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包拯的小故事有哪些
1、包公審烏盆
揚州商人李浩,從外地趕回家鄉與家人共度中秋節,途中遇見賣缸盆的人丁干。丁干見李浩身懷巨款,把他騙回家,一斧頭殺之,與鄰居江萬里合力將屍體焚毀。
與陶土混合製成烏盆,翌日,丁干將烏盆賣出,被書生王進購進。書生把烏盆帶回,突見盆中之水變為血水。李浩鬼魂更現身向王進訴說冤情,並請他代向包拯告狀,王進允之。
李浩請王進將其魂魄帶回家,與此同時,烏盆往開封府尋冤之說也傳遍鎮上。江萬里聞之甚為驚恐,與丁干商量,欲殺王進滅口,奪回烏盆。江萬里欲殺王進時,李浩現身相救。
江萬里慌張逃走,並遇浩之妻雲娘。李浩回到家中,見到妻兒不禁悲從中來,相雲娘述說相思之苦及遇害經過。雲娘與王進帶烏盆到開封府鳴冤,可惜,李浩鬼魂為二門神所阻。
不得入內向包拯現身陳冤,包拯謂二人之說為一派胡言,不受此案。烏盆伸冤一案成城中佳話,賣烏盆的魏老闆前往丁干處探問並懷疑他與命案有關,希望拿些好處,丁干對他殺念驟起。
包拯對此案亦感詫異,派張龍趙虎訪查。但魏老闆夫婦已被殺害,只剩血刀一把。包拯下令各路人馬全力偵查此案,展昭暗中查探,覺得燒烏盆的丁干及江萬里嫌疑最重,包拯下令速拿審問。
另一方面,丁乾等人到王進處欲取回烏盆,王進堅決不透露雲娘母子下落。怎料一日,王進到雲娘家時,丁干也尾隨趕到,挾持小孩要回烏盆,幸李浩施法嚇走丁干。
雲娘再帶烏盆夜往開封府,李浩終能現身申明冤情。丁干與江萬里起沖突,把萬里殺掉並逃難,廟中遇雲娘母子。
丁干向雲娘請罪,希望能一筆鉤銷,此時,開封府眾人出現,所見其自述罪過,立即緝拿歸案,並以大鍘候刑。
2、兩個女人搶小孩的故事
宋朝初年,在河南的王莊,李家和劉家的媳婦在同一天都生了一大胖小子,兩個孩子長得有點象雙胞胎。可是李家的孩子不到一個月就夭折了。
李家兩口子悄悄的把孩子埋在自家的後園子里了,不讓左臨右舍知道,准備找機會把劉家的孩子偷來。一天機會來了,李家媳婦趁劉家媳婦上地,偷偷地把孩子抱回了自己的家。
劉家兩口子和鄉親們在周邊各庄找了兩天,不見孩子的蹤影。第三天上午,劉家媳婦去李家串門,一進屋發現在搖籃里睡覺的孩子正是自己家的孩子。
兩個女人為了爭奪這個孩子在屋裡打得頭破血流。一個老者建議她們去開封府找包公給斷。兩家人帶著小孩來帶了開封府。包公升堂斷案,兩家都說孩子是自己的。
但都拿不出確鑿的證據。這時包公發話了:「你們在大堂上搶孩子吧,誰搶去孩子就歸誰。」兩個婦女開始搶孩子,一人拽小孩一隻小胳膊,剛一用勁小孩大聲哭叫。
劉家媳婦馬上鬆了手,孩子被李家媳婦搶了去。這時,包公驚堂木一拍,「大膽李氏,你偷劉家孩子,還不從實招來。」包公見大家帶著疑惑的目光看著他。站了起來說:「你們想一想。
一個多月的孩子,嫩骨頭嫩肉的,他的親媽媽能捨得使勁拽嗎?使勁搶去孩子的媽媽一定不是親媽媽。」這時就聽堂下李家兩口子說:「我們認罪了,孩子是我們偷的。」
3、小友錢包被偷
宋朝宋仁宗在位時,端州城郊有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名叫張小友,他父親靠炸糍粑賣來維持生活。有一天,張小友放學後,他幫助父親提糍粑上街叫賣。
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剛過就賣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見路旁的大樹下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大石頭,不坐下來休息。知他一坐下來,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
等他醒來時,一摸籃子里的錢,發現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來。 正當他哭得傷心時,包公恰好路過此地;包公叫馬漢過去詢問原因。
小友哭著對包公說:「大老爺,我賣油炸糍粑的銅錢,被偷去了。」包公聽後,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馬漢把石頭抬到一間祠堂裡面說是要審它。
霎時間,包公審石頭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人人偕知,第二天百姓急先恐後地涌進祠堂,都想親眼看看包大人審石關泊奇案。包青天威風凜凜地坐在臨時擺高的公堂上。
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你這塊石頭,小張坐在你身上打盹,弄得他賣糍粑的錢不見也,定是你偷了,快從實招來,以免受刑。」
包公一連問了三聲,石頭卻沉默不言。包公看見石頭不做聲,頓時怒目一睜喝道:「這塊頑石死不開口,打它三十大板。」石頭挨打後,仍舊沒有做聲。
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這時,看的人擠了一祠堂。包公笑著開口說:「列位鄉親父老,這頑石偷了錢,死不承認,我看這小張真可憐。
大家就伸出友愛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錢,好不好?」大家聽後都異口同聲地說:「好!我們聽包青天的話。」包公叫王朝馬漢守住祠堂左右兩邊的小門,不準任何人出去。
在大門口放了一隻裝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帶頭投了一枚銅錢下去,然後坐在椅子上,目不轉睛地看老百姓,出一個人就投一枚錢於水桶中。一人、兩人、三人……。
當有一個漢子將銅錢投入水中時,包公發現水面上浮現了一層油膜。包公便大喝一聲:「把這偷錢的賊抓起來,帶上公堂!」這一大喝,令眾人莫名其妙,議論紛紛。
每人心裡都想:「包大人是憑什麼說這漢子是偷錢賊?」 包公重新升堂,開口問漢子:「你叫什麼名字,家住那裡?」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張小友的錢的,從實招來。」 「大老爺,小人沒有偷他的錢,真是冤枉啊!還望大人明鑒。」「證據在此,你還想抵賴。」於是包公拿起那塊起油膜的銅錢。
大聲地說: 「各位鄉親父老,張小友是賣油炸糍粑的,銅錢丟入籃中,難免沾有油漬,錢一旦投入水中,就會浮現油膜。我想每個人出門帶錢,若發見錢上有油漬。
大都會洗干凈的,免得弄臟衣服。因此我便心生一計,引誘鄉村父老及過路行人,都來看「審石頭」怪案。偷錢的賊大概已會混進來看希奇的,如果是這樣,就正合我意了。
各位鄉親今天能破案全賴大家支持合作,謝謝! 王小三聽完包公的話,嚇得面如土色,連忙爬在地板上,叩頭如搗蒜,承認自己偷了張小友的錢,恭恭敬敬地把錢拿了出來,聽從包青天的處罰。
4、包公陰陽判
在京城大街上,一名身穿藍色衣服的男子緊追一名女子,該女子在開封府的門前中箭,被府內的人得救。展昭上前追那名藍衣男子,發現那名男子和另一名女子正在打鬥。
該女子名為九奶奶,是當時震遠鏢局總鏢頭妻子的丫鬟。九奶奶在江湖中受到何路英雄人士的敬仰,威望很高。而那名中箭的女子名為張怡芬,是神運算元的弟子,也是九奶奶所要找的人。
藍衣男子再一次進開封府行刺張怡芬,被展昭等人救下。在危急時刻,藍衣男子使出暗器竹蜻蜓脫身,當年的震遠鏢局總鏢頭就是死於竹蜻蜓,可見竹蜻蜓的威力。
該名男子名為阿星,是樞密院的人,也是禁軍指揮官。他與文耀庭是同門師兄弟,並受文耀庭的差遣,曾經聯合將魏總鏢頭殺死。文耀庭怕事情被抖露出去,於是將阿星殺死。
張怡芬已經料到阿星會被殺死,於是說出自己中毒箭而沒有中毒的原因:當年她的師父被人殺害,毒葯天絕散被偷,放在竹蜻蜓上的毒葯就是這種劇毒。
因為他喝了師父的神仙露。所以百毒不侵。後來他來到洛陽以算命為生,遭到阿星的追殺。最後張怡芬被九奶奶留下,讓她幫忙尋找震遠鏢局唯一的傳人。
5、殺牛破案
有一個無賴,把一個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裡,保證知道這位老農是無辜的,就答應一定會幫老農洗刷罪名,也會讓那個無賴得到應有的懲罰。
包拯告訴農民,你照我說的做,回家以後把自己家中的牛殺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後換一些錢自己用。
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在民間私自殺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許可下,那名老農就真的回家吧牛殺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農民殺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馬漢,給我把這個舉報的人抓起來,人們都蒙了,說包公你怎麼不去抓那個犯法的農名啊。
包拯說農民殺牛是經過我的允許的,倒是你,為什麼把農名家牛的舌頭割了。這下告狀的人啞口無言,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驚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農名的事件從實招來。
在場的人沒有不佩服包公斷案的,原來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他假裝不知道有人要害農民,故意賣個破綻,讓這人一位自己的計謀得逞。
包拯乾脆將計就計,來個欲擒故縱,最後再來個瓮中捉鱉,殺他個措手不及,還農民一個公道,給不法分子應有的懲罰。
其實包拯在就到牛舌頭被割的報案後,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說策劃的著一些,就是等著被法分子自投羅網的,這一前一後的妙計足以見得包公斷案手段的高超。
㈡ 包青天的故事
1、一時糊塗的清官
包拯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剛任開封府尹不久,遇到一件案子。有人犯了罪被官府緝拿歸案。按刑律,要受杖刑的懲罰。那時的杖刑很重,竹杖又大又沉,幾杖下去皮開肉綻。
打成重傷是常有的事。犯人一聽害怕了,趕緊託人找到包拯手下的一個小吏,花錢求他改判輕點的刑罰。
一時糊塗的清官小吏見有利可圖,便答應幫忙。他讓犯人不必慌張,並約定:「兩天後包拯審案時,我會來記錄你的罪狀,到時你就大聲喊冤,我自有辦法為你減輕刑罰。」
犯人雖將信將疑,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等包拯隔日升堂審案時,犯人就按小吏的吩咐,拚命喊屈叫冤,為自己辯解。還不等包拯開腔,小吏就擺出一副凶神惡煞的官老爺樣子。
大聲呵斥:「大膽刁民!快快受了杖責,滾回牢房去吧。」包拯剛正不阿,最見不得仗勢欺人的做派。這小吏竟然在他面前耍威風,必要狠狠教訓一番。
於是,包拯當堂將小吏責罵一通,而那個犯人卻改判了刑罰,從輕發落了。包拯的正義責罰,卻中了小吏的下懷。優點如果被小人利用,也會成為缺點。
2、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國時,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
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3、斷雞蛋
傳說包拯三十歲當了開封府尹。那時,他已經是個有智有謀的清官,隔著窗欞吹喇叭──響聲在外啦!推薦他來京主事的,是當朝大師王延齡。
此人是三朝元老,白鬍子齊腰深,還日夜思念著國事。包拯雖是他推薦的,但是他對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樣,還了解的不那麼清楚,總想我個機會試試包拯的才能。
這天一早,老太師剛剛起身,漱洗完畢,要僕人端上早點,三個五香蛋。他一個雞蛋剛吃完,忽聽家人稟報:「新府尹包拯來拜。」
王延齡一聽,驚喜異常,一面吩咐:「快請。」一面腦子轉開了:「我何不藉此機會當面試試他呢。」怎樣試呢?王延齡拿著筷子,正要夾第二隻蛋時,主意來了。
他趕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對丫環說;「秋菊,你替我辦件事好嗎?」秋菊說:「老太師盡管吩咐。」
王延齡指著桌上的五香蛋說:「秋菊,你把這兩只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問,不管怎樣哄騙、威脅、烤打,你都不要說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後再賞你。」
秋菊聽了一愣,可是老太師的吩咐又不敢拒絕,只得照吃了。王延齡看她吃了,就走出內室,到了中堂,見到包拯後寒暄了幾句。
便說;「舍下剛發生一樁不體面的事,想請包大人協助辦理一下。」包拯說:「太師不必客氣,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辦。」「那好。」
王延齡說罷,便起身領著包拯走到內室指著空碗說:「每天早上,我用三隻五香蛋當早點。今日,剛吃了一隻,因鬧肚子,上廁所一趟,回來時那剩下的兩只蛋竟不見了。
此事雖小,不過太師府里怎能容有這樣手腳不幹凈的人?」包拯點點頭,問道:「時間多長?」「不長。頭尾半頓飯的時間。」「這段時間內,家裡有沒有外人來了又走的?」
「沒有。」「老太師問了家裡眾人嗎?」「問了,他們都說未見。你說怪不?」包拯思索片刻說:「太師,只要信得過,我立即判明此案。」王延齡雙手一拱,說:「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師:恕我放肆啦!」「不必客氣。」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內室,來到中堂,吩咐說:「現在太師府里大小眾人,全部集中,一廂站立。」
常言說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這些家人雖然站立一旁,並不把新府尹放在眼裡。包拯一見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今日,我來辦案,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誰偷吃了太師的五香蛋,快說。」眾人一驚,頓時,老實了。可是包拯連問三次,這些家人竟象木頭樁子一樣,悶聲不響。
秋菊站在那裡,也象無事的一樣。王延齡在一旁睜大眼睛,裝著急於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樣子,眼看眾人一言不發,他想:「包拯啊包拯,這事夠你喝一壺了。
下一步你難道和一般官員一樣動刑嗎?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來,也不算高明。」想到這,故意說:「包大人,常言說,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們不說,你用刑吧!」
4、包公擲硯
在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被譽為「包青天」的包拯任端州知郡事三年期滿離肇慶時,船出羚羊峽,突然波浪翻騰,狂風驟起。包公事感蹺蹊,立即查問手下人。
原來是端州硯工為了表達他們對包公體恤民情的敬仰,託人送來了一方用黃布裹著的端硯。手下人見是一方石硯,並非金銀珠寶,於是便收下了。
包公立即取來端硯拋到江中。剎時,風平浪靜。後來,在包公擲硯處便隆起了一塊陸州,這就是硯州島。包硯的那塊黃布,順流而下。
在不遠處的西江邊形成了一片黃色的沙灘,這就是現在「黃布沙」。這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包公擲硯成州」的故事。
5、包公審烏盆
瓦缸店的主人丁萬看中了李浩身上的巨款,就下毒手把李浩毒死了,人死後為了毀屍滅跡,丁萬把屍體扔到燒窯的瓦窯里燒成一塊烏盆,還把這烏盆送給了前來買夜壺的陳清。
陳清晚上睡不著,突然聽到有人叫他陳公子,看到是白天送的烏盆,烏盆把自己慘痛的經歷告訴了陳清,希望陳清能為他上報包大人,讓包大人為自己做主。
陳清夫婦帶著烏盆去見包大人,在橋頭遇到丁萬,指責丁萬謀財害命,但是烏盆在白天不能說話,陳清夫婦只能等到晚上再帶著烏盆去拜訪包大人。
包拯聽完陳清的話,想時間竟然還有如此詭異的事,他決定審問烏盆,勿噴不說話,陳清被打出衙門,烏盆說衙門前有門神,我的魂魄不能進入。
晚上的時候,陳清擊鼓伸冤,他帶著烏盆從後門進入,包大人問烏盆有什麼冤屈,烏盆又什麼都不說,陳清快急瘋了。原來李浩死的時候什麼都沒穿,他不能這個這樣子見包大人。
包拯就脫下哎自己的官服蓋在烏盆上,李浩的冤魂這才像包拯匯報了自己的悲慘遭遇。包大人聽了下令捉拿丁萬夫婦,並將他們依法處置。
㈢ 包拯有哪些事跡
1、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國時,遼國命館伴對包拯說:「你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你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一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2、清正廉明
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當於今天的廣東肇慶市)時。當時端州特產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地每年向朝廷進貢。凡在這里做「一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所謂「打點」中央的關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個性官員包拯一上任就高調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只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並且表態,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三年後,包拯任期滿,被調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包公擲硯》的故事就是以這個藍本創作的。
包拯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盤剝災民的罪行的事跡,被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再創作為家喻戶曉的包公戲《陳州放糧》,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護包公、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等等,演繹了一個青天大老爺為民除害、不畏強權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3、嘉祐四真
宋仁宗嘉祐年間,富弼為相,歐陽修任翰林學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學為侍講,集天下之望。當時士大夫相傳道:「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3)包拯有哪些簡單故事擴展閱讀:
官場新秀「老憤青」打破潛規則
42歲的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當於今天的廣東肇慶市)「一把手」。端州特產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地每年向朝廷進貢。凡在這里做「一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所謂「打點」中央的關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個性官員包拯一上任就高調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只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並且表態,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此舉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3年後,包拯任期滿,被調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包公擲硯》的故事就是以這個藍本創作的。
不久,45歲的包拯因「端硯事件」被皇帝賞識,被任命為監察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大事則奏劾,小事則舉正」 。雖然這個官職沒有多少實權,但從此他可以直接參與朝政,對於剛直又不懂人情世故的包拯來說,無疑找到了自己的發聲平台。
在官場嶄露頭角,包拯確實發出了不少聲音,對國家的內政外交上提出過許多批評意見,比如要求從重處罰販賣私鹽者,反對朝廷以進貢求和西夏,主張強國策略等等。其間,他還代表大宋出使契丹,並與對方使館「二把手」舌戰並成功贏回大宋面子。
這其中,他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變」盤剝災民的罪行的事跡,被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再創作為家喻戶曉的包公戲《陳州放糧》,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護包公、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等等,演義了一個青天大老爺為民除害、不畏強權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事實上,作為官場新秀,當時包拯只是上了一個並不為人關注的批評性的奏章,是否被批准史料也無下文。此時,離他入主開封府尚有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