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黨的英雄事跡有哪些
1、張自忠
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庄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斗。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3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
執行任務中,邱少雲在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的草叢中潛伏時,敵人突然向潛伏區逼近,為了掩護潛伏部隊,指揮所命令炮兵對敵進行打擊。敵人遭到打擊後出動飛機偵察,並盲目發射偵察燃燒彈,一顆燃燒彈正好落在邱少雲身邊,飛迸的火星濺落在他的左腿上,燒著了他的棉衣、頭發和皮肉。
但為了不暴露潛伏部隊,他嚴守紀律,咬緊牙關,雙手深深插進泥土中,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劇痛,一聲不吭、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
關於黨的英雄事跡評價如下:
90多年的崢嶸歲月中,無數的共產黨員在各自的時代中燃燒青春、努力拚搏,為的只是守住入黨的那顆初心。有的英勇無畏、揮灑熱血,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有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在平凡崗位創造不凡的人生;有的紮根群眾、為民謀福,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共產黨員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正是對初心的守望,才能把黨的事業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才鋪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的基石。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重溫那些可歌可泣的青年英雄故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從英模事跡看共產黨人的初心
② 近代比較著名的共產黨員的感人事跡有哪些
1月11日上午,成都市大邑縣西嶺雪山腳下的金土坡公墓寒意濃重。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靜靜飄落,千年雪山一片聖潔。
「冰封雪凍禁不住,唯有熱血暖人間」、「軍警生涯贏口碑,孝子慈父好丈夫」……一個個花圈,一副副輓聯,寄託著人們的哀思,講述著一位英靈的故事。
人民的好警察,西嶺雪山的好兒子,大邑縣交警大隊事故預防處理中隊西嶺執勤組民警譚東走了。
時間定格在2009年1月5日23時45分。45歲的譚東因感冒和勞累過度突發病毒性心肌炎倒在了工作崗位上,離開了他摯愛的警察事業。
在為譚東送葬的人群中,有被他處罰過的違章駕駛員,有被他從交通事故死亡邊緣救起的群眾,有被他資助過的孤寡老人。遺像上,譚東警服上深藍色的肩章,已經被西嶺的風雪浸成了灰白色。他就這樣把自己銘刻在了巍巍雪山之巔,銘刻在了雪山百姓的心裡。
生命中的最後7天,頂著高燒連續工作
「娃娃後天就要放假回家了,張羅幾個她愛吃的菜,收拾下床鋪。等她回來了我們一起去買年貨。」1月4日,譚東打給妻子湯靜的最後一個電話,帶著重重的鼻音,伴著劇烈的咳嗽。
1月5日,是譚東和搭檔楊傑在西嶺鎮執勤3天輪崗的最後一天。和往常一樣,譚東清晨6時起床,跑操,然後開車巡邏西嶺雪山前後山主要幹道往返近100公里。
當晚,回到執勤點宿舍的譚東感到格外疲憊。其時,他已經頂著高燒連續工作了一個星期。晚上8時剛過,譚東便沉沉睡去。這一覺,他再也沒能醒來。
軍人出身的譚東有著一副好身板。戰友們誰也沒有想到,那個每天清晨陪他們跑步、風雪中像路標一樣屹立的譚東,會這樣悄無聲息地離開人世。
這場意外的告別,原因要從一周前說起。
2008年12月29日,還有兩天就是新年。但對於譚東和他的西嶺交警執勤組來說,這卻是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西嶺雪山別樣風光,每到元旦春節,這里遊人如織。西嶺執勤組職責范圍內5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車流量大,路況復雜。為保障這段旅遊要道在高峰季節的安全暢通,連續4年,譚東和他的3名同事除夕夜都是在執勤點度過。
當晚,下起了小雨,山中霧氣彌漫,氣溫只有零下5攝氏度。西嶺雪山旅遊開發公司員工祝林駕車回家途中,不慎在西嶺鎮附近的橋頭沖下了河灘。當譚東和同事楊傑接到群眾報警趕到現場時,從車中跌入河渠的祝林,已被湍急的河水沖出200米開外。
祝林抓住渠堤上垂落下的樹根,隨時可能被湍急的河水再次沖走,生命危在旦夕。
危急關頭,譚東向祝林大喊:「我是警察,堅持住,我來救你!」話音未落,譚東顧不上脫掉衣服,便縱身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水很快淹到譚東的脖子。他艱難地游到已經意識模糊的祝林身旁,將麻繩綁在其腰間,雙手奮力托起他的身體……在岸上群眾的協助下,經過10多分鍾的努力,祝林終於被救上了岸。
回到執勤點,換下濕透的警服,譚東再次出警,處理另外一起交通事故,直到次日凌晨。
第二天早上,譚東發起了高燒。「老譚啊,鐵打的身體也需要保養,你可要注意啊。」醫生勸他輸液住院。「組上還有年輕的同志,就讓他們頂你兩天班吧。」妻子勸他回家休息。
但是,譚東的心中,牽掛著百里山路的交通安全,牽掛著周圍480平方公里群眾的安危。「誰沒個感冒發燒的,這兩天山上雪好,遊客正多,我怎麼走得開?」打了一支退燒針,譚東回到工作崗位。
在西嶺執勤點工作幾年來,只要在山上值班,每到晚上9時,譚東總會給妻子打電話報平安。而2009年1月5日那個寒冷的夜晚,湯靜沒有接到那個熟悉的電話……
車毀人傷的危難時刻,托起生的希望
跪在譚東的靈堂前,西嶺鎮沙坪村村民任宣志夫婦久久不願離去。
2007年11月2日,任宣志乘坐的農用車在苦膽崗一處急彎路段連人帶車栽下山崖。譚東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翻車處崖壁陡峭、荊棘叢生。譚東見情況危急,抓著峭壁上的樹枝和草根就要往下沖。「前面不遠的地方有條緩坡,您還是從那裡下去吧!」聞訊趕來的村民急忙勸阻。
「哪裡還來得及?!救人要緊!」說完,譚東順著近乎垂直的峭壁爬下近百米的高崖,在谷底找到了摔成重傷的任宣志。憑借著在部隊學到的醫療常識,譚東對任宣志實施簡單的急救之後,與隨後趕到的同事和群眾一起把傷員抬出谷底。
「如果不是譚警官,我這條命早就沒有了。」任宣志的臉上,那次事故留下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見,他的救命恩人譚東卻已化作雪山的英魂。
車毀人傷的危難時刻,譚東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趕來救援,以一份人民警察沉甸甸的責任,托起生的希望。
在西嶺執勤組辦公室,懸掛著一面「出警迅速,救人危難」的錦旗。3年前,出江鎮下壩村村民伍澤述在天宮廟路段騎摩托車同一輛貨車迎面相撞,生命垂危。是率先趕到的譚東果斷地把他口中的污血污物清除,不斷按壓胸部,打電話叫救護車,才把伍澤述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一小時,譚東收到一條不知名的群眾發來的求助簡訊:「老譚,地震了,西嶺雪山有人受傷了,麻煩你喊個救護車來!」譚東立即出發,冒著飛石、滑坡,將地震時從腳手架上摔下來的兩名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
「他這個人,心裡總是裝著群眾的安危,卻唯獨沒有自己。」一次次在搶救傷員現場的不期而遇,讓西嶺鎮衛生院院長熊東樹結識了譚東。
一個個奮不顧身救人的場景,熊東樹看在眼裡,記在心頭。敬佩之餘,又常常為他擔心。私下閑談,總免不了幾句勸誡。
「譚哥,你年紀也不小了,一定要注意身體。下次救人可別再這么拚命了。」
譚東每每報以相同的回答:「這種時候,時間就是生命。除了第一時間把人救出來送到醫院,別的還能想到啥子?」
艱苦環境堅守4年多,讓危險山路變「平安大道」
距西嶺雪山景區20公里的交警西嶺執勤點駐地,設施簡陋,條件艱苦。
執勤點用房,是上世紀60年代一座水電站遺留下來的廢棄院落。民警住宿的平房下面,就是電站引水暗渠。西嶺雪山的雪水從暗渠嘩嘩流過,房間里四面透風,陰冷潮濕。執勤組的4名民警,三天一換崗,72小時駐守山上。一年下來,工作時長超出常人近一倍。
譚東在西嶺執勤點堅守了4年零5個月。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記錄著這位一心為民的好警官的點點滴滴。
2004年7月,譚東調任西嶺執勤組組長。上山第一天,他帶來一根20米長的麻繩。
譚東說:「這里彎多路險,咱們拖個車、救個人,總會用得上這東西。」至今,這根麻繩已挽救了至少5條生命。
執勤點民警陳治江的警車上,時常放著一摞新的駕照塑料封套,這是他幾年來隨譚東出警執勤養成的習慣。只要檢查證件時發現有司機證照套磨損嚴重,他們就主動幫司機換上新的。
陳治江噙淚回憶:「那個時候,譚哥常說,咱們舉手之勞,方便群眾,大家親切話一說,聽了心裡都受用。」
譚東和他的交警執勤組為保障旅遊要道的安全暢通,付出了許多心血。
2007年隆冬的一個雨雪天,在大雙路39公里處,先後有3輛大巴車因路面結冰打滑懸空,險些墜落山崖。譚東和他的同事立即協調有關部門安裝安全防護設施。在譚東的建議下,花水灣和西嶺雪山沿途的危險路段修建了50多公里長的波形護欄和水泥護墩。
「我們出車早,但譚警官比我們更早,看到他開著警車在路上巡邏,我心裡就踏實。」駕駛員張洪林說。到西嶺工作4年多,譚東在當地群眾和駕駛員當中有口皆碑。
每年冬天第一場雪過後,譚東會把早上起床的時間提前一個小時。6時一過,他就開車上山巡查通往滑雪場20多公里的道路狀況。連續4年的堅持和執著,讓這條冬季常有暗冰和積雪的危險山路被人贊譽為「平安大道」。
2008年1月26日,西嶺雪山景區內,40多公里的道路全部結冰,索道斷電停運,近千輛汽車受阻,近4000名遊客滯留雪山。譚東頂著高燒,與西嶺執勤組在零下10攝氏度的山路上連續奮戰三晝夜,徒步將被困滑雪場的600多名遊客帶出山門,再用3輛警車一趟趟地將被困遊客轉運至山下12公里開外的安全地帶。3天時間,譚東沒有吃過一口熱飯菜。
西嶺雪山旅遊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周正璋動情地說:「譚東那不是在執法,而是在為大家想辦法,為我們排憂解難。」
2004年7月以來,譚東和他的執勤組處理各類交通事故1000餘起,糾正各類交通違法3.5萬余件,第一時間搶救各類車禍傷員100多人。沒有發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沒有發生一起群眾投訴,交通事故數量逐年下降。
譚東常對同事說:「我們既然來上班,就要認真負責,就要少死一個人、少發生一次交通事故,讓老百姓少受點損失。」
譚東,他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用辛勤和汗水給景區遊客築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多年來,她嚴於律己,從不耽誤學生的時間:想盡辦法,把孩子的心臟手術安排在假期里;不知有多少次,半夜裡她還抱著因病無法平躺的孩子在屋裡遛,一早,一宿未睡的她又站在講台上。她把心掏給了學生,孩子病了,常常要自己在病房裡獨自輸液,甚至發生液體輸空,出現危險,被醫院急救的危機事件。她對每一個學生細心呵護,能及時發現問題,2010年11月,沈自強的父親為學校送來了感謝信,因為夏老師的細心,孩子食物中毒的症狀還沒明顯發作,就得到了及時救治,否則後果不敢設想。做小本生意的父親送了500元感謝金,也被她委婉退回。每一個學生她都瞭若指掌,2010年9月,初三開學一周來,一女生依然沒進入狀態,與其家長聯系,家長只是認為還沒收心,並不在意,她通過日記交流的形式,了解到孩子在假期的課外輔導班,認識了一個外地的男孩,男孩送她手機等物品並經常暗自來往,把這情況匯報給家長,家長大為光火,要採取極端行動,夏老師苦口婆心勸住了家長,鼓勵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寬容,雙方密切配合,終於使孩子走出誤區,重新全身心投入學習生活。事後家長感激不盡,多次以實物來感謝,都被老師婉拒,從此這位家長一改以前不與老師聯系的冷漠態度,開始由衷地維護老師和學校的聲譽。網路上有很多。
③ 黨的故事有哪些
1、李大釗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餘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
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
他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
曾與楊靖宇等到工廠、學校宣傳抗日,組織工人、學生參加抗日義勇軍。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擊隊隊長。1934年2月後,歷任東北反日聯合軍司令、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等職。
在東北地區早期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作出了重大貢獻。1942年2月12日,率部襲擊梧桐警察分駐所,戰斗中,為內奸打傷,昏迷中被敵逮捕,後英勇犧牲。時年34歲。
④ 共產黨員的感人事跡
一、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鑽山溝溝;二十多年綠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場,創造資產幾個億,分文不取樂悠悠……」這首流傳於滇西保山市施甸縣的民謠,不僅唱出了當地群眾對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的敬重,還生動地向世人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60年如一日對理想信念的堅守。
楊善洲從1953年擔任區委副書記起,先後擔任過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1977年擔任保山地委書記,直至1988年退休。他很少呆在機關,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跑。碰上飯點,老百姓吃什麼,他吃什麼,吃完結賬。
為提高畝產解決群眾溫飽,他親自試驗並示範推廣「三岔九壟」插秧法。直到現在,保山當地群眾插秧還沿用這個方法。他還推動了「坡地改梯田」、改秈稻為粳稻等試驗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單產在全省排第一,保山獲得「滇西糧倉」的美譽,楊善洲被人們稱作「糧書記」。
他擔任地委書記後,按照政策,組織部門上交了他家人「農轉非」的報告,他聞訊後堅決要求撤銷了報告。他的妻子和大女兒一輩子都在農村。
他擔任地縣領導幹部30多年,可直到退休也沒有能力為在農村的家蓋一所像樣的房子,他家的房子曾經是全村最差的。
楊善洲退休後回到大亮山林場種樹,全家想方設法借了5萬元在施甸縣城附近買了一塊地,勉強蓋了一幢新房。老伴找到他:能不能湊點錢,幫娃們還賬?他東拼西湊僅拿出9600元。為了不拖累孩子們,楊善洲做主把房子賣了。
1988年3月楊善洲退休後,婉拒上級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走進施甸縣大亮山,與15名職工一道開始了起早貪黑植樹造林的生活。
那時,就地取材搭起來的40多間油毛氈棚是大家的棲身處。1992年,大亮山林場蓋起第一間磚瓦房,他讓給了新來的技術員。在四面透風漏雨的油毛氈棚,老人一住就是9年。
楊善洲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主要創辦人,卻堅持不從林場領取報酬。最初的幾年,林場每月給他補貼70元伙食費,後來調到100元。林場曾多次要給他一個月500元的補助,他總是一句話頂回來:「我上山是來種樹的,要那麼多錢干什麼?」
22個寒暑過去,大亮山林場人工林面積達5.6萬畝,經濟價值超過3億元。2009年,82歲的楊善洲把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施甸縣政府決定獎勵楊善洲10萬元,被他當場謝絕。經再三勸說,他接下了保山市委市政府獎勵的20萬元,捐出16萬元用於公益事業,僅餘4萬元留給他一生愧疚的老伴。
「楊善洲不僅是共產黨員的典範,也是我們每個人做人、做事的楷模。」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福泉說。