幼兒,給他們設置更多的開放性問題,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盡量為他們設置一些理解性的問題,引導他們敢於表達。通過不同層次的問題設置,確保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參與創編活動。
(三)大班幼兒故事創編的特點
1、幼兒不僅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對別人的想法進行評論。由於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有了較復雜的思維方式,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並願意與其他幼兒進行討論、共享、交流。
2、創編處處體現幼兒生活的痕跡。大班幼兒的創編更多的與其生活相聯系,其自身的影子在創編的情節中處處可見。如有個小朋友平時早上見到老師都會給老師行個禮,很有禮貌。在創編小熊回家後怎樣請求媽媽為它做蛋糕,她先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然後再提出要蛋糕的要求。而那些平時任性的幼兒上來就說:「媽媽我要大蛋糕。」幼兒創編的很多情節就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再現。
3、創編的內容更豐富,更富有想像力。這一年齡段的幼兒無論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是邏輯思維能力及想像力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在創編中他們應對自如,不再是簡單的角色增加,對於增加的角色會賦予合適的對白、行為。總之,這一階段的幼兒的創編更富有邏輯性,創編的想法也更富有想像力。
二、幼兒園故事創編活動的指導策略
根據以上對不同年齡幼兒創編故事特點的分析,教師可以嘗試採用以下指導策略,使創編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創造潛能發展。
(一)追隨幼兒的興趣進行故事的選擇和導入
不同年齡幼兒有不同的故事愛好傾向,所以在選擇故事時就要投其所好。如在組織小班幼兒進行故事創編活動時,應以擬人化的動物題材故事為主。這類故事運用了大膽的誇張,能激起幼兒無限的想像。故事中大量運用反復的語句,不僅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的情節,還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創編的導入環節盡量遵循不同年齡幼兒的興趣,選擇合適他們的導入方式,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引導其進行創編
對待不會創編的幼兒,教師不要過於著急。幼兒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引導的方法。如有的幼兒站起來不敢說,教師可採取鼓勵的方法;有的幼兒雖然站了起來,但說話吃力,教師可降低問題的難度;有的幼兒忘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或根本沒聽教師講話,教師可以把問題重復兩遍。那種「快點說」「沒想好就別說」等消極的語言,會大大挫傷幼兒參與創編的積極性。
對待不肯說、不愛說的幼兒不忽視。不肯說話、不愛說話的幼兒,往往對所要回答的問題心裡非常明白,但因性格內向、膽小、緊張或口齒等原因,不愛表達。對這類幼兒,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給予關心、理解、引導與幫助,而不是簡單地教幼兒說,讓幼兒說,甚至忽視他們的存在。
(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創編環境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故事表演的背景,准備有關故事人物的頭飾、繪畫書等,給幼兒提供刺激豐富的物質環境。在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用簡單的道具布置一個情景,讓幼兒戴上頭飾扮演故事中的各種角色進行對話練習。通過這種物質環境的創設,讓幼兒時時感覺自己處在故事情境中,更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創編想法。
其次,集體創編、分組創編及個別創編多種創編形式靈活運用,為幼兒創造自由的創編環境。人數較少的班級,教師照顧到所有幼兒,適合採用集體創編的形式,幼兒你一句我一句,能夠互相啟發創編;人數較多的班級,通過分組創編的形式,教師能夠照顧到更多的幼兒,無論是語言的身體的交流都增加很多;對於個別幼兒,他們不願意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後和他單獨談話,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
最後,還可以採用教師參與角色,錄音、錄像回放等有趣的形式,為幼兒創造寬松的心理環境。教師以故事中角色的身份出現引導幼兒進行創編,改變了教師與幼兒之間傳統的師幼關系,拉近了教師與幼兒的心理距離。
(四)調動家長資源輔助創編
在創編活動中,有時無論怎樣啟發,幼兒都沒有思路,活動很難再繼續開展;有時受活動時間的限制,不能讓每一個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適時地引入家長資源,有助於解決這些難題。教師可以把故事情節列印出來發給家長,請家長引導幼兒完成創編,幼兒再將與父母共同創編的故事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有時家長的一個建議,就能啟發教師的思路,點燃幼兒創造的火花,將創編活動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可見,家庭創編活動是對幼兒園創編活動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