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是怎樣給孩子講故事的呢怎樣才算講好故事
您好,我是@面面句叨 ,一個二胎媽媽,老大四歲,老二兩歲,我來講講我是如何給孩子講故事的。
第一階段:聽故事
現在各種音頻軟體非常多,優質的故事內容豐富,選擇性非常多。海量免費內容,個性付費內容都很多,我在音頻APP上找一些故事給孩子聽,孩子聽著聽著就睡覺了,這時候我的精力主要是摟著孩子,陪她一起聽故事。
孩子漸漸長大了,喜歡問為什麼,這時候,聽故事中間經常會被打斷,她喜歡問問題。比如講到「大灰狼吃掉了小紅帽」,她會問「那大灰狼為什麼要吃掉小紅帽啊」,這時候,我就需要暫停播放給她解釋一下,因為「大灰狼餓了,他假扮成老奶奶,騙了小紅帽」。 所以我就選擇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了,還可以跟孩子增加互動,隨時解答孩子的問題,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問題,對故事進行改編和擴展,還能演繹出新的故事。 比如,「機智的小紅帽又和小豬佩奇一起,打敗了大灰狼」。孩子的想像力,會非常發散,天馬行空,她會把知道的故事、人物、情節,用想像力連接起來。我覺得這樣是非常有利於鍛煉孩子的想像力、記憶力、聯想能力的。不拘泥於故事的本身,不逐字逐句的講故事,陪著孩子一起發散思維。
1.化簡去繁
現在國外繪本很多,首先就是主角的名字有很多英文,比如狐狸福斯、兔子哈斯、男孩大衛,等等。我一般不給孩子用這些英文名字,我會直接用直觀的名字,比如小狐狸、小兔子、小男孩、小女孩,這樣比較具象化,孩子比較容易記住,注意力會集中在故事情節上。
2.先看細節
我會一句話先講一下故事的大概,然後每一頁都讓孩子自己先去看看認識什麼,看圖識物。比如在《狐狸找蛋糕》這個繪本中,講的是狐狸餓了,在廚房、森林裡到處找蛋糕,最後兔子和貓頭鷹給他做蛋糕的故事。封面上就是一隻小兔子帶著耳機坐在沙發上,狐狸站在櫃子旁邊打開門在找東西。 我會提問式讓孩子說出看到的畫面 。比如:
我:「兔子坐在哪裡?」
孩子:「沙發上。」
我:「兔子在幹嘛?」
孩子:「看書。」
我:「狐狸在幹嘛?」
孩子:「狐狸在找東西。」
我:「他在哪裡找。」
孩子:「他在櫃子里找。」
我:「櫃子里有什麼?」
孩子:「牛奶、香蕉、雞蛋……」
我:「有蛋糕嗎?」
孩子:「沒有。」
我:「那狐狸是不是要繼續找蛋糕啊?」
孩子:「是的。」
我:「那我們翻開書,繼續找找吧。」
然後我會重復上面的步驟,跟孩子把每一頁的物體都認識一下,把細節都看看一遍。
3.提煉主題
看完繪本以後,會對故事進行一個復述,在認識每一頁細節的基礎上,再進行復盤。我整體給孩子講一遍, 最後幫孩子總結一下故事的中心思想 :兔子、狐狸、貓頭鷹是好朋友,狐狸餓了想吃蛋糕,哪裡都找不到,最後兔子和貓頭鷹照著蛋糕書的做法,給狐狸做出了好吃的蛋糕。所以,這是一個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故事。
4.孩子復述
我講完以後,都會讓孩子給我講一遍。她目前基本上也是每頁的內容講個大概,但是她自己覺得可開心了,還經常拉著弟弟一起,正八經的給弟弟講故事。弟弟聽了也會咿咿呀呀的,還不會表達,但是很喜歡姐姐給講故事。孩子記住內容還是挺多的,尤其是一些畫面的細節,每一次講述都比上一次更加細致,故事性也越來越強,越來越連貫。
5.提問環節
我會根據故事內容,對孩子進行提問。
比如「狐狸最後吃到蛋糕了嗎?」
「蛋糕是誰做的啊?」
「狐狸去了廚房,還去了哪裡找蛋糕啊?」
「在森林裡還遇到了什麼小動物?」
「你來找找蛋糕都在書中的哪裡?」
這些問題都考驗了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孩子仔細回憶並作答,還需要動手翻書找出答案。 小小的繪本,可以當做看圖識物、可以做記憶訓練,一書多用。給孩子講故事,重在陪伴的過程和體驗,孩子的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我給孩子講故事的一些經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知道很多爸媽給孩子講繪本,都是打開書就讀起來。這我可厚非,在剛開始親子閱讀的一段時間,我也是這樣給卡蜜兒讀繪本的。
只是後來我讀了一些關於「怎樣讀好圖畫書」的書籍,還有孩子讀書時的表現,我做了一些調整。
其實親子閱讀並不是翻開書講起來這么簡單的事,如果是那麼簡單,就不會有大么多繪本大師深耕於繪本閱讀了。
同樣是閱讀,有的孩子由此開啟的寶貴的思辨力,豐富的語感,而有的孩子只是完成了一個個的閱讀清單。
這中間的差距在閱讀方法上。
通讀之前停一停,停下來看什麼呢?看封面和封底。
我意識到這一點,源於一個有趣的契機。
有一天,卡蜜兒沒有急著翻書看正文,而是看到打開書的第一頁裡面很多紅色的小傘問我:「媽媽,是要下雨了嗎?如果鱷魚和長頸鹿一起打傘, 那鱷魚可能被雨淋到啊,它那麼矮。」
這時我想到了松居直的代表作《幸福的種子》一書中寫道:成人看書,習慣性從正文第一頁開始閱讀,是的,文字通常都是從正文第一頁開始的,但繪本不一樣,繪本從封面就開始講故事了。
我想起這段話,決定給自己按下暫停鍵。
我說:「嗯,這把傘看起來還挺小的呢,那它到底是誰的傘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這樣,我們帶著問題去讀繪本,孩子一直都很專注,生怕錯過了問題的答案,直到看到這里才恍然大悟。
原來小紅傘是鱷魚和他的寵物們的。孩子通過閱讀,學會了觀察和思考。
好的繪本,每一幅圖畫、每一段文字,都經過了精心挑選與整理。當我們用自己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講給孩子聽,就像是一粒一粒播下語言的種子。
昨天帶女兒讀了英文繪本《Handa's hen 》扉頁跨頁是書中出現的各種動物,封底內頁也是,我沒留意,乍一看這兩頁完全一樣,我就覺得只是裝飾而已,順便提煉文中的關鍵信息。但我女兒發現了「秘密」:封底內頁比扉頁多了10隻小雞,這是Handa最後發現hen生出的小寶寶。這個設計太妙了,我女兒說這本書好有趣。
所以呢,孩子有時比我們更能夠觀察和體會到作者的深意。
我先講一個故事吧。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講這么個道理,估計話還沒講完,人就跑開了。
故事是天然具有說服力、影響力,且自帶沉浸感的。
下面講講怎麼講故事:
1,故事要有情節,有 情感 。拿上面這個故事來說,男孩初次看見世界的驚喜,「爸,你看……」,這個父親滿懷欣慰,那對情侶一開始的不屑,跟後來恍然大悟後的沖擊。讓我們感到意外和感動。
短短一分鍾不到的故事,情緒來回動盪了好幾次。
2,故事要有細節。男孩「喊爸爸」,支持他的「第一次看世界」的驚喜;
父親的微笑,表明他的開心;
情侶第一回在心裏面想一想,第二回終於忍不住了說出來。
如果換一種表述,說,一個父親帶著治好眼病的兒子坐火車。是不是就特沒勁了。
3,故事要有主題。跟孩子講完故事的時候,先不要把智慧點說出來,通過問孩子,互動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來,不一定要跟你本來的一樣,孩子或許有孩子自己的感悟呢。
故事思維就是用故事的元素把事實包裝起來,把個人 情感 融進去,讓人產生代入感。像放電影一樣,讓他身臨其境地經歷這個事情,更加能夠理解故事背後隱藏的主題。
最後,我們在選故事的時候,盡量不要選那種有雙方對立的,而要多選一些沒有善惡分明,非此即彼類的故事,這樣讓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一些包容,更平和的心態去看人和事。
我認為給孩子講故事要分年齡段,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時間不同,所講的內容和方式方法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有互動有共情。
1、0-1歲親子共讀。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會撕書和吃書,這是個要經歷的階段,父母也要耐心引導和不斷的提醒陪讀會度過這段時間。
2、1-3歲親子共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在10-20分鍾,可以完整的聽完一本繪本,並且能夠理解和聽懂故事的意思,這時候父母講故事除了聲情並茂意外,還要有互動,這樣更利於孩子理解和專注,提升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互動的好處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3、3-6歲親子共讀。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互動講故事依然是關鍵,到了6歲左右要引導孩子自己閱讀,為上小學階段自主閱讀做准備。
在引導自主閱讀的時候要經歷一個特別長的時間,孩子習慣性的聽故事,會依賴於別人講。有一個引導孩子自主閱讀的技巧就是講到高潮的時候,就停止,孩子會特別好奇然後會自己去看。
6歲以上基本能自己看書了,雖然會有點吃力還是可以克服的。父母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也就這么幾年,值得被珍惜哦!
我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一直有3個原則:
要孩子讀的繪本,我都會自己先讀一下,不只是翻看繪本內容,還會對繪本做一個初步全面的了解。從封面、封底、環襯、扉頁以及勒口等處,了解繪本作者、譯者、獲獎、媒體推介、名家推薦等內容,基本了解一本繪本的背景情況。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一是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穿插講解一些繪本故事的背景內容,為孩子理解故事提供輔助;
二是可以向孩子介紹插畫和文字的藝術特色,正確引導、提升他的審美能力;
讀繪本需要真誠、投入,同時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主要從語調、節奏等方面去把控。
首先了解故事本身的調性,然後選擇輕松、快樂、平靜等不同的語調來閱讀講解,而急躁、焦慮、悲傷等情緒要盡量避免出現在講述過程中。同時,在閱讀中,要把握好講述節奏,講述過程中適當代入情緒和感情色彩,同時,抓住故事的關鍵點,在講述中為孩子做到准確引導和提煉。
特別要注意的是: 當故事中令人傷心的情節出現時,讓孩子去感同身受是好的,但同時要注意講述的語氣應平靜而有力度,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痛苦」這件事是正常的,是可以面對的。同時,藉助快樂的情節釋放其它情緒,使親子閱讀最後達到一種有所感、有所悟的效果。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閱讀上養成依賴心理,但即使孩子學會了很多漢字,也不宜讓他早早獨立閱讀,而應該兩條腿走路,慢慢放手。
因為學前和小學低年級孩子還沒有建立一個較完備的語言體系,因而沒有足夠的語言感覺和語言能力將它們連接成美妙的故事。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在為孩子的獨立閱讀儲蓄能量,一旦語言的感覺成熟,他自然會拿起書自己閱讀。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大家好,我是教育創作者曉曉靜兒,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給孩子講故事,我是選擇帶孩子一起親子閱讀的形式。我女兒現在是幼兒園中班,我是從她1歲半-兩歲的時候開始親子共讀繪本故事的,不同階段講不同階段的故事。
首先,專注開始讀書的關鍵時期。我女兒是從她1對半時開始讀繪本講故事,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非常重要。每天可以睡前給孩子讀3-5本繪本故事書。大點的孩子,也可以讀適合他們年齡的故事書。
其次,選擇喜歡和適合的故事書的類型,一定要符合孩子的閱讀理解的年齡。比如幼兒喜歡讀字少,有鮮艷圖案的繪本故事書。大點的孩子根據性別不同,喜歡讀書的類型也有很大差別。比如男孩喜歡科普類、昆蟲類,女孩喜歡公主類等故事書。
再次,指讀的方法,讀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指指給孩子讀,逐字給孩子讀,讀時聲音也要抑揚頓挫些,中間可以設定繪本書外圖文的問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讓孩子回答下,然後再繼續讀。再比如,為了讓孩子能在上小學前多認識些漢字,我特意每次用手指著繪本讀時,漏掉那個字不讀,讓她來讀,問她:「這個念什麼?」逐漸地,她就認識了些常見的漢字,以後看到這個字時,自己會大聲說出來。
最後,共同讀完一個繪本故事,我都會總結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一般我會給她重復讀很多遍,她自己喜歡重復聽,我就重復讀。到最後,她可以指著繪本故事書,她可以復述給大家講故事聽了。
你好,我是一名對家庭教育有濃厚興趣的教育從業者。關於您的問題結合我自己的經歷,我建議您可以這樣做:
挑選好故事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猶如一張白紙。我們給孩子展示什麼,說什麼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講故事也一樣。不同的故事給孩子的感悟是不同的,故事也有好壞之分。我們給孩子講故事是希望孩子能通過故事獲得成長。因此在講故事時,要選擇積極的,正面的故事。所以給孩子見故事的第一步是要挑選好故事。
讓故事對孩子有吸引力在給孩子講故事前,可以通過給孩子設置懸念或者從身邊的真人真事開始延伸,藉此來增加故事對孩子的吸引力。在講故事時我們還要學會音調,音色,語氣,肢體動作等的變化,讓故事變得有聲有色,讓孩子能跟隨故事的變化,情緒也能融入故事當中。藉此來增加孩子對故事的領悟和體會。
讓孩子分享感悟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看法未必一樣。因此在聽完故事後,我們要鼓勵孩子用於表達自己的感悟。藉此來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我,這樣也可提升孩子的總結概括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
讓故事影響孩子的行為給孩子講故事是為了提升孩子,因此在故事結束,孩子分享完之後,我們要鼓勵孩子像故事中講的那樣,變得勇敢,聰明,有愛心等。那在生活中我們就要學會引導孩子向這方面發展,進而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總結給孩子講故事不能敷衍,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因此從故事的選擇,故事的講述,到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每一個環節我們都要重視,只有這樣才能讓故事起到應有的效果。
我講的故事都是有知識性的!比如北斗星不會因為季節變化位置發生變化。凡是聽過的小孩子都記得這個故事。比較喜歡講身邊的事,舉例身邊的例子,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講。
怎麼才算講好一個故事,我認為,首先孩子要吸收你想要在故事裡傳達給他們的信息,這樣故事才到作用。
但怎樣才能讓孩子接收到你想要傳達給他們的信息?這是我自己的講故事的方法,我不會照著故事一字一字的讀給她聽,我會用我們平時溝通的語言先告訴她,這本書是講什麼的,然後再給她講這個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會讓她參與在其中,我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她回答。
有的人會覺得,講故事不是為了能讓他們早點進入睡眠狀態嗎?為什麼還要提問,這樣腦子就活躍了起來不想睡了。
其實用什麼方法講也沒有錯,主要是看家長是想怎麼去講,我會以這種方式講,我是想傳達繪本的信息給她,讓她比較容易記住,她讀過的故事,都可以學習到一個什麼道理。不過這也要因材施教,每個小孩子都不一樣,他們都有自己接受事物的方法,適合你小孩子講故事的方法,就是講好故事的方法
第一,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選擇相應的故事材料。如果孩子習慣不好。講些行為習慣的。如果孩子缺乏勇氣缺乏毅力,講些勵志的。如果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系一般,就講一些 情感 上可以共鳴的。總之,最重要的要最大程度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第二,講故事的時間最好固定在一個時間,比如晚睡前。因為孩子和大人一樣,生活和工作有規律地去行動,一定好過毫無章法。更何況,越是有規律,反而就越輕松,越不覺得是負擔。
第三,講故事有沒有收獲,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來有效測評,如果孩子的的日常行為發生預期的好的改變,說明家長的努力是有效的。反之要不斷反思,不斷調整自己講故事的內容和策略。爭取每天讓孩子有切切實實的收獲。
❷ 講故事時應注意什麼
❸ 怎麼樣講好故事
人是在故事中成長起來的,所以人都喜歡聽故事。孩子喜歡聽故事,成人也一樣。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讓人感覺心情舒暢,一個壞的故事可以讓人感覺心情悲苦。作為人,如果能夠講好故事,就能扮演好各種角色,不論是父母、教師、商人還是領導,充分運用故事的力量,可以很輕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講故事不容易,講好故事就更難。實際上講故事並不難,每個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講述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可能是誇贊自己孩子的聰明伶俐,可能是抱怨別人的不通情理,可能是誇耀自己的智慧超人,不論是在日常閑談,還是在正式場合中的交談,中間都蘊涵著無數個故事。善於言談的人可能把這些故事講的繪聲繪色,但一般情況下,我們沒有主動思考這些是故事,沒有分析其中包含的故事要素,以至於有些人是講故事的高手而不自知。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是長篇大論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簡潔明了的故事。
昨天,我四歲的小女兒對我說:「我給你講一個笑話吧。」
「好呀,你想講什麼笑話給我聽呀?」我很好奇地問她。
「有一個鬼,放了一個屁,死了。」她揚起頭笑哈哈地說了這么一句話,惹得我也笑了起來。我就問:「你這是從哪聽來的呀?」
「姐姐告訴我的呀!」她還在不停地笑。
其實她不知道,這個故事的源頭來自我,我從一本書上看到了這樣簡潔明了的故事,並把它講給大女兒聽。原來這個簡短的一句話包含了講故事的基本要素,有人物,有事件,有結果,還有起伏。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故事,雖然寥寥數語,但卻能引人入勝,因為這個故事的開頭很恐怖,中間很 搞笑 ,結局很悲慘。
如果把這個簡短的故事結構用來講其他的故事,一樣可以做到引人入勝。當然,我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實際上,把它融入我教育孩子的故事中了。我通過這個小故事可以幫助我的孩子學習如何編寫故事,實際上也是如何寫好作文。如果我只是乾巴巴地講解寫作的一些要素,孩子可能不知所雲,但是利用這種簡短易記的故事,一下子就能幫助她理解如何去寫好一個故事。
一個人要想講好故事,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是最容易的,畢竟自己的故事最熟悉,不論是你努力求學,還是如何維系美好的愛情或婚姻,耶或是處理工作上面的難題,自己親身經歷的,講起來就會娓娓動聽。
有的時候,需要講解別人的故事,比如說從書本上、網路上或者是別人那聽來的故事,在講解的時候可以融入自己的一些 情感 進去,甚至是移花接木,把自己當作主角替代別人,這樣更容易引起別人的共鳴。
好的故事要能夠充分調動聽者的感官,讓聽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當他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和想像被充分調動起來的時候,故事產生的影響效果就會非常大。像我現在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並沒有坐在電腦前面噼里啪啦地敲擊著鍵盤,而是站在客廳明亮的吊燈下面,用手舉著手機,嘴巴對著光亮的手機屏幕,用語音錄入。因為手要舉著,所以手慢慢就會酸了。因是語音錄入,所以我就要斷斷續續地說話。看到這兒,應該可以想像到我現在的模樣,實際上因為你不知道我的客廳是什麼樣子的,於是你就會想像不同的客廳的模樣。如果已經開始想像到你長時間拿手機手發酸的情形或是想像我的客廳的模樣,說明你已經被帶入到我的故事中來了。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妻子給我拿來了一塊橙子,塞到了我的嘴中,我輕輕的一咬,感覺酸酸的甜甜的,而你的嘴中開始分泌出唾液來,說明你徹底地進入到我編寫的故事中了。
作為父母或者教師,在教育孩子和學生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故事的力量,應該會事半功倍,你可以試試哦。
❹ 我來告訴你: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文/ 小婷半清
這是一篇書評,也是一篇干貨,如果你想寫故事和小說,就不要錯過。
每個人都經歷了很多故事,或者說看到聽到過很多故事,可是如何把他寫下來,寫得好看又有深度,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怎樣講好一個故事》這本書關於采訪稿寫的多一些,我也從中提煉出了一些對寫故事的要點。
1.開頭
開頭很重要,因為你在和讀者建立一種關系,寫作就像是從你身上刮下一塊皮,人們能看到皮膚之下的東西。
開始讀一個故事,應該像想要開始一段旅程的感覺一樣,朝著一個目的地出發。作者必須決定這個故事反映的更大的意義是什麼?然後帶領讀者達到這個意義。
它是關於恐懼?羞恥?痛苦?愛情?背叛?仇恨?夢想?選擇?等等。
當你落筆開始寫的時候,就要確定你的主題。作為「鳳頭」,開頭肯定是需要吸引讀者的,在能清楚交待故事背景的前提下,文字盡可能簡潔,如果鋪墊太長,往往會讓人失去閱讀的興趣。
2.結尾
每一個故事都要抵達一個終點,小說的目的就是帶領你的讀者抵達那個終點。結尾是你把小說的主旨釘在讀者記憶中並回響數天的最後一次機會。
寫好結尾有很多方法,一個好的結尾可以是:
(1)一個生動的場景。
(2)闡明文章主要觀點的、令人難忘的奇聞逸事。
(3)一個生動的細節,它象徵著比自身更大的東西,或者暗示故事可能的發展方向。
(4)一個用心安排的令人信服的結論,在這個結論中,作者親自向讀者說:「這就是我的觀點。」
你也可以把整篇文章寫成一個完整的循環,讓結尾的意思和詞語與開頭相互照應,對稱性能夠吸引讀者。
偶爾,可以用一句華麗的引語做結尾,但不要經常這樣做,畢竟你是作者,你應該能說得更好。
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常會出現一個中心人物,遭遇了一個難題,與之斗爭,在最後,克服了難題,或者被它擊敗,或者在某些方面被它改變。
這種文章,難題或者矛盾的解決,就是文章的結尾,一旦你到達了這一步,請趕緊結束。
記住,結尾是你的目的地,當你寫故事時,先想好結尾。當你知道該去往何處,剩下的就好寫多了。
我的故事寫得還不成熟,但也厚著臉皮拿一篇來做例子。(捂臉)
這是一個環形結構,開頭和結尾呼應,在中間寫了她的很多事情。很多吸引人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很簡潔的語言,但是交待清楚了基本的背景。
在這多說一段,如何讓結尾富有寓意,拿神話故事舉例。
用了這么多文字來說結尾,只是想說,結尾真的很重要,千萬不要前面一個勁講述和鋪墊,然後草草收尾。
3.人物
文學最有力的地方,在於能讓人暫時忘卻懷疑:讀者們走進了故事,忘記了他們原本身處於何方。他們通常會把故事中的人物和自己聯系起來,代入情緒。
那麼,這個中心人物就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像魯迅大師塑造的很多人物,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等,這些在中學語文課本里出現的人物,過了十幾年,現在還能記得,就是因為這些人物很有代表性,能印在你的腦海中。
怎麼能讓人物生動深刻起來呢?
要找准人物的特性,不一定要把他的所有形象都講到,只需要提煉出最重要的,也許是好的,也許是壞的,由於這個特性,使他的經歷與眾不同。
不管是虛構的人物,還是現實故事的人物,都應該有人的本質,就是他不可能是完美的。
有缺點的人物,才是生動的,逼真的。
4.場景的構建
一篇故事中有很多的情節,也會出現很多的場景。
強有力的場景,無論是作者觀察到的還是虛構搭建的,都必須包括幾個關鍵因素:
(1) 精準 :所有的細節百分百精準。
(2) 氣氛 :要讓讀者感受到場景,你要做的不是描述事物的樣子。聲音、氣味、溫度,甚至事物的質地,都非常重要。
(3) 對話 :場景中的人物必須有對話或互動。不然描述的就會沒有生氣。
(4) 情緒 :你必須知道人們對你所描述的場景中的事件是怎麼想的,如果你在那,看到那些事,你會怎麼想?會有什麼樣的情緒?
舉例說明一下場景的生動性。
你寫:她出了一場小事故。讀者讀起來沒有感覺。
如果你寫:她爬樓梯的時候,一腳踏空,一頭栽倒了。那讀者就很明白了。
5.敘述距離
中距離,作者對場景的描寫從3米外的地方著手的。
比如:
我們可以推近一點,移到主人公的肩上:
最後,還有一種內部視角,描寫場景的時候,就像通過主角的眼睛來看一樣:
所以,距離選擇的不同,一個場景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
最後,所有的故事都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發生了什麼事,就是敘事。
第二個層次,是主要人物對事件的感受。如果作者能夠成功地讓讀者拋下懷疑,用人物的眼睛來觀看,那麼人物和讀者就合二為一了。
第三個層次是文章的節奏。
用以換起故事普遍的意義:愛的持久、智慧的橫行、孩子的成長、社會的殘酷、以及偏見的歪曲。
上乘的寫作是無數構成的集合:人物、場景、語言、洞察力還有敘事結構。
寫一個好故事,不斷錘煉你的語言、生動你的人物、豐富你的情節、升華故事的高度,也許,就算上一個好故事。
(我總結這么多,其實我也寫不好,尷尬,一起學習吧。)
❺ 如何講故事
會講故事,在當今社會有多重要?
托馬斯·斯圖爾特,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將講故事認定為具有重要作用的管理工具。他認為,講故事可以為榜樣增添色彩、影響人的價值觀、傳播公司文化或形象生動的講述如何處理復雜的問題。
對於企業,會講故事,能夠在消費升值的時代,在出售產品的同時,出售一種情懷和認同感。好的故事,會讓品牌更有溫度,更有附加價值。連徐小平也說:「如今的創業者,必須是網紅,要學會用故事塑造個人品牌。」
對於個人,會講故事,能更好地表達你的思想,發揮你的影響力,甚至塑造你的個人品牌。職場面試時,你需要將自己的工作經驗,講成故事來打動面試官。約會聚餐時,你需要將自己的經歷,講述成故事,來吸引他人注意,展示自身的優點,甚至推演出你的個人素質。日常寫作時,你更需要通過故事,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地闡發自己的觀點。
難怪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中,將「故事力」奉為決勝未來的六大核心能力之一。想成為講故事的高手,也並非難事。本文將為你總結6個講故事的技巧,讓你輕松搞定面試、約會、聚會和寫作。
一、巧妙開頭
精彩的開頭,一般都很抓人,能夠立刻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把對方帶入你營造的氛圍中,讓你的故事成功了一半。
l 順敘。快速列出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製造懸念。
舉例:半夜十二點,我一個人在公司,忽然有人拍了我的肩膀。(拋出懸念)
l 倒敘。先拋出出人意料的結果,然後再娓娓道來。
舉例:我一個月胖了二十斤,只因為那件事。(引人好奇,忍不住追問)
二、分清主次
講故事的時候,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同一件事情,同一個故事,有很多的功能和角度,能夠表達很多的觀點,要學會根據講故事的目的,去進行闡述。同時,要分清主次,詳略得當,不能太貪心,什麼都想講,就會讓人厭煩。
舉例:楚霸王自刎。
想要突出項羽的英雄氣概,可以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想要突出項羽的缺乏遠謀,可以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三、注重邏輯
採用單線程的敘事方式,並加入清晰的時間線,在故事中想要表達的行為,要緊密圍繞你想講的重點。方法:砍掉所有枝節,直接表達你的主題。
舉例:好萊塢經典敘事方式的步驟是:
人物慾望→人物行動→人物遇到困難→人物解決困難。
四、描述細節
學會講述細節,有助於讓故事更動人,讓人物能夠凸顯。描述他人時,不要只會用形容詞,因為這很沒有個性,而要將它變成個性化的細節,用生活的片段或細節或場景,去刻畫人物,這樣才會更生動立體,更有畫面感。
舉例:形容人很主動。
普通描述:他真的很主動。
細節描述:他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會主動上前熱情擁抱,雖然撲空的幾率很大,但是他也依然堅持。
普通描述VS細節描述:後者更有畫面感,讓人印象深刻。
五、善用修辭
上學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很多修辭方式,如比喻、擬人、通感、對比、誇張等。這些修辭,對講好故事,有很大的用處,能夠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舉例:吃完飯,覺得肚子很飽。
不用修辭:我吃的好飽飽飽飽飽....
善用修辭:我吃的好飽,像是一隻吸飽血的蚊子,肚皮發亮,再也動彈不得。(比喻、誇張)
不用修辭VS善用修辭:後者更生動形象,富有趣味。
六、加強幽默
給你的故事加點幽默,這會更加抓人。
l 運用反轉。通過前半段,將讀者拉倒一種邏輯場景,後半段又拉倒另一個邏輯場景。
舉例:朋友圈的點開全文,前半段「有小偷溜進我家,到處找錢——」,點開後半段是「後來我們一起找了起來。」
l 運用諧音。常見於春晚等綜藝小品。
舉例:我在中葯房拿葯,喊道:「護士,拿葯,我丹參。」前面的阿姨對我說:「小夥子,算了吧,單身是沒葯可醫的!」
l 加強細節。故意加強對細節的描述,使形象更充分,更具體。
舉例:你終於來了,在等你的時候,我都看著旁邊的情侶,從相遇,到相識,再相戀,最後分手,簡直見證全過程。(用於對方遲到)
l 重復或口頭禪。用同一句口頭禪,去應對各種不同的場景。
舉例:喜劇節目《笑傲江湖》里的「自信哥」,無論何時都會誇張地說:「因為哥自信啊」。
l 懂得剋制。要一本正經地講笑話,才能增加幽默效果。
舉例:郭德綱在講相聲時,總能夠一本正經,抖包袱,說笑話。有種反差萌。
每個人、品牌和物體,都是由故事構成。喜歡聽故事,也是人的本性。想要打動別人,想要表達自己,想要輸出觀點,想要構建品牌時,請優先選用講故事的方式。因為,講故事能夠迅速打破隔閡,迅速引起共鳴,簡單清晰地闡述一個觀點。
最後,還是建議你平時多閱讀,可以去故事亭多看看故事。希望你成為一個講故事的高手!
❻ 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講故事,有五個要素,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一個故事都應該包括這五項內容,才算表達清楚,何時的表述要注意開門見山,警示性的引起聽眾注意,何地的表述要盡快的進入場景,這樣才會突出你想表達的主題,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顯得真實,也方便聽眾理清思路,何事的表述應注意具體化.描述細節化,何故的表述相對不太重要,是對聽眾一個心理釋放。
講故事,最重要的是對何事的講解,換句話說也就是重現場景,重現場景的一個技巧就是表達具體化.描述細節化,這才能使聽眾以一個一致性的畫面進入情節,限制聽眾的隨意思考,你讓他思考了,聽眾的反應就是不一致的,不一致在社會心理學中,就意味著心理互動的失敗,心理互動失敗,你就不能在講話中達到最佳效果。
注意事項:,
1.不要用模糊的概念,可能是甲,可能已,好象是1978年等句子,模糊的概念可以會轉移一部分的注意力,再一個顯的你的故事的真實性有點下降,你的准確性可能會導致你說服力的下降,相比之下,直接確定為甲,或是直接說是1978年,故事則顯的更有說服力,
2.不要用解釋性的語言,盡量使用描述性的語言,因為。。。。所以。。。。。,在描述故事的天氣時,你要說「那天因為天氣很熱,所以我穿的很少」,就不如「那天天氣太熱,我只穿了個褲衩」,「因為檯子有8米高,所以我站在上面發抖」,也不如「我站在8米高的檯子上,雙腿發抖」這樣不會使人的思維走叉路。一個表述要是這種不一致的思維方式,勢必會影響到內容的表達能力。
3.講故事時,不要有謙虛的開場白,這樣無疑會打擊聽眾的信心,認為從你的講話中學不到什麼東西,而且你自己連這個自信也沒有如何讓聽眾有這個自信。經過今天晚上的觀察,我認為合理的做法是,直擊時間,勾起聽眾的注意力,人們的心理往往會被後期的期待所吸引。
4.在講故事之前,我認為第一句話語音語調語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第一句話較有力,那麼首先會吸引聽眾的吸引力,再者下面的故事陳述就會流暢的多,所以在講話之前,要吸一口氣穩一下自己的心神,然後再開始,不要慌慌張張的開始。
5、在講一個事情或心理的效果時,盡量使用事實來側面反襯,這樣給聽眾的印象是生動的,形象的,記憶深刻的,如說害怕,說事後發現衣服濕透了,則更加逼真,
6.快速的進入場地,能快速的進入場地,就能夠抓住主題,迅速的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對方,一般現象,一個話語啰嗦的人往往是講半天話還在兜圈子,這時聽眾已經聽煩了,大量的圈外活動使聽眾的心理期待數次落空。這時你的講話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7.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語言,如果你想陳述你的學習成績,你要說你總是優秀,是一個籠統概念,你要說,你考試成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這種效果對聽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8.如果你想表達一種戲劇性的效果,你就應該使用原因倒置技巧,原因倒置往往使聽眾的恍然大悟,也可能是心理期待的驟然落空。這時笑聲自然也就出來了。
講一個人最關鍵的是感情重現,喜歡一人,讓大家都喜歡他,生氣一人,讓大家都生氣他,只有做到了這一步,你才能算是有效的傳遞了這份信息。
在傳遞這份信息時,應注意4個原則,
1.用事例說話,用最典型的事例來突出你的思想,事例是別人不可反駁的,事例是論證性的,評論是闡述性的,所以真正起到作用的應是你講話中的例子。
2.指名道姓原則,對任何一個人均應該冠以名字,這樣有利於聽眾的接受,瞎編一個名字也要比沒有名字強。我已經最大的毛病就是總是力求准確,所以一段話中有很多可能,這大大的降低我闡述內容的說服力。
3.用對方的語言,來表達他的態度,他的特徵。只有這樣才會活靈活現的將他展現在聽眾的面前,也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4.感情色彩,在表達一種感情時,用合適的詞語來表達感覺,這樣才更容易勾起聽眾的認同感。如兒童,小孩,孩子。
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一個講稿只能有一個主題,主題太多,往往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寫文章也是同理,一個大全類的書,是絕對不可能暢銷的,一個論點偏激是沒有關系的,更重要的是從某一個方面說某一個道理,說明白就行,不求嚴密,謹慎,這是理科學生最易犯的錯誤,我便是其中一例,如果老毛的人定勝天,說起來很有氣勢,但這句話如果說成,人有時候是勝天的,你認為還好么?
2.任何講話,絕不要去背稿,背稿才會忘詞,才會有做作感。這同時也應了古龍的那句話,已經高到了無招的地步,何談忘招呢。說出來的話一般是有思想的痕跡,才是能感人的,
講述一個人的10個技巧:
1.選用典型事例,自從培訓以來,我便注意身邊的生活,一天一同事說起東京愛情故事,真好把他看哭了,這一句話,在場的一個女同事,第二天便借來了盤,我今天也開始看。這就是事例的作用,10個好,我想我都不會去看,可這個哭,打動了我
2.細節與具體化,在講述一個人時,至少要有一個地方,用好這個技巧,這樣你要逗一個人哭,是非常容易的
3.對比的方法,有了對比才有了幅度,才有了量度的概念,送禮2000元,你應用工資200元,來對比,要是工資20000,送2000就是沒什麼意義了。
4.比喻,一個恰當的比喻,可以省略你10分鍾的描述,如長的像葛優,下面關於長相的話就不用說了,人物呢也活了。
5.對話,直接用他的語言,你的語言就會豐富,也給你提供了換個角度說話的方法。
6.最能打動人的方式,先抑後揚會讓你更加的佩服一個人,所以名人傳記中,一開始都是苦日子。
7.讓人陷入沉思的方式,是先揚後抑,某某某,多麼好,多麼好,可他先一步走了。
8.前後一致,一環扣一環,開始唱戲時,牆上有一把槍,到戲未這個槍始終沒有用,那麼這個導演就不是好導演。
9.結論,用他自己的話與名人的話結尾,才能做到擲地有聲,在末尾要注意使用總結性的語言。
10.表演.一個人在台上要調動所有聽眾的注意力,沒有動作配合是萬萬不行的,正如一個成熟的演員在唱歌時沒有一個是站著不動的,
❼ 怎樣講故事才能使故事更加生動
一 態度上,要掌握理解故事,欣賞要講的故事
講故事的第一個技巧就是必須掌握這個故事,親耳聆聽、親自閱讀過要講的故事,感知它,理解它,從淺層的情感感受,到深層次的故事主旨,都要真正地發自內心的有感覺。
當准備講述某個故事時,在心裡對故事要持肯定的態度,如果本身不以為然,最好不要開口去講這個故事,因為你的輕率、隨意會讓這個故事得不到正確的傳達。只有當你真正發自內心地欣賞故事,正面積極地接受故事的內容和思想,才有可能講好這個故事。
二 方式上,熟悉故事框架,確定更適合的講述語言
在充分理解故事精華的前提下,要進一步熟悉故事的形式,分析故事情節中的一些要素,發現故事主要的情節線索,找到高潮部分的生動描寫,記住推動情節轉變的關鍵細節。有了這些,就基本掌握了故事的框架。
接下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適當的表現形式。講故事與讀故事不一樣,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表達,因此,需要按自己習慣和擅長的語言風格來進行講解。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生硬,但遇到打磕巴的時候,可以採取提問的形式來引導和緩沖。比如,可以說「接下來猜猜會發生什麼?」「你覺得應該怎麼辦呢?」慢慢地,隨著經驗的積累,靈活性會增加,這時候,講故事就會更加有自信,語言會更流利、生動,吸引人。
三 距離上,與孩子保持盡量近的距離,在故事中共進退
在講故事的環境中,如果只有一個孩子,像我們平常所講的親子共讀,那麼最好讓孩子依靠在講故事人的身邊,能直接感受到講述時的身體反應;如果孩子比較多,可以讓他們以講故事的人為中心,圍坐成半圓,最好不要提出坐姿的要求,讓孩子隨意放鬆,選擇舒服的姿勢,重要的是能看到你的臉。
當正式開始講故事後,盡量不要停下來講其他事情,更不要因提醒某個孩子而打斷講述,只要你投入到故事中,不僅是語言,還有身體、情感,孩子們都會被吸引。如果講故事的過程中不斷有孩子打鬧,甚至做其他事情,只能考慮是否故事不太精彩,或講得不夠吸引他們。
四 聲音動作上,要區分不同人物,讓故事生動有趣
一個故事肯定不只一個人物角色,每個角色又有各自的性格特徵,所以,講故事的人要在講述中一個飾多角,解決的辦法就是通過聲音、動作等來進行區分,這樣的方法雖然看起來比較復雜,但比通過單調的解說更為有效,可以讓故事變得流暢、生動。
比如講《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時候,為了表現蘿絲的專注和狐狸的狡猾,就要運用一些肢體語言,並配合講述,蘿絲邊走邊哼歌,而狐狸走路則是躡手躡腳,這樣就能把孩子輕松代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理解故事發生時的人物心情。
❽ 怎樣講故事
——第九冊《成語故事》子璠:今天講嗎夢軒:好夢軒:現在你的問題是,你的心定不下來
夢軒:回答問題比較隨意
夢軒:我們今天就說伊索寓言和成語故事子璠:好夢軒:你手頭有伊索寓言嗎?子璠:沒。
飢餓的狐狸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來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他邊走邊自己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這就是說,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未成熟。2、狼與鷺鷥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3、小男孩與蠍子
有個小孩在城牆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隻蠍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著兩手去捕捉他。蠍子舉起他的毒刺,說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失掉。」
這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夢軒:很好。我想起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你覺得是先有故事呢,還是先有道理?子璠:故事。
夢軒:也就是說,你覺得如果沒有故事的,單說後面的道理你不明白。子璠:……夢軒:我們不糾纏這個,好吧?我的意思是,有一點我們可以認同下。就是講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讓人更好的接受和明白這個道理,對不對?子璠:對。
夢軒:就跟有的時候,我們討厭老師和家長給我們講道理一樣,有的時候不如講個故事,故事裡面有道理,是不是?子璠:對。
夢軒:也就是說,講故事的人講這個故事,其實是為了講一個道理,是不是?子璠:是。
夢軒:現在我們說,比如李子璠和樂樂有矛盾,還是這個意思嗎?子璠:不是,是關系不好。
夢軒:對,原本矛盾是作戰用的兩個兵器,現在合起來變成了一個詞,表示有問題。漢語言博大精深,有些詞語,原本有自己的意思,叫本義。本義
一般指詞的原始意義或較早的意義,從字面上講,也就是本來的意思。
而慢慢它會演變,有了比喻義、引申義。原有的某義因比喻而產生的意義。比喻也是一種引申義。例如「輪」是有輻的車輪,是能轉動的,由此而產生「輪班」、「輪換」、「輪流」的意義,由名詞轉為動詞,是比喻義。同樣,「鼓」是一種樂器,形圓而中空,本義是名詞,而用為凸出高起的意義,如「鼓出來」、「鼓起來」,轉為動詞,那也是一種比喻。
此外,
詞語由本義引申而成的新義,比如我們
用花瓶來比喻美麗卻無內涵的女子,把看上去花哨卻沒有用的形式叫做花拳綉腿。好,這個我們暫不鋪開。所以,我讓你去記住這些成語的本義、喻義或者引申義,,因為,不同情況我們會用它不同的意思。
夢軒:那麼,我們再把這兩則成語故事和伊索寓言比較下,你能發現不同之處嗎?子璠:都是為了講道理而講故事,一個在講完故事之後強調了道理,一個沒有。
夢軒:其實,這是我的一個偏執的想法,我是覺得,最高明的講故事的人應該是故事講完了,別人也就明白了道理,道理不需要拿出來說。現在,經過和你的交流,倒是發覺自己有點固執了,其實《伊索寓言》他這么做,也是他的一種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