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鴻雁傳書源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於蘇武牧羊這個歷史故事。
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讓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於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另一種更為人所知所喜歡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一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
2. 鴻雁傳書源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的歷史故事,出自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鴻雁傳書起源於漢代,最早記載於《漢書》中,說的是漢朝的使者派鴻雁來傳遞書信給蘇武。鴻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書信。這個故事流傳以後,人們就用鴻雁傳書來代指信使,或者傳遞書信,在不少詩歌中都會引用這個典故。
漢武帝的時候,漢朝的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但他卻被匈奴單於扣押,還把他給流放到了北海無人區去放羊。十多年後,漢昭帝繼位,漢朝和匈奴和好,還結為姻親。後來漢朝派使節出使匈奴,要求將蘇武放回,但單於卻謊稱蘇武已經死了。但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也被扣留的漢朝使臣,設計讓人告訴單於: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射到一隻大雁,雁足綁著一封信,上面說蘇武沒有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隨後,漢使便將此話原本告知單於。單於聽後,非常驚奇,實在沒有辦法就只好放蘇武回去了。
從此之後,"鴻雁傳書"的故事就一直流傳了下來!後來鴻雁傳書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因此,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3.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漢武帝時期,有個特別有名的人物叫蘇武。蘇武那時候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不過匈奴兵沒有按來使的禮節對待蘇武,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勸蘇武投降。
不過蘇武並沒有出賣漢武帝,這種態度惹得匈奴的首領非常氣憤,但是他又不敢殺了蘇武,就把蘇武安排在北海邊,讓蘇武放羊,有個非常出名的故事名字就叫「蘇武牧羊」。
在蘇武牧羊遭受威逼利誘期間,漢武帝和他的臣子們也是想盡各種辦法希望能把蘇武救回來。但是中原地帶距離匈奴何止千里,漢武帝幾次派使臣希望對方把蘇武放回來,但是匈奴一直回復的是蘇武已經死了。
使臣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告知他蘇武還沒有死,只是被流放到北海放羊。於是使臣便告訴匈奴首領,謊稱漢武帝在狩獵的時候射下來一隻鴻雁,這只鴻雁的腳上有蘇武寫給漢武帝的書信,蘇武肯定沒有死。匈奴首領至此才承認蘇武的事情,放蘇武回去。
4. 鴻雁傳書源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出自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鴻雁傳書起源於漢代,最早記載於《漢書》中,說的是漢朝的使者派鴻雁來傳遞書信給蘇武。鴻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書信。這個故事流傳以後,人們就用鴻雁傳書來代指信使,或者傳遞書信,在不少詩歌中都會引用這個典故。
早期用鴻雁傳書典故的詩
最早寫鴻雁傳書的詩,來自南北朝齊梁時期,齊梁時期的詩人何遜有一首《學古詩》。
當年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博望侯張騫中途被匈奴扣留,在外共歷十三年。後又奉命出使烏孫,以功封博望侯。 詩的結尾處寫到:欲因上林雁。一見平陵桐。
這兩句明確地使用了漢書中鴻雁傳書的典故。上林雁,是指漢昭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帶著書信的雁,而平陵桐是指漢昭帝的墓地(平陵)上的桐樹。
5. 成語鴻雁傳書源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出自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鴻雁傳書起源於漢代,最早記載於《漢書》中,說的是漢朝的使者派鴻雁來傳遞書信給蘇武。鴻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書信。
當時蘇武作為使者出使匈奴,反而被匈奴扣留,西漢要求對方釋放蘇武後遭到了謊言的拒絕。所以後來想到了從天上射下一隻帶有書信的鴻雁的理由迫使匈奴將蘇武放回西漢。古代鴻雁傳書是一種比較普遍的通訊方法,的確是存在的。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也叫飛鴿傳書,雖然鴻雁與飛鴿完全是體型和外貌都不相同的動物,但在通訊方面是完全可以對等的。因為「鴻雁」泛指一種運輸方式,而古代人大都贍養家鴿以供傳音。
蘇武牧羊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歷史,蘇武作為西漢的使臣反倒被匈奴以非法囚禁的手段禁錮在了匈奴,無法回國。甚至在西漢要求歸還使臣時,說出了蘇武已經離開人世的言論。
6.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漢代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十幾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肯放蘇武回漢。
當時,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使用了一個小計謀讓漢使告訴單於;某日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
單於聽後無奈,只好讓蘇武回漢。此後,人們就用鴻雁喻指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鴻雁傳書具體解釋如下: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是一個漢語成語。
鴻雁傳書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例句:你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一時間鴻雁傳書,玉照紛飛,我不該用報紙上的報道打擊你。
7. 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漢朝蘇武北海牧羊的故事,當時蘇武自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逼到北海一帶牧羊,一直到漢昭帝之時,由常惠想出「大雁腳綁帛書」的計策把他救出,後世稱這個為「鴻雁傳書」。
這個成語說信息的傳遞,古時多指是書信來往傳遞的人。有差不多同義之成語「飛鴿傳書」。鴻雁指是大型候鳥,在這個詞中代表傳遞信息的媒介,相當於現代的郵遞員。傳說在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中, 劉邦受困時就是以信鴿傳遞求救信息,才把援兵引來的,後來漢朝就多以信鴿傳送信息。
這個成語也是有歷史故事的,漢武帝天漢元年,匈奴給大漢打怕了,低頭求和,漢武帝就把蘇武派了去匈奴。不料到了匈奴,匈奴的單於卻出而反而,把大漢使者扣押了起來,逼迫他們投降,蘇武不服,就給送到北海一帶去做苦力牧羊,並且說,只有等公羊生了小羊仔,才能把他放回大漢。於是蘇武就著北海沒有人煙,艱難的開始漫長的牧羊生活。
典故說明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