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前程往事 > 關於孔子好學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孔子好學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25 18:45:35

A. 孔子讀書的故事

1、誨人不倦

孔子一輩子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教書,他教導過許多學生,號稱「孔門學生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是一位良師,他講課時總是力求把要點講清楚,讓每個學生都能明白;而且孔子善於啟發,他總是耐心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

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學生的特長都開發出來。因此,孔子的學生思想都很活躍,而且許多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顏回、子路等學生,在當時就是很有名望的人。正是由於孔子學問高深,教書育人,誨人不倦,後人才把他尊稱為「孔聖人」。

2、以漁夫為師

一天,孔子與眾學生在樹林里休息,孔子彈琴自樂。附近河岸邊的船上有個老漁夫,他問孔子的學生:「這位彈琴的老人是誰呀,」子貢說:「他就是以仁義、忠心而聞名的孔聖人啊。」漁夫說:「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愛啊。」

孔子聽到後,立刻走到漁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說:「我從小就開始求學,現在都69歲了,還沒聽過如此高深的教導,因此來向您請教。」漁夫毫不客氣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孔子聽了很受啟發,不斷地點頭。最後,孔子謙卑地對漁夫說:「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運,我願意做你的學生。」

3、不恥下問

生於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學問淵博,有學生三千,在當時便被人們尊奉為「聖人」。當時的人,從普通百姓到王公大臣,甚至是國君,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都喜歡向孔子請教,在他們眼中,孔子可以稱得上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人。

然而,孔子並沒有因為眾人的推崇而驕傲自滿,他總是認為「三個人在一起走路,總有一個人可以做我的老師」,因而愈加謙虛謹慎。有一天,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的祭祖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別人詢問祭祖典禮的事,幾乎把每個細節都問到了。

當時人有譏笑他說:「誰說『鄒人之子』(孔子的父親做過鄒縣的縣官,所以當時有人把孔子稱為『鄒人之子』)懂得禮儀,他來到太廟還不是什麼事都要向別人詢問~」孔子聽了那人的譏諷,一點也沒有感到羞恥,反而微笑著回答道:「我對於自己不明白的事,必定會向別人虛心請教。

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如果明明不知道,卻假裝知道,而恥於向別人請教,那我就永遠不會懂得禮儀了。」孔子為了增長學問和見識,曾向許多人拜師學習。他向郯子請教過官名,向萇弘學習過音律,跟師襄學習過操琴,還向老子請教過《周禮》中的有關道理。

在當時,郯子、萇弘、師襄這些人的名聲都遠在孔子之下,然而孔子仍舊虛心向他們請教,學習他們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所以學問日益精進,成為一位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儒學大師。當時,衛國有一個大夫名叫孔圉,他聰明好學又非常謙虛,深受衛國國君的尊敬。

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那種勤奮好學、謙虛謹慎的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有一天,在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

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有很多,憑什麼賜給他『文公』的稱號呢,」孔子聽了微笑著說:「孔圉勤奮好學,頭腦聰明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會大方而謙虛地向別人請教,即使對方的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也一點都不因此而感到羞恥。

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是十分恰當的。」經過孔子的一番解釋,子貢終於心服口服了。

4、請教老子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息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

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5、韋編三絕

孔子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過自學來獲得知識。從十五歲開始,孔子便發憤讀書,因為沒有人教,在學習上碰到難題就得到處找人請教。只要能解答自己的疑問,不管什麼人他都可以拜為老師。他請教過做官的人,也請教過普通老百姓。

教過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請教過頭上梳著小辮兒的兒童。因為虛心好學,學無常師,三十歲時孔子便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學者。 那時還沒有紙張,製作書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簽,颳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刻字,稱為「竹簡」。

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寫成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書的內容全部寫上去以後,再用牢固的牛皮繩子把這些竹片按順序編聯起來,就可以閱讀了,這樣的過程就叫做「韋編」。由於一片竹簡只能寫很少的字。

所以如果一部書的字數很多的話,那就需要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聯起來的,因此相當沉重。孔子到了晚年才開始學《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一部古書,孔子下了很大的工夫,才把它全部讀了一遍,還只是基本了解它的內容。

接著,他又讀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然後,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比較透徹的理解。此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同時也為了給學生們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易經》。這樣讀來讀去,把串聯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磨斷了好幾次,不得不換上新的再讀。

這種孜孜不倦的精神很讓人感動。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我能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易經》的文字與內容了。」

B. 關於孔子學習的故事

1孔子還有一個弟子叫顏回,很有名的一個。當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是魯國人,就是現在的山東人。戰亂紛飛的當時,一個國家俘虜了別國的士兵就將他們臉上刺字變成奴隸使用,魯國有很多戰俘在別國當奴隸。魯國政府為了解救這些奴隸就出台一個優惠政策,如果人們將魯國籍的奴隸贖回的話,不但可以到政府報銷贖金還可以領賞。但是顏回在齊國贖回了很多奴隸既不去報銷也不去領賞,贏得了人們的稱贊,但是孔子卻很生氣地告訴他,你這個舉動將魯國的俘虜們害苦了,以後么有人敢贖他們了。顏回很吃驚,孔子說,你是富有階層能有大批的錢贖奴隸不要報酬,但是大部分的魯國人沒有這些錢,如果他們以後贖回奴隸後去報銷領賞的時候人們肯定會拿你作比較會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報銷領賞的話經濟上又負擔不起。顏回醒悟後馬上去報銷領賞了。
2.孔丘六歲時的一天,正和隔壁的阿牛一起玩「禮容」的游戲,這是媽媽徵在教給他的。孔丘扮演相國,阿牛扮演國君。在街上擺出各種陶制的豆、盤等東西——這還是媽媽托臨巷的陶匠伍浮子專門給做的,為此媽媽還給他織了半匹布表示感謝。

陽光照在孔丘的臉上,胖乎乎的有點像蘋果,但卻很嚴肅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對著阿牛鞠躬。忽然阿牛從國君的位置上跳了起來,指著孔丘的背後笑了起來,他正想說話,孔丘抬起頭來,嚴厲地瞪了他一眼,說:「國君怎麼可以在祭祀的時候不守禮節,隨便離座呢?並且還嘻嘻哈哈的,成何體統!」阿牛卻也不管他,仍在笑著,說:「好怪的一個人吶。」孔丘正待再說什麼,卻感到一雙手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不禁回過頭去。

就在他回過頭的瞬間,孔丘看到了一個今生今世再也沒有忘記的臉孔,這臉孔是這樣的:頭發一綹一綹地沒有綰在一起,額頭上滿是皺紋但下半邊臉很平滑,只是左頰有一道五厘米左右的刀疤,沒有鬍子,眉毛卻很長,一張大圓臉象臉盆一樣,嘴巴楞大。這是臉,再看看他的身上:衣服非常破爛,左袖子乾脆就沒有了。肩上斜背著一個干癟的袋子。頭上、臉上、衣服上沾滿了土,象剛剛從土堆里打過滾又爬了出來一樣。孔丘當即小臉一呆但馬上又鎮定下來,撫著那人的頭說:「叔叔,你一定走了很遠的路吧?不然你的頭發怎麼這么亂呢?你一定是從蠻夷地區過來的,不然你怎麼會這么窮困呢?」那人微微一笑,兩顆七零八落的門牙凄慘地露了出來,說道:「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孔丘不答話,卻反問道:「叔叔,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這是不合禮節的。」那人當即一楞,轉而一笑回答說:「叔叔確實走了很遠的路,但並不是從蠻夷地區來的,叔叔這么貧困只是因為叔叔不會理財罷了。好了,叔叔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你說你的名字吧。」

孔丘說:「我叫孔丘。今年六歲。」那人又轉向阿牛,說:「你呢?」阿牛往後退了一步,說:「我叫阿牛。」那人說:「你們剛才在玩什麼呢?」「禮容,」孔丘露出了笑容,「還是我媽媽教的呢。可好玩了。」阿牛在一旁嘟囔了一句:「才不好玩呢,要不是他比我高,打不贏他,我才不玩這個呢;還不如捉迷藏好玩。」那人聽了說:「好,你回家吧,今天不玩了。」阿牛歡呼了一聲,跑了。孔丘大聲說:「不行,祭祀還沒完呢,怎麼能走呢。」卻被那人一下子抓住了肩膀,動彈不得。

等阿牛走遠了,那人放鬆了手。孔丘一下子掙開了,大聲說道:「你為什麼不讓我追他?還沒祭祀完呢。」那人也不答他,問道:「孔丘,你喜歡這個游戲嗎?跟叔叔說說原因好嗎?現在基本上沒有小朋友願意玩這種游戲呀,你看,阿牛就不喜歡。」孔丘板起臉來,說道:「這是媽媽教我的,媽媽說『禮』是文王、周公兩個大聖人制訂的,應該好好學習,她還編了『禮容』的游戲讓我玩,這明明很好玩嘛,可他們就是不喜歡。」說完孔丘噘起了小嘴。

那人冷笑一聲,大聲說道:「什麼文王周公,什麼周禮,全是騙人的鬼話;小孩子鳥事不懂,在這里裝模作樣,實在可惡!」說完,一張臉變得猙獰可怖,瞪了孔丘一眼,雖然是在大白天,孔丘還是嚇得「媽呀」一聲,轉頭就跑。剛跑到街角,被一個人抱個正著。抬頭一看,正是母親徵在。

孔丘這才定下神來。只聽母親說道:「這位先生貴姓?為何當街作此等模樣,嚇唬小孩子么?」這時再看那人,已經恢復了常態,聽到徵在發問,好象也覺得不太好意思,低了頭,對徵在行了個禮,說:「對不起夫人,剛才一時發狂,喪失本性,實在也有自己的苦衷,請這位夫人原諒;這位應該是令郎吧?我看他雖是兒童,在玩耍時卻有一種雍容的氣度,所以多說了幾句。請問夫人,令郎玩的游戲是您教他的么?」

徵在微微一笑,說:「正是我教的。」那人面色一整,又對徵在行了個禮,說:「夫人真是大智大賢之人;不過我有一句話不得不說。夫人這樣賢明,應該知道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所需要的都是實用型的人才,周禮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諸侯之間爾虞我詐,只有辯士、謀士等人才會吃香,讓孩子學周禮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徵在臉色一沉,說:「先生錯了。我雖然是個女人,卻也知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無愧於心。實用和真理並不是等同的概念;周禮雖然暫時勢微,卻代表著當今世界的良心之所在,和眼下流行的趨利之學分別執掌著社會生活的的兩端,本來周禮就有被淹沒的危險,我怎麼能夠看著這個社會被烏煙瘴氣所吞沒呢?聽先生談吐不凡,肯定也是一個知識分子,難道沒有聽到過『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這句話嗎?」說完,徵在拉著孔丘就往家走。

走了十來步,只聽後面喊道:「夫人留步!」徵在回過頭來,那人說道:「小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剛才出言冒犯,請夫人原諒。小子雖然不才,對周禮卻略知一二,願意為令郎做指引;夫人雖是大賢,恐怕對周禮還不如小子知道的多。」

說老實話,徵在對周禮僅僅知道一點點,讓孔丘學習它僅僅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一直發愁給孩子找不到好老師,聽到這句話,著實歡喜,連忙回了個禮,極力壓抑著卻也禁不住露出了笑容。說:「那就有勞李先生了。」
* * *

一個周後,孔丘因為有老師指點,學的很快,整天樂呵呵的很興奮的樣子,徵在看了很高興,李耳也對他贊不絕口,原本醜陋陰沉的臉也漸漸有了光彩;顏徵在又給他縫了一件衣服,為他買了牙刷肥皂,打扮好的李耳漸漸顯露出他溫文儒雅的一面,言談舉止之間,自然透露出一股貴族氣息。讓顏徵在很驚詫。

這天下午,顏徵在織完了布,走到孔丘學習的房間,見兩人正在休息,就說道:「這些日子李先生辛苦了。李先生的學識這么淵博,應該是家學吧?」

李耳正在笑著的臉一下子陰沉了下來,露出一種很痛苦的表情,低下頭去,放開了原本按著孔丘肩膀的手,沒有說話。徵在連忙說:「對不起,李先生。」說完就要退出去,只聽見李耳說:「孔夫人請等一等,」徵在停住腳步,「孔夫人,我已經在您家裡住了一個多周,卻還沒有告訴您我的出身來歷,實在很失禮。今天我就給夫人講一下吧。」

李耳出生在一個魯國大族,小的時候受到了很良好的教育,父母一心想讓他成為自己家族的繼承者,就給他僱傭了最好的周禮老師,讓他學六藝,讓他學習各種各樣一個貴族必須具備的品質;李耳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十六七歲的時候就成為貴族圈子裡最出名的學識淵博者,被人們稱為「周禮之星」、「復興者」、「周公第二」。李耳自己也非常得意,一心想著要在各國貴族中推廣已經沒人理會的周禮,恢復周禮昔日的榮光。可是正當他躊躇滿志的時候,一場變故發生了。

李家的政敵,大夫仲米是一個堅決的反周禮主義者,他原來是個大商人,因為替魯國國君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而被封為大夫,他一直鼓動魯君把商人的地位抬高,但遭到了以李耳父親為首的老貴族的堅決反對。仲米非常想把李氏一家消滅,但卻一直沒有機會。

魯國儲君行冠禮成年的時候,魯君舉辦了一次盛大的狩獵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仲米指使他手下的一名箭手往魯君的旁邊射了一箭。事後,魯君追查此事,仲米便指使手下誣告是李耳的父親所為。就這樣,李家遭到了致命的打擊。李耳的父親被殺頭,母親不久就因為悲傷過度而去世,李耳逃出了魯國。

開始的時候,李耳並沒有絕望,除了悲傷之外,他一心想的就是到別的國家去推行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偉大報復。但他游歷了很多國家,很少有國君願意推行他的政策,即便有那麼一兩個小國,也是不多長時間就失敗。

在一個叫堍的小國,他和掌權的一派政敵發生了沖突,結果一敗塗地,險些喪了性命,臉上還留下了一個刀疤。這使得李耳心灰意懶,再也不想過問政治,於是就想回到魯國,死在家鄉。在曲阜城外遭到一夥強盜的打劫,情急之下把衣服的左袖子給撕掉了。進城之後,就碰到了孔丘和阿牛在一起玩游戲。

孔丘對周禮的執著和徵在對周禮的信心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也把他心底的一絲希望重新點燃,這才主動要教授孔丘的周禮課程。

* * *
李耳在孔丘家已經呆了有六個月了,外面的流言蜚語漸漸地多了起來。說顏徵在終於耐不住寂寞,開始勾引男人了。顏徵在也不在乎。倒是孔丘有一次在外面被一群小孩子圍攻了一番,說他是風流寡婦的兒子。孔丘仗著自己個子比較高,沖了出來。回家以後,抽抽搭搭地跟母親說了,正好李耳也在旁邊,感覺很郁悶。

第二天下午,徵在到李耳房裡找他吃飯的時候,發現房間里空空如也,收拾地乾乾凈凈,一張紙條躺在桌子上,寫著:

「孔夫人:令郎孔丘,師從本人李耳,時逾半載,其藝已成;近日李耳有事在身,不敢請辭,請夫人見諒。」

徵在看了很久。沒有說話。

3.一天,伴隨著陣陣蹄聲,漫漫塵煙,他們來到了新洲道觀河南面的舊街境內。只見大崎山似美女橫卧於藍天白雲之下,風高林茂;沙河漪瀾清清流水潺潺;獅子岩如猛獅踞伏,氣吞日月。這里山色迷濛,湖光瀲艷,鳥語花香,好一片人間仙境。走出街南不遠,車夫突然勒住韁繩,馬兒長嘯一聲,車子停下了。
孔子問道:「何故停車?」
車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擋道,夫子。」
「讓他們讓道。」
「小孩,你們見馬車來了,為什麼還不讓道?」子貢跳下車,沒好氣地說。
「憑什麼要我們讓道,你們不能走其它的道嗎?「一個似乎是領頭的小孩答道。
子貢怒目圓睜地吼道:「你知道這是誰的車嗎?告訴你,這是孔夫子的車!」
聽到子貢與小孩發生爭執,孔子無奈只得親自下車瞧個究竟。見到儀表堂堂、儒衫飄逸\舉止優雅的一位長者,小孩們毫無懼色,不以為然,繼續用石塊壘築他們的「城池」。
孔子撫摸著一個俊俏的小男孩的頭,和顏悅色地說:「小公子,請你們將石塊搬開,讓我們過去行嗎?」
小孩仰望著孔子說:「我們正在築城,恕難從命。」
「那好,我出一個問題,如果你答不出來,你就給我們讓道。」孔子思忖,要以「禮」服人,對小孩一視同仁。
「你出吧,」這個小孩心想,我是東周守藏史老子的高足,你還能難倒我?
「你聽好了,」孔子問:「父母與夫妻熟親?」
「夫妻親。」小孩答道。
「不對,父母親。沒有父母哪有後代!」
「夫妻親,沒有夫妻,哪有父母!」
他們各執一理,誰也說服不了誰。「父母親」、「夫妻親」反復了二遍。
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從小撫育兒女,衣食住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傳道授業,那樣不操心!父母當然親。
項橐還之以顏色:夫妻也,恩恩愛愛,男耕女織,同眠共枕,相濡以沫,愛意綿長,白頭偕老,永不分離。一日夫妻還白日恩呢!當然夫妻親。
……。
孔子想,我孔丘名聞天下,稱聖華夏,今天還說服不了一個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轉念一想,「君子無所爭」,我氣度如海,有容乃大,不與小孩一般見識。便拿掉大儒的身價,搭躬施禮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禮了。我們有要事在身,萬望高抬貴手,給我們借道。」
小孩理直氣壯地說:「請問先生,自古以來,是城應讓車,還是車應讓城?」
子路說:「你這是什麼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戲!」
「就是城池!」
韁持了一會兒。小孩自知理虧,便問道:「你們有什麼要事嗎?」
「周遊列國,傳道授業啊。」孔子說。
「傳道授業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學,那您知道一些什麼呀?」
孔子答道:「不是老夫誇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麼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說:「天文地理無所不知。那我問您,您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說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見,怎麼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小孩靈機一動,接著問:「嫌看不風,天上的星星能看見,您說有多少顆?」
「天上的星星浩如煙海、多如牛毛,怎麼數得過來呢?」孔子為難地說。
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陽只有一個,早晨像冰盤,晌午賽玉環,什麼時候離我們近?什麼時候離我們遠?」
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說:「這個,這個……還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還望多多指教。」
小孩說:「指教不敢,我現在正忙著呢,咱們後會有期。」
這時弟子們都在嚷道:「師傅,咱們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後會有期!」心裡想著,這些知識還真沒好好研究過呢!隨即令車夫調轉車頭,繞道而行。
不料,行進約一公里後,因剛才轉彎過急,車軲轆折斷了。孔子無奈,讓子路到前邊的村莊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子路急步來到前邊的村莊,見一位中年婦女正在屋裡織布。子路恭敬地說:「大嬸,請向你借一件東西。」那女子還未等子路把話說完,已轉身從裡屋拿出一把鋥亮的斧子,「給你!」子路驚呀不已,她怎麼知道這是要借用斧子!婦人微笑著說道:「你不是要借一個「東西」嗎?『東』是東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鐵做的,『金』乃鐵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著斧子跑回停車處,並將剛才的事情訴與孔子。
孔子聽後,慨嘆不已。剛才遇一聰穎孩童,現又遇一村婦,不僅樂於助人,還十分聰敏。不禁贊曰:楚乃藏龍卧虎之地也!
4.孔子使子路問津
問津遺跡今尤在,
鐫得豐碑立古岑。
約一個小時後,馬車修好了。帶著「惟楚有才,楚地藏龍卧虎」 的喟嘆,孔子師徒一行繼續往舊街的東南方向馳行。約走了3公里,前邊一條山谷河流擋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闊,不知津口在哪兒。孔子一行躊躇岸邊,忽見河的上游有兩名身材高大頎碩的男子正在田間並頭而耕,便叫子路去問渡口之處。
子路來到那兩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問道:「先生,請問這條河流的渡口在何處?」
一農夫答非所問,反問道:「車上坐著的執轡的人是誰呀?」
「是孔丘。」
「是魯國的孔丘嗎?」
「是。」
「那麼,他應該知道渡口在何處。」
另一農夫又問道:「你又是誰呢?」
「我是子路。」
「是孔丘的徒弟?」
「是。」
農夫說:「你看,天下哪兒都是一樣的動盪不安,誰可以改變它呢?你與其跟著這種避人之人四處奔波,不如跟著我們這種避世之人還更安逸自在。」
子路不僅未問到津口,反而還遭一番奚落、教訓,沮喪地回告孔子。孔子聽說後,悵然長嘆。說道:「人是應該有社會責任的,怎麼能夠隱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蒼生於不顧,而終日與鳥獸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話,那也用不著我孔丘四處奔波了。」
這兩位在田間耕作的農夫便是當時有名的隱者長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張入世,匡時濟世,「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隱者認為天下大亂,已無可救葯,只能自保。因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問津於長沮與桀溺,人們便將那條擋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稱作孔子河。在河流的兩旁,長沮、桀溺耕種過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壟,一邊稱之為長沮沖,一邊稱之不桀溺畈。
5. 一天,夕陽已經西下,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孔子還依然畢恭畢敬地盤坐著,一遍又一遍地彈奏著同一首曲子,興致勃勃,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他的老師師襄子對他說:「這首曲子,你已經練了足足十天了,可以再學一首新的曲子了!」

孔子站起身來,認真地說:「我雖然練了這么長的時間,可只學會了曲譜,還沒有真正弄懂其中的技巧啊!」

好多天以後,師襄子看到孔子的指法更加熟練了,樂曲也彈奏得更加和諧悅耳了,便說:「你已經掌握了彈奏的技巧,可以再學一首新的曲子了!」
可孔子又說:「我雖然掌握了這首曲子的彈奏技巧,可還沒有真正領會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呢!」

又過了許多日子,師襄子來到孔子家裡聽他彈琴。一曲終了,師襄子已經完全被孔子那洋溢著激情的彈奏所吸引,聽得出神入味。曲畢,才深深吸了一口氣說:「你已經彈奏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可以再學一首新的曲子了。」
可是,孔子還是像第一次那樣認真地回答說:「我雖然彈得像點樣子了,可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啊!」說完,孔子還像開始學習時那樣,一點兒也沒有厭倦,又畢恭畢敬地盤座下來,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彈奏起來。
不知又過了多少日子,孔子又邀請師襄子來驗聽曲子。孔子彈完後,師襄子對他說:「功到自然成,這次你應該知道作曲者是誰了吧!」

孔子眼睛一亮,興奮地說:「我已經知道作曲者了。此人魁梧的身軀,黝黑的臉龐,兩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此曲非文王莫屬,不知對否,還請老師指教。」
師襄子臉上浮起了微笑,激動地說:「你說的很對,我的老師講過,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文王操』。你勤學苦練才能達到如此境界啊!」

6.春秋時期,魯國推行一則法律:如有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被賣為奴隸,可出錢贖回,國家將給予補償。這道法令被執行了很多年,許多流落國外的魯國人因此得救重返故國。
子貢是一個很有錢的商人,從國外贖回了很多國人,卻拒絕國家補償,他認為自己不需要這錢,情願為國負累!
當時眾人稱頌!!!
孔子知道後卻大罵子貢:禍害無數落難的魯國同胞。傷天害理。

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魯國法律,所求人們心中一個『義』字,只要國人有一側隱之心,不怕麻煩,就可完成一善舉,自己也沒有損失。也會因為這心中之『義』而受贊揚。實是利國利民之法。長此以往,做好事之人必會越來越多。
孔子認為:子貢雖得到贊頌,但同時也提高了眾人對『義』的要求,而後贖回國人而又向國家要補償的人就會被怪責:為何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
孔子認為:子貢此舉報『義』和『利』對立起來,這種行為不但不是好事,而是最大的惡行。

事實是:之後大部分魯國人在外見到落難同胞視而不見。因為他們不像子貢那樣有錢,也不像子貢那樣愛出風頭!
7.孔子71歲時,得意門生顏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極,哀嘆道:「天喪予!天喪予!」這一年,有人在魯國西部捕獲了一隻叫麟的怪獸,不久死去。他認為象徵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現又死去,是天下大亂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書的編撰。
8.相傳,老子復職後,孔子到周朝王都來學習周禮。此時的孔子學識已大長,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耐心地解答了孔子的問題。
但在周朝做了三十年官員之久的老子,熟睹了奴隸官場的腐敗,開始對周禮的實質有所認識,他彷彿看到周禮成了某些人謀取漂亮名聲和官爵利祿的手段。對於孔子,從他的眼神和舉止上看,都隱約可以看出一種驕矜之意和急於從政的勁頭。於是,老子又誠懇地對孔子說:「我送你幾句忠言吧。你在廟堂階前看到一尊『三緘其口』的金人,其背後的銘文能背下來嗎?」孔子說,背下來了,其中有幾句正在揣摩,如「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等等。老子說:「這正是我時常思考的人生問題,也是我要送你的良言。一個人自以為聰明,好議論別人的長短,以為自己的認識深刻,這種人也就接近死亡了;一個人自以為知識淵博,懂得一切,這種人已經身處危境了。希望你去掉身上過多的驕氣與功名利慾,及自我表現的毛病。這就是我要說的。」

C. 誰知道有關於孔子勤奮好學的故事。

勤奮好學的故事: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

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經很熟悉了」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還不夠熟悉。」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

最後,孔子通過反復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3)關於孔子好學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孔子的其他故事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學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獲救者為了表示感謝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孔子好學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美女卸妝後是什麼樣的 瀏覽:332
什麼樣的美女呢 瀏覽:701
婚姻相差太大如何改變 瀏覽:325
幸福人家屬於什麼社區 瀏覽:504
我們應如何實現個人幸福 瀏覽:461
如何解決新兵思想問題小故事 瀏覽:859
土多缺金的婚姻如何 瀏覽:501
泰國的美女是哪裡的 瀏覽:854
眩暈怎麼幸福 瀏覽:138
哪些城市有你的故事 瀏覽:193
如何找事業的甜蜜點 瀏覽:562
為交通事業人員做了什麼貢獻 瀏覽:771
28發的猴和31發的蛇婚姻如何 瀏覽:480
婚姻一方有抑鬱症怎麼辦 瀏覽:89
事業單位有多少裸考 瀏覽:843
熬人的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851
深州有什麼美女 瀏覽:231
不努力你怎麼給晚輩講故事 瀏覽:302
行政事業單位的在編合同制工人是什麼編制 瀏覽:645
除了當幸福來敲門還有哪些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