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面楚歌」源自哪裡講述的是什麼事情
“四面楚歌”這一典故,講的是楚漢戰爭末期,楚軍被漢軍包圍,漢軍為了瓦解楚軍的抵抗意志,就在四面八方吟唱楚人家鄉的音樂,楚霸王項羽因此以為楚地已經全部被漢軍佔領。
⑵ 四面楚歌的典故 四面楚歌的故事
1、《四面楚歌》講的是公元前202年,已成大勢的劉邦率領軍隊奮力追擊圍剿項羽及其部下,最後劉邦里外布置多層兵力,於垓下將項羽部隊緊緊包圍住。
2、此時被包圍多日的項羽軍隊,經過幾次激戰,已彈盡糧絕,死傷眾多,一時無法突出重圍。劉邦為使項羽的士兵歸降,讓四麵包圍住項羽軍隊的士兵在夜裡開始唱起了楚地的民歌。
3、夜裡聽到從四面八方傳來的楚國民歌,項羽的士兵們思念起了遠方的家人,熱淚盈眶,只想早日歸家,一個個都喪失了鬥志。最後項羽被追剿於烏江邊上,窮途末路,遂自刎於江邊。
⑶ 四面楚歌的故事.100字概括.
楚漢之爭,項羽落敗,被劉邦圍困於垓下.夜,劉邦命士兵於楚軍大營四圍高唱楚地民謠,項羽以為楚地盡失,楚人多投漢並蔽軍,遂大悲.心喪鬥志,起床飲酒解憂.賦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與滾纖愛妃虞姬唱和,眾人皆傷.唱畢,虞姬自刎於項羽馬前.項羽率軍突圍,800人只剩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烏江邊,劉邦獨攬天絕備州下.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
⑷ 在歷史故事中,四面楚歌這個成語故事講述了什麼內容呢
四面楚歌這個成語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也有少數人可能不太了解這個成語故事,不太了解也沒有太大的關系,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四面楚歌這個成語故事主要講述的內容是什麼。
項羽逃到了江邊但是已經被劉邦發現他逃跑了,於是劉邦就很快的追到了他,就在江邊的時候他被追上了,然後項羽覺得自己無顏面對老家的父老鄉親於是便自殺了。從那以後劉邦就獨自執掌了天下,天下人都臣服在劉邦之下了。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⑸ 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歷史故事簡要介紹
四面楚歌,作為一個經典的故事成語,最早出處是來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這里司馬遷用白描的手法,敘述了戰爭的情況,而四面皆楚歌則是真的按字面意思來理解,只是在後世運用中,四面楚歌的象徵意義更廣泛實用,形容處境艱難,孤立無援。
四面楚歌的典故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
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
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
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5)楚歌講述了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據史書考據,四面楚歌應該是劉邦旗下謀士張良出的計策,張良聰明異常,他本是儒家出身,便是好學廣泛,熟讀諸子百家,自然也對兵書有所涉獵,在垓下之戰時,張良深知項羽的性格缺點,他推測出項羽的最後希望在於,重返江東,圖謀再起。
於是他向劉邦進言,要攻心為上,讓項羽不能逃回江東,自取滅亡對於自負自大的項羽來說,不是難事,於是,劉邦採納了張良的計策,讓圍困項羽的軍隊唱起了楚國的民歌,果然如張良所料,在聽到四面傳來楚國的民歌後,項羽以為江東已經被劉邦收服了,自知已經無力再圖霸天下了。
項羽的雄心壯志在戰役中也被打擊的十分低落,再受到四面楚歌這一擊,信心無存,心灰意冷,逃到烏江,面對江東就是自已的家鄉,更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提劍自刎,一代梟雄就這樣被四面楚歌的攻心計打敗了。
所以說,信心對於一個人很重要,要打擊一個人最有力的傷害,莫過於打擊他的信心,張良是深知此道,而對於自負甚高的性格更是好用,項羽就是典型的例子。
⑹ 四面楚歌的故事簡介 四面楚歌的故事簡單介紹
1、四面楚歌的故事關於項羽以及劉邦,相傳項羽被劉邦帶領的軍隊困在垓下,沒有糧食的支撐,士兵也越來越少,夜裡包圍他的軍隊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項羽心裡喪失了鬥志,後來騎馬逃走,自刎江邊。
2、典故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哪啟「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搜絕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李漏如何楚人之多也。』」
⑺ 四面楚歌的故事
垓下之戰中,劉邦利用四面楚歌的攻心戰術,讓楚軍軍心渙散,最終讓項羽孤軍突圍,在烏江邊上拔劍自刎。
公元前202年,劉邦將項羽圍困在垓下。此時項羽兵微將寡,無法突圍,只好吩咐將士小心防守。這天夜裡,虞姬看見項羽悶悶不樂,便走到他身邊,陪他喝酒解悶。這時,只聽得一陣陣西風呼呼直響,風聲里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一聽,發現歌聲是由漢營里傳出來的,唱的全是楚國的歌曲。四面傳來的楚歌,讓楚國將士以為劉邦已經佔領了楚地。於是士氣渙散,四處逃亡。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連夜率領八百精兵向南突圍,結果被逼至烏江邊上,只得拔劍自刎。
四面楚歌讓項羽軍心渙散、自刎烏江,所以後人就用「四面楚歌」來形容人在遭受各方面的攻擊後,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⑻ 《四面楚歌》講的是什麼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
項羽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8)楚歌講述了什麼故事擴展閱讀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